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5576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管部件的组装设备,特别是将半成品软管管筒输送到与管肩固定一体的工序的传送转移装置,特别适用于牙膏软管、药膏软管或其它类似的复合软管的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的技术,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02826482.7管子部件的组装设备,涉及一种管子部件、特别是带凸肩的管壳的组装设备,包括相继布置的下述部件一个管壳线性传送机、一个使管壳的方向改变大约90°的转移系统、一个把凸肩固定在管壳上的组装装置,其中,转移系统由一个管壳的抓取装置和一个管壳的转向装置组成,转向装置包括一个输送带类型的旋转传送机,与线性传送机的方向垂直,旋转传送机包括一个传动带,围绕与线性传送机的方向形成大约45°角的一个方向转动,传动带具有管壳的抓持部件,其形状的设计使得,管壳起初沿一个与线性传送机平行的方向、在旋转传送机的一侧被抓取,当它们到达旋转传送机的另一侧时,经历一个90°的方向改变。
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200510123026.6一种软管注肩机,有驱动装置驱动的转盘,转盘周侧设置上管机构、吐塑机构、模具翻转锁紧机构、脱模机构、卸管机构,上管机构有上管箱,上管箱后设置进管装置,上管箱有箱体,箱体上装驱动电机驱动的自下往上输送软管、斜向设置的软管输送链带装置,软管输送链带上方设置挡板,在软管输送链带上方近侧设置软管输送带;进管装置有设于软管输送带后方的软管通道,软管通道后设置槽底可开启式软管槽,软管槽上方设置控制软管槽底开启的压块装置,软管槽下方设置上管托块,上管托块设置与套装软管的芯棒相对设置的定位套,上管托块另一侧设置伸缩式软管推动装置。
市用的设备在制管工序中,由于塑料片材接头时有废管需要排出,因而少管的现象是难免的,一般需要人工补管,稍不及时,就会因传送间断致使整个生产线停机;而习知的软管管筒传送转移机构又会因配置上复杂的机械和电气控制装置,而设备庞大,维修复杂,加大了软管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习知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需配置复杂的机械、电气控制设备,即可及时发现少管,并及时补充,可准确、不间断地配送软管管筒的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包括由驱动机构传动的可使软管管筒传送方向发生改变的管筒转移传送机构,其中,所述的管筒转移传送机构具有通过径向输送带主动轴辊和径向输送带被动轴辊传动的径向输送带;所述径向输送带具有两轴辊中心轴之间形成的、符合预设值的径向输送带第一传送承载面、和该绕径向输送带主动轴辊形成的转向传送承载面、以及背对第一传送承载面在两轴辊中心轴间形成的、符合预设值的第二传送承载面,该第一传送承载面和转向传送承载面、及第二传送承载面共同构成软管管筒径向输送环道传送承载面;上软管管筒限位件固装在第一传送承载面的上方,且形成容软管管筒移送的预设间距,半圆形软管管筒转向盘固装在转向传送承载面一侧,其上端与上软管管筒限位件的另一端结合,且形成容软管管筒移送的预设间距;下软管管筒限位件固装在第二传送承载面的下方,该下软管管筒限位件的一端与半圆形软管管筒转向盘的下端结合,且形成容软管管筒移送的预设间距;所述上软管管筒限位件、半圆形软管管筒转向盘、和下软管管筒限位件一体结合,共同构成与环道传送承载面成预设间距的转向移送轨道;所述上软管管筒限位件的开放端配置软管管筒进料口,所述下软管管筒限位件沿径向输送带被动轴辊外侧延伸形成容软管管筒排出的软管管筒出料口;在径向输送带的下方设置数个与所述转向移送轨道相通、且可容软管管筒进入并自由下落的软管管筒储存仓,该软管管筒储存仓垂直于所述径向输送带设置;该软管管筒储存仓的底部对应设置具有管筒定位凹槽的软管管筒定位座。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其中,所述径向输送带借由径向输送带主动轴辊和径向输送带被动轴辊套装构成软管管筒径向输送的环道传送承载面,所述径向输送带的上面形成第一传送承载面,该径向输送带绕径向输送带主动轴辊形成的转向传送承载面、该径向输送带下面形成第二传送承载面;前述的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其中,所述的软管管筒储存仓通过隔离杆区隔形成与移送轨道垂直且联通的仓室,所述的软管管筒储存仓沿第二传送承载面区域的轨道下方径向成排设置;前述的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其中,所述的软管管筒储存仓由并排两两一对、前后两两对应成组配置该隔离杆,区隔形成仓室;所述的隔离杆并排设置两列,每列配置8个隔离杆,一前一后两两对应区隔形成4个仓室;上、下软管管筒限位件均设置为两根导条,该两根导条间以预设间距并排配置;前述的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其中,所述检测软管管