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料漏斗及具有该排料漏斗的散货罐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309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排料漏斗及具有该排料漏斗的散货罐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货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料漏斗及具有该排料漏斗的散货罐箱。
背景技术
散货罐箱作为散货储运容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散货罐箱在装卸散料时通常是将散货罐箱向前倾斜一定的角度,使散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装入散货罐箱中,而通过将散货罐箱向后倾斜一定的角度,使散料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散货罐箱中排出。但是目前的散货罐箱在卸料时都会遇到散料不能彻底从散货罐箱中排出,一部分散料仍然残留在散货罐箱中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排料漏斗及具有该排料漏斗的散货罐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料漏斗,包括四个侧面,所述四个侧面围成两端开口的四棱台,所述四棱台开口尺寸较大的一端为进料端,所述四棱台开口较小的一端为出料端,相邻的两个所述侧面之间倾斜地设置有过渡板。优选地,所述排料漏斗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加强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散货罐箱,包括框架,在所述框架的顶部设置有顶板,在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底板,在所述框架的两侧设置有侧壁,在所述框架的两端设置有端壁,其中,至少一端的端壁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至少一端的端壁的下部设置有排料口,所述散货罐箱还设置有上述的排料漏斗,所述排料漏斗的每一个所述侧面分别与所述底板、设置有所述排料口的端壁以及两个所述侧壁连接,并且所述排料漏斗的出料端与所述排料口连接。优选地,在所述散货罐箱的设置有所述进料口的一端,所述顶板在所述散货罐箱的纵向上短于所述侧壁,所述端壁包括位于所述端壁的中部的中间板、位于所述端壁的上部的第一倾斜板,其中,所述中间板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倾斜板倾斜地连接在所述中间板的顶部和所述顶板的端部之间,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倾斜板上。优选地,在所述散货罐箱的设置有所述排料口的所述至少一端,所述底板在所述散货罐箱的纵向上短于所述侧壁,所述端壁包括位于所述端壁的中部的中间板、位于所述端壁的下部的第二倾斜板,其中,所述中间板竖直设置,所述第二倾斜板倾斜地连接在所述中间板的底部和所述底板的端部之间,所述排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倾斜板上。优选地,所述散货罐箱仅在一端设置所述进料口和所述排料口,且所述进料口和所述排料口设置在所述散货罐箱的同一端,所述同一端的所述端壁包括位于所述端壁的中部的中间板、位于所述端壁的上部的第一倾斜板以及位于所述端壁的下部的第二倾斜板,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倾斜板上,所述排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倾斜板上。[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倾斜板和所述第二倾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5°至85°。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倾斜板与所述顶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中间梁,在所述第一倾斜板与所述端壁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中间梁。优选地,在所述第一中间梁与所述框架的角立柱的顶部之间和/或所述第二中间梁与所述框架的角立柱的顶部之间连接有顶部加强筋。优选地,在所述第一中间梁与所述第二中间梁之间设置有连接二者的支撑柱。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倾斜板与所述端壁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中间梁,在所述第二倾斜板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中间梁。优选地,在所述第三中间梁与所述框架的角立柱的底端之间和/或所述第四中间梁与所述框架的角立柱的底端之间连接有底部加强筋。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倾斜板上还设置有回风口。优选地,在所述顶板上设置有检修口。优选地,在所述散货罐箱的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呼吸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排料漏斗,因在相邻的两个侧面之间倾斜地设置有过渡板,有效减小了因两个侧面连接而产生的死角的面积,有助于改善卸料过程中出现的散料积留现象。