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扶拖拉机配套履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9688阅读:46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扶拖拉机配套履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扶拖拉机配套履带装置,属于农机具类。
目前,手扶拖拉机在农村的使用量相当大,但是用胶胎轮驱动,虽然弹性好,使用灵活方便,深得农民喜爱,但是在耕地、整地、推土等使用中,由于耕地软,轮胎附着能力小,机具牵引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耕地时,耕宽限制在300毫米以下,从而只能用单铧犁进行耕作,而轮距在600毫米左右,远大于耕宽,如果偏牵引太严重,就会使牵引拉力集中到一边轮胎上,从而因附着力不够,出现打滑现象,故只能使一边轮胎走在犁沟中,减小偏牵引才能正常工作,这样以来,犁沟下层的土壤依次被压实,压实面积在40%以上,这对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等土壤性能影响很大,耕地质量差,特别对种地的耕作,影响更为显著,且因驱动轮的打滑,耕地效率低。由于责任田块度小,使用大型履带拖拉机受到制约,故在耕作中,特别是种地的耕作,农村仍大量用畜力来完成,使农业机械化的实现,造成困难和阻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手扶拖拉机轮式行走方式的缺点,提供一种手扶拖拉机配套履带装置,利用手扶拖拉机上原有的传动和操作装置,以履带行走方式增加接地面积和附着能力,从而增加输出牵引拉力,在耕作中增大耕宽,解决轮式手扶拖拉机的耕地质量差、压地、易打滑、效率低的问题,并在平整土地、推土等使用中,进一步提高手扶拖拉机的综合利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将原来的驱动胶轮从联接毂上卸去后,在联接毂上装上履带驱动轮,在驱动轮前面的机架两侧成对安装履带导向张紧结构、弹性支重结构;履带板之间用履带销铰接连接后,环绕在驱动轮、导向张紧结构中的导向轮、弹性支重结构中的支重轮等外围上,从而将轮式行走方式改装为履带行走方式。通过增大附着能力,减小驱动轮外径,增加输出牵引拉力,从而增加耕宽,在耕作中既使有偏牵引,也能不打滑而正常工作,保证机具走在未耕地面上,保证耕地质量。履带的导向张紧结构、弹性支重结构都采用铰链方式与机架联接,以适应地面不平情况,并利用结构中的弹性元件对行走中的振动进行缓冲。驱动轮及其它结构可以通过在横向位置的调节,改变履带轨距,适应不同使用中对轨距的要求。履带板销孔容易磨损,且磨损后难以修复而使整块履带板报废造成很大浪费,故在销孔中压入开口弹性耐磨套与履带销接触磨损,保护履带板销孔,开口弹性耐磨套磨损后可以更换而延长了履带板使用寿命。为增强导向张紧结构和弹性支重结构的横向载荷承受能力,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在每个导向轮与导向轮摆动轴之间、前支重轮或导套架与支重轴之间分别用拉压杆倾斜连接,而形成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随导向轮、前支重轮分别绕导向轮摆动轴、支重轴一起摆动。
由于本实用新型是配套到手扶拖拉机上的,并利用其原有的传动和操作装置,使用灵活方便。(1)履带行走方式增大了附着性能,避免了耕地、整地、推土时的压实土壤及易打滑、效率低的问题,保证了耕地质量。并因附着性能增大,而使机具一机多用,提高了综合利用性能。(2)各结构中采用了弹性元件,增强了行走中的缓冲性能。(3)导向张紧结构、弹性支重结构采用铰链形式与机架连接,增强了对地面不平情况的适应性及重量载荷的分配性能。(4)本实用新型中的主要零件履带板、导向轮、支重轮、驱动轮、托轮等都可用铸铁、铸钢铸造成型或用钢锻打制造,故制造成本低。(5)履带板销孔中压入开口弹性耐磨套,且磨损后可以更换,从而降低了对履带板材料性能的要求,避免了在其它履带机械中制造履带板的合金用量大,且因销孔磨损后难以修复,而使履带板报废,使用寿命短,成本高的缺点,提高了经济性。
以下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侧视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侧视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侧视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侧视简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导向张紧结构和弹性支重结构中倾斜安装拉压杆形成三角形结构的示意简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和4中弹性支重结构中倾斜安装拉压杆形成三角形结构的示意简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弹性支重结构中倾斜安装拉压杆形成三角形结构的示意简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履带结构中,在履带板销孔中压入开口弹性耐磨套与履带销接触磨损的配合示意剖面图。
