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筒纸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4846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卷筒纸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将被输送来的卷筒纸卷绕于筒管的卷筒纸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卷筒纸卷绕装置,有日本专利第2807857号公报(专利文献1)以及日本专利第3506818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装置。上述卷筒纸卷绕装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有支承两个筒管的部件,并通过使该部件旋转而将满卷的筒管拆下,并且能够将在该期间被输送来的卷筒纸卷绕于空筒管。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80785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506818号公报此处,专利文献1的装置是在将卷筒纸卷绕于空筒管之前,利用切刀将卷筒纸切断,并通过对被切断的卷筒纸的端部吹空气来将卷筒纸的端部按压于筒管。但是,由于是吹空气,因此有可能无法将卷筒纸的端部可靠地按压于筒管。另外,专利文献2的装置必须在利用切刀将卷筒纸切断后,将卷筒纸的端部卷绕于筒管之前输送卷筒纸,这样有可能在卷筒纸的端部产生折入或松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卷筒纸的端部可靠地卷绕于筒管的卷筒纸卷绕装置。(技术方案1)本发明所涉及的卷筒纸卷绕装置,具备:两个筒管,它们能够供卷筒纸卷绕;切刀,其设置为能够在一个所述筒管侧与另一个所述筒管侧之间移动,并将被输送的所述卷筒纸切断;卷筒纸按压部件,其以隔着被输送的所述卷筒纸的方式设置在与所述切刀对置的位置,且设置为能够与所述切刀一起在两个所述筒管之间移动,并作为与所述切刀一起夹压并切断所述卷筒纸的切刀接受部件而发挥作用,在继续保持切断后的所述卷筒纸的切断端的状态下将所述卷筒纸的切断端按压于空筒管,由此将所述卷筒纸的切断端卷绕于所述空筒管,在一个所述筒管卷绕有所述卷筒纸的状态下,所述切刀以及所述卷筒纸按压部件将该卷筒纸切断,并且所述卷筒纸按压部件保持切断后的所述卷筒纸的切断端,在所述卷筒纸按压部件继续保持所述卷筒纸的切断端的状态下,将所述卷筒纸的切断端卷绕于作为另一个所述筒管的所述空筒管。(技术方案2)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两个所述筒管被支承为能够向绕各自的中心轴旋转的相同方向自转,所述卷筒纸按压部件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切刀相对地摆动,在将所述卷筒纸的切断端卷绕于所述空筒管时,通过摆动而相对于所述切刀位于所述空筒管的自转方向的相位超前侧。(技术方案3)另外,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切刀能够向与所述筒管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自转,所述切刀能够向与所述筒管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自转,使所述卷筒纸按压部件在接近所述空筒管的规定位置且与所述空筒管以及切刀同步进行自转,由此所述卷筒纸按压部件保持被所述切刀切断后的所述卷筒纸的切断端,接着所述卷筒纸按压部件进行所述卷筒纸的切断端向所述空筒管的卷绕。