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再生资源拆解利用的蓄电池便携式快速装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8749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再生资源拆解利用的蓄电池便携式快速装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可再生资源利用设备,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汽车再生资源拆解利用的蓄电池便携式快速装夹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再生资源是指通过对废旧汽车的回收、拆解和再生与利用获得的可用于产品制造、维修生产和原材料加工的资源化物资。汽车蓄电池是汽车可再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汽车蓄电池中含有铅等可以再生利用的资源,另ー方面,在汽车运输过程中如果不能保证汽车蓄电池的可靠运输,对蓄电池进行不正确的装夹,可能造成汽车蓄电池中酸液的泄露,造成环境污染。目前尚未发现对可再生汽车蓄电进行装夹的专用装置。因此, 可再生汽车蓄电池的装夹装置对汽车再生资源利用领域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无法实现运输过程中可靠装夹可再生汽车蓄电池的现状,提供了ー种具有操作简便、性能可靠、结构坚固、通用性强、易于安装、制造成本低的可满足汽车可再生资源利用企业、汽车维修企业运输过程中环保要求的汽车再生资源拆解利用的蓄电池便携式快速装夹装置。參阅图I至图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发明所提供的汽车再生资源拆解利用的蓄电池便携式快速装夹装置包括有把手、螺母、螺栓与弹簧。螺栓由外向内穿过把手端部的圆形通孔和弹簧中部的圆孔,与螺母螺纹固定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把手为标准钢杆加工的U型零件,把手的一端向里焊接ー个长方体挡块,把手的另一端加工一个圆形通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I)本发明采用螺母与弹簧的作用,利用弹簧カ使螺栓能够方便的沿轴向移动,实现了可再生汽车蓄电池的快速装夹和快速拆卸,提高了可再生汽车蓄电池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可再生汽车蓄电池由于不当运输导致的酸液泄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极大提高了在运输前后装夹和拆卸可再生汽车蓄电池的效率和装夹精度。(2)本发明的主要零件采用标准钢材进行加工,首先,标准钢材产量大,机械加工エ序少,生产成本较低;其次,采用标准钢材具有一定的強度,能够在长期使用中不变形,保证装置的刚度,大大减轻了设备的重量,提高了设备调整操作的灵活性。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性能可靠、结构坚固、调整灵活、通用性强、易于安装、制造成本低等优点,能够满足对可再生汽车蓄电池装夹的需要,实现了可再生汽车蓄电池运输过程中保护环境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ー步的详细说明图I是汽车再生资源拆解利用的蓄电池便携式快速装夹装置及蓄电池4的轴测图;图2是汽车再生资源拆解利用的蓄电池便携式快速装夹装置的轴测图;图3是汽车再生资源拆解利用的蓄电池便携式快速装夹装置的正视图;图4是把手I的轴测图;图中1.把手,2.螺母,3.螺栓,4.蓄电池,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ー步的详细描述參阅图I至图4,汽车再生资源拆解利用的蓄电池便携式快速装夹装置包括有把手I、螺母2、螺栓3与弹簧5。把手I为标准钢杆加工的U型零件,用标准钢材制作,ー是为了减轻柱面镜I的重量,ニ是可以減少机械加工量,把手I的一端向里焊接ー个长方体挡块,把手I的另一端加エー个圆形通孔,螺栓3由外向内穿过把手I端部的圆形通孔和弹簧5中部的圆孔,与螺母2螺纹固定连接。汽车再生资源拆解利用的蓄电池便携式快速装夹装置的使用方法将可再生汽车蓄电池4的正、负极电源线拆下,握住把手I井向外拉螺栓3,使螺母2向外运动,螺母2在螺栓3的作用下压缩弹簧5,然后将把手I的Ω型开ロ放入可再生汽车蓄电池4的上方边缘,放开螺栓3,螺母2在弹簧5的作用下向内移动,并与蓄电池4面接触,向上提把手1,即可实现蓄电池4的夹紧和搬运,向外拉螺栓3,使螺母2向外移动,即可将把手I拆下。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再生资源拆解利用的蓄电池便携式快速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再生资源拆解利用的蓄电池便携式快速装夹装置包括有把手(I)、螺母(2)、螺栓(3)与弹簧(5); 螺栓⑶由外向内穿过把手⑴端部的圆形通孔和弹簧(5)中部的圆孔,与螺母(2)螺纹固定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再生资源拆解利用的蓄电池便携式快速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I)为标准钢杆加工的U型零件,把手(I)的一端向里焊接一个长方体挡块,把手(I)的另一端加工一个圆形通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可再生资源利用领域的汽车再生资源拆解利用的蓄电池便携式快速装夹装置,旨在克服无法实现可再生汽车蓄电池在运输处理过程中快速、可靠装夹的问题。该系统包括把手(1)、螺母(2)、螺栓(3)与弹簧(5)。该检测系统具有性能可靠、结构坚固、调整灵活、通用性强、易于安装、制造成本低等优点,能够满足对可再生汽车蓄电池装夹的需要,实现了可再生汽车蓄电池运输过程中保护环境的目的。
文档编号B65D67/02GK102673883SQ20121017906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日
发明者刘玉梅, 单红梅, 宋建, 张立斌, 徐珊珊, 徐观, 戴建国, 曹晓宁, 李晓韬, 李蒙蒙, 杨小敏, 林慧英, 潘嵩岩, 潘洪达, 苏建, 陈熔 申请人:吉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