图中标号为1.驱动轮;2.履带结构;3.后支重轮;4.支盖轮架;5.支重轴;6.前支重轮;7.支重弹簧;8.张紧弹簧;9.导向轮;10.导向轮摆动臂;11.导向轮摆动轴;12.支撑架;13.导套架;14.导杆架;15.后支重臂;16.限位顶杆;17.前支重臂;18.托轮;19.拉压杆;20.开口弹性耐磨套;21.履带销;22.导向轮摆动轴支架;23.机架;24.联接毂。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
图1和图5所示,该装置主要由驱动轮(1),履带结构(2),后支重轮(3),支重轮架(4),支重轴(5),前支重轮(6),支重弹簧(7),张紧弹簧(8),导向轮(9),导向轮摆动臂(10),导向轮摆动轴(11),支撑架(12),拉压杆(19),导向轮摆动轴支架(22)组成。
导向轮摆动轴支架(22)与机架(23)紧固后与导向轮摆动轴(11)紧固,导向轮摆动臂(10)前端连接导向轮(9),后端与导向轮摆动轴(11)铰链联接;支撑架(12)与机架紧固后与支重轴(5)紧固,支重轴(5)的外伸端与支重弹簧(7)也以铰链联接,支重弹簧(7)支承在支重轮架(4)的两端,支重轮架(4)两端连接前、后两支重轮(3)、(6)。上述结构使导向轮(9)、支重轮(3)、(6)分别可绕导向轮摆动轴(11)、支重轴(5)摆动,以适应地面不平情况,并用张紧弹簧(8)借助机架(23)对导向轮摆动轴(11)产生的拉力力矩张紧履带。将每个导向轮(9)与导向轮摆动轴(11)之间、前支重轮(6)与支重轴(5)之间都分别用拉压杆(19)倾斜连接,形成三角性结构,以增强导向轮(9)、支重轮(3)、(6)的横向载荷承受能力,三角形结构分别与导向轮(9)、支重轮(3)、(6)一起摆动。导向轮摆动臂(10)、支重弹簧(7)及驱动轮(1)均可通过不同位置的横向位置调节,而调节导向轮(9)、支重轮(3)、(6)、驱动轮(1)的横向之间宽度,从而调节履带轨距。适应不同使用的轨距要求。
实施例2如图2和图6所示,该装置主要由驱动轮(1)、履带结构(2)、支重轴(5)、前支重轮(6)、支重弹簧(7)、张紧弹簧(8)、支撑架(12)、导套架(13)、导杆架(14)、拉压杆(19)组成。
支撑架(12)与机架(23)紧固后与支重轴(5)紧固。导套架(13)的后端与支重轴(5)的外伸端铰链联接,然后与导杆架(14)以移动副联接。导杆架(13)的前端连接前支重轮(6),前支重轮(6)对履带兼起导向、张紧作用,张紧作用由张紧弹簧(8)对导杆架(14)的压力提供。前支重轮(6)与驱动轮(1)同时承担重量载荷,前支重轮(6)上的重量载荷由支重弹簧(8)的压力来传递。上述结构形式,使前支重轮(6)能够在行走中适应地面不平情况,并使行走中的振动得到缓冲。为增强前支重轮(6)的横向载荷承受能力,将每个导套架(13)的前端与支重轴(5)之间用拉压杆(19)倾斜连接而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三角形结构随前支重轮(6)一起绕支重轴(5)摆动,通过对驱动轮(1)和导套架(13)的横向位置调节,从而调整前支重轮(6)及驱动轮(1)的横向位置,实现履带轨距的宽窄调整,适应不同使用情况下的轨距要求。
实施列3如图3和图7所示,该装置主要由驱动轮(1)、履带结构(2)、后支重轮(3)、支重轴(5)、前支重轮(6)、支重弹簧(7)、张紧弹簧(8)、支撑架(12)、后支重臂(15)、限位顶杆(16)、前支重臂(17)、托轮(18)、拉压杆(19)组成。
支撑架(12)与机架(23)紧固后与支重轴(5)紧固在一起,前支重臂(17)与支重轴(5)的外伸端以铰链联接,然后前端连接前支重轮(6),另一端连接托轮(18);前支重臂(17)与后支重臂(15)之间也相互以铰链联接,后支重臂(15)的另一端连接后支重轮(3),支重弹簧(7)将前、后支重轮(3)、(6)拉紧,拉力对支重轴(5)产生的力矩,使二支重轮(3)、(6)承担重量载荷。张紧弹簧(8)向前拉紧前支重臂(17),利用拉力对支重轴(5)产生的力矩张紧履带。上述结构,使前、后支重轮(3)、(6)在地面不平情况下,能适应地面状况,作上下、前后的相应位置变化,并使行走中的振动得到缓冲。前支重轮(6)对履带兼起导向、张紧作用。驱动轮(1)上是否承受重量载荷及载荷大小,都可通过调节支重弹簧(7)的拉力得到调节。前、后支重臂(15)、(17)之间装限位顶杆(16),防止两支重轮(3)、(6)靠在一起。前支重臂上安装托轮(18)防止履带碰到支重轴(5)上。为增强前支重轮(6)的横向载荷承受能力,将每个前支重臂(17)的前端与支重轴(5)之间分别用拉压杆(19)倾斜连接形成三角形的稳定结构,三角形结构随前支重轮(6)一起绕支重轴(5)摆动。前支重臂(17)在支重轴(5)上可进行轴向位置调节,从而改变前后支重轮(3)、(6)的横向位置并配合驱动轮(1)在联接毂(24)上的不同安装位置调整,实现对履带轨距的调节,适应使用中对不同轨距的要求。
实施例4如图4和图6所示,该装置主要由驱动轮(1)、履带结构(2)、后支重轮(3)、支重轴(5)、前支重轮(6)、支重弹簧(7)、张紧弹簧(8)、支撑架(12)、导套架(13)、导杆架(14)、拉压杆(19)组成。
