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伺服驱动器系统包装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9087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伺服驱动器系统包装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壳,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伺服驱动器系统包装壳。



背景技术:

伺服驱动器又称为“伺服控制器”、“伺服放大器”,是用来控制伺服驱动器的一种控制器,其作用类似于变频器作用于普通交流马达,属于伺服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应用于高精度的定位系统,一般是通过位置、速度和力矩三种方式对伺服驱动器进行控制,实现高精度的传动系统定位,目前是传动技术的高端产品。

现如今由于伺服驱动器的变频器作用,大多数高精度的定位系统都需要使用到伺服驱动器,但又由于伺服驱动器重量较重,不方便运输,且容易受损,从而影响工作的进行,降低工作效率。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方便运输、有外部保护的智能伺服驱动器系统包装壳来克服现有技术中伺服驱动器不方便运输、运输时容易受损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伺服驱动器不方便运输、运输时容易受损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运输、有外部保护的智能伺服驱动器系统包装壳。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智能伺服驱动器系统包装壳,包括有放置板、万向轮、放置框、遮挡板、移动板、第一橡胶块、第一滑轨和第一滑块,放置板底部前部与后部左右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万向轮,放置板顶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放置框,放置框底部为空心设置,放置框中部开有第一内腔,第一内腔内前后两壁上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遮挡板,放置框右壁上部开有小孔,遮挡板穿过放置框右壁上部开有的小孔,遮挡板位于第一内腔上部,遮挡板右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左壁的前后两侧对称式通过粘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橡胶块,放置框右壁上部前后两侧对称式开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一橡胶块配合。

优选地,还包括有L型滑轨、第二滑块、第一弹簧、第三滑块、支撑板、连接杆、第一轴承座、第一转杆、蜗杆、第二轴承座、第二转杆、绕线轮、蜗轮、钢丝绳、第二滑轨、第四滑块、第二弹簧和挡杆,放置板前后两部开有通孔,放置板内开有第二内腔,第二内腔与通孔联通,放置板右壁前后两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左端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杆,第二内腔内前壁下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转杆,第二转杆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轮和绕线轮,蜗轮位于绕线轮的后方,蜗轮与蜗杆啮合,绕线轮上绕有钢丝绳,第二内腔内底部上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L型滑轨,L型滑轨下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的右侧与钢丝绳的左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第二滑块左侧与L型滑轨之间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弹簧,L型滑轨上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三滑块,第三滑块左侧与第二滑块右侧之间通过销轴转动式连接有连接杆,第三滑块顶部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支撑板,第二内腔内左右两壁上部均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均滑动式连接有第四滑块,第四滑块顶部与第二内腔内壁之间均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弹簧,第四滑块之间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挡杆,挡杆底部与支撑板顶部接触。

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三滑轨、第五滑块、防护杆、第一转板、插杆、第二支杆和卡杆,放置板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式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滑轨,第三滑轨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五滑块,前后两侧的第五滑块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防护杆,防护杆位于放置框的外部,防护杆的前后两壁上均开有第一小孔,放置框前后两壁的左侧均通过合页连接有第一转板,第一转板上均匀焊接有插杆,插杆与第一小孔配合,第一转板左部开有第二小孔,放置框前后两壁的右部均开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支杆,第二支杆上设有外螺纹,第二支杆上焊接有卡杆,卡杆的竖直长度小于第二小孔的竖直长度,卡杆的竖直长度大于第二小孔的水平宽度。

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二转板、挡块、第二橡胶块、第一支杆、卡板和第三橡胶块,放置框左壁下部通过铰链连接有第二转板,放置框内前后两壁左上部焊接有挡块,第二转板位于挡块的右侧,第二转板左壁顶部前后两侧均粘接有第二橡胶块,第二转板上部开有第三小孔,遮挡板穿过第三小孔,遮挡板左部前后两侧均开有第二凹槽,放置框左壁顶部前后两侧均开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支杆,第一支杆上开有外螺纹,第一支杆上焊接有卡板,卡板上粘接有第三橡胶块,第三橡胶块与第二凹槽配合。