身储存仓管筒数值的少管检测装置安装在软管管筒储存仓上,且与设备控制系统电器联结;前述的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其中,所述的驱动机构由径向输送驱动电机驱动径向输送主动同步带轮转动,该径向输送主动同步带轮通过径向输送同步带带动径向输送被动同步带轮驱动管筒转移传送机构;前述的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其中,在径向输送带被动轴辊的两侧装置分别装有调整径向输送带张力的径向输送带张力调整螺栓;所述少管检测装置安装在邻接作业面最前面的软管管筒储存仓外侧;前述的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其中,所述的管筒转移传送机构借由该壳体固装,所述壳体具有借由第一横向支撑杆、第二横向支撑杆、第三横向支撑杆做上部固定支撑的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该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的下部由第一横向连接板、第二横向连接板连接固定,形成长方形盒状壳体,前述软管管筒进料口配置在该壳体上方、与前序的管筒传送机构邻接;前述的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底部第一、第二横向连接板上分别装有调整第一、第二横向连接板间的软管管筒定位座与下软管管筒限位件之间的距离的第一调整支架、第二调整支架;前述的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其中,所述转向移送轨道为等宽的轨道;所述软管管筒储存仓与移送轨道等宽;所述第一、第二调整支架安装在装置主支架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在优异的结构配置下,至少有如下的优点本发明之管筒转移传送机构中转向移送轨道、软管管筒储存仓及软管管筒定位座的整体配置,以简单的构造即可完成软管管筒传送方向的转变,使管筒自动依次分配到各个软管管筒储存仓,并可定位到预设位置,为下道工序做好准备;本发明中径向输送带套装、软管管筒储存仓通过隔离杆区隔形成仓室、转向移送轨道为等宽的轨道、软管管筒储存仓与移送轨道等宽配置等进一步的措施,使设备整体结构更小巧,有效的实现了节能降耗;本发明在软管管筒储存仓上设置与设备控制系统电器联结的少管检测装置,配置径向输送带张力调整螺栓,及调整支架,为设备整体提供了更多方便操作、利于控制的措施,更亲和受众;本发明壳体、驱动机构的巧妙配置,使设备结构更简单、更安全可靠、成本更低廉、更便于维修;本发明可以实现当制管工序出现少管的现象时自动补管,在软管管筒储存仓少管时,少管检测装置可发出的信号,与控制系统结合自动降低下步工序的运行速度,无需另外配置复杂的机械、电气控制设备,即可及时发现少管,并及时补充,可准确、不间断地配送软管管筒,减少了生产线的停机概率,从而可大大减少软管管筒的废品率,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产业推广。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
、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本发明俯视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主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右视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图1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通过固装在设备安装基板7上的主支架8安装,它包括由驱动机构3传动的可使软管管筒传送方向发生改变的管筒转移传送机构2,该管筒转移传送机构负责接承来自管筒线性传送机构6送进的软管管筒,进行径向输送,其中,所述的管筒转移传送机构2相对轴向配置的管筒线性传送机构6径向配置,装置在壳体1中;该管筒转移传送机构具有通过径向输送带主动轴辊21a和径向输送带被动轴辊21b传动的径向输送带20,该径向输送带20负责软管管筒的径向输送;径向输送带借由径向输送带主动轴辊和径向输送带被动轴辊套装,由此径向输送带的上面可形成两轴辊中心轴间、符合预设值的第一传送承载面202、和该绕径向输送带主动轴辊21a形成的转向传送承载面203、径向输送带下面可形成两轴辊中心轴间、符合预设值的第二传送承载面2 04,该第一传送承载面和转向传送承载面、及第二传送承载面共同构成软管管筒径向输送环道传送承载面200;上软管管筒限位件22a固装在第一传送承载面202的上方,且形成容软管管筒移送的预设间距b,该上软管管筒限位件的开放端配置软管管筒进料口24,该软管管筒进料口开口向上设置;半圆形软管管筒转向盘2 