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1124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在将对重相对于井道搬出搬入时所使用的电梯(elevator)对重搬出搬入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这样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其具备支承于井道的起重装置,使用起重装置将既有的对重吊下至井道的底坑(pit)。吊下至底坑的对重在底坑内被解体,解体后的对重被从底坑搬出至层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49255号公报作为在未将对重吊下至底坑的情况下将对重从井道搬出至层站的方法,可以考虑这样的方法:将踏板以在井道的进深方向上与层站相邻的方式临时设置在井道中,在将对重吊下至踏板后,在踏板上,使对重的位置从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立起位置移位至倾倒位置,并将对重从踏板搬出至层站,该倾倒位置是这样的位置:对重的长度方向与高度方向交叉而使得对重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比层站出入口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小。可是,在踏板上使对重的位置从立起位置移位至倾倒位置的情况下,要从对重的对重框卸下导靴(guideshoe),因此存在无法使对重沿着对重用导轨(guiderail)移动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其在使对重的位置在立起位置与倾倒位置之间移位的情况下能够使对重沿着对重用导轨移动。本发明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是在将对重相对于井道搬出搬入时被使用的,其特征在于,具备:转动导靴支承部,其安装于对重的第1端部,对重的第1端部是在对重被对重用导轨引导而在井道内升降的情况下的对重的上端部;转动轴,其从转动导靴支承部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以及转动导靴,其设置于转动轴而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并且被对重用导轨引导,在通过对支承对重的起重装置进行驱动而使对重升降且对重的第2端部沿着搬出搬入用支承部件移动的情况下,转动导靴一边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一边被对重用导轨引导,其中,对重的第2端部是在对重被对重用导轨引导而在井道内升降的情况下的对重的下端部,搬出搬入用支承部件以与层站相邻的方式临时设置于井道中。根据本发明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具备:转动导靴支承部,其安装于对重的第1端部;转动轴,其从转动导靴支承部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以及转动导靴,其设置于转动轴而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并且被对重用导轨引导,在通过对支承对重的起重装置进行驱动而使对重升降且对重的第2端部沿着搬出搬入用支承部件移动的情况下,转动导靴一边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一边被对重用导轨引导,因此,在对重的位置在立起位置与倾倒位置之间移位的情况下,能够使对重沿着对重用导轨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图1的引导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图1的引导装置的放大图。图5是示出图4的引导装置的侧视图。图6是示出使用图1的台车单元将对重从井道向层站搬出的状态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图2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放大图。图8是示出使图7的对重的长度方向相对于高度方向倾斜的状态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主视图。图9是示出使图8的对重的长度方向相对于高度方向进一步倾斜的状态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主视图。图10是示出图7的对重处于倾倒位置的状态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主视图。图11是示出将图10的引导装置从对重的第1端部卸下后的状态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主视图。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侧视图。图13是示出图12的第1端部用辊装置的俯视图。图14是示出图12的第1端部用辊装置的主视图。图15是示出图12的第1端部用辊装置的放大图。图16是示出图12的第2端部用辊装置的放大图。图17是示出图12的第2端部用辊装置的仰视图。图18是示出图12的第2端部用辊装置的后视图。图19是示出使图12的对重的长度方向相对于高度方向倾斜的状态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主视图。图20是示出使图19的对重的长度方向相对于高度方向进一步倾斜的状态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主视图。图21是示出图12的对重的位置为倾倒位置的状态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主视图。图22是示出将图21的转动导靴从转动轴卸下后的状态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主视图。