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输液软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1367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输液软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大输液软袋生产线
技术 领域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到医药包装机械设备领域,特指一种大输液软袋生产线。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大输液软袋生产线,按照工序来分,主要分为两个联动的工段,第一工段为 制袋工段,第二工段为灌装工段。制袋工段与灌装工段分别包括一套传送带输送组件,两套 传送带输送组件呈首尾交接的方式布置,且均呈跑道状;两套传送带输送组件之间通过机 械手来实现软袋的转接。上述结构存在以下不足两条传送带输送组件首位连接,导致整个 生产线的长度很长,整体设备的占地面积非常大,而且使用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 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占地面积小、使用成本低、工作稳定可靠、支持在线清 洗的大输液软袋生产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输液软袋生产线,包括制袋组件、一组以上的灌封组件、交接组件和电控系 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灌封组件包括拨轮式输送机构以及依工序依次布置的灌装机构、 焊盖机构、出袋机构,所述拨轮式输送机构包括位于制袋组件中传送带输送件出袋处一侧 的回转拨轮,所述回转拨轮通过交接组件与传送带输送件相连;所述回转拨轮固定于回转 轴的上方,所述回转轴的下方通过第一传动件与驱动件相连,所述回转拨轮上沿着圆周方 向开设有一个以上的软袋卡接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交接组件包括安装于回转拨轮与传送带输送件之间的交接摆杆,所述交接摆 杆的一端连接于旋转轴上并可随旋转轴运动,所述交接摆杆的另一端上设有用来与真空发 生器相连的交接吸头,所述旋转轴与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传送带输送件的出袋口和回转拨轮的进袋口分别位于交接摆杆摆动轨迹的 两个端点处或位于两个端点之间。所述灌装机构包括固定于灌装升降机构上的灌装头,所述灌装头下方并位于回转 拨轮的一侧设有在线清洗机构,所述在线清洗机构包括清洗杯部、固定杆、安装部和限位 部,所述清洗杯部和限位部分别位于安装部的两侧并呈交错布置,所述固定杆套设于安装 部内并通过锁止件锁紧,所述清洗杯部的顶端设有清洗液盛装槽,所述清洗杯部的底端与 清洗液管相连通,所述限位部上开设有口径小于软袋颈部口径的通孔。所述锁止件为穿设于安装部外侧壁上的锁紧螺钉,所述固定杆上与锁紧螺钉对应 的位置处开设有使清洗杯部处于灌装头下方的第一定位孔以及使限位部处于灌装头下方 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焊盖机构包括固定于焊盖升降机构上的焊盖头,所述焊盖头固定于焊盖安装板上,所述焊盖安装板上远离焊盖头的一端上设有焊盖定位杆,所述回转拨轮上开设有用来与焊盖定位杆配合的焊盖导向孔。所述每个焊盖导向孔对应一个软袋卡接部,所述焊盖导向孔与相对应的软袋卡接 部以回转拨轮的中心呈对称布置。所述焊盖头下方并位于回转拨轮的一侧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拨 叉、限位转轴以及第二传动件,所述限位拨叉上设有一个以上的限位口并与软袋卡接部组 合成圆孔状,所述限位拨叉固定于限位转轴的顶端,所述限位转轴的底端设有第二传动件, 所述第二传动件与第一传动件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本实用新型大输液软袋生产线,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传动效率高、可靠性 好、自动化程度高,通过一组以上拨轮式输送机构与传送带输送件完成软袋的交接,并通过 其输送软袋以完成灌封作业,因此能够大大缩短生产线长度和减小占地面积;2、本实用新型中在回转拨轮与传送带输送件之间采用交接组件,结构简单紧凑、 成本低廉、安装方便,通过交接摆杆即可完成两个输送组件之间软袋的交接,且交接过程平 稳可靠,实用价值非常高;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灌装机构中设置在线清洗机构,不但能够对灌装头进行在线 清洗、消毒,大大提高其洁净度;还能在灌装过程中,对软袋进行限位作用,提高其工作的可 靠性和稳定性;4、本实用新型在焊盖机构中设有限位组件,不仅能够对软袋的位置进行有效的限 制,以保证较佳的焊盖精度;还可以进一步与软袋卡接部一道在焊盖时支承软袋,提高其工 