3固装在转向传送承载面203一侧,其上端与上软管管筒限位件的另一端结合,且形成容软管管筒移送的预设间距b;下软管管筒限位件22b固装在第二传送承载面204的下方,该下软管管筒限位件的一端与半圆形软管管筒转向盘的下端结合,且形成容软管管筒移送的预设间距b,该下软管管筒限位件沿径向输送带被动轴辊21b外侧延伸形成容软管管筒排出的软管管筒出料口25,用于下一工序出现短时故障正在排除时,制管工序不停机生产出的软管管体由此排出;至此所述上软管管筒限位件、半圆形软管管筒转向盘、和下软管管筒限位件一体结合,共同构成与环道传送承载面200成预设间距b的转向移送轨道26,在径向输送带的下方设置数个与所述转向移送轨道26相通、且可容软管管筒进入并自由下落的软管管筒储存仓4,用于分配软管管体自动依次充满四个软管管筒储存仓;该软管管筒储存仓垂直于所述径向输送带设置;该软管管筒储存仓的底部对应设置具有管筒定位凹槽421的软管管筒定位座42,由此形成向下一工位输送软管管筒的定位机构;所述的软管管筒储存仓4由并排两两一对的隔离杆40,一前一后4个隔离杆两两对应成一组区隔形成与移送轨道垂直且联通的仓室;所述的软管管筒储存仓4沿第二传送承载面区域的轨道下方四个一列径向并排设置,其中较佳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的隔离杆并排设置两列,每列配置8个隔离杆,一前一后两两对应区隔形成4个仓室;所述仓室宽度与移送轨道基本等宽,以更便于设备的制造;由此配置不仅利于软管管筒传送,更轻质和更加节省材料,所述的上、下软管管筒限位件包括但不限于数根导条或导板,可借由壳体等固定单元固装在第一、第二传送承载面的上、下方;特别是以两根限位导条用材最少,可有效限制径向输送的软管管筒的跳动;一少管检测装置43装置在软管管筒储存仓最前面的一个仓位外侧,邻接操作者作业台面,该装置与控制系统结合,当检测到该复合软管管身储存仓少管时自动降低下步工序的运行速度,保证少管不停机;当该软管管筒储存仓仓内软管管筒达到要求时,控制下面的工序自动恢复到正常运行速度,该少管检测装置是市售的成型产品。
在输送带被动轴辊21b的两侧装置分别装有径向输送带张力调整螺栓201,调整径向输送带20的张力,该张力调整螺栓配置在前方位置更便于调整;所述的壳体1具有借由第一横向支撑杆12a、第二横向支撑杆12b、第三横向支撑杆12c做上部固定支撑的第一侧挡板13a和第二侧挡板13b,该第一侧挡板13a和第二侧挡板13b的下部由第一横向连接板11a、第二横向连接板11b连接固定,形成长方形盒状壳体,所述的管筒转移传送机构2借由该壳体固装其中,所述管筒线性传送机构6邻接壳体上方的软管管筒进料口24处配置在该壳体的第一侧挡板13a外侧;所述驱动机构3邻接壳体的第一侧挡板13a外侧装置,所述的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径向输送主动同步带轮31转动的径向输送驱动电机30,该径向输送主动同步带轮通过径向输送同步带32带动径向输送被动同步带轮33驱动管筒转移传送机构2的径向输送带主动轴辊21a实现装置运行;壳体1底部第一、第二横向连接板上分别装有第一调整支架51a、第二调整支架51b,该第一、第二调整支架通过微量调整装置在第一、第二横向连接板间的软管管筒定位座与下软管管筒限位件22b之间的距离,达到调整四个软管管筒储存仓内软管管筒的相应位置的目的;该两个调整支架安装在装置主支架8上;所述的管筒线性传送机构6,为前序的管筒传送机构,且与软管管筒进料口24邻接,它具有通过轴向输送同步带轮61传动的轴向输送同步带62,运转时实现上一工序完成的软管管筒G的轴向输送;由于该轴向输送同步带运行速度快,可将软管管筒弹射进入软管管筒进料口24,用以保证相邻的两个软管管筒之间的距离,使管筒进入管筒转移传送机构入口时不堆积;工作时,启动径向输送驱动电机30,带动径向输送主动同步带轮31,该径向输送主动同步带轮带动径向输送同步带32,该径向输送同步带带动径向输送被动同步带轮33,从而使前述的与该径向输送被动同步带轮同轴的径向输送带主动轴辊同步旋转,同时带动径向输送带转动,实现由轴向输送同步带轴向输送的软管管筒弹射入软管管筒进料口后自动改变为径向输送,完成软管管筒90°的方向改变,径向输送的软管管体经软管管筒转向盘的转向和垂直输送的调整,进入径向输送同步带的下方继续输送,随后输送中的软管管体依次分别落入四个软管管筒储存仓,实现软管的自动分配并储存,四个软管管筒储存仓最下面的四只软管管筒分别到达软管管筒定位座,为将管肩固定在软管管筒的一端做好准备工作。
在详细说明的较佳实施例之后,熟悉该项技术人士可清楚的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且本发明亦不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施例的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包括由驱动机构(3)传动的可使软管管筒传送方向发生改变的管筒转移传送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筒转移传送机构(2)具有通过径向输送带主动轴辊(21a)和径向输送带被动轴辊(21b)传动的径向输送带(20);所述径向输送带具有两轴辊中心轴之间形成的、符合预设值的径向输送带第一传送承载面(202)、和该绕径向输送带主动轴辊(21a)形成的转向传送承载面(203)、以及背对第一传送承载面在两轴辊中心轴间形成的、符合预设值的第二传送承载面(204),该第一传送承载面和转向传送承载面、及第二传送承载面共同构成软管管筒径向输送环道传送承载面(200);上软管管筒限位件(22a)固装在第一传送承载面(202)的上方,且形成容软管管筒移送的