优选地,还包括有固定机构,放置板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有安装杆、第三轴承、转筒、连接板、第四橡胶块、固定杆、第三弹簧和移动杆,放置板底部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安装杆,安装杆的左右两部焊接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的外圈焊接有转筒,转筒的底部焊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左右两壁的中部开有第三凹槽,连接板的底部粘接有第四橡胶块,安装杆底部的左右两侧中间焊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上开有小孔,固定杆上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末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移动杆,移动杆穿过第三弹簧和固定杆上开有的小孔,移动杆的内端插入到第三凹槽内。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伺服驱动器进行包装运输时,工作人员将向右拉移动板,从而带动第一滑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遮挡板向右移动,紧接着工作人员就可以将伺服驱动器放置在放置框内,当放置完成之后,工作人员向左推移动板,从而带动第一滑块向左移动,进而带动遮挡板向左移动,使得遮挡板处于关闭状态,这样不仅使得伺服驱动器被隔离保护起来,并且由于万向轮的存在,这样方便伺服驱动器的整体移动,进而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因为还包括有L型滑轨、第二滑块、第一弹簧、第三滑块、支撑板、连接杆、第一轴承座、第一转杆、蜗杆、第二轴承座、第二转杆、绕线轮、蜗轮、钢丝绳、第二滑轨、第四滑块、第二弹簧和挡杆,放置板前后两部开有通孔,放置板内开有第二内腔,第二内腔与通孔联通,放置板右壁前后两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左端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杆,第二内腔内前壁下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转杆,第二转杆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轮和绕线轮,蜗轮位于绕线轮的后方,蜗轮与蜗杆啮合,绕线轮上绕有钢丝绳,第二内腔内底部上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L型滑轨,L型滑轨下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的右侧与钢丝绳的左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第二滑块左侧与L型滑轨之间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弹簧,L型滑轨上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三滑块,第三滑块左侧与第二滑块右侧之间通过销轴转动式连接有连接杆,第三滑块顶部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支撑板,第二内腔内左右两壁上部均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均滑动式连接有第四滑块,第四滑块顶部与第二内腔内壁之间均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弹簧,第四滑块之间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挡杆,挡杆底部与支撑板顶部接触。当需要将伺服驱动器之间隔离时,工作人员逆时针转动第一转杆,从而带动蜗轮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绕线轮逆时针转动,此时,收钢丝绳,从而带动第二滑块向右运动,由于连接杆的作用,第二滑块向右运动会带动第三滑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支撑板向上运动,由于挡杆左右两侧焊接有滑块,第三滑块向上移动会带动挡杆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挡杆向上移动至通孔上方,当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工作人员停止转动第一转杆,当不需要将伺服驱动器之间隔离时,工作人员顺时针转动第一转杆,从而带动蜗轮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绕线轮顺时针转动,此时,放钢丝绳,由于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从而带动第二滑块向左运动,由于连接杆的作用,第二滑块向左运动会带动第三滑块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板向下移动,由于左右两侧挡杆焊接有滑块和第二弹簧弹力作用,第三滑块向下移动会带动支撑板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挡杆向下移动,当挡杆移动至通孔以下时,工作人员停止转动第一转杆,这样使得伺服驱动器之间相互隔离。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伺服驱动器在推运过程中相互之间发生碰撞,以致受损,从而更好地保护伺服驱动器。

