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于工程车车架的油桶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4144发布日期:2018-09-25 20:1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桶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设于工程车车架的油桶架。



背景技术:

挖掘机、吊车、推土机等工程车长期在工地等环境较为复杂的地方工作,并且需要经常更换移动工作地点,工程车的各个绞点、连接点经常需要注润滑油,以此确保工程车的正常使用,延长其使用寿命。传统工程车中,存放润滑油的油桶仅仅简单固定、绑缚在工程车车架的闲置位置,车辆运行、转移过程中,油桶难以固定,容易导致油桶内润滑油倾倒浪费。为此,驾驶人员等采用钢条等金属简单焊接油桶架固定在车架旁,但随着工程车运行、使用不停晃动,焊接部位很容易开裂,致使油桶掉落、倾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设于工程车车架的油桶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设于工程车车架的油桶架,包括一上框架、一位于上框架下方的底托和若干连接于上框架与底托之间连接条板。所述上框架为环状,包括内圈、外圈和顶环圈,内圈位于外圈内侧,顶环圈连接于内圈与外圈上面,整体纵向剖视面呈倒U型;上框架的内圈内径大于油桶的直径。所述底托包括相互连接的底板和环护板,环护板环绕连接于底板外边缘的上面,底板中间设有通孔。通孔既可以方便讲底托内的杂物排出,又减轻底托的重量。若干连接条板均匀分布,连接条板的上端、下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内圈外侧、环护板外侧。所述上框架外侧设有与车架适配连接的安装架,安装架设有若干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连接条板外面设有加强板,加强板与连接条板垂直连接,加强板可增加连接条板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上框架的内圈、外圈和顶环圈为一体制成;所述底托的底板与环护板为一体制成;所述连接条板与加强板为一体制成。上框架、底托和连接条板分别一体制成后再相互固定连接形成油桶架,可有效增强整个油桶架的强度,解决油桶架因焊接制成容易开裂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上框架的内圈、外圈和顶环圈为冲压制成;所述底托的底板与环护板为冲压制成。

优选的,所述连接条板有三块。

优选的,所述底托的内径小于上框架的内径。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设于工程车车架的油桶架,包括分别一体制成的上框架、底托和连接条板,整体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整体连接稳固,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简易油桶架不稳固容易裂开的问题。而且,三者固定连接形成的油桶架上的镂空(通孔、连接条板之间的空隙),可减轻油桶架的整体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于车架的状态图;

图3为图1中AA向上框架纵向剖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上框架;11、内圈;12、外圈;13、顶环圈;2、底托;21、底板;22、环护板;23、通孔;3、连接条板;31、加强板;4、安装架;41、安装孔;5、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说明书附图1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仅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设于工程车车架的油桶架,包括一上框架1、一位于上框架1下方的底托2和三连接于上框架1与底托2之间连接条板3。

所述上框架1为环状,包括内圈11、外圈12和顶环圈13;所述上框架1的内圈11、外圈12和顶环圈13为一体冲压制成。内圈11位于外圈12内侧,顶环圈13连接于内圈11与外圈12上面,整体纵向剖视面呈倒U型;上框架1的内圈11内径大于油桶的直径。

所述底托2包括相互连接的底板21和环护板22,底板21与环护板21为一体冲压制成。环护板22环绕连接于底板21外边缘的上面,底板21中间设有通孔23。通孔23既可以方便讲底托2内的杂物排出,又减轻底托2的重量。所述底托2的内径小于上框架1的内径。

三连接条板3均匀分布,连接条板3的上端、下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内圈11外侧、环护板22外侧。所述连接条板3外面设有加强板31,连接条板3与加强板31为一体制成。加强板31与连接条板3垂直设置,加强板31可增加连接条板3的强度。

所述上框架1外侧设有与车架5适配连接的安装架4,安装架4设有若干安装孔41。

上框架1、底托2和连接条板3分别一体制成后再相互固定连接形成油桶架,可有效增强整个油桶架的强度,解决油桶架因焊接制成容易开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整体连接稳固,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简易油桶架不稳固容易裂开的问题。而且,上框架1、底托2和连接条板3三者固定连接形成的油桶架上的镂空(通孔23、连接条板3之间的空隙),可减轻油桶架的整体重量。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实用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装饰,皆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