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操控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8472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翻转操控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工程车的操控平台,尤其是用于公铁两用牵引车上的一种翻转操控台。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完善,为满足线路和车辆在高强度的频繁使用下可安全稳定的运营,工程车的市场需求大大的提高。

伴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发展,蓄电池型公铁两用牵引车的应用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具备人工驾驶和无线遥控两种控制方式。目前常用的操控平台为:a、蓄电池型公铁两用牵引车体积受限只采用无线遥控方式控制,车体上无操控平台;b、采用固定式操控室,适用于人工驾驶模式,不具备无线遥控控制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翻转灵活的翻转操控台。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翻转操控台,包括座椅盖机构和翻转机构;所述座椅盖机构包括座椅盖、两套控制开关和两套座椅盖铰链,所述座椅盖具有第一中空腔室,所述控制开关安装在座椅盖的一端且部分位于第一中空腔室内,座椅盖的另一端安装座椅盖铰链;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盒、触控屏和两套翻转弹簧装置,所述翻转盒具有第二中空腔室,所述触控屏安装在翻转盒上,所述翻转弹簧装置安装在座椅盖上,翻转弹簧装置具有转轴,转轴与翻转机构的翻转盒相连;所述控制开关与翻转盒及车体实现锁定或脱离配合。

所述控制开关包括上锁钩、下锁钩、限位块、上推力弹簧、下推力弹簧、开关按钮和控制开关壳,所述上锁钩铰接在控制开关壳上且钩尾端与开关按钮下端相抵,钩头端可以伸出控制开关壳之外,下推力弹簧的一端与上锁钩的钩尾端相抵,另一端与控制开关壳相抵;所述下锁钩铰接在控制开关壳上且钩尾端与开关按钮上端相抵,钩头端可以伸出控制开关壳之外,上推力弹簧的一端与下锁钩的钩尾端相抵,另一端与控制开关壳相抵;所述限位块固定在控制开关壳上且位于上锁钩和下锁钩之间,开关按钮与限位块上下滑动配合。

所述座椅盖铰链侧面开有若干供信号线和电源线通过的通孔,座椅盖铰链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旋转销。

所述座椅盖的上表面装有若干个橡胶贴,座椅盖的安装座椅盖铰链的一端装有护线套,座椅盖的侧面具有供控制开关的下锁钩进出的第一沟槽。

所述翻转盒包括由螺钉连接的上、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侧面具有定位孔、若干螺纹孔和第二沟槽,所述翻转弹簧装置中的转轴通过螺钉与螺纹孔配合而固定连接在翻转盒上,所述控制开关的上锁钩运动时能够进出第二沟槽。

所述翻转弹簧装置包括翻转弹簧装置壳体、转轴和扭力弹簧,所述翻转弹簧装置壳体固定在座椅盖的第一中空腔室中,翻转弹簧装置壳体上具有限位槽和弧形槽,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与转轴插接,另一端可移动地插在翻转弹簧装置壳体的限位槽中,转轴上固定有定位螺钉,定位螺钉的一端伸到翻转弹簧装置壳体的弧形槽中且与弧形槽滑动配合。

所述限位槽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弧状槽,限位槽的封闭端具有与扭力弹簧簧丝直径相适的圆弧轮廓。

所述限位槽为两个,两个限位槽以开口相对的方式布置在翻转弹簧装置壳体上。

所述上锁钩和下锁钩上均有弹簧定位凸台用以连接上、下推力弹簧,所述开关按钮上具有开关标识。

所述座椅盖机构和翻转机构上安装有防水条,防水条位于壳体侧面接缝处。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的座椅盖机构和翻转机构能够实现单独翻转,翻转灵活,满足公铁两用牵引车或小型工程车的人工驾驶和无线遥控两种模式下操控;

2)本发明结构紧凑、连接稳固、布线简易等优点,兼具防雨功能,可满足不用应用环境下的使用,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翻转操控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去掉座椅盖外壳后的视图;

图3是图1中的本发明翻转盒和触控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控制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座椅盖铰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翻转弹簧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定位螺钉的安装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在全关闭无线遥控模式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在打开驾驶模式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在座椅盖机构打开、人工驾驶模式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发明的翻转操控台,包括座椅盖机构和翻转机构;所述座椅盖机构包括座椅盖1、两套控制开关4和两套座椅盖铰链5,所述座椅盖1具有第一中空腔室,所述控制开关4安装在座椅盖1的一端且部分位于第一中空腔室内,座椅盖1的另一端安装座椅盖铰链5;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盒2、触控屏3和两套翻转弹簧装置6,所述翻转盒2具有第二中空腔室,所述触控屏3安装在翻转盒2上,所述翻转弹簧装置6安装在座椅盖1上,翻转弹簧装置6具有转轴6-2,转轴6-2与翻转机构的翻转盒2相连;所述控制开关4与翻转盒2及车体实现锁定或脱离配合。

