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底板和自承重式车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03712阅读:来源:国知局
包括固定后门和后围罩零件的固定接触面。上横梁11承担挡风玻璃和顶蓬的固定。
[0046]实施至少其中一个金属子元件、例如钢制子元件是可能的。然而,出于成本、托架I的重量和/或制造子元件和组装这些子元件所需的工具(冲压机、焊接机器人等)折旧的原因,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有利地用复合材料制成车架I的不同元件。
[0047]而且,至少一个元件以及优选地至少一个底板5由复合材料制成。同样优选地,用复合材料实施形成车架I的所有元件。在本发明范围内可用的复合材料例如由聚酯树脂或环氧树脂基质构成,并且包括由玻璃纤维和/或碳纤维织物构成的加强材料。
[0048]底板至少具有在碰撞情况下形成力的循环路径的加强件。这些加强件由中空本体形成。通过已知的方式借助于例如由聚氨酯(PU)发泡材料制成的插件来实施这些中空本体。最后,该插件被插设在两个树脂刚性壁之间,该树脂由玻璃纤维和/或碳纤维加强。该插件还可由轻木或聚丙烯蜂窝材料制成。
[0049]车架I所具有的固定接触面能够组装接收较大力的构件,例如:后桥总成、安全带、车门、座椅、脚踏板等。这些固定接触面优选地为金属的。
[0050]而且,有利地,至少一个、优选地每个子元件由较轻且坚固的复合材料制成,并且不需要用于制造的昂贵的工具,以使其可适用于小批量生产。
[0051]图2示出了如此组装并且与前部模块13和后桥总成15联接的车架的透视图。事实上,根据本发明的车架I设计用于使其前部与称为前部模块13的结构联接,所述前部模块承载有主机械部件,即动力系统(GMP)和前桥总成19。
[0052]注意到,总成为安置有车辆本体的部分并且承载有车轮。前桥总成19沿正常行驶方向位于车辆前部并且因此承载有前轮。后桥总成15沿正常行驶方向位于车辆后部并且因此承载有后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有利方面在于前桥总成19和后桥总成15的轮距不同。在示例中,后桥总成15的轮距比前桥总成19的轮距更窄,但是相反的情况同样可以考虑。而且,前桥总成和后桥总成中的每个都承载有两个车轮,但是可以考虑其中一个总成仅承载有设置在中央的一个车轮。
[0053]前部模块13具有由金属型材、例如铝型材制成的金属框架17。该框架17在由隔板7和底板5承载的固定接触面处简单地栓接在车架I上。因此该框架同时栓接在车架的隔板和底板上。因此施加在前部模块上的力将在隔板7和底板5之间分布。注意到如果后桥总成15直接与车辆的底板5连接,前桥总成19通过前部模块13与该底板间接连接。
[0054]根据本发明,金属框架17具有形成力的路径的三根前横梁21。横梁21的数量的增加将在正面碰撞情况下增大框架17所具有的抵靠表面,因此增加在车辆变形之前的能量驱散。如详细可见的,施加在横梁21上的力将通过纵梁(图3中由31表示)至少部分传送至底板的加强件。
[0055]现在参考图3。底板5具有用于接收动力电池的中央位置23。该底板还具有在该中央位置23两侧的不同加强件25、27、29,合理地安置所述加强件以形成在碰撞情况下的力的传播和驱散路径。这些加强件25、27、29在车辆纵向轴线的两侧以对称方式成对配置。加强件25、27、29优选地为包括插件的中空本体。
[0056]底板5还具有一对纵向加强件27,即平行于车辆纵向轴线的加强件。这些纵向加强件27在车辆的整个长度上延伸。这些纵向加强件的前端部33与前部模块的框架17的横梁31对齐,以能够在碰撞情况下将施加在前部模块13上的力传送至纵向加强件27。这些纵向加强件为基本直线型的,并且离地高度基本不变。该直线型特征有利于所述元件27受控变形,而不是在较大的力作用下弯曲,并且有助于保证乘客的安全性。这些纵向加强件的后端部35面对固定后桥总成15的固定接触面39安置。因此,纵向加强件27形成正面或后部碰撞情况下的力的路径。
[0057]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底板5具有使前轮37和后桥总成15的固定接触面39连接的另一对加强件25。前桥总成19和后桥总成15的轮距是不同的,这些加强件25是倾斜的,即与车辆纵向方向不平行。然而,这些倾斜加强件是直线型的并且在车辆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倾斜加强件25形成力的路径,该路径将在正面碰撞时支承施加在前轮37上的力。这些倾斜加强件的前端部41面对前轮37安置,更确切地,面对前轮37的行驶胎面安置。后端部35面对固定后桥总成15的固定接触面39安置。如下面可见,纵向加强件27和倾斜加强件25在共用的后端部35处联结。
[0058]可以理解,在正面碰撞时,碰撞能量由两对加强件25、27驱散。碰撞能量在底板5之下被引导,这减小了所述底板5的变形风险并且有助于保护车辆乘客的安全。
[0059]纵向加强件27和倾斜加强件25有利地将在后端部35处联结。两个加强件25、27联结成大体“V”形形状,“V”指向轮距较窄的总成,此处为后桥总成。应用在车辆后部上的力在纵向路径和倾斜路径之间分布并且绕过车辆下底板的中央部分23,该中央部分23固定有动力电池。
