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旋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915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旋翼。



背景技术:

无人机在军事及民用领域上有很广泛的应用,目前大多数多旋翼无人机的旋翼,桨的设计不够合理,导致阻力大,升力效率低下,使得无人机的载重量达不到很高,飞行效率低,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旋翼,以解决技术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旋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机旋翼,该旋翼于长度方向上自外侧自由端向内侧端的宽度逐渐增加,形成外侧窄内侧宽的结构后,再逐渐减小而形成带弧形头的锥形连接部,且该旋翼于宽度方向上自一侧端向另一侧端的厚度,以一段大平滑弧面逐渐增加至一定位置后,再通过一段小平滑弧面,将厚度逐渐减小过渡至另一侧端从而形成流线型面。

所述旋翼自锥形连接部起向外侧分为大曲率扭转区、小曲率过渡区、低阻力升力区、低阻力高升力防滑流区以及诱导阻力涡流区。

所述大平滑弧面的弧面长度是小平滑弧面的弧面长度的3-4倍。

本实用新型无人机旋翼,通过优化的旋翼结构,提升了旋翼升力效率,降低了运行阻力,大大提升了多旋翼无人机的载重量,有效的改善了飞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无人机旋翼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参见图1所示,一种无人机旋翼,该旋翼于长度方向上自外侧自由端20向内侧端10的宽度逐渐增加,形成外侧窄内侧宽的结构,再逐渐减小而形成带弧形头的锥形连接部,且该旋翼于宽度方向上自一侧端40向另一侧端30的厚度,以一段大平滑弧面逐渐增加至一定位置后,再通过一段小平滑弧面,将厚度逐渐减小过渡至另一侧端从而形成流线型面。

其中,所述旋翼自锥形连接部起向外侧分为大曲率扭转区50、小曲率过渡区60、低阻力升力区70、低阻力高升力防滑流区80以及诱导阻力涡流区90。

优选的,所述大平滑弧面的弧面长度是小平滑弧面的弧面长度的3-4倍。

现有飞行器的螺旋桨在飞行器低速状态下效率极低,其原因是反作用力产生的阻力,本实用新型旋翼,通过以上技术将动力效能在普通螺旋桨的基础上提高了35%,从而降低的能源消耗,大幅度提升了飞行器的综合性能。

本实用新型无人机旋翼通过内宽外窄的体型结构,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旋转时产生的不均匀升力分布,且三切线桨尖大幅度的改善了桨尖形成了的诱导阻力,使得桨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从而有效的改善了飞机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无人机旋翼,通过优化的旋翼结构,提升了旋翼升力效率,降低了运行阻力,大大提升了多旋翼无人机的载重量,有效的改善了飞行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