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排料漏斗的俯视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散货罐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排料漏斗安装在散货罐箱内的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排料漏斗安装在散货罐箱内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散货罐箱的顶部加强筋的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散货罐箱的底部加强筋的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003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料漏斗,如图1所示,该排料漏斗包括四个侧面10,这四个侧面10围成一个两端开口的四棱台形成了排料漏斗的主体。该四棱台具有两个端部,其中开口尺寸较大的一端为进料端,在卸料操作过程中散料由该进料端进入排料漏斗;而开口较小的一端为出料端,在卸料操作过程中散料由该出料端排出排料漏斗。为了减小相邻的两个侧面10的连接处的死角面积,从图1中可以看出,相邻的两个侧面10之间设置有过渡板11,该过渡板11倾斜地设置在相邻的两个侧面10之间,即该过渡板11与连接在其两侧的侧面10均呈一定的角度,这样就使得相邻两侧面10之间的过渡部分更加开放,从而有效减小了因两个侧面10连接而产生的死角的面积,进而有助于改善卸料过程中出现的散料积留现象。出于对排料漏斗的强度的考虑,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排料漏斗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加强筋13 (参见图3),保证了排料漏斗具有可靠的承重力,以适应散料的重量。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排料漏斗因在相邻的两个侧面之间倾斜地设置有过渡板,有效减小了因两个侧面连接而产生的死角的面积,从而有助于改善卸料过程中出现的散料积留现象。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散货罐箱,如图2所示,在该散货罐箱的框架上设置有顶板30、底板50、侧壁70以及端壁90,其中,顶板30位于框架的顶部,底板50位于框架的底部,侧壁70位于框架的两侧,端壁90位于框架的两端。为了实现散货罐箱的进料和排料,可以在散货罐箱的至少一端的上部设置用于进料的进料口 21,而在散货罐箱的至少一端的下部设置用于排料的排料口 41。图2只是示例性地示出了仅在散货罐箱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 21和排料口 41,并且进料口 21和排料口 41设置在了散货罐箱的同一端。当然,进料口21和排料口 41还可以按照未在附图中示出的方式分别设置在散货罐箱的两端或者同时设置在散货罐箱的两端。此外,在散货罐箱的两端均设置进料口 21,而只在散货罐箱的一端设置排料口 41,或者在散货罐箱的两端均设置排料口 41,而只在散货罐箱的一端设置进料口21也是可以的。参见图3和图4,在散货罐箱的内部还设置有上述的排料漏斗,从图3中可以看出,排料漏斗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支撑加强筋13。从图4中可以看出,排料漏斗的四个侧面10分为与端壁90连接的第一侧面12、与底板50连接的第二侧面14以及与两个侧壁70连接的第三侧面16和第四侧面18。具体地,第一侧面12可以与端壁90面接触地连接,也可以与端壁90呈一定的角度;第二侧面14与底板50连接,这里也可以使第二侧面14与底板50面接触地连接或者与底板50呈一定的角度;第三侧面16和第四侧面18分别与两侧的侧壁70连接且呈一定的角度,而且第三侧面16和第四侧面18的形成进料端的边缘还分别与侧壁70连接。为了实现散料的排放,需要将排料漏斗的出料端与散货罐箱的排料口41连接。
以下结合附图对散货罐箱的外部结构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仅在散货罐箱的一端同时设置有进料口 21和排料口 41为例,参见图2,优选地,在设置有进料口 21的一端,顶板30在散货罐箱的纵向上短于侧壁70,这时将该端的端壁90设置为包括位于端壁90中部、并且竖直设置的中间板以及位于端壁90的上部、连接顶板30的端部与中间板的顶部的第一倾斜板20,进料口 21就设置在该第一倾斜板20上,以便在装载时将散货罐箱倾斜后第一倾斜板20能够处于水平位置,从而能够使用竖直的进料接管进行装载,消除了弯折的进料管引起积料的现象,进而实现了散料的顺畅装载。从图2中还可以看出,同样优选地,底板50在散货罐箱的纵向上也短于侧壁70,这时端壁90需要设置为包括位于端壁90中部、并且竖直设置的中间板以及位于端壁90的下部、连接底板50的端部与中间板的底部的第二倾斜板40,排料口 41就设置在该第二倾斜板40上,以便在排料时将散货罐箱倾斜后第二倾斜板40能够处于水平位置,从而能够使用竖直的排料接管进行排料,消除了弯折的排料管引起积料的现象,进而实现了散料的顺畅排放。由于图2中示出的是进料口 21和排料口 41均设置在散货罐箱的同一端的实施方式,因此第一倾斜板20和第二倾斜板40之间共用一个中间板。当然,在将进料口 21和排料口41分别设置在散货罐箱的两端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板20和第二倾斜板40就需要设置有各自的中间板。至于第一倾斜板20和第二倾斜板40倾斜的角度,可以根据所装载的散料的安息角来确定。根据目前经常运输的散料,可以将第一倾斜板20和第二倾斜板40与水平面的夹角均设置在5°至85°的角度范围内。当第一倾斜板20和第二倾斜板40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15°以及25°时,适合装载安息角较小的散料。当第一倾斜板20和第二倾斜板40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5°、75°以及85°时,适合装载的散料范围会更广,但是在装载和排料的过程中整个散货罐箱也需要倾斜更大的角度。而当第一倾斜板20和第二倾斜板40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时,在散料的适用范围上会比取值5°、15°以及25°时有所扩大,而在装载和排料方面会比取值65°、75°以及85°时更加省力,使散货罐箱的在使用中的各方面优点更加平衡。