标号说明1:踏板装置;2:吊下装置;3:台车单元;4:引导装置;5:第1端部用辊装置;6:第2端部用辊装置;7:伸出轨道(搬出搬入用支承部件);11:支承件;12:踏板(搬出搬入用支承部件);13:加强部件;21:绳缆;22:链条滑车(起重装置);23:绳缆;31:第1台车;32:第2台车;41:转动导靴支承部;42:轴承;43:转动轴;44:转动导靴;45:螺栓;51:辊;52:第1辊支承部;61:移位用辊;62:移动用辊;63:第2辊支承部;100:井道;101:底坑;102:对重用导轨装置;103:对重;104:层站;105:对重用导轨;106:导轨支架;107:对重框;108:重量板;109:第1端部;110:导靴安装螺栓;111:既有导靴安装螺栓孔;112:第2端部;221:钩部;222:钩部;411:转动导靴安装螺栓孔;521:辊支承部安装螺栓孔;631:辊支承部安装螺栓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侧视图。在图中,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具备:踏板装置1,其设置在井道100的底坑101内;吊下装置2,其被支承在相对于井道100固定的对重用导轨装置102上,用于吊下对重103;台车单元(unit)3,其载置对重103;以及引导(guide)装置4,其设置于对重103。踏板装置1具有:多个支承件(support)11,它们能够在高度方向上伸缩;踏板(搬出搬入用支承部件)12,其被支承件11支承,并且在进深方向上与层站104相邻;以及加强部件13,其架设在相邻的支承件11上。加强部件13抑制了支承件11倾倒。在该例中,高度方向是关于井道100的高度方向,是图1所示的箭头A的方向。另外,进深方向是关于井道100的进深方向,是图2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对重用导轨装置102具有:一对对重用导轨105,它们沿高度方向延伸;和多个导轨支架(railbracket)106,它们设置于各个对重用导轨105且相对于井道100固定。各个导轨支架106被配置成在高度方向上分离。对重103具有:对重框107,其沿高度方向延伸;多个重量板108,它们被支承于对重框107;以及既有导靴(未图示),其被固定于对重框107。在对重103被对重用导轨105引导而在井道100内升降的情况下的对重框107的上端部即第1端部109形成有既有导靴安装螺栓孔111(图4),用于将既有导靴固定于对重框107上的导靴安装螺栓(bolt)110(图4)被插入该既有导靴安装螺栓孔111中。另外,在对重103被对重用导轨105引导而在井道100内升降的情况下的对重框107的下端部即第2端部112也形成有既有导靴安装螺栓孔(未图示),用于将既有导靴固定于对重框107上的导靴安装螺栓(未图示)被插入该既有导靴安装螺栓孔中。吊下装置2具有:绳缆(wire)21,其被架设在一对对重用导轨105之间;链条滑车(chainblock)(起重装置)22,其被绳缆21支承;以及绳缆23,其连接链条滑车22和对重框107。在图2中,省略了绳缆21、链条滑车22和绳缆23。链条滑车22具有:挂在绳缆21上的钩(hock)部221;和钩挂绳缆23的钩部222。通过将钩部221挂在绳缆21上,链条滑车22被绳缆21支承。通过将绳缆23挂在钩部222上,绳缆23被链条滑车22支承。通过驱动链条滑车22,钩部22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通过使钩部22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绳缆23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图3是示出图1的引导装置4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图1的引导装置4的放大图,图5是示出图4的引导装置4的侧视图。引导装置4具备:一对转动导靴支承部41,它们安装于对重103的第1端部109;一对轴承42,它们设置于各个转动导靴支承部41;一对转动轴43,它们设置于各个轴承42,并从转动导靴支承部41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以及转动导靴44,其设置于各个转动轴43而以转动轴43为中心转动,且被对重用导轨105引导。在转动导靴支承部41上形成有与既有导靴安装螺栓孔111重合的转动导靴安装螺栓孔411。通过将导靴安装螺栓110插入转动导靴安装螺栓孔411和既有导靴安装螺栓孔111中,转动导靴支承部41被安装于对重框107。在对重103通过链条滑车22的驱动而升降且对重103的第2端部112沿着踏板12在进深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转动导靴44一边以转动轴43为中心转动一边被对重用导轨105引导。图6是示出利用图1的台车单元3将对重103从井道100搬出至层站104的状态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侧视图。台车单元3具有:第1台车31,其支承对重103的第2端部112;和第2台车32,其支承对重103的第1端部109。接下来,对使用了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所示,将轿厢(未图示)配置在井道100的上部,以使对重103配置在比最下层的层站104高规定的距离的位置处,使用固定装置(未图示)将轿厢相对于轿厢用导轨装置(未图示)固定。轿厢用导轨装置具有:一对轿厢用导轨,它们沿高度方向延伸;和多个导轨支架,它们设置于各个轿厢用导轨且固定于井道100。然后,将踏板12以在进深方向上与层站104相邻的方式设置在井道100的底坑101内(搬出搬入用支承部件设置工序)。然后,将链条滑车22支承于对重用导轨105,并将对重103支承于该链条滑车22(对重支承工序),驱动链条滑车22,将对重103稍微上提。此时,也可以从对重框107卸下重量板108。然后,将与轿厢和对重103连接的绳索(rope)(未图示)从轿厢和对重103上卸下,并将安装于对重103的第1端部109和第2端部112上的既有导靴卸下,并将引导装置4安装于对重103的第1端部109(引导装置安装工序)。