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712926阅读:来源:国知局
21是板状部件,具有以轴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即伸缩调整孔21h。第一伸缩摩擦板21例如在框状支承部52a与杆贯通部31之间的位置重叠地配置两个。第二伸缩摩擦板22例如是将板材弯曲而形成的部件,从轴向看呈大致U形。第二伸缩摩擦板22包括:配置在两个第一伸缩摩擦板21之间的两个摩擦部22a、连结两个摩擦部22a的连结部22b、以及设置于连结部22b的弯折部22c。另外,第一伸缩摩擦板21也可以不配置在框状支承部52a与杆贯通部31之间的位置,可以配置成由第一伸缩摩擦板21和杆贯通部31夹着框状支承部52a。
[0194]摩擦部22a具有圆孔、即杆贯通孔22h。杆33贯穿伸缩调整孔21h和杆贯通孔22h。连结部22b使两个摩擦部22a连结为一体,由此可容易地进行将摩擦部22a配置在两个第一伸缩摩擦板21之间的作业。此外,连结部22b因具有弯折部22c而能够保持弯曲的状态。由此,即使在外柱支架52的紧固状态发生变化而使两个摩擦部22a相互间的距离改变的情况下,连结部22b也不会牵拉摩擦部22a。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摩擦部22a被连结部22b牵拉而在摩擦部22a与第一伸缩摩擦板21之间产生间隙。
[0195]如果框状支承部52a被紧固,则第一伸缩摩擦板21和第二伸缩摩擦板22的摩擦部22a被框状支承部52a压向外柱54的杆贯通部31。由此,在框状支承部52a与第一伸缩摩擦板21之间、第一伸缩摩擦板21与第二伸缩摩擦板22的摩擦部22a之间、第一伸缩摩擦板21与杆贯通部31之间分别产生摩擦力。因此,与不具有第一伸缩摩擦板21和第二伸缩摩擦板22的情况相比,产生摩擦力的面积增加。框状支承部52a能够通过第一伸缩摩擦板21和第二伸缩摩擦板22更牢固地紧固外柱54。
[0196]此外,如果使操作杆53旋转,则对框状支承部52a的紧固力被缓解,框状支承部52a与外柱54之间的摩擦力消除或减小。由此,能够调整外柱54的倾斜位置。此外,如果使操作杆53旋转,则对框状支承部52a的紧固力被缓解,外柱54的缝隙54s的宽度增大。由此,外柱54紧固内柱51的力消除,内柱51滑动时的摩擦力消除。由此,操作者在使操作杆53旋转之后,能够通过方向盘81推拉内柱51来调整伸缩位置。
[0197]如图27和图28所示,转向装置100具有内柱支架4。图29是实施方式5涉及的内柱支架的立体图。如图29所示,内柱支架4例如包括臂部41、插入部42、颈部44和支脚部43。例如,如图28所示,臂部41是将在外柱54的两侧相向的两组第一伸缩摩擦板21进行连接的棒状部分。插入部42是设置于臂部41的两端的、用于插入到设置于第一伸缩摩擦板21的孔中的部分。插入部42形成得比臂部41细。颈部44是从臂部41的一部分向与臂部4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部分。支脚部43是设置于颈部44的与臂部41相反一侧的端部的板状部分,与基板6接触。如图29所示,支脚部43的与基板相向的基板侧表面43b是平坦面。此外,内柱支架4的支脚部43在与基板侧表面43b相反一侧的表面上具有形成为凹陷的表面侧凹部45。
[0198]如图28所示,内柱支架4与配置于外柱54两侧的第一伸缩摩擦板21连结。通过将插入部42插入到设置于第一伸缩摩擦板21的孔中,内柱支架4由第一伸缩摩擦板21支承。此夕卜,配置于外柱54两侧的第一伸缩摩擦板21隔着内柱支架4的臂部41相向。此外,内柱支架4通过支脚部43与基板6连结。
[0199]图30是从支架侧表面一侧观察实施方式5涉及的基板的立体图。图31是从内柱侧表面一侧观察实施方式5涉及的基板的立体图。如图27所示,基板6设置于内柱51的外周面。如图30和图31所示,基板6在与内柱支架4的支脚部43相向的支架侧表面61上具有形成为凹陷的固定件凹部65,在与内柱51相向的内柱侧表面62上具有形成为凹陷的背面侧凹部66。支架侧表面61形成为平坦,内柱侧表面62形成为沿着内柱51的外周面形状的形状。在固定件凹部65的底面的一部分上开设有从支架侧表面61贯穿至内柱侧表面62的固定件孔65h。[°20°] 如图27所示,基板6由插入到固定件孔65h中的固定件64固定于内柱51。例如固定件64是铆钉。固定件64从支架侧表面61侧插入到固定件孔65h中,贯穿基板6和内柱51将基板6和内柱51连结。固定件凹部65的深度形成得比固定件64的头部的高度大。由此,固定件64的头部不会从支架侧表面61向内柱支架4一侧突出。因此,当基板6在轴向上移动时,固定件64的头部不会与内柱支架4接触。因此,不会妨碍基板6在轴向上的移动。另外,固定件64也可以是螺栓等螺纹紧固件。