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大输液软袋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灌封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灌封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灌封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拨轮式输送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拨轮式输送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焊盖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焊盖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灌装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灌装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在线清洗组件在灌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在线清洗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在线清洗组件在清洗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交接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交接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交接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 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大输液软袋生产线,包括固定于机架组件4上的制袋组 件1、一组以上的灌封组件2、交接组件3和电控系统5,统一由电控系统5控制协调运动。 制袋组件1包括传送带输送件19、口管输送件16、口管预热机构14和依次布置的上膜机构 11、印字机构12、拉膜机构13、制袋成型机构15、口管焊合机构17。口管输送件16的输出 端与传送带输送件19上的传送夹相对应,用于将口管输送至传送带输送件19的传送夹上。 制袋成型机构15和口管焊合机构17设于传送带输送件19的外侧上方。口管输送件16与 制袋成型机构15之间沿传送带输送件19的传送方向设有口管预热机构14。经预热的口管 在传送带输送件19的传送下,经制袋成型机构15和口管焊合机构17压入膜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每组灌封组件2包括拨轮式输送机构21、 盖输送机构25、驱动机构26、加热片机构27以及依工序依次布置的灌装机构22、焊盖机构 23、出袋机构24,拨轮式输送机构21、灌装机构22与焊盖机构23运动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灌装机构22和焊盖机构23设于拨轮式输送机构21上进袋端与出袋端之间,且沿拨轮式输 送机构21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拨轮式输送机构21的出袋端与出袋机构24的进袋端相 连。驱动机构26用于驱动灌装机构22灌装软袋、驱动焊盖机构23将盖输送机构25送进 且经加热片机构27预热后的盖体焊接至拨轮式输送机构21上的软袋上。本实用新型用一 组或多组拨轮式输送机构21取代呈跑道状的传送带完成软袋的输送,并通过灌装机构22 和焊盖机构23沿拨轮式输送机构21的软袋输送方向依次布置、以在拨轮式输送机构21不 同旋转角度时完成灌装和焊盖,其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使用成本低。参见图5和图 6,拨轮式输送机构21包括位于制袋组件1中传送带输送件19出袋处一侧的回转拨轮211, 回转拨轮211通过交接组件3与传送带输送件19相连;回转拨轮211固定于回转轴213的 上方,回转轴213的下方通过第一传动件216与驱动件相连,回转拨轮211上沿着圆周方向 开设有一个以上的软袋卡接部2111。其中,本实施例中,大输液软袋生产线上设有四组灌封 组件2,其一个工作循环可生产4个大输液软袋。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大输液软袋生产线 也可设计为一个工作循环生产任意合适数量的大输液软袋,如1个、2个、3个、6个、8个等。 出袋机构24包括具有悬壁的出袋件241,经灌装和焊盖后成型的软袋通过其颈部悬挂于具 有悬壁的出袋件241上的方式完成出袋。本实施例中,回转轴213通过轴承组件安装于回 转轴安装座214上,该轴承组件包括位于回转轴213上段的深沟球轴承212和位于回转轴 213下段的圆锥滚子轴承215。第一传动件216采用传动齿轮,驱动件为电机,该传动齿轮 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如图14、图15和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交接组件3包括安装于回转拨轮211与 传送带输送件19之间的交接摆杆33,交接摆杆33的一端连接于旋转轴32上并可随旋转 轴32运动,交接摆杆33的另一端上设有用来与真空发生器相连的交接吸头35,旋转轴32 与旋转驱动件36 (如电机等,图中未示)的输出端相连,由旋转驱动件进行驱动。真空发生 器为现有技术中的成熟产品。回转拨轮211与传送带输送件19在布置上不在同一高度上, 回转拨轮211高于传送带输送件19。传送带输送件19的出袋口和回转拨轮211的进袋口 分别位于交接摆杆33摆动轨迹的两个端点处或位于两个端点之间。即,交接摆杆33位置与出袋口 18上的出袋传送夹对齐,并同时与回转拨轮211上的软袋卡接部2111对齐。旋 转轴32固定于安装座31中,还可以进一步将多个依次排列的交接摆杆33都连接到旋转轴 32上,进行同步运动。传送带输送件19将经过制袋工位制备成型的软袋输送过来,在出袋 口位置处,交接摆杆33通过交接吸头35吸住软袋的接口部;然后,交接摆杆33随着旋转轴 32逆时针转动,将交接摆杆33上的软袋送入回转拨轮211上,由回转拨轮211的软袋卡接 部2111夹持住。此时,交接摆杆33又在旋转轴32的带动下,顺时针运动,回位以进行下一 批软袋的交接。本实施例中,因大输液软袋生产线的一个工作循环可生产4个大输液软袋, 所以交接组件3也对应设为4个。