(技术方案4)另外,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卷筒纸卷绕装置具备辊,该辊设置在所述卷筒纸按压部件的背面侧,能够与所述卷筒纸按压部件一起移动,在利用所述卷筒纸按压部件进行所述卷筒纸的切断端向所述空筒管的卷绕之后,所述辊对所述卷筒纸向所述空筒管卷绕时所卷绕的所述卷筒纸的外周面进行按压。(技术方案5)另外,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卷筒纸卷绕装置具备:粉尘吸引机构,该粉尘吸引机构借助泵的吸引力来吸引所述卷筒纸切断时的粉尘;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借助所述泵的吸引力来保持所述卷筒纸的切断端。(技术方案1)根据本发明的卷筒纸卷绕装置,卷筒纸按压部件作为切刀接受部件发挥作用。其中,为了利用切刀将卷筒纸切断,而存在使卷筒纸保持恒定的张力的状态的机构,或者在卷筒纸的双面中的切刀一侧的背面侧配置切刀接受部件的机构。根据本发明,适用后者的使用切刀接受部件的机构。而且,通过使卷筒纸按压部件作为切刀接受部件发挥作用,卷筒纸按压部件能够对被切刀切断后的卷筒纸的切断端进行保持。并且,卷筒纸按压部件还具有将保持的卷筒纸按压于空筒管的功能。即,卷筒纸按压部件能够继续保持卷筒纸的切断端,因此能够一边维持该状态一边将卷筒纸的切断端按压于空筒管。因此,卷筒纸的切断端被卷筒纸按压部件卷绕于空筒管。因此不用吹空气,而是借助卷筒纸按压部件将卷筒纸的切断端直接按压于空筒管,因此能够将卷筒纸的端部可靠地卷绕于空筒管。其结果能够防止在卷绕于筒管的卷筒纸的端部产生折入或松弛。(技术方案2)此处,切刀以及卷筒纸按压部件设置为能够在一个筒管侧与另一个筒管侧之间移动。即,卷筒纸从外部被输送至两个筒管之间,并被输送至任一筒管侧,从而卷绕于该筒管。而且将两个筒管的自转方向设为相同方向,只要能够卷绕卷筒纸,则卷绕于两个筒管的卷筒纸的表里一致。因此,能够使两个筒管向相同方向自转,并且在将卷筒纸的切断端卷绕于空筒管时,能够使卷筒纸按压部件相对于切刀位于相位超前侧。由此能够使卷绕于两个筒管的卷筒纸的表里一致。此外通过将卷筒纸按压部件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切刀相对地摆动,因此即使分别各设置一个切刀和卷筒纸按压部件,如上所述也能够使卷绕于两个筒管的卷筒纸的表里一致。由此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技术方案3)通过使切刀和卷筒纸按压部件同步进行自转,由此能够缩短从切断卷筒纸后的卷筒纸按压部件中的卷筒纸的切断端的旋转位置到将卷筒纸的切断端向空筒管卷绕时的卷筒纸按压部件中的卷筒纸的切断端的旋转位置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在将卷筒纸的切断端卷绕于空筒管之前防止卷筒纸从卷筒纸按压部件脱离。即,能够将卷筒纸的切断端可靠地卷绕于空筒管。(技术方案4)在卷筒纸按压部件的背面侧设置有辊,因此能够使卷筒纸按压部件自转,从而使得辊位于卷筒纸侧。并且该辊作为按压所卷绕的卷筒纸的外周面的接触辊发挥作用。即,从使卷筒纸按压部件自转之后,立刻利用辊按压卷筒纸的外周面。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卷筒纸向筒管的卷绕。(技术方案5)通过将同一泵兼用于吸引粉尘和保持卷筒纸,从而能够实现小型化。此外通过在两个机构中使用泵的吸引力,因此卷筒纸按压部件的结构变得容易。附图说明图1是卷筒纸卷绕装置的外观主视图,亦即打开左侧的开闭罩的状态的图。图2是图1的卷筒纸卷绕装置的右侧视图。图3是卸下图1的卷筒纸卷绕装置中的外框罩后的状态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其中,未图示位于图4的里侧(图3的左侧)的筒管以及外罩等。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图6是图3所示的切刀部件的放大立体图。