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结构及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9455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减震结构及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技术的领域,提供减震结构,包括内管、外管及第一固定销,内管开设有滑槽,内管中设有弹性件及固定件,弹性件的下端与第一固定销抵接,上端与固定件抵接。上述减震结构通过内管、外管和第一固定销的传动配合来传递震动,并通过弹性件的形变来减少所受到地面的震动,其结构简单,成本低,组装方便;且由于各部件固定于内管中,各部件不易造成脱落;此外,当将上述减震结构应用于滑板车上时,可将内管、外管、第一固定销、弹性件及固定件预装成一体,再将上述减震结构安装于滑板车上,这样,安装方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滑板车,包括上述减震结构。
【专利说明】
减震结构及滑板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震技术的领域,尤其涉及减震结构及滑板车。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代步工具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代步工具如滑板车、单车、摩托车等。
[0003]由于人们在使用代步工具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地面对其产生的震动影响。以滑板车为例,当使用者在骑乘滑板车的过程中,由于地面的凹凸不平将对滑轮产生震动,该震动将通过滑轮传递给踏板,给使用者带来不舒适的骑乘体验,因此,为了减少震动带给人们的不舒适影响,目前,市场上的滑板车一般会采用减震结构。但是,现有的滑板车减震结构,其结构复杂,部件多,易脱落,不易组装,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减震结构,旨在解决现有代步工具减震结构所存在的结构复杂、部件多、易脱落、不易组装及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减震结构,包括内管、外套于所述内管上的外管以及贯穿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的第一固定销,所述内管开设有沿所述内管的轴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固定销滑动配合的滑槽,所述内管中设有弹性件以及与所述内管固定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弹性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销抵接,上端与所述固定件抵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内管中插设有第二固定销,所述第二固定销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销的下方。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内管外套有滑套,所述滑套内套于所述外管中。
[0008]进一步地,所述外管上开设有槽口,所述滑套开设通槽以形成弹性块,所述弹性块的外侧面上设有与所述槽口扣接的凸块。
[0009]进一步地,所述槽口的数量设为至少二,至少二所述槽口沿所述外管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内管设有与所述槽口一一对应的所述通槽、所述弹性块和所述凸块。
[0010]进一步地,所述通槽的截面形状呈“U”形、“L”形或半圆形。
[0011]进一步地,所述滑套设于所述外管的下端,所述滑套的下端延伸形成用于裹住所述外管的下端的裙围。
[00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结构的有益效果:
[0013]将上述减震结构应用于代步工具,如滑板车上时,可将内管和外管固定于滑轮上,这样,滑轮将地面的震动传递给内管和外管。由于震动的作用,内管将相对于外管在轴向方向上震动,此时,第一固定销将于滑槽中上下滑动,而压缩或释放弹性件,这样,震动将在弹性件不断形变和形变恢复的过程中得到衰减。因此,上述减震结构通过内管、外管和第一固定销的传动配合来传递震动,并通过弹性件的形变来减少所受到地面的震动。相比较现有减震结构而言,上述减震结构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其装配时,先将弹性件及固定件装于内管中,再将外管套于内管上,再采用第一固定销连接内管和外管,组装方便;由于各部件固定于内管中,各部件不易造成脱落;此外,当将上述减震结构应用于滑板车上时,可将内管、外管、第一固定销、弹性件及固定件预装成一体,再将上述减震结构安装于滑板车上,这样,安装方便。
[0014]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滑板车,包括所述减震结构。
[0015]进一步地,所述滑板车还包括把手、转向杆、踏板、前滑轮、后滑轮以及刹车结构,所述把手设于所述转向杆上端,所述转向杆的下端通过所述减震结构与所述前滑轮连接,所述后滑轮设于所述踏板的下方,所述转向杆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踏板连接,所述刹车结构设于所述踏板上。
[0016]进一步地,所述滑板车还包括踏板以及设于所述踏板下方的滑轮,所述减震结构设于所述滑轮与所述踏板之间,所述内管的下端与所述滑轮连接,所述外管的上端与所述踏板连接。