再次参照图2,第一倾斜板20可以采用焊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方式与端壁90的顶部和顶板30的端部连接。出于提高箱体的整体刚度的目的,如图5所示,可以在第一倾斜板20与顶板30的连接处设置第一中间梁31,同时在第一倾斜板20与端壁90的顶部的连接处设置第二中间梁91。作为示例,第一倾斜板20贯穿端壁90的宽度方向,第一中间梁31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一对侧壁70的顶侧梁,第二中间梁9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框架的角立柱71。为了加强整个散货罐箱的强度,可以按照图5所示的方式在第一中间梁31与角立柱71的顶部之间设置顶部加强筋60,同时也在第二中间梁91与角立柱71的顶部之间设置顶部加强筋60,全面地加强散货罐箱的整体强度。当然,还可以按照未在图中示出的方式,只在第一中间梁31与角立柱71的顶部之间或者只在第二中间梁91与角立柱71的顶部之间设置顶部加强筋60。同样是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中间梁31与第二中间梁91之间设置有连接二者的支撑柱23,以对第一倾斜板20起到加强作用,而且该支撑柱23也可以焊接在第一倾斜板20上,使第一中间梁31、第二中间梁91、第一倾斜板20以及支撑柱23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以上介绍了本实用新型的散货罐箱围绕第一倾斜板20作出的一些设置,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散货罐箱围绕第二倾斜板40所作的设置。参照图6可以看出,与第一倾斜板20类似地,在第二倾斜板40与端壁9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中间梁93,在第二倾斜板40与底板5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中间梁51,以提高箱体的整体刚度。作为示例,第三中间梁9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框架的角立柱71,第四中间梁51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一对侧壁70的底侧梁。为了进一步加强整个散货罐箱的强度,可以按照图6所示的方式在第三中间梁93与角立柱71的底端之间设置底部加强筋80,同时也在第四中间梁51与角立柱71的底端之间设置底部加强筋80,全面地加强散货罐箱的整体强度。当然,还可以按照未在图中示出的方式,只在第三中间梁93与角立柱71的底端之间或者只在第四中间梁51与角立柱71的底端之间设置底部加强筋8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货罐箱的内部和外部的主要结构和构造进行了说明,接下来再结合附图说明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散货罐箱进行的设置。再次参照图2,优选地,可以看出在第一倾斜板20上与进料口 21相邻地设置有回风口 25,设置回风口 25的目的是为了在打开进料口 21进料时能够方便散货罐箱进行排气,保证散货罐箱内部的压力平衡,以使货物能够顺利地装入散货罐箱。在完成装载后,回风口25将被关闭。继续参照图2,为了在排料时同样能够达到散货罐箱内部压力平衡的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散货罐箱的上部设置至少一个呼吸孔27。这里提到的散货罐箱的上部可以是两个侧壁70的上部,也可以是两个端壁90的上部。例如在图2中,呼吸孔27设置在第一倾斜板20上。而在图4中,呼吸孔27还可以设置在与第一倾斜板20相对的另一个端壁90的上部。还是在图2中,还可以在顶板30上设置检修口 33,以供检修人员进入到散货罐箱内部对散货罐箱进行日常的检查和维修。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货罐箱因在内部设置有上述的排料漏斗而使散料的排放更加彻底,有效地避免了散料在散货罐箱内部的积留。此外,由于将进料口设置在倾斜的第一倾斜板以及将排料口设置在倾斜的第二倾斜板上,这样在装载和排料时,设置有进料口的第一倾斜面和设置有排料口的第二倾斜面分别能够在对应的状态下处于水平位置,从而可以在进行装载和排料时均使用竖直的进料接管和排料接管,有效解决了弯折的进料接管和排料接管容易导致积料的问题,有利于顺畅地进行散料的装载和排放。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排料漏斗,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侧面,所述四个侧面围成两端开口的四棱台, 所述四棱台开口尺寸较大的一端为进料端,所述四棱台开口较小的一端为出料端,相邻的两个所述侧面之间倾斜地设置有过渡板。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料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漏斗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加强筋。
3.一种散货罐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在所述框架的顶部设置有顶板,在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底板,在所述框架的两侧设置有侧壁,在所述框架的两端设置有端壁,其中, 至少一端的端壁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至少一端的端壁的下部设置有排料口,所述散货罐箱还设置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料漏斗,所述排料漏斗的每一个所述侧面分别与所述底板、设置有所述排料口的端壁以及两个所述侧壁连接,并且所述排料漏斗的出料端与所述排料口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货罐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货罐箱的设置有所述进料口的一端,所述顶板在所述散货罐箱的纵向上短于所述侧壁,所述端壁包括位于所述端壁的中部的中间板、位于所述端壁的上部的第一倾斜板,其中,所述中间板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倾斜板倾斜地连接在所述中间板的顶部和所述顶板的端部之间,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倾斜板上。