图7是图3所示的卷筒纸按压部件的放大立体图。图8表示结束向左筒管的卷绕,并使卷筒纸切断接合装置向右筒管侧移动的状态。图9表示图8的接下来的状态,亦即切断卷筒纸之前的状态。图10表示图9的接下来的状态,亦即切断卷筒纸时的状态。图11是图10中切刀部件与卷筒纸按压部件的放大图。图12表示图10的接下来的状态,亦即通过卷筒纸按压部件将卷筒纸切断端按压于右筒管的状态。图13表示图11的接下来的状态,亦即结束卷筒纸按压部件将卷筒纸端部按压于右筒管时的状态。同时表示卸下左筒管的状态。图14表示图13的接下来的状态,亦即利用接触辊开始按压卷绕部位的状态。图15表示图14的接下来的状态,亦即结束朝右筒管卷绕卷筒纸时的状态。图16表示图15的接下来的状态,亦即结束朝右筒管的卷绕并使卷筒纸切断接合装置向左筒管侧移动的状态。图17表示图16的接下来的状态,亦即切断卷筒纸时的状态。图18表示图17的接下来的状态,亦即通过卷筒纸按压部件将卷筒纸切断端按压于左筒管的状态。图19表示图18的接下来的状态,亦即结束卷筒纸按压部件将卷筒纸端部按压于右筒管时的状态。同时,表示卸下右筒管的状态。图20表示图19的接下来的状态,亦即利用接触辊开始按压卷绕部位的状态。图21表示图20的接下来的状态,亦即结束朝左筒管卷绕卷筒纸时的状态。附图标记说明:12、13…开闭罩;32、42…旋转芯体;33、43…筒管;34、44…外罩;63…旋转板;64…导入辊;65a…切刀部件;66a…卷筒纸按压部件;65b、65c、66b、66c…辊;H1…泵吸入孔(粉尘吸引机构);H2…泵吸入孔(保持机构);T…切刀;W…卷筒纸。具体实施方式(卷筒纸卷绕装置的应用对象的例子)本实施方式的卷筒纸卷绕装置,例如在锂电池的制造中,具有预先准备将铝箔等薄膜状的片材卷绕成滚筒状,并利用卷出装置卷出该片材,在实施涂布处理而使其干燥后再次卷绕为滚筒状的工序。本实施方式的卷筒纸卷绕装置应用于上述制造工序中的、用于将片材卷绕为滚筒状的装置。即,卷筒纸卷绕装置将在涂布干燥后输送来的卷筒纸卷绕为滚筒状。特别地,本实施方式的卷筒纸卷绕装置是不具备积蓄输送来的卷筒纸的装置,并且不使卷筒纸的输送停止而能够卷绕卷筒纸的装置。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卷筒纸卷绕装置虽列举锂电池的制造为例子,但除此之外只要是用于将卷筒纸卷绕为滚筒状的装置均能够应用。(卷筒纸卷绕装置的外观结构)参照图1及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卷筒纸卷绕装置的外观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卷筒纸卷绕装置被整体罩10包围。整体罩10具备固定于床板(基座)20的固定罩11、和在固定罩11的正面的左右分别能够开闭的两个开闭罩12、13。开闭罩12、13,在取出卷绕为滚筒状的卷筒纸W时打开,在卷绕卷筒纸W时关闭。在图1、图2中,将左侧的开闭罩12设为打开的状态,将右侧的开闭罩13设为关闭的状态。另外,从图1的右侧输送卷筒纸。因此如图2所示,在固定罩11的右侧面形成有用于将输送来的卷筒纸放入内部的开口窗11a。(卷筒纸卷绕装置的内部结构)接下来,参照卸下整体罩10后的状态的图3~图7,对卷筒纸卷绕装置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卷筒纸卷绕装置具备:第一卷筒纸支承装置30、第二卷筒纸支承装置40、输送装置50以及切断接合装置60。第一卷筒纸支承装置30具备:支承主体31(基座)、旋转芯体32、筒管33以及外罩34,第二卷筒纸支承装置40具备:支承主体41(基座)、旋转芯体42、筒管43以及外罩44。支承主体31、41分别立设于床板20中的正面观察左右方向的左右。支承主体31、41可以固定于床板20,也可以以能够沿前后方向(图3的纸面垂直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床板20。旋转芯体32、42以能够绕前后方向轴旋转驱动的方式设置于各支承主体31、41的近前纵壁面。