因为还包括有第三滑轨、第五滑块、防护杆、第一转板、插杆、第二支杆和卡杆,放置板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式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滑轨,第三滑轨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五滑块,前后两侧的第五滑块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防护杆,防护杆位于放置框的外部,防护杆的前后两壁上均开有第一小孔,放置框前后两壁的左侧均通过合页连接有第一转板,第一转板上均匀焊接有插杆,插杆与第一小孔配合,第一转板左部开有第二小孔,放置框前后两壁的右部均开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支杆,第二支杆上设有外螺纹,第二支杆上焊接有卡杆,卡杆的竖直长度小于第二小孔的竖直长度,卡杆的竖直长度大于第二小孔的水平宽度。当要对伺服驱动器进行包装运输,并且将伺服驱动器放置在放置框内后,使用人员将第五滑块滑入到第三滑轨内,实现防护杆的安装,并且把防护杆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转动第一转板,并且将第一转板上的插杆插入到与之相对第一小孔内,这样就将防护杆给固定了,并且当第二小孔穿过卡杆后,使卡杆转动九十度,这样就将第一转板给固定住了。这样就能够方便的实现防护杆的安装和拆卸,防护杆的安装能够有效的保护放置框,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外力原因的挤压而导致放置框受损,并且损坏伺服驱动器,这样给伺服驱动器增加了一层保护,这样进一步有效的提高了伺服驱动器运输的安全性,并且设置的卡杆和插杆能够稳定的固定住第一转板,提高了防护杆安装的稳定性。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转板、挡块、第二橡胶块、第一支杆、卡板和第三橡胶块,放置框左壁下部通过铰链连接有第二转板,放置框内前后两壁左上部焊接有挡块,第二转板位于挡块的右侧,第二转板左壁顶部前后两侧均粘接有第二橡胶块,第二转板上部开有第三小孔,遮挡板穿过第三小孔,遮挡板左部前后两侧均开有第二凹槽,放置框左壁顶部前后两侧均开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支杆,第一支杆上开有外螺纹,第一支杆上焊接有卡板,卡板上粘接有第三橡胶块,第三橡胶块与第二凹槽配合。当要放置伺服驱动器时,使用人员向上转动卡板,卡板上的第三橡胶块脱离第二凹槽,然后使用人员向右拉遮挡板,当遮挡板的左端与第三小孔分离时,在铰链的作用下,整个第二转板向左摆动,最终第二转板上的第二橡胶块与地面接触,这样在第二橡胶块与地面的摩擦力的作用下,能够初步固定住整个放置框,并且使用人员将伺服驱动器通过放置框的左侧放入,这样就无需使用人员将伺服驱动器抬高后从放置框的顶部放入,节约人力,使用更方便,当放置完成之后,使用人员将第二转板转动到初始位置,然后向左推动遮挡板,并且转动卡板,卡板上的第三橡胶块卡入到第二凹槽内,这样就将第二转板给固定住了。

因为还包括有固定机构,放置板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有安装杆、第三轴承、转筒、连接板、第四橡胶块、固定杆、第三弹簧和移动杆,放置板底部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安装杆,安装杆的左右两部焊接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的外圈焊接有转筒,转筒的底部焊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左右两壁的中部开有第三凹槽,连接板的底部粘接有第四橡胶块,安装杆底部的左右两侧中间焊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上开有小孔,固定杆上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末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移动杆,移动杆穿过第三弹簧和固定杆上开有的小孔,移动杆的内端插入到第三凹槽内。当要将整个装置固定来方便伺服驱动器的放置时,使用人员向外侧拉动移动杆,当移动杆的内端与第三凹槽分离时,向下摆动滚筒,当第四橡胶块与地面接触时,此时固定杆上开有的小孔与第三凹槽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然后松开移动杆,这样就能够固定住第四橡胶块,这样就能够方便的让整个装置固定了,这样方便了伺服驱动器的放置和包装工作。当不需要固定时,使用人员向外侧拉动移动杆,当移动杆的内端与第三凹槽分离时,向上摆动滚筒,当连接板位于移动杆的上方时,松开移动杆,这样就能够固定住第四橡胶块,使第四橡胶块与地面不接触。