图7是示出图2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放大图,图8是示出使图7的对重103的长度方向相对于高度方向倾斜的状态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主视图,图9是示出使图8的对重103的长度方向相对于高度方向倾斜的状态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主视图,图10是示出图7的对重103处于倾倒位置的状态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主视图。然后,将第1台车31载置于踏板12上,驱动链条滑车22,使对重103下降以使对重103的第2端部112载置于第1台车31上。然后,一边使第1台车31朝向层站104移动,一边驱动链条滑车22使对重103下降。由此,对重103的位置从对重103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立起位置向倾倒位置移位,所述倾倒位置是这样的位置:对重103的长度方向沿与高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而使得对重103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比层站出入口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小。在该例子中,对重103的倾倒位置是对重103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位置,并且是对重103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比层站出入口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小的情况下的对重103的位置。在对重103的位置从立起位置向倾倒位置移位的情况下,转动导靴44一边以转动轴43为中心转动一边被对重用导轨105引导。在对重103的位置成为倾倒位置后,将第2台车32载置于踏板12上,并将对重103的第1端部109载置于第2台车32上。图11是示出表示将图10的引导装置4从对重103的第1端部109卸下后的状态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主视图。在将对重103的第1端部109载置于第2台车32后,将引导装置4从对重103的第1端部109卸下。然后,通过使第1台车31和第2台车32从踏板12移动至层站104,将对重103从井道100搬出至层站104(对重搬出工序)。通过以上工序,既有的对重103从井道100向层站104的搬出结束。新的对重103从层站104向井道100的搬入是与既有的对重103的搬出相反的顺序。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具备:转动导靴支承部41,其安装于对重103的第1端部109;转动轴43,其从转动导靴支承部41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以及转动导靴44,其设置于转动轴43而以转动轴43为中心转动,并且被对重用导轨105引导,在通过对支承对重103的链条滑车22进行驱动而使对重103升降且对重103的第2端部112沿着踏板12移动的情况下,转动导靴44一边以转动轴43为中心转动一边被对重用导轨105引导,因此,在使对重103的位置在立起位置与倾倒位置之间移位的情况下,能够使对重103沿着对重用导轨105移动。其结果是,在对重103的位置在立起位置与倾倒位置之间移位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对重103的第1端部109在进深方向上移动。另外,在转动导靴支承部41上形成有与既有导靴安装螺栓孔111重合的转动导靴安装螺栓孔411,通过从对重框107卸下既有导靴,并且将导靴安装螺栓110插入转动导靴安装螺栓孔411和既有导靴安装螺栓孔111中,由此转动导靴支承部41被安装于对重框107,因此,能够沿用既有导靴安装螺栓孔111和导靴安装螺栓110,将转动导靴支承部41安装于对重框107。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对将引导装置4从对重103的第1端部109卸下而进行对重搬出工序的顺序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转动导靴44从转动轴43卸下而进行对重搬出工序。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作为搬出搬入用支承部件,以踏板12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踏板12,也可以是载置第1台车31和第2台车32的伸出轨道(rail)。该伸出轨道被配置在对重用导轨105与层站104之间。实施方式2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侧视图。在图中,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还具备:第1端部用辊(roller)装置5,其设置在对重103的第1端部109;第2端部用辊装置6,其设置在对重103的第2端部112;以及一对伸出轨道(搬出搬入用支承部件)7,它们设置在对重用导轨105与层站104之间。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也可以具备实施方式1中记载的踏板装置1和台车单元3。伸出轨道7被配置成在进深方向上延伸。另外,伸出轨道7横跨对重用导轨105和层站104而配置。图13是示出图12的第1端部用辊装置5的俯视图,图14是示出图12的第1端部用辊装置5的主视图,图15是示出图12的第1端部用辊装置5的放大图。第1端部用辊装置5具有:一对辊51,它们在对重103的第1端部109沿着伸出轨道7移动的情况下在伸出轨道7上滚动;和一对第1辊支承部52,它们将各个辊51支承成能够旋转,且被安装于第1端部109。一对辊51之间的尺寸对应于一对伸出轨道7之间的尺寸。转动导靴支承部41安装于第1辊支承部52。引导装置4具有用于将转动导靴支承部41安装于第1辊支承部52的螺栓45。并且,转动导靴支承部41也可以一体地形成于第1辊支承部52。这种情况下,引导装置4不具有螺栓45。在第1辊支承部52上形成有与既有导靴安装螺栓孔111重合的第1辊支承部安装螺栓孔521。通过将导靴安装螺栓110插入第1辊支承部安装螺栓孔521和既有导靴安装螺栓孔111中,第1辊支承部52被安装于对重框107的第1端部109。第1辊支承部52与转动导靴支承部41一起相对于对重103的对重框107进行装卸。