而且旋转芯体32、42向绕各自的中心轴旋转的相同方向(图3的顺时针方向)自转。各筒管33、43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支承于各旋转芯体32、42,并卷绕输送来的卷筒纸W。即,筒管33、43向绕各自的中心轴旋转的相同方向(图3的顺时针方向)自转,因此两者的卷筒纸W的卷绕方向成为相同的图3的顺时针方向。并且在筒管33、4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安装有用于粘贴卷筒纸W的端部的双面胶带或者粘接剂。外罩34、44以能够与旋转芯体32、42独立地向两个方向旋转驱动的方式设置于各支承主体31、41。外罩34、44覆盖分别卷绕于筒管33、43的卷筒纸W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并具有周向开口部。即,外罩34、44形成为C字型形状。而且,外罩34、44进行旋转,从而能够在周向开口部相互对置的位置与周向开口部朝向床板20侧(图3的下侧)的位置移动。此外,外罩34、44的外形形成为比开闭罩12、13稍小。输送装置50具备:第一输送辊支承体51、第二输送辊支承体52、以及输送卷筒纸W的输送辊51a、51b、52a~52c。第一输送辊支承体51立设于床板20上的右端,并在铅垂方向中央部与铅垂方向上端部分别将输送辊51a、51b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二输送辊支承体52立设于床板20上的左右方向中央,并在铅垂方向上端部将输送辊52a~52c支承为能够旋转。而且,从外部输送来的卷筒纸W按照输送辊51a、51b、52a、52b、52c的顺序被输送。另外,输送辊51a、51b、52a~52c为能够自由旋转的辊。另外,输送辊52b特别地具有调节卷筒纸W的张力的功能,且能够相对于第二输送辊支承体52稍稍移动。此外输送辊51a、51b、52a~52c虽然为能够自由旋转的辊,但也可以设置旋转驱动源。切断接合装置60配置在第一卷筒纸支承装置30、第二卷筒纸支承装置40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并通过输送装置50将从外部输送至第一卷筒纸支承装置30、第二卷筒纸支承装置40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的卷筒纸W,朝筒管33、43的一方输送。进而在筒管33、43的一方满卷的情况下,切断接合装置60将卷筒纸W切断,并将卷筒纸W的切断端卷绕于筒管33、43的另一方。该切断接合装置60具备:引导部件61、滑动体62、旋转板63、导入辊64、切刀单元65以及卷筒纸按压单元66。引导部件61具有导轨61a,该导轨61a位于床板20上,并设置在支承主体31、41的左右方向中央,且在上表面沿左右方向延伸。该引导部件61配置在第二输送辊支承体52的近前侧。滑动体62以能够沿着导轨61a在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于引导部件61的上表面。即,滑动体62能够在一个筒管33侧与另一个筒管43侧之间移动。旋转板63以能够向绕前后方向轴的两个方向旋转驱动的方式设置于滑动体62的近前纵壁面。导入辊64以能够绕前后方向轴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旋转板63的近前面。该导入辊64是从输送辊52c接受被输送的卷筒纸W,并朝向筒管33、43输送卷筒纸W的辊。切刀单元65支承于旋转板63,能够相对于旋转板63朝与筒管33、43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图3的顺时针方向)自转驱动。即,切刀单元65能够在一个筒管33侧与另一个筒管43侧之间移动。在图3中,切刀单元65的旋转中心处于与导入辊64的旋转中心偏离的位置。切刀单元65具备切刀部件65a、第一辊65b、第二辊65c。