一种具有防滑及减震装置的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8978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制造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具有防滑及减震装置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人类发明的最实用的人力机械之一。由于其结构简单、骑行方便,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及率最高的代步交通工具,它给人类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给人们增添了一项健身、竞技乐趣。为了使自行车骑起来更加省力、更加舒适、更加方便,人们将变速、减震、折叠技术等应用到自行车设计制造当中,出现了各种款式的自行车,满足了人们不同层次的追求。然而现有技术自行车的不足之处也是比较明显的,就其实用性而言,由于两点支撑运动的平衡性较差,遇到下雪天或结冰路面,极容易滑到,甚至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因而限制了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其次,现有技术为了解决减震问题,一般将简化的自行车后轮支架与车架的其它部分在中轴附近铰接起来,再辅以减震装置以起到减震作用,由于以铰接点为转动支点,除了后轮支架,车架的其它部分形成一个跷跷板,车座支架呈悬臂受力状态,如果人体前倾达不到一定程度,则人体重量以铰接点为转动支点产生了一个反向力矩,使得前轮抓地能力下降,当自行车上坡或其前轮发生剧烈颠簸时车头容易扬起或发生跳动,不利于骑行安全。据观察,一种常见的后减震自行车即使在平坦的路面行使,随着骑行者身体的晃动,其减震装置始终在来回动作且伴随着噪声,减震装置的来回动作反过来又加剧了人体的晃动,使得骑行者更加容易疲劳,而且车座支架在长期交变扭力的作用下,更容易发生疲劳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自行车的防滑、支撑、减震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滑及减震装置的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防滑及减震装置的自行车,包括:前组合架(1)、后组合架(2)、前轮(3)、前叉(4)、后轮(5)、活动支架(6)、支撑防滑轮(7)、中轴(8)、链条传动装置(9)、车座支架(10)、车座(11)、携物筐(12)、转向把(13),其特征在于:在前组合架(1)与后组合架(2)之间设有铰接点E,前组合架(1)与后组合架(2)之间还通过减震装置(图中未示出)连接;后轮(5)通过转轴固定于后组合架(2)的后部,活动支架(6)的上端插入后组合架(2)的空心立柱内依次与加载弹簧、活塞、复位弹簧、固定挡板(图中未标示)连接;空心立柱的下部侧面开有槽口;活动支架(6)的下端设有支撑防滑轮(7)、踏板G及支撑防滑轮(7)的制动闭锁装置(图中未示出);后组合架(2)的顶部通过减震装置A、减震装置B、减震装置C与车座支架(10)连接,车座(11)通过减震装置D与车座支架(10)连接;中轴(8)位于后组合架(2)底部的一个顶点处,中轴(8)与后轮(5)的轮轴之间设有链条传动装置(9);前轮(3)通过转轴固定于前叉(4)上,与前叉(4)连接的转向轴穿过前组合架(1)前端的转向轴管,上端与转向把(13)连接,前叉(4)上还设有减震装置F;前组合架(1)的前部纵向布置有携物筐(12)。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其有益效果是:大大提高了自行车骑行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实用向。活动支架与支撑防滑轮的设计,可以替代现有技术自行车的各种专用支撑装置,既满足了自行车停放支撑的需要,也通过增加与地面的支撑点和接触面积解决了雪地或结冰路面自行车行使的防滑问题;前轮直径较小,自行车的重心降低,前、后轮轴之间的距离减小,车体的纵向尺寸减小,骑行的稳定性提高。当支撑防滑轮落下时,也有助于初学者进行自行车练习,也有利于提高老年人骑自行车的安全性。车座及车座支架通过减震装置与固定结构的后组合架连接,前、后组合架之间通过铰接及减震装置连接,改善了自行车的减震性能,克服了现有技术悬臂式车座支架承受交变载荷容易断裂的弊端;减震装置A、减震装置B、减震装置C、减震装置D起到了自行车后部的独立减震作用,大大提高了骑行的舒适性,也避免了现有技术后减震装置及车架结构形成反力矩导致前轮抓地能力下降、车头容易扬起或发尘跳动等不安全现象。纵向布置的携物筐更加牢固和宽敞,尤其方便了人们对细长物件、器材的携带,增强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1-前组合架,2-后组合架,3-前轮,4-前叉,5-后轮,6-活动支架,7-支撑防滑轮,8-中轴,9-链条传动装置,10-车座支架,11-车座,12-携物筐,13-转向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说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改进、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一种具有防滑及减震装置的自行车,包括:前组合架(1)、后组合架(2)、前轮(3)、前叉(4)、后轮(5)、活动支架(6)、支撑防滑轮(7)、中轴(8)、链条传动装置(9)、车座支架(10)、车座(11)、携物筐(12)、转向把(13),其特征在于:在前组合架(1)与后组合架(2)之间设有铰接点E,前组合架(1)与后组合架(2)之间还通过减震装置(图中未示出)连接;后轮(5)通过转轴固定于后组合架(2)的后部,活动支架(6)的上端插入后组合架(2)的空心立柱内依次与加载弹簧、活塞、复位弹簧、固定挡板(图中未标示)连接;空心立柱的下部侧面开有槽口;活动支架(6)的下端设有支撑防滑轮(7)、踏板G及支撑防滑轮(7)的制动闭锁装置(图中未示出);后组合架(2)的顶部通过减震装置A、减震装置B、减震装置C与车座支架(10)连接,车座(11)通过减震装置D与车座支架(10)连接;中轴(8)位于后组合架(2)底部的一个顶点处,中轴(8)与后轮(5)的轮轴之间设有链条传动装置(9);前轮(3)通过转轴固定于前叉(4)上,与前叉(4)连接的转向轴穿过前组合架(1)前端的转向轴管,上端与转向把(13)连接,前叉(4)上还设有减震装置F;前组合架(1)的前部纵向布置有携物筐(12)。

参见图1,所述携物筐(12)的骨架同时也可作为前组合架(1)的一部分,其前端则与易变形的篮筐组合连接,既可以携物,又具有碰撞缓冲作用。

参见图1,所述前轮(3)宜采用较小直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