支撑架(12)与机架(23)紧固后与支重轴(5)紧固。支重轴(5)的外伸端与导套架(13)铰链联接。导杆架(14)前端连接前支重轮(6),然后与导套架(13)以移动副联接。导杆架(14)与导套架(13)之间装入张紧弹簧(8),利用弹簧压力提供履带张紧力,前支重轮(6)对履带兼起导向、张紧作用。导套架(13)下面与支重弹簧(7)紧固,支重弹簧(7)的另一端连接后支重轮(3)。上述结构形式使前、后支重轮(3)、(6)在行走中能随地面不平情况,绕支重轴(5)进行摆动,适应了地面不平状况,并用支重弹簧(7)对行走中的振动进行缓冲。为增强前支重轮(6)的横向载荷承受能力,将每个导套架(13)的前端与支重轴(5)之间分别用拉压杆(19)倾斜连接,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三角形结构随前支重轮(6)一起绕支重轴(5)摆动。通过导套架(13)在支重轴(5)上进行轴向位置调节和驱动轮(1)在联接毂(24)上的位置调节,使前、后支重轮(3)、(6)及驱动轮(1)各自间距得到调整,实现履带轨距调节,适应不同使用中对轨距的宽窄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手扶拖拉机配套履带装置,主要由履带驱动轮、履带结构、导向张紧结构、弹性支重结构组成,其特征在于一对履带驱动轮安装在手扶拖拉机两侧的原驱动轮联接毂上;在驱动轮前方的机架两侧,成对安装导向张紧结构、弹性支重结构;履带板之间用履带销铰接连接后,环绕在驱动轮、导向轮、支重轮等外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拖拉机配套履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履带板上的销孔中以压入开口弹性耐磨套与履带销接触磨损,开口弹性耐磨套和履带销磨损后可以更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拖拉机配套履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导向张紧结构和弹性支重结构中,在每个导向轮与导向轮摆动轴之间,前支重轮与支重轴之间或导套架与支重轴之间都分别用拉压杆倾斜连接形成三角结构,三角形结构随导向轮、前支重轮分别绕导向轮摆动轴、支重轴一起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拖拉机配套履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导向张紧结构可有两种形式a.导向张紧结构由导向轮、导向轮摆动轴、导向轮摆动臂、导向轮摆动轴支架、张紧弹簧组成,张紧弹簧通过机架拉紧导向轮,实现对履带张紧;b.由弹性支重结构中的前支重轮兼起导向轮作用,无专门导向张紧结构,并依张紧弹簧对履带张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拖拉机配套履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弹性支重结构,可分别选用前、后支重轮、支重轮架、支重轴,前、后支重臂、导套架、导杆架、支撑架、支重弹簧、托轮、拉压杆中的若干零件组成,可有四种形式a.支重弹簧与支重轴铰链联接,两端支撑在支重轮架上,支重轮架两端连接前后支重轮;b.支重轴与导套架铰链联接,导杆架与导套架以移动副联接,利用张紧弹簧对导杆架的压力并通过前支重轮对履带张紧并导向,支重弹簧连接导杆架前端与机架,并通过弹簧压力传递重量载荷;c.支重轴与前支重臂铰链联接,前、后支重臂相互以铰链联接,通过支重弹簧的拉力使前、后支重轮承担重量载荷,用张紧弹簧对前支重臂的拉力并通过前支重轮对履带张紧并导向,前支重臂的后端上连接一托轮;d.支重轴与导套架铰链联接,导杆架与导套架以移动副联接,利用张紧弹簧对导杆架的压力并通过前支重轮对履带张紧并导向,后支重轮重量载荷由支重弹簧传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拖拉机配套履带装置,其特征是导向张紧结构,弹性支重结构都采用铰链与机架联结,并可分别沿导向轮摆动轴和支重轴进行轴向位置调节,并配合履带驱动轮在联接毂上的不同位置安装,以调节履带轨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扶拖拉机配套履带装置,属于农机具类。该装置主要由履带驱动轮、履带结构、导向张紧结构、弹性支重结构组成,一对履带驱动轮安装在手扶拖拉机的原驱动轮联接毂上,机架两侧,成对安装导向张紧结构,弹性支重结构;履带板之间用履带销铰联后,环绕在驱动轮、导向轮、支重轮、托轮的外围上。该装置为解决现有手扶拖拉机轮式驱动装置在小块责任田中耕地、整地、推土时,耕地质量差,驱动轮易打滑、效率低,压地等缺点设计而成,能够对现有手扶拖拉机进行简单改造和配套。
文档编号B62D55/00GK2174389SQ93242720
公开日1994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23日
发明者杨树本 申请人:杨树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