如图6所示,切刀部件65a在径向外侧具有圆弧凸面。切刀部件65a的圆弧凸面形成为以切刀单元65的顺时针方向的自转中心为中心的圆弧面。切刀部件65a在圆弧周向的一端部(自转方向前端侧)附近具有将卷筒纸W切断的切刀T。该切刀T比卷筒纸W的宽度宽。第一辊65b、第二辊65c设置于切刀部件65a的背面侧,设置为能够自由旋转。卷筒纸按压单元66支承于旋转板63,并能够相对于旋转板63朝与筒管33、43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图3的逆时针方向)自转驱动。即,卷筒纸按压单元66与切刀单元65一起在一个筒管33侧与另一个筒管43侧之间移动。而且,在图3中,卷筒纸按压单元66的旋转中心处于从导入辊64以及切刀单元65的旋转中心偏离的位置。另外,卷筒纸按压单元66以在其与切刀单元65之间夹持从导入辊64输送来的卷筒纸W的方式,设置于与切刀单元65对置的位置。该卷筒纸按压单元66具备卷筒纸按压部件66a、第一辊66b、第二辊66c。如图7所示,卷筒纸按压部件66a在径向外侧具有圆弧凸面。卷筒纸按压部件66a的圆弧凸面形成为以卷筒纸按压单元66的绕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自转中心为中心的圆弧凸面。卷筒纸按压部件66a在圆弧周向的一端部(自转方向前端侧)具有作为切刀T的接受面的槽D。即,卷筒纸按压部件66a作为切刀接受面发挥作用。而且,卷筒纸按压部件66a的圆弧凸面配置形成为与切刀部件65a的圆弧凸面接触或者相对于切刀部件65a的圆弧凸面存在能够把持卷筒纸的程度的微小的间隙。即,卷筒纸按压部件66a以能够与切刀部件65a一起夹压卷筒纸W,并通过切刀T来将卷筒纸W切断的方式发挥作用。并且,卷筒纸按压部件66a配置形成为与导入辊64接触或者相对于导入辊64存在能够把持卷筒纸的程度的微小的间隙。并且,如图7所示,在卷筒纸按压部件66a中,槽D以及圆弧凸面分别形成有多个泵吸入孔H1、H2。上述泵吸入孔H1、H2与同一泵(未图示)连结。而且,槽D的泵吸入孔H1通过该泵的吸引力来吸引卷筒纸W切断时的粉尘(粉尘吸引机构)。另外,圆弧凸面的泵吸入孔H2通过该泵的吸引力而使切断后的卷筒纸W的切断端吸附并进行保持(保持机构)。当然,槽D的泵吸入孔H1也按照粉尘吸引功能发挥保持卷筒纸W的切断端的功能。这样,通过将同一泵兼用于粉尘吸引和保持卷筒纸W,因此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在两个机构中使用泵的吸引力,从而能够使卷筒纸按压部件66a的结构变得容易。此外,作为保持卷筒纸W的切断端的功能,除了上述泵的吸引力之外,还能够使用静电的吸引力、磁力的吸引力。其中,在使用静电的情况下,例如,切刀部件65a可以使用树脂、陶瓷等导电率低的材料,卷筒纸按压部件66a可以使用金属等导电率高的材料。并且,卷筒纸按压部件66a在继续保持卷筒纸W的切断端的状态下,将圆弧凸面按压于空的筒管33、43。于是,该卷筒纸W的切断端被按压于空的筒管33、43,从而开始将卷筒纸W的切断端卷绕于空的筒管33、43。卷筒纸按压单元66的第一辊66b、第二辊66c设置于卷筒纸按压部件66a的背面侧,并设置为能够自由旋转。第二辊66c以在将卷筒纸W卷绕于筒管33、43的期间,能够始终以恒定的角度将从导入辊64输送至筒管33、43侧的卷筒纸W卷绕于筒管33、43的外周面以及所卷绕的卷筒纸W的外周面的方式,作为接触辊发挥作用。此处,导入辊64、切刀单元65以及卷筒纸按压单元66分别被旋转板63支承为能够旋转。因此通过使旋转板63朝两个方向旋转,由此在以切刀单元65为基准观察的情况下,卷筒纸按压单元66成为摆动的状态。(卷筒纸卷绕装置中的卷筒纸卷绕的动作)接下来,参照图3、图8~图21对卷筒纸卷绕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其中,图8~图10、图12~图21仅图示了一部分的结构。以图3的状态为初始状态。此处,卷筒纸卷绕装置开始将卷筒纸W卷绕于空的筒管33、43,在该筒管33、43存在使卷筒纸W卷绕为满卷状态的动作(卷筒纸卷绕动作)和将满卷的筒管33、43卸下的动作(筒管卸下动作)。