[0201 ]为了将基板6和内柱支架4以能够脱离的方式连结,如图27所示,基板6开设有第一孔6h,内柱支架4开设有第二孔43h。如图31所示,第一孔6h开设在背面侧凹部66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如图29所示,第二孔43h开设在表面侧凹部45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第一孔6h与第二孔43h连通。例如在实施方式5中,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分别设置有2个。通过在横跨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的位置插入连结部件M,将内柱支架4的支脚部43和基板6以能够脱离的方式连结。此外,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被配置在距配置于外柱54两侧的各第一伸缩摩擦板21的距离相等的位置上。
[0202]另外,可以不设置表面侧凹部45和背面侧凹部66,也可以仅设置其中的一方。在没有设置表面侧凹部45的情况下,以从与基板侧表面43b相反一侧的表面贯穿至基板侧表面43b的方式开设第二孔43h。在没有设置背面侧凹部66的情况下,以从内柱侧表面62贯穿至支架侧表面61的方式开设第一孔6h。
[0203]此外,基板6配置成其至少一部分嵌于外柱54的缝隙54s。具体而言,以使基板6的侧面与缝隙54s的内壁相向的方式嵌入。
[0204]在实施方式5中,连结部件Μ是树脂部件,例如由聚缩醛形成。通过在横跨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的位置填充作为树脂的连结部件Μ并使其凝固,将内柱支架4和基板6连结。在实施方式5中,将内柱支架4和基板6在预先连结的状态下安装到内柱51。
[0205]在连结内柱支架4和基板6时,在使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连通的状态下,将连结部件Μ填充在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中。所填充的连结部件Μ在填充在表面侧凹部45、第二孔43h、第一孔6h和背面侧凹部66中之后凝固。由此,在表面侧凹部45和背面侧凹部66中凝固的连结部件Μ能防止脱离,能够抑制连结部件Μ从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脱落。因此,能够抑制被预先连结的内柱支架4和基板6产生分离。
[0206]另外,即使没有表面侧凹部45和背面侧凹部66中的任一方,由于在表面侧凹部45或背面侧凹部66中凝固的连结部件Μ能防止脱离,所以能够抑制连结部件Μ从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脱落。
[0207]实施方式5涉及的转向装置100,由于能够预先用连结部件Μ将内柱支架4和基板6连结,所以在转向装置100整体的安装作业中,能够省略将连结部件Μ注入并使其凝固的作业。由此,实施方式5涉及的转向装置100能够进一步简化安装作业。
[0208]如果过大负荷施加于方向盘81,则该施加的负荷经由输入轴82a传递到内柱51,使内柱51向前方移动。由于内柱51移动,所以通过固定件64被固定于内柱51的基板6也一体地向前方移动。而由第一伸缩摩擦板21支承的内柱支架4不移动。因此,对连结部件Μ施加剪断力,在从方向盘81施加的负荷超过连结部件Μ的容许剪断力的情况下,连结部件Μ被切断。此夕卜,连结部件Μ的容许剪断力设定得比固定件64的容许剪断力小。由此,能够抑制在连结部件Μ被切断之前固定件64被切断。连结部件Μ被切断,则解除内柱51与内柱支架4的连结。内柱51与内柱支架4的连结被解除,而成为由内柱51与外柱54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沿轴向支承内柱51的状态。由此,在操作者与方向盘81发生碰撞而施加了过大负荷的情况下,在刚施加了过大负荷之后,就减小了用于使内柱51移动的力,以此来吸收冲击。