不同交接组件3的交接摆杆33的布置位置可间隔1个 出袋传送夹布置1个,也可间隔2 个出袋传送夹布置1个或不间隔直接一对一布置。本实 施例中,第一个交接组件3的交接摆杆33与第二个交接组件3的交接摆杆33之间、第三个 交接组件3的交接摆杆33与第四个交接组件3的交接摆杆33之间均间隔1个出袋传送夹 布置;而第二个交接组件3的交接摆杆33与第三个交接组件3的交接摆杆33之间间隔2 个出袋传送夹布置。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灌装机构22包括固定于灌装升降机构上的灌装 头224,灌装头224通过灌装过渡板222固定于灌装安装板221上,灌装头224与现有成熟 的药液管路相连,可实现药液的通断灌装。灌装安装板221固定于灌装升降机构中灌装升 降轴223的顶端,灌装升降轴223的底端通过动力安装板227与升降驱动件(图中未示)相 连,灌装升降轴223与动力安装板227之间设有压缩弹簧228和第二锁紧件229。灌装升降 轴223套设于回转轴213内,可在升降驱动件的驱动下做升降运动。压缩弹簧228的可压 缩性能让灌装头224适应膜袋口管在高度和形状上的误差。在灌装升降轴223的下端进一 步固设有导向板226,导向板226的一端与一个灌装升降轴22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灌 装升降轴223套接,用于防止灌装升降轴223的转动。参见图11、图12和图13,本实施例中,灌装头224下方并位于回转拨轮211的一 侧设有在线清洗机构225,在线清洗机构225包括清洗杯部2251、固定杆2252、安装部2253 和限位部2254,清洗杯部2251和限位部2254分别位于安装部2253的两侧并呈交错布置, 固定杆2252套设于安装部2253内并通过锁止件锁紧,清洗杯部2251的顶端设有清洗液盛 装槽2255,清洗杯部2251的底端与清洗液管2256相连通,限位部2254上开设有口径小于 软袋颈部口径的通孔2257,通孔2257可防止软袋被灌装头224拉出。锁止件为穿设于安装部2253外侧壁上的锁紧螺钉2258,固定杆2252上与锁紧螺 钉2258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使清洗杯部2251处于灌装头224下方的第一定位孔以及使 限位部2254处于灌装头224下方的第二定位孔。在进行灌装作业时,可以松开锁紧螺钉 2258,转动清洗杯部2251和限位部2254,令限位部2254处于灌装头224的正下方,将锁紧 螺钉2258插入第二定位孔中,这样能够有效防止在灌装头224上升时,将软袋带出。在长 时间工作后,可以松开锁紧螺钉2258,转动清洗杯部2251和限位部2254,令清洗杯部2251 处于灌装头224的正下方,将锁紧螺钉2258插入第一定位孔中,将灌装头224下降,就能伸 入清洗液盛装槽2255中进行清洗、消毒。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焊盖机构23包括固定于焊盖升降机构上的焊盖 头232,焊盖头232固定于焊盖安装板234上,焊盖安装板234上远离焊盖头232的一端上设 有焊盖定位杆233,回转拨轮211上开设有用来与焊盖定位杆233配合的焊盖导向孔2112,以完成焊盖时的精确定位。每个焊盖导向孔2112对应一个软袋卡接部2111,焊盖导向孔 2112与相对应的软袋卡接部2111以回转拨轮211的中心呈对称布置。焊盖升降机构包括 位于焊盖安装板234下端的焊盖升降轴231和升降驱动件(图中未示),在升降驱动件的驱 动下,焊盖升降轴231会做升降运动,从而带动焊盖头232做升降运动。焊盖升降轴231套 设于回转轴213内。焊盖升降轴231的底端设有止转板236,该止转板236的两端分别固定 于相邻的两根焊盖升降轴231,用来防止焊盖升降轴231的自转。
焊盖头232下方并位于回转拨轮211的一侧设有限位机构235,限位机构235包括 限位拨叉2351、限位转轴2352以及第二传动件2355,限位拨叉2351上设有一个以上的限 位口并与软袋卡接部2111组合成圆孔状,以对软袋的位置进行有效的限制,以保证较佳的 焊盖精度。同时,还能进一步支撑于软袋的颈部,焊盖时与软袋卡接部2111 —道对软袋起 到承重的作用。限位转轴2352通过限位安装座2354和限位支架2355安装于生产线的台 板上。限位拨叉2351固定于限位转轴2352的顶端,限位转轴2352的底端设有第二传动件 2355,第二传动件2355与第一传动件216相连,即两者联动,以保证限位拨叉2351上限位 口与软袋卡接部2111的配合。本实施例中限位拨叉2351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口,当限 位转轴2352转动时,每转动一个半圆,就有一个限位口与一个软袋卡接部2111配合。而回 转拨轮211上设有五个软袋卡接部2111,那么限位拨叉2351旋转半圈,回转拨轮211旋转 五分之一圈,就能完成一次配合。工作时,膜材经制袋工段制作成软袋,软袋经传送带输送件19输送至出袋口 18, 再经交接组件3转送至回转拨轮211的软袋卡接部2111内。此时,驱动机构26带动回转拨 轮211转动,将软袋带入灌装头224正下方后停止转动,灌装头224下降对膜袋进行灌装, 灌装完成后灌装头224上升;接着回转拨轮211继续转动,将软袋送入焊盖头232正下方后 停止转动,焊盖头232下降并吸取从盖输送机构25送进的盖体,同时加热片机构27伸入对 软袋和盖进行加热;加热完成后焊盖头232继续下降以对膜袋进行焊合封口,焊盖完成后 焊盖头232上升,回到初始位置;回转拨轮211继续转动,将膜袋带入出袋机构24所在的位 置,通过出袋机构24将制作完成的大输液软袋送出生产线,然后回转拨轮211继续转动,回 到初始位置,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 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 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 