5.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散货罐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货罐箱的设置有所述排料口的所述至少一端,所述底板在所述散货罐箱的纵向上短于所述侧壁,所述端壁包括位于所述端壁的中部的中间板、位于所述端壁的下部的第二倾斜板,其中,所述中间板竖直设置,所述第二倾斜板倾斜地连接在所述中间板的底部和所述底板的端部之间,所述排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倾斜板上。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货罐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货罐箱仅在一端设置所述进料口和所述排料口,且所述进料口和所述排料口设置在所述散货罐箱的同一端,所述同一端的所述端壁包括位于所述端壁的中部的中间板、位于所述端壁的上部的第一倾斜板以及位于所述端壁的下部的第二倾斜板,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倾斜板上,所述排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倾斜板上。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货罐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板和所述第二倾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5°至85°。
8.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货罐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倾斜板与所述顶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中间梁,在所述第一倾斜板与所述端壁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中间梁。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货罐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中间梁与所述框架的角立柱的顶部之间和/或所述第二中间梁与所述框架的角立柱的顶部之间连接有顶部加强筋。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货罐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中间梁与所述第二中间梁之间设置有连接二者的支撑柱。
11.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货罐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倾斜板与所述端壁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中间梁,在所述第二倾斜板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中间梁。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货罐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中间梁与所述框架的角立柱的底端之间和/或所述第四中间梁与所述框架的角立柱的底端之间连接有底部加强筋。
13.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货罐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倾斜板上还设置有回风□。
1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货罐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板上设置有检修口。
1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货罐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货罐箱的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呼吸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排料漏斗及具有该排料漏斗的散货罐箱。该排料漏斗包括四个侧面,所述四个侧面围成两端开口的四棱台,所述四棱台开口尺寸较大的一端为进料端,所述四棱台开口较小的一端为出料端,相邻的两个所述侧面之间倾斜地设置有过渡板。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排料漏斗,因在相邻的两个侧面之间倾斜地设置有过渡板,有效减小了因两个侧面连接而产生的死角的面积,有助于改善卸料过程中出现的散料积留现象。
文档编号B65D88/56GK202880195SQ20122059673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3日
发明者王忠连, 倪建生, 周瑞峰, 刘阚元, 金锋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中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