预设间距,半圆形软管管筒转向盘(23)固装在转向传送承载面(203)一侧,其上端与上软管管筒限位件的另一端结合,且形成容软管管筒移送的预设间距;下软管管筒限位件(22b)固装在第二传送承载面(204)的下方,该下软管管筒限位件的一端与半圆形软管管筒转向盘的下端结合,且形成容软管管筒移送的预设间距;所述上软管管筒限位件、半圆形软管管筒转向盘、和下软管管筒限位件一体结合,共同构成与环道传送承载面(200)成预设间距的转向移送轨道(26);所述上软管管筒限位件的开放端配置软管管筒进料口(24),所述下软管管筒限位件沿径向输送带被动轴辊(21b)外侧延伸形成容软管管筒排出的软管管筒出料口(25);在径向输送带的下方设置数个与所述转向移送轨道(26)相通、且可容软管管筒进入并自由下落的软管管筒储存仓(4),该软管管筒储存仓垂直于所述径向输送带设置;该软管管筒储存仓的底部对应设置具有管筒定位凹槽(421)的软管管筒定位座(4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输送带(20)借由径向输送带主动轴辊和径向输送带被动轴辊套装构成软管管筒径向输送的环道传送承载面(200),所述径向输送带的上面形成第一传送承载面(202),该径向输送带绕径向输送带主动轴辊(21a)形成的转向传送承载面(203)、该径向输送带下面形成第二传送承载面(204)。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管管筒储存仓(4)通过隔离杆(40)区隔形成与移送轨道垂直且联通的仓室,所述的软管管筒储存仓沿第二传送承载面区域的轨道下方径向成排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管管筒储存仓由并排两两一对、前后两两对应成组配置该隔离杆,区隔形成仓室;所述的隔离杆并排设置两列,每列配置8个隔离杆,一前一后两两对应区隔形成4个仓室;上、下软管管筒限位件(22a、22b)均设置为两根导条,该两根导条间以预设间距并排配置。
5.如权利要求1、2、4之一所述的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软管管身储存仓管筒数值的少管检测装置(43)安装在软管管筒储存仓上,且与设备控制系统电器联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由径向输送驱动电机(30)驱动径向输送主动同步带轮(31)转动,该径向输送主动同步带轮通过径向输送同步带(32)带动径向输送被动同步带轮(33)驱动管筒转移传送机构(2)。
7.如权利要求1、2、4、6之一所述的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径向输送带被动轴辊(21b)的两侧装置分别装有调整径向输送带(20)张力的径向输送带张力调整螺栓(201);所述少管检测装置(43)安装在邻接作业面最前面的软管管筒储存仓外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筒转移传送机构(2)借由该壳体(1)固装,所述壳体具有借由第一横向支撑杆(12a)、第二横向支撑杆(12b)、第三横向支撑杆(12c)做上部固定支撑的第一侧挡板(13a)和第二侧挡板(13b),该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的下部由第一横向连接板(11a)、第二横向连接板(11b)连接固定,形成长方形盒状壳体,前述软管管筒进料口(24)配置在该壳体上方、与前序的管筒传送机构邻接。
9.如权利要求1、2、4、6、8之一所述的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部第一、第二横向连接板上分别装有调整第一、第二横向连接板间的软管管筒定位座与下软管管筒限位件(22b)之间的距离的第一调整支架(51a)、第二调整支架(51b)。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移送轨道为等宽的轨道;所述软管管筒储存仓与移送轨道等宽;所述第一、第二调整支架安装在装置主支架(8)上。
全文摘要
一种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涉及将半成品软管管筒输送到与管肩固定一体的工序的传送转移装置。包括由驱动机构传动的可使软管管筒传送方向发生改变的管筒转移传送机构,管筒转移传送机构的下方具有软管管筒储存仓和软管管筒定位座。该管筒转移传送机构中转向移送轨道、软管管筒储存仓及软管管筒定位座的整体配置,以简单的构造即可完成软管管筒传送方向的转变,使管筒自动依次分配到各个软管管筒储存仓,并可定位到预设位置,为下道工序做好准备;本发明中径向输送带套装、软管管筒储存仓通过隔离杆区隔形成仓室、转向移送轨道为等宽的轨道、软管管筒储存仓与移送轨道等宽配置等进一步的措施,使设备整体结构更小巧,有效的实现了节能降耗。
文档编号B65G23/00GK101045334SQ20071005729
公开日2007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8日
发明者李津生, 李津福, 李津来 申请人:天津市普飞特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