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向轴套内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1518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汽车转向轴套内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组件,特别涉及汽车转向轴套内管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汽车转向轴套内管呈中空圆柱状设置,且汽车转向轴套内管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汽车转向轴套内管在运输或者储藏的过程中,由于汽车转向轴套内管与外界的空气、灰尘、水分接触,使得汽车转向轴套内管的表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氧化,一定程度上降低汽车转向轴套内管的使用寿命,因此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汽车转向轴套内管装置,使得汽车转向轴套内管在运输或储藏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降低汽车转向轴套内管的氧化程度,从而对汽车转向轴套内管的使用寿命有所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汽车转向轴套内管装置,包括内管本体,还包括用于放置内管本体的下壳体、与下壳体枢接且用于密封内管本体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两端一体设置有上端盖,所述下壳体的两端一体设置有下端盖,所述上壳体远离枢接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闭合下壳体、上壳体的卡接结构,所述上壳体、下壳体靠近内管本体的一侧均设置有抗氧化层。

采用上述方案,上壳体、下壳体、抗氧化层的配合使用,使得汽车转向轴套内管在运输或存储的过程中减少与外界空气、灰尘、水分的接触,一定程度上减缓汽车转向轴套内管的氧化速度,从而提高汽车转向轴套内管的使用寿命,以及汽车转向轴套内管与其他汽车零部件的配合度;卡接结构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将上壳体和下壳体互相盖合和分离,从而方便将汽车转向轴套内管固定或取出。

作为优选,所述卡接结构包括与上壳体一体设置的卡片、设置于下壳体上且与卡片互相配合的卡槽。

采用上述方案,卡片、卡槽的设置,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进行盖合,来实现内管本体的初步密封,其次卡片与卡槽卡接牢固,使得在汽车转向轴套内管颠簸的运输过程中,上壳体和下壳体由于卡片和卡槽的配合处于良好的盖合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下端盖上设置有用于锁定上端盖的橡胶条。

采用上述方案,橡胶条的配合使用,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在通过卡片和卡槽的初步盖合后再次经过橡胶条进行锁定,且橡胶条具有一定的弹性,易于通过形变实现锁定,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橡胶条的一端一体设置有与上端盖抵触的第一卡接柱,所述橡胶条的另一端一体设置有与下端盖抵触的第二卡接柱。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卡接柱和第二卡接柱的配合使用,使得橡胶条通过两者将上端盖和下端盖盖合牢固,进而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两端部盖合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下端盖上开设有供第二卡接柱放置的旋转孔,所述上端盖上开设有与第一卡接柱互相的卡接槽。

采用上述方案,旋转孔和卡接槽的配合使用,供橡胶条上的第一卡接柱和第二卡接柱插入卡接,进而实现橡胶条将上端盖和下端盖固定,操作简单。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孔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呈周向分布的凸棱,且若干所述凸棱之间形成环形槽。

采用上述方案,旋转孔内凸棱的设置,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旋转孔的结构强度,使得当第二卡接柱卡入到旋转孔,旋转孔仍保持原有的形状,不易发生形变。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卡接柱的侧面上一体设置有与环形槽配合锁定并呈周向分布的凸环。

采用上述方案,凸环和环形槽的配合使用,使得与第二卡接柱一体设置的橡胶条在旋转孔中固定的同时,又可以水平方向上旋转任意角度。

作为优选,所述橡胶条远离下端盖的一端一体设置有供手指握持的凸出片。

采用上述方案,凸出片的配合使用,使得工作人员在将第一卡接柱和卡接槽卡接或分离时,手指捏住凸片,便于施加作用力,从而实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连接或分离,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上壳体远离枢接的一侧一体设置有与下壳体抵触的挡片。

采用上述方案,挡片的配合使用,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在通过卡扣和卡槽的盖合时,挡片在盖合处进一步密封,提高了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抗氧化层远离上壳体、下壳体的一面均设置有干燥层。

采用上述方案,干燥层的设置,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空腔保持干燥,一定程度上减缓汽车转向轴套内管的氧化速度,从而提高汽车转向轴套内管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下壳体、下壳体、抗氧化层的设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汽车转向轴套内管在运输或存储过过程中的氧化速度,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汽车转向轴套内管的使用寿命;