为了容易进行说明,在对卷筒纸卷绕动作进行说明之后,对筒管卸下动作进行说明。(卷筒纸卷绕装置中的卷筒纸卷绕动作)在图3中,将卷筒纸W卷绕于左侧的筒管33,且处于结束卷绕之前。此时,滑动体62位于筒管33、43的大致中央。另外,外罩34、44以两者的周向开口部对置的方式,即以使周向开口部朝向导入辊64的方式决定相位。从该初始状态,不停止卷筒纸W的输送,而开始进行切断卷筒纸W并且将切断的卷筒纸W的端部卷绕于右侧的空筒管43的动作。首先,如图8所示,使旋转板63从初始状态开始旋转以到达绕逆时针方向设定的相位,并使切刀单元65以及卷筒纸按压单元66朝向右侧的筒管43侧。并且,使滑动体62朝右侧的筒管43侧移动,使切刀单元65以及卷筒纸按压单元66接近右侧的筒管43。此时,卷筒纸W被导入辊64、切刀单元65的第一辊65b、第二辊65c而输送至筒管33侧。其中,右侧的筒管43绕顺时针方向自转,因此卷筒纸按压部件66a在将卷筒纸的端部卷绕于右侧的筒管43时,相对于切刀部件65a的切刀T位于右侧的筒管43的自转方向的相位超前侧。接着,如图9所示,在旋转板63定位后的状态下,切刀单元65以及卷筒纸按压单元66朝相互相反的方向同步旋转。于是,借助卷筒纸按压部件66a的圆弧凸面和导入辊64而成为保持卷筒纸W的状态。接着,如图10所示,切刀单元65以及卷筒纸按压单元66分别朝相互相反的方向同步地自转旋转。于是,卷筒纸W被夹压于切刀部件65a的圆弧凸面与卷筒纸按压部件66a的圆弧凸面之间,从而保持于卷筒纸按压部件66a。此时,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切刀部件65a的切刀T进入卷筒纸按压部件66a的槽D,从而将存在于切刀T与槽D之间的卷筒纸W切断。即,借助切刀部件65a和卷筒纸按压部件66a来保持切断后的卷筒纸W的切断端。此时,通过驱动与卷筒纸按压部件66a连接的泵,从卷筒纸按压部件66a的槽D的泵吸入孔H1吸引卷筒纸W切断时的粉尘。同时,借助来自卷筒纸按压部件66a的圆弧凸面的泵吸入孔H2的吸引力,来吸附并保持包括切断后的卷筒纸W的切断端的端部。这样,通过使卷筒纸按压部件66a作为切刀接受部件发挥作用,并且使卷筒纸按压部件66a具有保持卷筒纸W的功能,从而卷筒纸按压部件66a能够可靠地保持卷筒纸W的切断端。接着,如图12所示,切刀单元65以及卷筒纸按压单元66朝相互相反的方向进一步同步地旋转,并且使右侧的筒管43朝与卷筒纸按压单元66相反的方向同步地旋转。于是,卷筒纸按压部件66a将卷筒纸W的切断端按压于右侧的筒管43。此时,右侧的筒管43的双面胶带或粘接剂的位置位于卷筒纸按压部件66a的位置,因此开始将卷筒纸W的切断端卷绕于右侧的筒管43。这样,卷筒纸按压部件66a具有保持卷筒纸W的切断端的功能,并且具有将卷筒纸W按压于右侧的筒管43的功能。因此卷筒纸按压部件66a能够一边维持保持卷筒纸W的切断端的状态,一边将卷筒纸W的切断端直接按压于右侧的筒管43。因此卷筒纸W的切断端借助卷筒纸按压部件66a能够可靠地卷绕于右侧的筒管43。其结果,能够防止在卷绕于右侧的筒管43的卷筒纸W的端部(包括切断端的端部)产生折入或松弛。特别地,通过使切刀部件65a以及卷筒纸按压部件66a同步地自转,能够缩短从将卷筒纸W切断后的卷筒纸按压部件66a中的卷筒纸W的切断端的旋转位置到将卷筒纸W的切断端卷绕于右侧的筒管43时的卷筒纸按压部件66a中的卷筒纸W的切断端的旋转位置的距离。因此,在将卷筒纸W的切断端卷绕于右侧的筒管43之前,能够防止卷筒纸W从卷筒纸按压部件66a脱离。即,能够将卷筒纸W的切断端可靠地卷绕于右侧的筒管43。接着,如图13所示,切刀单元65以及卷筒纸按压单元66朝相互相反的方向进一步同步地旋转,从而结束卷筒纸按压部件66a将卷筒纸W的端部向右侧的筒管43按压。接着,如图14所示,切刀单元65以及卷筒纸按压单元66朝相互相反的方向进一步同步地旋转,从而在卷筒纸按压单元66的第二辊66c按压右侧的筒管43的外周面的位置停止两个单元65、66。然后在将卷筒纸W卷绕于右侧的筒管43时,按压所卷绕的卷筒纸W的外周面。