[0060]为此,固定后桥总成的固定接触面39设置在底板5的侧部,面对纵向加强件27和倾斜加强件25的共用端部。因此力有利地绕开重要区域在车辆车架侧部上传送,这能够限制对中心处的影响,因此在后部碰撞情况下限制燃料或电解质的泄漏。
[0061]除了纵向加强件27和倾斜加强件25,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提供的横向加强件29能够在侧面碰撞情况下回收力。为此,底板5有利地具有配置用于安置在乘客盆骨和头部处的至少一对横向中空本体。这些横向加强件29设置在纵向加强件27和倾斜加强件25之间。三个加强件25、27、29联结成大体“A”形形状,“A”的顶点指向轮距较窄的总成,此处为后桥总成。在侧面碰撞情况下,倾斜加强件25在横向加强件29之前被撞击。倾斜加强件25将在驱散一部分碰撞能量的力传送至横向加强件29之前在该力的作用下损坏。在倾斜中空本体25中的插件的存在将在一定损坏距离上保持一定等级的力。
【主权项】
1.一种车辆的自承重式车架(I)的底板(5),所述车架与前桥总成(19)和后桥总成(15)连接,所述前桥总成和所述后桥总成中的每个都承载有至少一个车轮并且具有不同的轮距,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具有至少一个加强件(25),所述至少一个加强件以相对于所述底板(5)的纵向轴线倾斜的方式设置,并且配置成当所述底板与前桥总成(19)和后桥总成(15)连接时使至少其中一个端部面对所述前桥总成和/或所述后桥总成的其中一个车轮安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还包括平行于车辆纵向轴线设置的至少一个纵向加强件(27),优选地,至少一个纵向加强件(27)在其中一个端部处与倾斜加强件(25)联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还包括相对于所述底板(5)的纵向轴线横向设置的至少一个横向加强件(29)。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板(5),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加强件(25,27,29)为中空本体,优选地,至少一个加强件(25,27,29)为包括插件的中空本体,所述插件由聚氨酯发泡材料或轻木或聚丙烯蜂窝材料制成。5.一种车辆的自承式车架(I),所述车架与前桥总成(19)和后桥总成(15)联接,所述前桥总成和所述后桥总成中的每个都承载有至少一个车轮并且具有不同的轮距,所述车架(I)由元件的组装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元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板(5),优选地,至少一个元件由包括聚酯树脂或环氧树脂基质与玻璃纤维和/或碳纤维加强材料的复合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隔板(7),以及底板(5)和隔板(7)具有用于固定前部模块(13)的固定接触面,所述前部模块(13)装有动力系统和前桥总成(19)。7.—种车辆,其包括前桥总成(19)、后桥总成(15)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I)符合权利要求5或6,以及后桥总成(15)的轮距比前桥总成(19)的轮距更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后桥总成(15)通过面对底板(5)的倾斜加强件(25)的后端部(35)设置的固定接触面(39)固定在底板(5)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符合权利要求6,以及前部模块(13)包括金属框架(17),优选地为铝质框架(17)。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前部模块(13)的框架(17)包括至少一根纵梁(31),底板(5)包括至少一个纵向加强件(27),以及一根或多根纵梁(31)与一个或多个纵向加强件(27)对齐,以当在前部模块处发生碰撞时将所接收的力传送至所述加强件(27)ο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自承重式车架的类型的车辆结构。所述车架的底板(5)具有形成力的路径的加强件(25,27,29)的配置,合理地布置所述力的路径以满足抵御正面、侧面和/或后部碰撞的要求。
【IPC分类】B62D25/20, B62D31/00, B62D61/00, B62D63/02
【公开号】CN104918845
【申请号】CN201380063314
【发明人】S·博勒勒达, C·勒鲁
【申请人】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18日
【公告号】EP2928759A1, WO2014087064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