2、卡片、卡槽、橡胶条的设置,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易于实现卡接密封和打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转向轴套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汽车转向轴套内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汽车转向轴套内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汽车转向轴套内管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汽车转向轴套内管装置的正视图;

图6为图5中A-A部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内管本体;2、下壳体;3、上壳体;4、上端盖;5、下端盖;6、挡片;7、卡片;8、卡槽;9、抗氧化层;10、干燥层;11、卡扣;12、橡胶条;13、第一卡接柱;14、第二卡接柱;15、旋转孔;16、凸棱;17、环形槽;18、凸环;19、卡接槽;20、凸出片;21、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汽车转向轴套内管装置,包括内管本体1、套设于内管本体1上且互相盖合的上壳体3与下壳体2。

如图3、4所示,上壳体3和下壳体2的一端通过枢接连接,上壳体3远离枢接的一端一体设置有卡片7,且卡片7设置有五个,卡片7均匀的分布在下壳体2远离枢接的侧边缘上。在卡片7远离上壳体3的一端一体设置有卡扣11,且卡扣11朝向内管本体1的方向弯折。

如图4所示,在下壳体2远离枢接的侧边缘上设置有与卡片7互相配合卡接的卡槽8,且卡槽8设置有五个,卡槽8均匀的分别在下壳体2上。卡片7和卡槽8的设置,易于实现上壳体3与下壳体2的固定盖合和打开。在上壳体3远离枢接的一端还一体设置有挡片6,挡片6的设置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上壳体3和下壳体2盖合处的密封效果。

如图4所示,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2的内部均放置有抗氧化层9,抗氧化层9是由C/C复合材料制成的抗氧化膜。在抗氧化层9远离上壳体3和下壳体2的一面均放置有干燥层10,干燥层10是一种采用化学碳酸钙压缩制成的干燥层10,且干燥层10和抗氧化层9通过环氧树脂粘合在一起。粘合在一起的干燥层10和抗氧化层9分别与上壳体3和下壳体2靠近内管本体1的一面紧紧贴合。

如图4所示,在上壳体3的两端部一体设置有上端盖4,在下壳体2的一端一体设置有下端盖5,且上端盖4和下端盖5通过设置于上端盖4和下端盖5远离内管本体1一面的橡胶条12,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2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橡胶条12。

如图6、7所示,在橡胶条12远离上端盖4的一端一体设置有第二卡接柱14,在橡胶条12远离下端盖5的一端一体设置有第一卡接柱13。在上端盖4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接柱13互相卡接的卡接槽19。在下端盖5上设置有供第二卡接柱14放置的旋转孔15。

如图7所示,在旋转孔15的内壁一体设置有两条环形凸棱16,且在两条环形凸棱16之间形成一个环形槽17。在第二卡接柱14上一体设置有凸环18,凸环18卡接在环形槽17中,使得第二卡接柱14能够在旋转孔15中固定并旋转。

如图5、7所示,在下壳体2上设置有放置槽21,放置槽21的设置,使得当上端盖4与下端盖5分离之后,橡胶条12绕着第二卡接柱14顺时针旋转90°将第一卡接柱13放置于放置槽21中。

如图7所示,在橡胶条12远离旋转孔15的一端一体设置有凸出片20,凸出片20呈半圆盘形状设置,凸出片20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手指捏住凸出片20从而对与凸出片20一体设置的橡胶条12施加作用力。

装配过程:

1、将抗氧化层9与干燥层10通过环氧树脂黏合牢固;

2、将黏合在一起的抗氧化层9和干燥层10分别放置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2中;

3、将内管本体1放置于下壳体2中;

4、将上壳体3与下壳体2通过卡片7和卡槽8进行盖合固定;

5、将与橡胶条12一体设置的第二卡接柱14放置于旋转孔15中,且凸环18卡接于环形槽17中;

7;将与橡胶条12一体设置的第一卡接柱13,卡接于卡接槽19中,实现上壳体3和下壳体2的盖合固定,装配完成。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