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前起落架装配试验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11297阅读:来源:国知局
匹配的定位孔61 ;将前起落架110穿过支撑空间62,同时将锁紧螺钉穿过定位孔61和前起落架110轮轴上的连接孔,通过将锁紧螺母与锁紧螺钉61旋紧,实现辅助支撑柱6对前起落架110轮轴的辅助定位,保证前起落架110在装配和拆卸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0040]所述定位空间52以及所述支承空间62内设有聚四氟乙烯材料的垫片;增设垫片结构保护前起落架110在固定定位机及移动过程中对前起落架110表面的损坏。
[0041]如图4所示,所述第三支撑柱43由所述支撑架4的架底46的端部纵向弯折形成;第三支撑柱43的此种结构设计补偿了第一支撑柱41和第二支撑柱42的布置对支撑架4整体强度的削弱,提高了支撑架4的强度和支撑架4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42]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架4上设有双轴水平仪7,所述双轴水平仪7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增设双轴水平仪7,控制单元能够实时监测装载起落架的支撑架4沿X轴及Y轴的倾角,当超过设定的最大倾角时,控制单元控制支撑架4朝倾角增大方向的运动将停止,支撑架4只能朝倾角减小的方向运动。
[0043]如图1所示,所述后底架12上固定安装有控制柜8,控制单元置于所述控制柜8内,控制单元的电源为蓄电池9,蓄电池9固定安装于所述后底架12上;具体选用8块12V,115Ah的蓄电池串联构成96V,115Ah的电池组;控制单元包括显示屏、车体控制器和电动缸控制器,车体控制器控制全向轮2 (即装配试验车沿X、Y方向的移动和绕Z轴的转动),电动缸控制器控制试验车上电动缸3的运动(即支撑架4沿Z轴的移动和绕X、Y轴的摆动);显示屏可显示装配试验车当前运行状态、当前位置、全向轮2的转速转向、各电动缸3的工作情况、故障情况以及蓄电池9的用电情况等,方便在操控控制盒时实时观测试验车的运动状态。
[0044]如图2所示,所述底架I上关于其中心对称地设有四个起吊部件10 ;起吊部件的设置作为起吊的运输固定点,避免在对装配试验车运输过程中的晃动,保证运输的安全。
[0045]前起落架110上型架操作原理:
[0046]前起落架110上型架状态如图6所示,考虑到前起落架110上型架装配时不装轮胎,先将轮轴定位夹具5通过螺钉与支撑架4锁紧固定,将轮轴定位夹具5上的锁紧螺母拧下,将压板51打开;
[0047]将装配试验车移动至前起轮轴存放区域附近的水平平整路面上,确保厂房内天车能够将起落架轮轴吊到试验车上;
[0048]操作人员利用天车先将不装轮胎的前起落架110轮轴吊起放于轮轴定位夹具5上,通过旋转调节辅助支撑柱6的支承空间62定位孔61与前起落架110轮轴上的连接孔同心,通过连接螺钉和锁紧螺母将辅助支撑柱6与前起落架110轮轴连接,然后利用轮轴定位夹具5上的压板51和锁紧螺母将前起落架110轮轴与轮轴定位夹具5锁紧;
[0049]通过控制单元将装有前起落架110轮轴的装配试验车移动至前起型架附近;
[0050]到达前起型架附近后,将装配试验车摆正,让装配试验车前进方向与前起型架对正,通过控制单元在低档低速下将前起落架试验车缓慢移动至前起型架底部(考虑到前起型架宽度与前起落架试验车宽度接近,在移动的过程中必要的时候要及时对试验车回转摆动修正前进方向);控制单元通过移动三个电动缸3将前起轮轴升至型架目标位置附近,达到目标位置附近后,控制单元点动微调控制全向轮2和电动缸3的位移,将前起轮轴挂上型架,并锁紧;
[0051]前起轮轴挂上型架后,先将辅助支撑组件柱6与前起落架110轮轴之间的连接螺钉拆开,然后将轮轴定位夹具5上的锁紧螺母松开,压板51打开,将电动缸3复位到初始位置,复位完成后,将试验车后退出前起型架装配区,完成前起落架110的上型架过程。
[0052]前起落架110下型架操作原理:
[0053]前起落架110下型架状态如图7所示,前起落架110下型架拆卸时装配轮胎,先将轮轴定位夹具5与支撑架4之间的连接螺钉松开,将轮轴定位夹具5从试验车上取下,操作人员用手将辅助支撑柱6掰到朝后,将辅助支撑柱6上的容纳腔62上的连接螺钉拆下,避免前起落架110下型架时与辅助支撑组件发生干涉;
[0054]通过控制单元将前起落架装配试验车移动至前起型架附近;
[0055]到达前起型架附近后,将试验车摆正,让试验车前进方向与前起型架对正,通过控制单元在低档低速下将前起落架试验车缓慢移动至前起型架底部(考虑到前起型架宽度与前起落架试验车宽度接近,在移动的过程中必要的时候要及时对试验车回转摆动修正前进方向),控制单元通过移动电动缸3将装配试验车上的支撑架4移动至轮胎附近,然后通过控制单元点动微调控制使支撑架4与轮胎接触,然后将辅助支撑柱6上的定位孔61与前起落架110上的连接孔同心,并锁紧;将前起落架110与型架之间的连接松开,将电动缸3复位,复位完成后,将试验车后退出前起型架装配区,将前起落架110移动至目标区域。完成前起落架110的下型架过程。
