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台后尾紧固结构及起重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8364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转台后尾紧固结构及起重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台后尾紧固结构及起重机,所述转台后尾紧固结构包括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其中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分别安装在转台后尾两侧的左立板和右立板上,第一杆件内设置有螺纹孔,第二杆件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通过所述螺纹孔和所述螺纹的相互配合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包括所述转台后尾紧固结构。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之间的螺纹配合,通过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相对转动来达到它们之间拉紧和松弛的目的,在保证具有足够抗拉强度的同时大大减小占据空间,同时,采用装配方式代替焊接形式,提高了转台后尾紧固结构的使用灵活性,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较小的空间体积和较好的使用灵活性。
【专利说明】一种转台后尾紧固结构及起重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台后尾紧固结构及起重机。

【背景技术】
[0002]双卷扬起重机的转台后尾框架较长,受其回转半径的限制,两卷扬之间布局比较紧凑,这样就会给结构的布置带来困难,导致转台后尾框架无法加强刚度。另外,后尾框架同时起到挂接平衡重的作用,转台后尾立板因受平衡重拉力的影响而出现较大的侧向变形,从而造成转台后尾两立板间距发生变化,导致卷扬安装孔不同轴,使得卷扬工作过程中产生抖动、漏油等问题,影响其工作稳定性。
[0003]为提高该种转台后尾框架的刚度,避免转台后尾al的立板受平衡重a2的拉力影响出现侧向变形,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在转台后尾a I的左立板a6和右立板a7之间焊接一个直径较大的圆管作为拉筋a5,如图1所示。该拉筋a5位于主卷扬a3和副卷扬a4之间,如图2所示,同时为保证主卷扬a3和副卷扬a4有足够的安装拆卸空间,在保证主卷扬a3和副卷扬a4均能够顺利安装和拆卸的前提下,需要将转台后尾加长以保证足够的安装空间,但该措施会增大后尾空间而导致转台回转半径R增大,如图3所示,另外,拉筋a5会对卷扬的安装造成不便,即出现了紧凑回转半径及较强的后尾框架刚度无法兼得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转台后尾紧固结构及起重机,解决现有技术中紧凑回转半径及较强的后尾框架刚度无法兼得的现象。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台后尾紧固结构,包括第一杆件(I)和第二杆件(2),其中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第二杆件(2)分别安装在所述转台后尾两侧的左立板(3)和右立板(4)上,所述第一杆件(I)内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二杆件(2)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第二杆件(2)通过所述螺纹孔和所述螺纹的相互配合进行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杆件⑵为实心结构或者空心结构。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第二杆件(2)通过螺母板(5)和锁紧螺母(6)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左立板(3)和所述右立板(4)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螺母板(5)之间相互配合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锁紧螺母(6)之间相互配合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杆件(2)和所述螺母板(5)之间相互配合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杆件(2)和所述锁紧螺母(6)之间相互配合的旋转方向相反。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第二杆件(2)之间为左旋配合,所述第一杆件
(I)和所述螺母板(5)之间为右旋配合,所述第二杆件(2)和所述螺母板(5)之间为右旋配合,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锁紧螺母(6)之间为左旋配合,所述第二杆件(2)和所述锁紧螺母(6)之间为左旋配合。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件⑴和/或所述第二杆件(2)采用圆钢制成。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第二杆件(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方便操作工具夹持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第二杆件(2)的凹台(7)。
[00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起重机,包括上述的转台后尾紧固结构。
[0013]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台后尾紧固结构能够在保证具有足够抗拉强度的同时大大减小占据空间,同时,采用装配方式代替焊接形式,提高了转台后尾紧固结构的使用灵活性,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较小的空间体积和较好的使用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现有技术中转台后尾紧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现有技术中转台后尾紧固结构的轴向立体图。
[0017]图3为现有技术中转台后尾紧固结构的拉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台后尾紧固结构一个实施例的半剖面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台后尾紧固结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0]图中:al_转台后尾,a2_平衡重,a3_主卷扬,a4_副卷扬,a5_拉筋,a6_左立板,a7-右立板,R-回转半径,1-第一杆件,2-第二杆件,3-左立板,4-右立板,5-螺母板,6-锁紧螺母,7-凹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紧凑回转半径及较强的后尾框架刚度无法兼得的现象,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转台后尾紧固结构,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台后尾紧固结构一个实施例的半剖面图。该转台后尾紧固结构包括第一杆件I和第二杆件2,其中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第二杆件2分别安装在所述转台后尾两侧的左立板3和右立板4上,所述第一杆件I内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二杆件2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第二杆件2通过所述螺纹孔和所述螺纹的相互配合进行连接。
[0023]该转台后尾紧固结构的连接形式为装配法,利用第一杆件I和第二杆件2之间的螺纹配合,通过第一杆件I和第二杆件2的相对转动来达到它们之间拉紧和松弛的目的,在保证具有足够抗拉强度的同时大大减小占据空间,如图5所示,同时,采用装配方式代替焊接形式,提高了转台后尾紧固结构的使用灵活性,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较小的空间体积和较好的使用灵活性。