[0209]此外,即使连结部件Μ被切断,外柱54仍然由固定于车体侧部件13的外柱支架52支承。而内柱51仍然由外柱54支承。因此,即使连结部件Μ被切断,转向柱50也不会落下。
[0210]此外,在连结部件Μ被切断之后,优选内柱51在轴向上笔直地移动。这是由于,在内柱51移动的方向是与外柱54的轴向构成角度的方向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内柱51的移动受妨碍的情况或在内柱51与外柱54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超过规定值的情况。
[0211]在实施方式5中,如图28所示,内柱支架4与配置于外柱54两侧的第一伸缩摩擦板21接合。由此,在轴向负荷施加于内柱支架4时,内柱支架4受到来自外柱54两侧的紧固力,所以连结部件Μ被切断时的内柱支架4的姿态稳定。因此,内柱51开始移动时的姿态容易在轴向上保持笔直。由此,内柱51容易在轴向上笔直地移动。
[0212]此外,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配置于距第一伸缩摩擦板21的距离相等的位置,该第一摩擦板21在隔着内柱支架4的两侧相向。由此,在轴向负荷施加于内柱支架4时,内柱支架4更均匀地受到来自外柱54两侧的紧固力,所以连结部件Μ被切断时的内柱支架4的姿态稳定。因此,内柱51开始移动时的姿态更容易在轴向上保持笔直。由此,内柱51更容易在轴向上笔直地移动。
[0213]此外,即使在内柱支架4无法均匀地受到来自外柱54两侧的紧固力的情况下,由于基板6以与缝隙54s的内壁相向的方式嵌入其中,所以基板6会被缝隙54s沿轴向引导,连结部件Μ被切断时的内柱支架4的姿态也会稳定。
[0214]另外,连结部件Μ的容许剪断力能够通过变更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的个数、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的截面积、连结部件Μ的材料来调节。例如,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的个数可以分别是1个,也可以分别是3个以上。此外,连结部件Μ例如可以由包括非铁金属的金属、粘结剂或橡胶形成。
[0215]图32是表示比较示例中的转向柱的位移量与为了使转向柱移动所需的负荷的关系的图。图33是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转向柱的位移量与为了使转向柱移动所需的负荷的关系的图。在图32和图33中,横轴是转向柱向前方的位移量,纵轴是为了使转向柱向前方移动所需的负荷。
[0216]如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的技术那样,比较示例是将外柱经由盒体安装于车体的情况下的示例。在比较示例中,外柱相比内柱配置在后方侧,如果过大负荷施加于外柱,则杆接触到与外柱一体设置的伸缩调整孔的端部,负荷经由支架传递到盒体。图32所示的力F5表示盒体的容许剪断力。
[0217]在比较示例中,外柱通过由支架所紧固而与内柱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沿轴向被支承。图32所示的力F4表示支承外柱的摩擦力。力F4小于力F5。为了使外柱不会因通常使用时所施加的负荷而移动,需要将力F4保持为规定值以上。
[0218]在比较示例中,如果有F5以上的负荷施加于外柱,则盒体被切断,外柱从车体脱离。然后,外柱在由其与内柱之间的摩擦力吸收冲击的同时在轴向上移动。然而,如上所述,由于力F4被保持为规定值以上,所以难以使外柱的移动变得流畅来更容易地保护操作者免受二次碰撞。
[0219]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5中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