这样,该第二辊66c作为按压被卷绕的卷筒纸W的外周面的接触辊发挥作用。即,从使卷筒纸按压部件66a自转之后,立刻通过第二辊66c按压卷筒纸W的外周面。因此能够稳定地将卷筒纸W卷绕于右侧的筒管43。例如能够防止空气的卷入等。若继续输送卷筒纸W,则如图15所示,右侧的筒管43成为卷筒纸W满卷的状态,在该期间,第二辊66c对卷绕于右侧的筒管43的卷筒纸W的外周面进行按压。接着,如图16所示,在旋转板63能够旋转的位置,使滑动体62朝左侧的筒管33侧移动,使旋转板63旋转以到达绕顺时针方向设定的相位。而且,使切刀单元65以及卷筒纸按压单元66朝向左侧的空的筒管33侧。然后使滑动体62朝左侧的筒管33侧移动,使切刀单元65以及卷筒纸按压单元66接近左侧的筒管33。然后,如图17~图21所示,按顺序进行与右侧的筒管43的情况相同的动作。其中,左侧的筒管33也与右侧的筒管43同样地向顺时针方向自转,因此卷筒纸按压部件66a在将卷筒纸W的端部卷绕于左侧的筒管33时,相对于切刀部件65a的切刀T位于左侧的筒管33的自转方向的相位超前侧。据此,能够使卷绕于左右的筒管33、43的卷筒纸W的表里一致。并且,通过使旋转板63旋转,并通过以能够相对于切刀部件65a的切刀T相对地摆动的方式设置卷筒纸按压部件66a,从而即使分别各设一个切刀T与卷筒纸按压部件66a,如上所述,也能够使卷绕于左右的筒管33、43的卷筒纸W的表里一致。据此,能够实现卷筒纸卷绕装置的小型化。(卷筒纸卷绕装置中的卷筒纸卸下动作)接下来,参照图1、图12~图14、图1~图20对卷筒纸卷绕装置中的卷筒纸卸下动作进行说明。在图12中,输送至左侧的筒管33的卷筒纸W被切断。在该状态下,如图13所示,使左侧的外罩34绕顺时针方向自转,并使该外罩34的周向开口部朝向床板20侧(下方)。于是,该外罩34以隔开左侧的筒管33侧与导入辊64侧(相当于切刀单元65以及卷筒纸按压单元66侧)的方式存在。此时,外罩34也以隔开该左侧的筒管33侧与输送辊51a、51b、52a~52c侧的方式存在。如图1所示,在如图13那样对外罩34进行定位之后,打开左侧的开闭罩12。而且,操作人员从旋转芯体32卸下满卷卷筒纸W的左侧的筒管33。在该期间,卷筒纸W卷绕于右侧的筒管43,因此关闭右侧的开闭罩13。这样,通过使滑动体62移动,能够使导入辊64、切断单元65以及卷筒纸按压单元66朝右侧回避,因此不使左侧的筒管33的中心移动就能够从旋转芯体32卸下左侧的筒管33。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卸下筒管33。其中,外罩34具有周向开口部。因此如上所述,在将卷筒纸W卷绕于筒管33时,卷筒纸W能够通过外罩34的周向开口部。因此外罩34丝毫不妨碍卷筒纸W向筒管33卷绕。另一方面,在从旋转芯体32卸下左侧的筒管33时,使外罩34旋转,外罩34将筒管33侧与导入辊64侧以及被输送的卷筒纸W侧隔开。因此操作人员在从旋转芯体32卸下筒管33时能够安全地进行。特别是,通过将开闭罩12的开口部形状做成与外罩34的外形近似的形状,从而增加安全性。而且,在卸下左侧的筒管33时,卷绕有卷筒纸W的右侧的筒管43的轴向位置被右侧的开闭罩13覆盖。因此,通过固定罩11、右侧的开闭罩13以及左侧的外罩34,操作人员不会触碰到输送至右侧的筒管43的卷筒纸W。接着,在从旋转芯体32卸下满卷的筒管33后,将空的筒管33安装于旋转芯体32。并且,如图14所示,使外罩34绕逆时针方向自转,并使外罩34的周向开口部朝向右侧的筒管43侧。如图18~图20所示,在右侧的筒管43满卷后,进行实质上与左侧的筒管33相同的动作。此时操作人员也能够从旋转芯体42安全地卸下右侧的筒管43。此外,在以上叙述中,虽将第一卷筒纸支承部件30的支承主体31、第二卷筒纸支承部件40的支承主体41固定于床板20,但也能够使支承主体31、41相对于床板20朝前后方向移动。据此,在从旋转芯体32、42卸下筒体33、43时,通过使支承主体31、41朝前方突出,从而使操作变得容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