图16是示出图12的第2端部用辊装置6的放大图,图17是示出图12的第2端部用辊装置6的仰视图,图18是示出图12的第2端部用辊装置6的后视图。在图中,第2端部用辊装置6具有:一对移位用辊61,它们在通过驱动链条滑车22而使对重103升降且第2端部112沿着伸出轨道7移动的情况下在伸出轨道7上滚动;一对移动用辊62,它们在第2端部112与第1端部109一起沿着伸出轨道7移动的情况下在伸出轨道7上滚动;以及第2辊支承部63,其将移位用辊61和移动用辊62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且被安装于第2端部112。一对移位用辊61之间的尺寸和一对移动用辊62之间的尺寸对应于一对伸出轨道7之间的尺寸。在第2辊支承部63上形成有与既有导靴安装螺栓孔111重合的第2辊支承部安装螺栓孔631。通过将导靴安装螺栓110插入第2辊支承部安装螺栓孔631和既有导靴安装螺栓孔111中,第2辊支承部63被安装于对重框107的第2端部112。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接下来,对使用了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轿厢配置在井道100的上部,以使对重103配置在比最下层的层站104高规定的距离的位置处,使用固定装置将轿厢相对于轿厢用导轨装置固定。然后,将伸出轨道7设置于井道100(搬出搬入用支承部件设置工序)。对重支承工序与实施方式1相同。然后,将与轿厢和对重103连接的绳索从轿厢和对重103卸下,将安装于对重103的第1端部109和第2端部112上的既有导靴卸下,将引导装置4和第1端部用辊装置5安装于对重103的第1端部109,将第2端部用辊装置6安装于对重103的第2端部112(引导装置辊装置安装工序)。图19是示出使图12的对重103的长度方向相对于高度方向倾斜的状态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主视图,图20是示出使图19的对重103的长度方向相对于高度方向进一步倾斜的状态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主视图,图21是示出图12的对重103的位置为倾倒位置的状态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主视图。然后,驱动链条滑车22,使对重103下降而将安装于对重103的第2端部112上的第2端部用辊装置6的移位用辊61载置于伸出轨道7。然后,一边使第2端部用辊装置6朝向层站104移动,一边驱动链条滑车22而使对重103下降。由此,对重103的位置从立起位置向倾倒位置移位。在对重103的位置从立起位置向倾倒位置移位的情况下,转动导靴44一边以转动轴43为中心转动一边被对重用导轨105引导。图22是示出将图21的转动导靴44从转动轴43卸下后的状态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主视图。当对重103的位置成为倾倒位置时,第2端部用辊装置6的移动用辊62和第1端部用辊装置5的辊51被载置于伸出轨道7。然后,将转动导靴44从转动轴43卸下,使第2端部用辊装置6和第1端部用辊装置5从伸出轨道7移动至层站104,由此将对重103从井道100搬出至层站104(对重搬出工序)。通过以上工序,既有的对重103从井道100向层站104的搬出结束。新的对重103从层站104向井道100的搬入是与既有的对重103的搬出相反的顺序。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具备第1端部用辊装置5,该第1端部用辊装置5具有:辊51,其在第1端部109沿着伸出轨道7移动的情况下在伸出轨道7上滚动;和第1辊支承部52,其将辊51支承成能够旋转,且被安装于第1端部109,因此,与实施方式1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相比,没有在伸出轨道7上设置用于载置对重103的第1端部109的第2台车32就能够使对重103的第1端部109沿着伸出轨道7移动。由此,能够简化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结构。第1辊支承部52与转动导靴支承部41一起相对于对重103进行装卸,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1端部用辊装置5相对于对重103的装卸。另外,该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具备第2端部用辊装置6,该第2端部用辊装置6具有:移位用辊61,其在通过驱动链条滑车22而使对重103升降且第2端部112沿着伸出轨道7移动的情况下在伸出轨道7上滚动;移动用辊62,其在第2端部112与第1端部109一起沿着伸出轨道7移动的情况下在伸出轨道7上滚动;以及第2辊支承部63,其将移位用辊61和移动用辊62支承成能够旋转,且被安装于第2端部112,因此,与实施方式1的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相比,没有在伸出轨道7上设置用于载置对重103的第1台车31就能够使对重103的第2端部112沿着伸出轨道7移动。由此,能够简化电梯对重搬出搬入装置的结构。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对于将转动导靴44从转动轴43卸下而执行对重搬出工序的顺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引导装置4从对重103的第1端部109卸下而执行对重搬出工序。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作为搬出搬入用支承部件,以伸出轨道7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踏板装置1,也可以是载置第1端部用辊装置5和第2端部用辊装置6的踏板。另外,各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起重装置,以链条滑车22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链条滑车22,例如也可以是起重机(hoist)。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