[00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飞机前起落架装配试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架(I),所述底架(I)包括前底架(11)和后底架(12),所述前底架(11)上限定出纵向贯通的容纳腔(13),所述前底架(11)和后底架(12)铰接,在所述前底架(11)和后底架(12)的底部分别安装有多个全向轮(2),所述全向轮(2)通过传动轴与轮轴电机(21)连接,所述轮轴电机(21)固定在所述底架(I)上,并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置于所述容纳腔(13)内,其上固定连接有成三角状排布的第一支撑柱(41)、第二支撑柱(42)和第三支撑柱(43),所述第一支撑柱(41)和第二支撑柱(42)平行间隔置于所述支撑架(4)的第一连接部(44)上,所述第三支撑柱(43)置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4)正对的第二连接部(45)上,所述第一支撑柱(41)、第二支撑柱(42)和第三支撑柱(43)在竖直方向的长度与前起落架(110)的装配高度相匹配,所述底架(I)上铰接有三个电动缸(3),电动缸(3)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柱(41)、第二支撑柱(42)和第三支撑柱(43)的顶部铰接,所述电动缸(3)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轮轴定位夹具(5),所述轮轴定位夹具(5)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4)上,其上部设有与所述前起落架(110)的轮轴相匹配的定位空间(52),所述定位空间(52)上螺纹连接有压板(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试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向轮(2)为两个第一麦克纳姆轮和两个第二麦克纳姆轮,所述第一麦克纳姆轮与所述第二麦克纳姆轮上自由滚子的轴线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麦克纳姆轮分别位于所述底架(I)的一组对角处,第二麦克纳姆轮分别位于所述底架(I)的另一组对角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试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底架(11)上设有套筒(111),在所述后底架(12)对应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套筒(111)间隙配合的连接轴(1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试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柱(43)的顶部铰接有辅助支撑柱出),其上设有前起落架(110)的轮轴能穿过的支承空间(62),在所述支承空间62的侧壁上设有与前起落架相匹配的定位孔(6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试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空间(52)以及所述支承空间(62)内设有聚四氟乙烯材料的垫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试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柱(43)由所述支撑架(4)的架底(46)的端部纵向弯折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试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上设有双轴水平仪(7),所述双轴水平仪(7)与控制单元电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试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底架(12)上固定安装有控制柜(8),控制单元置于所述控制柜(8)内。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试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源为蓄电池(9),所述蓄电池(9)固定安装于所述后底架(12)上。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试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I)上关于其中心对称地设有四个起吊部件(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飞机前起落架装配试验车,包括:底架,其包括前底架和后底架,前底架上限定出纵向贯通的容纳腔,在前底架和后底架的底部分别安装有多个全向轮,全向轮通过传动轴与轮轴电机连接,轮轴电机固定在底架上,并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支撑架,其置于容纳腔内,底架上铰接有三个电动缸,电动缸与控制单元电连接;轮轴定位夹具,轮轴定位夹具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飞机前起落架装配试验车能通过控制单元进行六自由度的运动,可实现产品的场地转换、工位变换等转运工序以及高精度的装配功能,提高装配效率,节省装配时间,降低装配过程中人员的操作风险,大大提高了装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IPC分类】B64F5/00
【公开号】CN204776074
【申请号】CN201520469919
【发明人】魏鹏, 许波, 吴霞, 李跃华
【申请人】天津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