[00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板车的有益效果:
[0018]由于所述滑板车采用了上述减震结构,其装配时,先将内管、外管、第一固定销、弹性件及固定件预装成一体,并将内管的下端与滑轮固定连接,将外管上端与转向杆或踏板连接,这样,安装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第一固定销、弹性件及固定件等各部件固定于内管中,不易造成脱落;此外,滑轮所受到的震动将在弹性件不断形变和形变恢复的过程中得到衰减,因此,采用了减震结构的上述滑板车,其具有较好减震效果,给人们带来更好地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结构的滑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是图1提供的减震结构在圆圈A处的放大不意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结构用于滑轮车上时的局部剖视图;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轮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轮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图4提供的滑轮车在圆圈B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7]如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00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29]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0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减震结构10,包括内管11、外套于内管11上的外管12以及贯穿内管11和外管12的第一固定销131,内管11开设有沿内管11的轴向延伸且与第一固定销131滑动配合的滑槽14,内管11中设有弹性件15及与内管11固定连接的固定件16,弹性件15的下端与第一固定销131抵接,上端与固定件16抵接。
[0031]如图1所示,将上述减震结构10应用于代步工具,如滑板车上时,可将内管11和外管12固定于滑轮上,这样,滑轮将地面的震动传递给内管11和外管12。由于震动的作用,内管11将相对于外管12在轴向方向上震动,此时,第一固定销131将于滑槽14中上下滑动,而压缩或释放弹性件15,这样,震动将在弹性件15不断形变和形变恢复的过程中得到衰减。因此,上述减震结构10通过内管11、外管12和第一固定销131的传动配合来传递震动,并通过弹性件15的形变来减少所受到地面的震动。相比较现有减震结构10而言,上述减震结构10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其装配时,先将弹性件15及固定件16装于内管11中,再将外管12套于内管11上,再采用第一固定销131连接内管11和外管12,组装方便;由于各部件固定于内管11中,各部件不易造成脱落;此外,当将上述减震结构10应用于滑板车上时,可将内管11、夕卜管12、第一固定销131、弹性件15及固定件16预装成一体,再将上述减震结构10安装于滑板车上,这样,安装方便。
[0032]由于上述减震结构10用于代步工具上时,其长期处于震动的环境中,第一固定销131将不断受到弹性件15变化的抵顶力,因此,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第一固定销131将有可能被折断而使弹性件15于内管11中脱落,失去减震的作用,而为了避免该情况的发生,如图1所示,内管11中插设有第二固定销132,第二固定销132设于第一固定销131的下方。这样,当第一固定销131因折断等原因而失去抵顶弹性件15时,弹性件15将抵顶于第二固定销132上,使得上述减震结构10仍然具有减少震动的作用,具有双重保险作用。
[0033]然而,第二固定销132还起到了方便装配的作用,具体的,在装配时,为了便于弹性件15的安装,先将第二固定销132固定于内管11的下端,再将弹性件15放入内管11中,再内管11的上端塞入固定件16,以使弹性件15限位于第二固定销132与固定件16之间,然后,再将外管12套于内管11上,采用第一固定销131连接内管11和外管12。
[0034]细化地,当第一固定销131因折断而失去抵顶弹性件15时,为了使得第二固定销132能有较好地抵顶弹性件15,第一固定销131与所述第二固定销132平行,且第二固定销132的两端分别支撑于内管11的管壁上。
[0035]为了使得内管11相对于外管12的滑动变得顺畅,内管11外套有滑套17,滑套17内套于所述外管12中。具体地,滑套17与外管12固定连接,这样,内管11将相对于滑套17滑动。此外,由于滑套17的设置,还能起到减少内管11与外管12相对滑动时产生的异音。
[0036]细化地,滑套17由软质材料制成,具体为塑胶套。
[0037]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使得滑套17更好地固定于外管12上,外管12上开设有槽口121,滑套17开设通槽171以形成弹性块172,弹性块172的外侧面上设有与槽口 121扣接的凸块173。这样,装配时,弹性块172可通过弹性变形,以便于凸块173与槽口 121的扣接配合,从而较好地实现滑套17固定于外管12上。
[0038]细化地,槽口121的数量设为至少二,至少二槽口 121沿外管12的周向均匀分布,滑套17设有与槽口 121——对应的通槽171、弹性块172和凸块173。即通槽171的数量与槽口121的数量相同,至少二通槽171沿内管11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一通槽171的侧壁形成弹性块172,每一弹性块172的外侧面上设有凸块173,每一凸块173分别与一槽口 121对应配合。
