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712926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脱离负荷的设定值。因此,实施方式5的变形示例涉及的连结部件P能够通过减小脱离负荷的设定值,进一步保护体重较轻的操作者。
[0239]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5的变形示例涉及的转向装置100中,连结部件P是贯穿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的树脂制销。由此,在使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连通的状态下将树脂制销插入到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中,从而连结内柱支架4和基板6。插入树脂制销的作业与填充树脂并使其凝固的作业相比,由于不需要用于凝固的时间,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实施方式5的变形示例涉及的转向装置100能够容易地实现内柱支架4和基板6的连结。
[0240]此外,在实施方式5的变形示例涉及的转向装置100中,连结部件P在一端具有钩部P3,该钩部P3具有比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的内周大的外周,并且具有从钩部P3朝向另一端设置的一字槽P4。由此,在从外周向内侧按压钩部P3时,钩部P3能够容易地产生弹性变形。在将连结部件P从钩部P3—侧的端部插入到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时,钩部P3因与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的内壁接触而产生弹性变形。钩部P3穿过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到达外部后,钩部P3的弹性变形复原,从而钩部P3限制连结部件P在轴向上移动。因此,钩部P3能防止脱离,抑制连结部件P从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脱落。由此,实施方式5的变形示例涉及的转向装置100能够容易地实现内柱支架4和基板6的连结,并且抑制被连结的内柱支架4和基板6产生分离。
[0241]此外,在实施方式5的变形示例涉及的转向装置100中,基板6在与内柱51相向的内柱侧表面62上具有作为凹陷的背面侧凹部66,在背面侧凹部66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开设有第一孔6h。由此,在内柱侧表面62与内柱51接触的状态下,在内柱51与基板6之间因背面侧凹部66产生间隙。因此,连结部件P中的从第一孔6h向内柱51的方向突出的部分不会与内柱51发生干扰。由此,实施方式5的变形示例涉及的转向装置100能够削减或省去为了防止连结部件P与内柱51发生干扰而对内柱51实施的加工。
[0242]实施方式6
[0243]图37是用相当于图26的e— e截面的平面将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转向装置切断而得到的图。图38是放大表示实施方式6涉及的转向装置的底面的图。图39(a)、图39(b)是实施方式6涉及的内柱支架的分别从上方和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图40是实施方式6涉及的基板的立体图。转向装置100与上述的实施方式5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连结部件P是球头柱塞B。另夕卜,对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244]如图37所示,通过在横跨第一孔6h和主体螺纹孔部B1的位置插入球头柱塞B,将内柱支架4的支脚部43和基板6以能够脱离的方式连结。在将内柱支架4的导向槽部B3预先嵌入在基板6的导向部B4中的状态下将二者安装到内柱51。另外,如图37和图38所示,内柱支架4的支脚部43也可以不具有上述实施方式5中示出的表面侧凹部45。
[0245]在实施方式6中,连结部件P是球头柱塞B,例如主体是由铁制成的,如图37所示,其外形上形成有螺纹牙,具有设置于主体部的一端的头部B2。球头柱塞B通常用于分度或定位,主体内部组装有弹簧和球体。由弹簧加压的球体具有通常球体的一部分从主体突出的头部B2。其具有因施加于球体的头部B2的外部负荷而向与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凹陷)的性质。其中有通过调整球头柱塞B的内部弹簧等而能够改变使其凹陷的负荷的产品,这也是球头柱塞的一个特征。球头柱塞B以被旋入的状态插入并固定在对内柱支架4的第二孔43h进行加工所形成的、具有阴螺纹的主体螺纹孔部B1中,其一端的头部B2在被弹簧按压的状态下嵌入到设置于基板6的第一孔6h中来进行定位。对基于球头柱塞B的头部B2产生的按压力所形成的构造为,通过将内柱支架4的导向槽部B3嵌入在设置于基板6的导向部B4中,来承受头部B2的按压力。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头部B2的按压力的効果,优选形成以下关系:第一孔6h的直径比主体螺纹孔部B1的突出的状态下的直径小,与突出的球体的头部B2的球直径大致相等或为该球直径以下。即,主体螺纹孔部B1直径 > 头部B2直径 > 第一孔6h直径的关系较佳。
[0246]在使第一孔6h与主体螺纹孔部B1连通的状态下,将球头柱塞B的头部B2插入到第一孔6h中,并且将内柱支架4的导向槽部B3安装到基板6的导向部B4内,由此将内柱支架4和基板6—体化。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将球头柱塞B固定于对突出的球体的头部B2施加压力那样的位置。此外,插入球头柱塞B的作业与填充树脂并使其凝固的作业相比,由于不需要用于凝固的时间,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实施方式6涉及的转向装置100能够容易地实现内柱支架4和基板6的一体化。此外,利用该导向构造(由导向部B4和导向槽部B3构成)可抑制连结部件P从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脱落。
[0247]连结部件P是在发生二次碰撞时受到剪断力而发生变形的一种机械保险。如果过大负荷施加于方向盘81,则该施加的负荷经由输入轴82a传递到内柱51,使内柱51向前方移动。由于内柱51移动,所以通过固定件64被固定于内柱51的基板6也一体地向前方移动。而由第一伸缩摩擦板21支承的内柱支架4不移动。因此,对连结部件P施加轴向的剪断力,在从方向盘81施加的负荷超过连结部件P的容许变形力的情况下,连结部件P的头部B2的嵌入部分从第一孔6h脱离。例如在实施方式6中,在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的边界部分配置的是连结部件P的头部。将头部B2的容许变形力(凹陷的方向的力)设定成小于固定件64的容许剪断力。由此,能够抑制在连结部件P发生变形前固定件64被切断。
