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无人机弹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8727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车载无人机弹射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机配件,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无人机弹射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车载无人机是利用车辆行驶的惯性为无人机提供起飞动力的无人机结构,需要在无人机上加装挂钩槽,专机专用;或采用传统弹射架,利用皮筋作为动力,其低温时容易断裂,且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车载无人机弹射装置,结构简单,易维护,加工难度低,适用大部分固定翼,无需专机专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载无人机弹射装置,包括导轨主体、弹射车、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及滑轮安装座及多个弹射滑轮;所述的导轨主体由两段单元导轨构成,所述的两段单元导轨通过折叠卡扣拼接或折叠;所述的导轨主体为长条状结构,所述的导轨主体上设有第一弹射滑槽,所述的第一弹射滑槽为“十”字形结构且贯穿所述的导轨主体的顶部中央;所述的滑轮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的弹射车的底部,所述的滑轮安装座竖直设置,所述的多个弹射滑轮分别水平设置在所述的滑轮安装座的两个端面上,所述的多个弹射滑轮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的滑轮安装座的底部,所述的滑轮安装座与所述的多个弹射滑轮连接成“十”字形结构并适配嵌装在所述的第一弹射滑槽内,使所述的弹射车沿所述的第一弹射滑槽在所述的导轨主体的上方水平滑动;所述的第一侧挡板及第二侧挡板分别通过多个螺丝固定安装在所述的导轨主体的两侧端,位于所述的滑轮安装座的两侧。

上述的车载无人机弹射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弹射滑槽的顶部设有一对对称设置的第二弹射滑槽,所述的一对第二弹射滑槽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一弹射滑槽的两侧上方;所述的弹射车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辅助滑轮,所述的辅助滑轮适配嵌装在所述的第二弹射滑槽内。

上述的车载无人机弹射装置,其中,所述的辅助滑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的弹射滑轮的直径。

上述的车载无人机弹射装置,其中,所述的导轨主体的侧端面为方形结构,所述的导轨主体的侧端面边长为30cm,所述的导轨主体的长度为2.4m。

上述的车载无人机弹射装置,其中,所述的弹射车的侧端面为上宽下窄的“U”形结构,所述的弹射车的上端宽度为60cm,所述的弹射车的高度为30cm。

上述的车载无人机弹射装置,其中,所述的多个弹射滑轮的直径为10cm。

上述的车载无人机弹射装置,其中,所述的滑轮安装座的高度为15cm。

上述的车载无人机弹射装置,其中,所述的导轨主体的底部设有连接器,所述的导轨主体通过所述的连接器与越野车行李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越野车的全地形能力,只需找一块相对平坦的地方就可以作业,解决无人机起落架只能在铺装路面起飞的问题,尤其适用于大载重无法进行手抛起飞的无人机;利用越野车的动力起飞,解决了传统弹射架存在的问题,而作业时必定会带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载无人机弹射装置的导轨主体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载无人机弹射装置的导轨主体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载无人机弹射装置的弹射车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载无人机弹射装置的弹射车的安装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4所示,一种车载无人机弹射装置,包括导轨主体1、弹射车2、第一侧挡板3、第二侧挡板4及滑轮安装座5及多个弹射滑轮6;所述的导轨主体1由两段单元导轨构成,所述的两段单元导轨通过折叠卡扣101拼接或折叠;所述的导轨主体1为长条状结构,所述的导轨主体1上设有第一弹射滑槽11,所述的第一弹射滑槽11为“十”字形结构且贯穿所述的导轨主体1的顶部中央;所述的滑轮安装座5设置在所述的弹射车2的底部,所述的滑轮安装座5竖直设置,所述的多个弹射滑轮6分别水平设置在所述的滑轮安装座5的两个端面上,所述的多个弹射滑轮6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的滑轮安装座5的底部,所述的滑轮安装座5与所述的多个弹射滑轮6连接成“十”字形结构并适配嵌装在所述的第一弹射滑槽11内,使所述的弹射车2沿所述的第一弹射滑槽11在所述的导轨主体1的上方水平滑动;所述的第一侧挡板3及第二侧挡板4分别通过多个螺丝固定安装在所述的导轨主体1的两侧端,位于所述的滑轮安装座5的两侧。

所述的第一弹射滑槽11的顶部设有一对对称设置的第二弹射滑槽12,所述的一对第二弹射滑槽12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一弹射滑槽11的两侧上方;所述的弹射车2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辅助滑轮21,所述的辅助滑轮21适配嵌装在所述的第二弹射滑槽12内。

所述的辅助滑轮21的直径小于所述的弹射滑轮6的直径,一对辅助滑轮21起到平衡左右的作用。

所述的导轨主体1的侧端面为方形结构,所述的导轨主体1的侧端面边长为30cm,所述的导轨主体1的长度为2.4m。

所述的弹射车2的侧端面为上宽下窄的“U”形结构,所述的弹射车2的上端宽度为60cm,所述的弹射车2的高度为30cm。

所述的多个弹射滑轮6的直径为10cm。

所述的滑轮安装座5的高度为15cm。

所述的导轨主体1的底部设有连接器13,所述的导轨主体1通过所述的连接器13与越野车行李架连接。

使用时,将弹射车2通过滑轮安装座5及多个弹射滑轮6安装在导轨主体1的第一弹射滑槽11上,并通过螺丝安装固定第一侧挡板3、第二侧挡板4;第一侧挡板3、第二侧挡板4可拆卸,用以固定弹射车2的轨迹。弹射车2的底部采用9个低阻的弹射滑轮6分为三组并呈T字形分布,适用第一弹射滑槽11。

利用越野车车的行李架安装导轨,要求行李架有横向支撑杆,安装方式类似于车顶行李舱。在地面设置起始线和终止线,间隔30米至50米,起始线插绿旗,终止线插红旗,越野车停止在起始线上。无人机至于弹射车2上,弹射车2安装至导轨主体1上。安装完毕后,根据指令,越野车加速,到终止线红旗处进行紧急制动,此时无人机操控手将无人机动力提升至最大(或者设置无人机自动加速),同时弹射车2搭载无人机依会利用惯性向前运动,至导轨主体1的终端,无人机会脱离弹射车2,惯性和无人机自身动力叠加足以完成起飞。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越野车的全地形能力,只需找一块相对平坦的地方就可以作业,解决无人机起落架只能在铺装路面起飞的问题,尤其适用于大载重无法进行手抛起飞的无人机;利用越野车的动力起飞,解决了传统弹射架存在的问题,而作业时必定会带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