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轮人力车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0519阅读:1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轮人力车车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轮人力车车厢。



背景技术:

人力四轮车在观光旅游以及短途运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人力四轮车的车厢通常仅仅是在顶部加设防晒网和遮雨棚,遮蔽效果差,而用于运输载客用的人力四轮车则存在运行阻力大,骑行人员活动不便的问题,并且现有技术中车厢的后备箱为独立安装的,占用空间,结构不牢。

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辆后备箱,包括后备箱本体和后备箱车盖,所述后备箱本体内设置移动后备箱,所述移动后备箱与后备箱本体滑动连接;所述后备箱车盖分为平面部分和竖直部分,平面部分和竖直部分连接处设有转动轴,平面部分和竖直部分转动连接;在所述移动后备箱上设置与竖直部分相配合用于固定密封的固定卡扣。该车辆后备箱需要在车架后腾出空间用于设置,占用车体空间,不适用于人力车车厢。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力四轮车车厢体积大、风阻大、重量大和后备箱独立设置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四轮人力车车厢。

一种四轮人力车车厢的技术方案,包括车架和车厢本体,所述车架和车厢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车架包括车架框架、前桥和后桥,所述前桥和后桥分别与车架框架固定连接,所述车厢本体包括车身、侧门和后备箱,所述侧门位于所述车身的一侧,所述侧门与车身固定连接,所述后备箱位于车身的尾部,所述后备箱与车身固定连接;所述后备箱包括后背支撑杆、后备箱复合梁和后备门,所述后背支撑杆和后备箱复合梁分别与车架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后背支撑杆的上端和后备箱复合梁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后备门与后备箱复合梁活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后背支撑杆上设置有座椅网布,所述座椅网布与后背支撑杆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前桥为贯穿连接式前桥,所述前桥包括前桥悬梁和2根前桥车轮支撑杆,所述2根前桥车轮支撑杆与前桥悬梁的两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前桥悬梁的两端设置有前桥通孔,所述2根前桥车轮支撑杆的上端位于前桥通孔的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后桥为贯穿连接式后桥,所述后桥包括后桥悬梁和2根后桥车轮支撑杆,所述2根后桥车轮支撑杆与后桥悬梁的两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后桥悬梁的两端设置有后桥通孔,所述2根后桥车轮支撑杆的上端位于后桥通孔的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车身的前端设置有复合前梁,所述复合前梁的下端与车架框架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复合前梁包括第一复合前梁、第二复合前梁和第三复合前梁,所述第一复合前梁、第二复合前梁和第三复合前梁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复合前梁和第二复合前梁之间的夹角为200°-270°。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复合前梁和第三复合前梁之间的夹角为90°-170°。

作为优选,所述侧门为凸型侧门,所述侧门的前端设置有通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后备箱包括后背支撑杆、后备箱复合梁和后备门,后备箱是与车身和车架框架部分整体成型的,无需独立安装,并且后背支撑杆可以作为靠背的支撑杆,结构牢固,节省空间;

(2)本实用新型的前桥和后桥采用贯穿式连接,加工时只需开孔位置精确即可实现准确有效的安装,并且安装速度快,减少了加工时间;

(3)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前梁采用一体成型,并且第一复合前梁和第二复合前梁形成外拐角,第二复合前梁和第三复合前梁形成内拐角,这样的流线型结构可以有效的减小风阻,从而减少了骑车人员的负担,并且一体成型的复合前梁使得车身更加牢固;

(4)本实用新型的侧门为凸型侧门,并且侧门的前端设置有通气孔,极大的增加了骑车人员的活动空间,并且通气孔可以使车厢内部空气与外部流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除顶部和侧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前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前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披露了一种四轮人力车车厢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车架1和车厢本体2,车架1和车厢本体2固定连接,具体的,参考图1,车架1包括车架框架11、前桥12和后桥13,车厢本体2包括车身21、侧门22和后备箱23,侧门22位于车身21的一侧,侧门22与车身21固定连接,后备箱23位于车身21的尾部,后备箱23与车身21固定连接,例如焊接、榫接等固定方式;后备箱23包括后背支撑杆231、后备箱复合梁232和后备门233,后背支撑杆231和后备箱复合梁232分别与车架框架11固定连接,后背支撑杆231的上端和后备箱复合梁232的上端固定连接,后备门233与后备箱复合梁232活动连接。后背箱23与车身21和车架框架11整体成型,无需另外安装,结构牢固,且节省资源。并且后背支撑杆231可以作为靠背支撑架。

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的,后背支撑杆231上连接有座椅网布234,座椅网布234与后背支撑杆231固定连接。座椅网布234通过夹紧板夹紧,夹紧板与后背支撑杆231采用螺钉连接。设置座椅网布234可以增加靠背的舒适性。

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的,前桥12为贯穿连接式前桥,前桥12包括前桥悬梁121和2根前桥车轮支撑杆122,前桥悬梁121和2根前桥车轮支撑杆122之间的夹角为60°,2根前桥车轮支撑杆122位于竖直方向上,2根前桥车轮支撑杆122与前桥悬梁121的两端采用榫接方式。前桥悬梁121的两端设置有前桥通孔1211,2根前桥车轮支撑杆122的上端与前桥通孔1211通过螺钉连接。通过将前桥车轮支撑杆122安装在前桥通孔1211中实现固定,这样的连接方式可以使得安装过程更加有效准确,缩短了加工时间。

如图3所示:作为优选的,后桥13为贯穿连接式后桥,后桥13包括后桥悬梁131和2根后桥车轮支撑杆132,后桥悬梁131和2根后桥车轮支撑杆132之间的夹角为60°,后桥悬梁131位于竖直方向上,2根后桥车轮支撑杆132与后桥悬梁131的两端固定连接。后桥悬梁131的两端设置有后桥通孔1311,2根后桥车轮支撑杆132的上端与后桥通孔1311通过螺钉连接。

如图1和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车身21的前端设置有复合前梁211,复合前梁211的下端与车架框架11的前端通过焊接连接,复合前梁211包括第一复合前梁2111、第二复合前梁2112和第三复合前梁2113,第一复合前梁2111、第二复合前梁2112和第三复合前梁2113一体成型。第一复合前梁2111和第二复合前梁2112之间的夹角为200°-270°。

如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第二复合前梁2112和第三复合前梁2113之间的夹角为90°-170°。复合前梁211采用一体成型,结构牢固,并且第一复合前梁2111和第二复合前梁2112形成外拐角,第二复合前梁2112和第三复合前梁2113形成内拐角,这样的流线型结构可以有效的减小风阻,从而减少了骑车人员的负担。

如图5所示:作为优选的,侧门22为凸型侧门,侧门22的前端设置有通气孔221。将侧门22设置为凸型增加了骑车人员的活动空间,使得骑车人员活动更自然,并且前端设置通气孔221可以防止夏季车厢内部过于闷热。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