[0248]如果连结部件P的头部B2发生变形而头部B2的前端凹陷,则内柱51与内柱支架4的连结被解除。内柱51与内柱支架4的连结被解除,则成为由内柱51与外柱54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沿轴向支承内柱51的状态。因此,转向柱50中的内柱51能够向车体前方移动。此外,即使连结部件P被解除,外柱54仍然由固定于车体侧部件13的外柱支架52支承。而内柱51仍然由外柱54支承。因此,即使连结部件P被解除,转向柱50也不会落下。由此,即使减小使转向柱50向车体前方移动的脱离负荷的设定值(连结部件P的主体部P1的容许剪断力),实施方式6涉及的转向装置100也能够抑制转向柱50因误动作而落下。
[0249]此外,实施方式6涉及的连结部件P通过调节球头柱塞B的头部B2的按压力或者变更所选择的型号,能够容易地变更使转向柱50向车体前方移动的脱离负荷的设定值。因此,实施方式6涉及的连结部件P能够通过减小脱离负荷的设定值,进一步保护体重较轻的操作者。
[0250]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6涉及的转向装置100中,连结部件P是插入在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中的球头柱塞B。因此,在使第一孔6h与第二孔43h连通的状态下将球头柱塞B插入到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中,由此将内柱支架4和基板6连结。插入球头柱塞B的作业与填充树脂并使其凝固的作业相比,由于不需要用于凝固的时间,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实施方式6涉及的转向装置100能够容易地实现内柱支架4和基板6的连结。
[0251]此外,球头柱塞B即使在外力的作用下其头部B2凹陷,也能够再使其突出,所以通过使内柱51恢复到原始位置能够复原内柱支架4和基板6的连结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还具有能够执行紧急转向操作的优点。
【主权项】
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柱,其呈筒状,将与方向盘连结的输入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 基板,其设置于所述内柱的外周面,并且开设有第一孔; 外柱,其呈筒状,所述内柱的至少一部分被插入到其内侧,并且具有将其所述内柱插入侧的一端切开而形成的缝隙; 外柱支架,其固定于车体侧部件而支承所述外柱,并且与板材的伸缩摩擦板一起紧固所述外柱; 内柱支架,其由所述伸缩摩擦板支承,并且开设有第二孔;以及连结部件,其位于横跨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位置,将所述基板和所述内柱支架以能够脱离的方式连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件的容许剪断力小于连结所述基板和所述内柱的固定件的容许剪断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柱支架在与所述基板相向的表面的相反侧表面上具有形成为凹陷的表面侧凹部, 所述第二孔开设在所述表面侧凹部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上, 所述连结部件是在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和所述表面侧凹部中填充树脂而成的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在与所述内柱相向的表面上具有形成为凹陷的背面侧凹部, 所述第一孔开设在所述背面侧凹部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上, 所述连结部件是在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和所述背面侧凹部中填充树脂而成的部件。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件是贯穿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树脂制销。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件在一端具有钩部,该钩部具有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内周大的外周,并且具有从所述钩部朝向另一端设置的一字槽。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在与所述内柱相向的表面上具有形成为凹陷的背面侧凹部, 所述第一孔开设在所述背面侧凹部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件是球头柱塞,该球头柱塞的主体固定于所述第二孔,前端球体的头部与所述第一孔卡合。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球头柱塞的头部的容许变形力小于连结所述基板和所述内柱的固定件的容许剪断力。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在与所述内柱支架相向的表面侧具有形成为凹陷的固定件凹部,作为贯通孔的固定件孔开设在所述固定件凹部的底面的一部分上,连结所述基板和所述内柱支架的固定件被插入在所述固定件孔中。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因发生冲击负荷而产生滑动的转向装置的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转向装置包括:内柱(51),其呈筒状;基板(6),其设置于内柱(51)的外周面,并且开设有第一孔(6h);外柱(54),其呈筒状,内柱(51)的至少一部分被插入到其内侧,并且具有将其内柱插入侧的一端切开而形成的缝隙(54s);外柱支架(52),其与伸缩摩擦板(21、22)一起紧固外柱(54);内柱支架(4),其由伸缩摩擦板(21、22)支承,并且开设有第二孔(43h);以及连结部件(M),其位于横跨第一孔(6h)和第二孔(43h)的位置,将基板(6)和内柱支架(4)以能够脱离的方式连结。
【IPC分类】B62D1/19
【公开号】CN105473414
【申请号】CN201480045686
【发明人】丈田雅也, 小岛秀树, 萩原涉, 折原大辉, 铃木良一
【申请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17日
【公告号】EP2998195A1, EP2998195A4, US20160039450, WO2015064393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