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3472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途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儿童车,特别是车身可以伸缩、折叠并转换功能的多用途童车。
市售的童车,虽然也能坐用或卧用,但坐时桌面很小,放不了什么东西;卧时,又因桌面是固定的,使用不方便。在中国专利公报中公布了多种童车新方案。其中有的可折叠但不能改变车身长度,有的结构复杂,从实用角度都不尽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车身可以伸缩并转换各种功能的童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全车包括车身和车轮,其车身具有一对交叉铰接的支架,支架的四个下端点安装轮轴与车轮,支架后上端与水平车管铰接,两个水平车管中套装一个ㄇ形拉管,两支架的前上端有钩环,套在ㄇ形拉管上。车把与水平车管后端铰接,用小套管套住铰接处。小桌面的一个边缘有钩环挂在拉管上。
当需要坐姿手推车时,将推管推到车管内,用销钉定位,支架成直角十字交叉,放上桌面板;当需卧姿手推车时,把支架下压,十字交叉的上下角度变大,同时,将拉管拖出,桌面板下翻成为车体的堵头;坐卧套用布或造革等制作,夹层中依次排放四块胶合板,用按扣固定在车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而实用,车身只有八件管件构成,但使用起来很方便,可供婴儿卧车,儿童坐车或卧车,从初生到五、六岁内的孩子均可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细节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大卧车形式的骨架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坐车式外观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大卧车式外观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小卧车外观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桌面图。
根据
图1,支架7由两根管或扁铁铰接而成,下端安装轮轴9和车轮8,后上端活铆在水平车管的弯部,前上端制有钩环,套在拉管5上,拉管5成ㄇ形,它的两端套装在车管6中,用销钉固定。车管6与车把1相铰接,接头以小套2套住。
根据图2,由
图1将支架7下压,同时将拉管向外伸出至车管半倍时,再用销钉定位,就成为大卧车式结构骨架。
根据图3,将车架7下压,直到车管与拉管靠近轮轴9时为止,再将小套2拉开,把车把向内折叠而成为折叠状态。
根据图4,将
图1骨架装上坐卧套3,套分四段,第二至第四段有带按扣的侧面,各段中部夹装四块胶合板,第一块做靠背,第二块平放为坐垫,其两侧面用按扣装在车管6上,第三块垂直放下,第四块平放系在轮轴9上,成为脚踏板,第三、四段的侧面折叠在中部。桌面板4的钩环套在拉管5上,板面架在车管6上,拉带10扣在坐卧套3的中部。
根据图5,将通用的坐卧套3第二、三、四段侧面用按扣装在图2上的骨架上。桌面4下翻成为车体的前堵头,坐卧套3的第一块板为后堵头,第二、三、四块板构成底部,即成为大卧车。
根据图6,将坐卧套3用按扣装在
图1骨架上,其中第一块板平放,用带系在车管6上,第二及第三段的侧面用按扣装在车管6上,第四块板叠在第三块板上(或系在堵头处),桌面4下翻成为堵头,即成小卧车。
根据图7,小桌面4一个边缘上有两个钩环,可以挂在ㄇ形拉管5上,与有钩环的一边对应的另一边缘上装有拉带10。
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途童车,它包括车身和车轮,其特征在于车身有一对交叉铰接的支架,支架的四个下端点安装轮轴与车轮,后上端点与水平车管铰接,两根水平车管中套装一根冂形拉管;车架的两个前上端点有钩环套在拉管上,车把与水平车管后端相铰接;小桌面一个边缘有钩环挂在拉管上;坐卧套夹层中依次排放四块胶合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拉管在套管中伸缩可用销钉定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儿童车,它由可折叠并能伸缩的车身、车把以及四个轮子构成,它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特别简单,车身只有八个管件,但很实用,可以供婴儿坐卧用,也可以伸长车身供儿童坐卧,从初生婴儿到五、六岁的孩子均可使用。
文档编号B62B7/06GK2036916SQ8821038
公开日1989年5月3日 申请日期1988年4月7日 优先权日1988年4月7日
发明者宋文连 申请人:宋文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