(3)有益效果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智能伺服驱动器系统包装壳,通过使用万向轮,减轻伺服驱动器在运输包装过程中移动不方便,同时通过推动和打开遮挡板来保护伺服驱动器不受到外来的因素的破坏,从而达到了保护伺服驱动器的效果,并且设置有防护杆,这样能够有效的保护放置框,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外力原因的挤压而导致放置框受损,并且损坏伺服驱动器,这样给伺服驱动器增加了一层保护,这样进一步有效的提高了伺服驱动器运输的安全性,并且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二转板,这样就无需使用人员将伺服驱动器抬高后从放置框的顶部放入,节约人力,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放置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放置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放置板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放置框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放置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放置板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固定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放置板,2-万向轮,3-放置框,4-第一内腔,5-遮挡板,6-移动板,7-第一凹槽,8-第一橡胶块,9-第一滑轨,10-第一滑块,11-L型滑轨,12-第二滑块,13-第一弹簧,14-第三滑块,15-支撑板,16-连接杆,17-第一轴承座,18-第一转杆,19-蜗杆,20-第二轴承座,21-第二转杆,22-绕线轮,23-蜗轮,24-钢丝绳,25-第二滑轨,26-第四滑块,27-第二弹簧,28-挡杆,29-通孔,30-第三滑轨,31-第五滑块,32-防护杆,33-第一小孔,34-第一转板,35-插杆,36-第二小孔,37-第一螺纹孔,38-第二转板,39-挡块,40-第二橡胶块,41-第三小孔,42-第二凹槽,43-第二螺纹孔,44-第一支杆,45-卡板,46-第三橡胶块,47-第二内腔,48-第二支杆,49-卡杆,50-固定机构,501-安装杆,502-第三轴承,503-转筒,504-连接板,505-第四橡胶块,506-固定杆,507-第三弹簧,508-移动杆,509-第三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智能伺服驱动器系统包装壳,如图1-4所示,包括有放置板1、万向轮2、放置框3、遮挡板5、移动板6、第一橡胶块8、第一滑轨9和第一滑块10,放置板1底部前部与后部左右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万向轮2,放置板1顶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放置框3,放置框3底部为空心设置,放置框3中部开有第一内腔4,第一内腔4内前后两壁上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滑轨9,第一滑轨9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块10,第一滑块10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遮挡板5,放置框3右壁上部开有小孔,遮挡板5穿过放置框3右壁上部开有的小孔,遮挡板5位于第一内腔4上部,遮挡板5右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移动板6,移动板6左壁的前后两侧对称式通过粘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橡胶块8,放置框3右壁上部前后两侧对称式开有第一凹槽7,第一凹槽7与第一橡胶块8配合。