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大输液软袋生产线,包括制袋组件(1)、一组以上的灌封组件(2)、交接组件(3) 和电控系统(5 ),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灌封组件(2 )包括拨轮式输送机构(21)以及依工序 依次布置的灌装机构(22)、焊盖机构(23)、出袋机构(24),所述拨轮式输送机构(21)包括 位于制袋组件(1)中传送带输送件(19)出袋处一侧的回转拨轮(211),所述回转拨轮(211) 通过交接组件(3)与传送带输送件(19)相连;所述回转拨轮(211)固定于回转轴(213)的 上方,所述回转轴(213)的下方通过第一传动件(216)与驱动件相连,所述回转拨轮(211) 上沿着圆周方向开设有一个以上的软袋卡接部(2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输液软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接组件(3)包括安装 于回转拨轮(211)与传送带输送件(19)之间的交接摆杆(33),所述交接摆杆(33)的一端连 接于旋转轴(32)上并可随旋转轴(32)运动,所述交接摆杆(33)的另一端上设有用来与真 空发生器相连的交接吸头(35),所述旋转轴(32)与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输液软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输送件(19)的 出袋口和回转拨轮(211)的进袋口分别位于交接摆杆(33)摆动轨迹的两个端点处或位于 两个端点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大输液软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机构(22) 包括固定于灌装升降机构上的灌装头(224),所述灌装头(224)下方并位于回转拨轮(211) 的一侧设有在线清洗机构(225),所述在线清洗机构(225)包括清洗杯部(2251)、固定杆 (2252)、安装部(2253)和限位部(2254),所述清洗杯部(2251)和限位部(2254)分别位于安 装部(2253)的两侧并呈交错布置,所述固定杆(2252)套设于安装部(2253)内并通过锁止 件锁紧,所述清洗杯部(2251)的顶端设有清洗液盛装槽(2255),所述清洗杯部(2251)的底 端与清洗液管(2256)相连通,所述限位部(2254)上开设有口径小于软袋颈部口径的通孔 (225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输液软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为穿设于安装 部(2253)外侧壁上的锁紧螺钉(2258),所述固定杆(2252)上与锁紧螺钉(2258)对应的位 置处开设有使清洗杯部(2251)处于灌装头(224)下方的第一定位孔以及使限位部(2254) 处于灌装头(224)下方的第二定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大输液软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盖机构(23) 包括固定于焊盖升降机构上的焊盖头(232),所述焊盖头(232)固定于焊盖安装板(234) 上,所述焊盖安装板(234)上远离焊盖头(232)的一端上设有焊盖定位杆(233),所述回转 拨轮(211)上开设有用来与焊盖定位杆(233)配合的焊盖导向孔(21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输液软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焊盖导向孔 (2112)对应一个软袋卡接部(2111),所述焊盖导向孔(2112)与相对应的软袋卡接部 (2111)以回转拨轮(211)的中心呈对称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输液软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盖头(232)下方并位 于回转拨轮(211)的一侧设有限位机构(235),所述限位机构(235)包括限位拨叉(2351)、 限位转轴(2352)以及第二传动件(2355),所述限位拨叉(2351)上设有一个以上的限位口 并与软袋卡接部(2111)组合成圆孔状,所述限位拨叉(2351)固定于限位转轴(2352)的顶 端,所述限位转轴(2352)的底端设有第二传动件(2355),所述第二传动件(2355)与第一传 动件(216)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输液软袋生产线,包括制袋组件、一组以上的灌封组件、交接组件和电控系统,每组灌封组件包括拨轮式输送机构以及依工序依次布置的灌装机构、焊盖机构、出袋机构,拨轮式输送机构包括位于制袋组件中传送带输送件出袋处一侧的回转拨轮,回转拨轮通过交接组件与传送带输送件相连;回转拨轮固定于回转轴的上方,回转轴的下方通过第一传动件与驱动件相连,回转拨轮上沿着圆周方向开设有一个以上的软袋卡接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占地面积小、使用成本低、工作稳定可靠、支持在线清洗等优点。
文档编号B65B43/04GK201834218SQ20102057567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6日
发明者何远荣, 刘振, 刘焱宇, 唐岳, 阳波, 霍本洪 申请人: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