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吸震功能的座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974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吸震功能的座管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自行车不仅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而且作为健身、骑行娱乐的用具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传统的自行车车架一般为钢管、铝合金管材质,而近年来,随着生产工艺的进步,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自行车车架以其重量轻、结构强度高等优点而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碳纤维兼具碳材料强抗拉力和纤维柔软可加工两大特征,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对于自行车车架来说,避震性能是衡量车架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现有技术的自行车架的座管不仅承受骑乘者的主要重量,而且还承受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因座管无缓冲和吸震等作用,从而会使骑者在骑行的过程中感觉不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吸震功能的座管结构,其有效地解决了中管无缓冲和吸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吸震功能的座管结构,包括有本体,该本体为复合碳纤维材料,本体为中空管结构,所述本体包括有直管段和于直管段下端一体成型出的多通段,其中,所述直管段的上端为套合部,该套合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弹性吸震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吸震体为橡胶、EVA发泡胶或PVC泡棉材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吸震体于套和部的顶部向下延伸。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吸震体与直管段一体成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套合部外套设有一套管,上述弹性吸震体的外壁与套管的内壁紧密结合,套管的顶部设置有座垫。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套管的下端与套和部通过一束管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在座管的套和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弹性吸震体,弹性吸震体将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进行吸附和缓冲散,从而大大降低了震感,使骑者骑行更加的舒适。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本体 11、直管段

111、套和部 12、多通段

20、弹性吸震体 30、套管

40、座垫 50、束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本体10。

该本体10为复合碳纤维材料,本体10为中空管结构,所述本体10包括有直管段11和于直管段11下端一体成型出的多通段12,所述直管段11的上端为套合部111,该套合部11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弹性吸震体20,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吸震体20于套和部111的顶部向下延伸,且弹性吸震体20与直管段11一体成型;弹性吸震体20将来自地面的震动力进行吸附和缓冲散,大大降低了震感,使骑者骑行更加的舒适,弹性吸震体20为橡胶、EVA发泡胶或PVC泡棉材料。

该套合部111外套设有一套管30,上述弹性吸震体20的外壁与套管30的内壁紧密结合,套管30的顶部设置有座垫40,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经弹性吸震体20进行吸附和缓冲后,在经套管30和座垫40传输到骑者身上,此时的震感已大大降低,使骑者骑行起来更加的舒适;套管30的下端与套和部111是通过一束管件50来固定连接的。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通过在座管的套和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弹性吸震体,弹性吸震体将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进行吸附和缓冲散,从而大大降低了震感,使骑者骑行更加的舒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