如图1、2、4所示,所述控制开关4包括上锁钩4-1、下锁钩4-2、限位块4-3、上推力弹簧4-4、下推力弹簧4-7、开关按钮4-5和控制开关壳4-6,所述上锁钩4-1铰接在控制开关壳4-6上且钩尾端与开关按钮4-5下端相抵,钩头端可以伸出控制开关壳4-6之外,下推力弹簧4-7的一端与上锁钩4-1的钩尾端相抵,另一端与控制开关壳4-6相抵;所述下锁钩4-2铰接在控制开关壳4-6上且钩尾端与开关按钮4-5上端相抵,钩头端可以伸出控制开关壳4-6之外,上推力弹簧4-4的一端与下锁钩4-2的钩尾端相抵,另一端与控制开关壳4-6相抵;所述限位块4-3固定在控制开关壳4-6上且位于上锁钩4-1和下锁钩4-2之间,开关按钮4-5与限位块4-3上下滑动配合。

如图1、2、4所示,所述上锁钩4-1在下推力弹簧4-7的作用下一直处于闭锁状态,通过开关按钮4-5向下滑动,压缩下推力弹簧4-7迫使上锁钩4-1收回控制开关壳4-6内实现翻转机构的解锁;所述下锁钩4-2在上推力弹簧4-4的作用下一直处于闭锁状态,通过开关按钮4-5向上滑动,压缩上推力弹簧4-4迫使下锁钩4-2收回控制开关壳4-6内实现座椅盖机构与车体的解锁;所述限位块4-3用于保证开关按钮4-5的上下动作来实现解锁功能。

如图5所示,所述座椅盖铰链5侧面开有若干供信号线和电源线通过的通孔5-2,座椅盖铰链5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旋转销5-1。

如图1、2所示,所述座椅盖1的上表面装有若干个橡胶贴1-1,座椅盖1的安装座椅盖铰链5的一端装有护线套1-2,座椅盖1的侧面具有供控制开关4的下锁钩4-2进出的第一沟槽1-3。

如图3、2所示,所述翻转盒2包括由螺钉2-4连接的上、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侧面具有定位孔2-1、若干螺纹孔2-2和第二沟槽2-3,所述翻转弹簧装置6中的转轴6-2通过螺钉与螺纹孔2-2配合而固定连接在翻转盒2上,所述控制开关4的上锁钩4-1运动时能够进出第二沟槽2-3。

如图2、6、7所示,所述翻转弹簧装置6包括翻转弹簧装置壳体6-1、转轴6-2和扭力弹簧6-3,所述翻转弹簧装置壳体6-1固定在座椅盖1的第一中空腔室中,翻转弹簧装置壳体6-1上具有限位槽6-6和弧形槽6-4,所述扭力弹簧6-3的一端与转轴6-2插接,另一端可移动地插在翻转弹簧装置壳体6-1的限位槽6-6中,转轴6-2上固定有定位螺钉6-5,定位螺钉6-5的一端伸到翻转弹簧装置壳体6-1的弧形槽6-4中且与弧形槽6-4滑动配合。

如图6所示,所述限位槽6-6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弧状槽,限位槽6-6的封闭端具有与扭力弹簧6-3簧丝直径相适的圆弧轮廓6-6-1。

如图6所示,所述限位槽6-6为两个,两个限位槽6-6以开口相对的方式布置在翻转弹簧装置壳体6-1上。

当翻转盒2向上打开时,翻转弹簧装置6上的定位螺钉6-5顺着弧形槽6-4滑动,弧形槽6-4的弧长限制翻转盒2的翻转角度;限位槽6-6除了给扭力弹簧6-3导向作用外,限位槽6-6上的圆弧轮廓6-6-1还能够锁定扭力弹簧6-3的一端,使得扭力弹簧6-3在不受外力情况下不会自动回复,实现翻转盒2打开后不会自动关闭;在翻转盒2不单独翻转时通过第二沟槽2-3与上锁钩4-1锁定。

如图4所示,所述上锁钩4-1和下锁钩4-2上均有弹簧定位凸台用以连接上、下推力弹簧4-4、4-7,所述开关按钮4-5上具有开关标识。

如图1所示,所述座椅盖机构和翻转机构上安装有防水条,防水条位于壳体侧面接缝处。防水条对电器设备起到保护。

如图8所示,当采用无线遥控控制的方式时,座椅盖机构和翻转机构都处于关闭位置,座椅盖1平面朝上,顶面与车体7顶面在同一水平线上,翻转盒2平面朝上触控屏3藏于翻转盒2内。如图9所示并且参见图4、3、6,在控制过程中需要观察触控屏3时,将开关按钮4-5往下滑动,使上锁钩4-1脱离翻转盒2的第二沟槽2-3并且收回控制开关壳4-6内,实现翻转盒2的单独翻转,通过扭力弹簧6-3进入限位槽6-6的圆弧轮廓6-6-1实现翻转盒2的固定。

如图10所示,当采用人工驾驶控制的方式时,翻转机构相对于座椅盖机构是关闭的,只需要座椅盖机构带动翻转机构整体翻转即可,参见图4,将开关按钮4-5往上滑动,使下锁钩4-2脱离车体7且收回控制开关壳4-6内,实现座椅盖机构的整体翻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