[0024]优选地,所述第二杆件2可以为实心结构,增强抗拉刚度。所述第二杆件2也可以为空心结构,节省材料。
[002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第二杆件2分别通过螺母板5和锁紧螺母6固定安装在所述左立板3和所述右立板4上。所述螺母板5和所述锁紧螺母6起到固定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第二杆件2的作用,当然所述螺母板5和所述锁紧螺母6也可以替换为其他结构,只要能够起到固定所述螺母板5和所述锁紧螺母6的作用即可。
[0026]另外,所述螺母板5也可以与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第二杆件2—体成型,将带有螺母板5的第一杆件I穿过所述左立板3,在所述左立板3的另一侧,与所述螺母板5相反的一侧,利用所述锁紧螺母6将所述第一杆件I固定在所述左立板3上;同样地,将带有螺母板5的第二杆件2穿过所述右立板4,在所述右立板4的另一侧,与所述螺母板5相反的一侧,利用所述锁紧螺母6将所述第二杆件2固定在所述右立板4上。
[002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螺母板5之间相互配合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锁紧螺母6之间相互配合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杆件2和所述螺母板4之间相互配合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杆件2和所述锁紧螺母6之间相互配合的旋转方向相反。这样可以保证通过所述螺母板5和所述锁紧螺母6的相互配合将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第二杆件2锁紧。
[0028]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第二杆件2之间为左旋配合,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螺母板5之间为右旋配合,所述第二杆件2和所述螺母板5之间为右旋配合,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锁紧螺母6之间为左旋配合,所述第二杆件2和所述锁紧螺母6之间为左旋配合。当然,这里的旋向关系也可以替换为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螺母板5之间为左旋配合,所述第二杆件2和所述螺母板5之间为左旋配合,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锁紧螺母6之间为右旋配合,所述第二杆件2和所述锁紧螺母6之间为右旋配合。
[0029]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件I和/或所述第二杆件2可以采用圆钢制成。采用圆钢制成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第二杆件2,能够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降低成本,当然,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第二杆件2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制成,只要满足其强度要求即可。
[003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第二杆件2上还可以分别设置有用于方便操作工具夹持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第二杆件2的凹台7。这里的凹台7可以设置为能够形成两个对称平面的平台,这种结构的凹台可以方便扳手等操作工具更加稳固地夹持第一杆件或第二杆件,使得在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相互配合的拧紧过程中,能够更加方便地借助于操作工具。
[0031]基于上述转台后尾紧固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上述的转台后尾紧固结构。
[003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转台后尾紧固结构是一种装配式拉杆结构,在不增加回转半径的前提下,能够提高后尾框架的刚度,能够同时实现增加抗拉强度和减小占据空间,同时,采用装配方式代替焊接形式,提高了转台后尾紧固结构的使用灵活性,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较小的空间体积、较好的使用灵活性。
[0033]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转台后尾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杆件(I)和第二杆件(2),其中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第二杆件(2)分别安装在所述转台后尾两侧的左立板(3)和右立板(4)上,所述第一杆件(I)内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二杆件(2)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第二杆件(2)通过所述螺纹孔和所述螺纹的相互配合进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台后尾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件(2)为实心结构或者空心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台后尾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第二杆件(2)分别通过螺母板(5)和锁紧螺母(6)固定安装在所述左立板(3)和所述右立板(4)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台后尾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螺母板(5)之间相互配合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一杆件⑴和所述锁紧螺母(6)之间相互配合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杆件(2)和所述螺母板(5)之间相互配合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杆件(2)和所述锁紧螺母(6)之间相互配合的旋转方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台后尾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第二杆件(2)之间为左旋配合,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螺母板(5)之间为右旋配合,所述第二杆件(2)和所述螺母板(5)之间为右旋配合,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锁紧螺母(6)之间为左旋配合,所述第二杆件(2)和所述锁紧螺母(6)之间为左旋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台后尾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I)和/或所述第二杆件(2)采用圆钢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台后尾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第二杆件(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方便操作工具夹持所述第一杆件(I)和所述第二杆件(2)的凹台⑵。8.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转台后尾紧固结构。
【文档编号】B66D1-26GK204281143SQ201420646907
【发明者】郭永辉, 王见, 周春生 [申请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