[0039]为了便于弹性块172的形成,通槽171的截面形状呈“U”形、“L”形或半圆形。这样,呈“U”形、“L”形或半圆形的通槽171,更利于弹性块172进行弹性形变而使凸块173定位于槽口 121 中。
[0040]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防止滑套17相对外管12转动,滑套17设于外管12的下端,滑套17的下端延伸形成用于裹住外管12的下端的裙围174。这样,通过裙围174裹住外管12的下端,使得滑套17更好稳固于外管12上。
[0041 ]为了减少弹性件15对固定件16的弹性抵顶力,弹性件15与固定件16通过软垫18抵接。细化地,软垫18为软质材料制成,具体为胶垫。此外固定件16为固定螺母。
[0042]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外管12与内管11之间空隙,外管12的下端外套有防尘套19。细化地,防尘套19由软质材料制成,具体地,防尘套19为胶套。
[0043]为了便于安装上述减震结构10,内管11的下端延伸形成叉形安装部111。这样,上述减震结构10可通过叉形安装部111安装于代步工具上,如滑板车上。
[0044]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滑板车20,包括上述减震结构10。该滑板车20的结构形式多样,如:
[0045]具体地,滑板车20包括把手21、转向杆22、踏板23、前滑轮24、后滑轮25、刹车结构26以及减震结构10,把手21设于转向杆22上端,转向杆22的下端通过减震结构10与前滑轮24连接,后滑轮25设于踏板23的下方,转向杆22通过连接组件与踏板23连接,刹车结构26设于踏板23上。
[0046]当然,滑板车20的结构形式还可以是,滑板车20包括踏板23以及设于踏板23下方的滑轮(图中未示),减震结构10设于滑轮与踏板23之间,内管11的下端与滑轮连接,外管12的上端与踏板23连接。
[0047]如图1至图3、图5和图6所示,由于所述滑板车20采用了上述减震结构10,其装配时,先将内管11、外管12、第一固定销131、弹性件15及固定件16预装成一体,并将内管11的下端与滑轮固定连接,将外管12上端与转向杆22或踏板23连接,这样,安装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第一固定销131、弹性件15及固定件16等各部件固定于内管11中,不易造成脱落;此外,滑轮所受到的震动将在弹性件15不断形变和形变恢复的过程中得到衰减,因此,采用了减震结构10的上述滑板车20,其具有较好减震效果,给人们带来更好地使用体验。
[004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外套于所述内管上的外管以及贯穿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的第一固定销,所述内管开设有沿所述内管的轴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固定销滑动配合的滑槽,所述内管中设有弹性件以及与所述内管固定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弹性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销抵接,上端与所述固定件抵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中插设有第二固定销,所述第二固定销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销的下方。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外套有滑套,所述滑套内套于所述外管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上开设有槽口,所述滑套开设通槽以形成弹性块,所述弹性块的外侧面上设有与所述槽口扣接的凸块。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的数量设为至少二,至少二所述槽口沿所述外管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内管设有与所述槽口一一对应的所述通槽、所述弹性块和所述凸块。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的截面形状呈“U”形、“L”形或半圆形。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设于所述外管的下端,所述滑套的下端延伸形成用于裹住所述外管的下端的裙围。8.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减震结构。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转向杆、踏板、前滑轮、后滑轮以及刹车结构,所述把手设于所述转向杆上端,所述转向杆的下端通过所述减震结构与所述前滑轮连接,所述后滑轮设于所述踏板的下方,所述转向杆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踏板连接,所述刹车结构设于所述踏板上。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踏板以及设于所述踏板下方的滑轮,所述减震结构设于所述滑轮与所述踏板之间,所述内管的下端与所述滑轮连接,所述外管的上端与所述踏板连接。
【文档编号】B62K21/08GK205554470SQ201620361160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5日
【发明人】谢超
【申请人】东莞联欣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