还包括有L型滑轨11、第二滑块12、第一弹簧13、第三滑块14、支撑板15、连接杆16、第一轴承座17、第一转杆18、蜗杆19、第二轴承座20、第二转杆21、绕线轮22、蜗轮23、钢丝绳24、第二滑轨25、第四滑块26、第二弹簧27和挡杆28,放置板1前后两部开有通孔29,放置板1内开有第二内腔47,第二内腔47与通孔29联通,放置板1右壁前后两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轴承座17,第一轴承座17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转杆18,第一转杆18左端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杆19,第二内腔47内前壁下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轴承座20,第二轴承座20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转杆21,第二转杆21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轮23和绕线轮22,蜗轮23位于绕线轮22的后方,蜗轮23与蜗杆19啮合,绕线轮22上绕有钢丝绳24,第二内腔47内底部上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L型滑轨11,L型滑轨11下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块12,第二滑块12的右侧与钢丝绳24的左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第二滑块12左侧与L型滑轨11之间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弹簧13,L型滑轨11上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三滑块14,第三滑块14左侧与第二滑块12右侧之间通过销轴转动式连接有连接杆16,第三滑块14顶部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支撑板15,第二内腔47内左右两壁上部均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滑轨25,第二滑轨25上均滑动式连接有第四滑块26,第四滑块26顶部与第二内腔47内壁之间均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弹簧27,第四滑块26之间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挡杆28,挡杆28底部与支撑板15顶部接触。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伺服驱动器进行包装运输时,工作人员将向右拉移动板6,从而带动第一滑块10向右移动,进而带动遮挡板5向右移动,紧接着工作人员就可以将伺服驱动器放置在放置框3内,当放置完成之后,工作人员向左推移动板6,从而带动第一滑块10向左移动,进而带动遮挡板5向左移动,使得遮挡板5处于关闭状态,这样不仅使得伺服驱动器被隔离保护起来,并且由于万向轮2的存在,这样方便伺服驱动器的整体移动,进而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因为还包括有L型滑轨11、第二滑块12、第一弹簧13、第三滑块14、支撑板15、连接杆16、第一轴承座17、第一转杆18、蜗杆19、第二轴承座20、第二转杆21、绕线轮22、蜗轮23、钢丝绳24、第二滑轨25、第四滑块26、第二弹簧27和挡杆28,放置板1前后两部开有通孔29,放置板1内开有第二内腔47,第二内腔47与通孔29联通,放置板1右壁前后两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轴承座17,第一轴承座17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转杆18,第一转杆18左端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杆19,第二内腔47内前壁下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轴承座20,第二轴承座20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转杆21,第二转杆21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轮23和绕线轮22,蜗轮23位于绕线轮22的后方,蜗轮23与蜗杆19啮合,绕线轮22上绕有钢丝绳24,第二内腔47内底部上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L型滑轨11,L型滑轨11下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块12,第二滑块12的右侧与钢丝绳24的左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第二滑块12左侧与L型滑轨11之间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弹簧13,L型滑轨11上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三滑块14,第三滑块14左侧与第二滑块12右侧之间通过销轴转动式连接有连接杆16,第三滑块14顶部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支撑板15,第二内腔47内左右两壁上部均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滑轨25,第二滑轨25上均滑动式连接有第四滑块26,第四滑块26顶部与第二内腔47内壁之间均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弹簧27,第四滑块26之间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挡杆28,挡杆28底部与支撑板15顶部接触。当需要将伺服驱动器之间隔离时,工作人员逆时针转动第一转杆18,从而带动蜗轮23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绕线轮22逆时针转动,此时,收钢丝绳24,从而带动第二滑块12向右运动,由于连接杆16的作用,第二滑块12向右运动会带动第三滑块14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支撑板15向上运动,由于挡杆28左右两侧焊接有滑块,第三滑块14向上移动会带动挡杆28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挡杆28向上移动至通孔29上方,当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工作人员停止转动第一转杆18,当不需要将伺服驱动器之间隔离时,工作人员顺时针转动第一转杆18,从而带动蜗轮23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绕线轮22顺时针转动,此时,放钢丝绳24,由于第一弹簧13的弹力作用,从而带动第二滑块12向左运动,由于连接杆16的作用,第二滑块12向左运动会带动第三滑块14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板15向下移动,由于左右两侧挡杆28焊接有滑块和第二弹簧27弹力作用,第三滑块14向下移动会带动支撑板15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挡杆28向下移动,当挡杆28移动至通孔29以下时,工作人员停止转动第一转杆18,这样使得伺服驱动器之间相互隔离。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伺服驱动器在推运过程中相互之间发生碰撞,以致受损,从而更好地保护伺服驱动器。

实施例2

一种智能伺服驱动器系统包装壳,如图1-5所示,包括有放置板1、万向轮2、放置框3、遮挡板5、移动板6、第一橡胶块8、第一滑轨9和第一滑块10,放置板1底部前部与后部左右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万向轮2,放置板1顶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放置框3,放置框3底部为空心设置,放置框3中部开有第一内腔4,第一内腔4内前后两壁上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滑轨9,第一滑轨9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块10,第一滑块10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遮挡板5,放置框3右壁上部开有小孔,遮挡板5穿过放置框3右壁上部开有的小孔,遮挡板5位于第一内腔4上部,遮挡板5右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移动板6,移动板6左壁的前后两侧对称式通过粘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橡胶块8,放置框3右壁上部前后两侧对称式开有第一凹槽7,第一凹槽7与第一橡胶块8配合。

还包括有L型滑轨11、第二滑块12、第一弹簧13、第三滑块14、支撑板15、连接杆16、第一轴承座17、第一转杆18、蜗杆19、第二轴承座20、第二转杆21、绕线轮22、蜗轮23、钢丝绳24、第二滑轨25、第四滑块26、第二弹簧27和挡杆28,放置板1前后两部开有通孔29,放置板1内开有第二内腔47,第二内腔47与通孔29联通,放置板1右壁前后两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轴承座17,第一轴承座17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转杆18,第一转杆18左端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杆19,第二内腔47内前壁下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轴承座20,第二轴承座20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转杆21,第二转杆21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轮23和绕线轮22,蜗轮23位于绕线轮22的后方,蜗轮23与蜗杆19啮合,绕线轮22上绕有钢丝绳24,第二内腔47内底部上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L型滑轨11,L型滑轨11下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块12,第二滑块12的右侧与钢丝绳24的左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第二滑块12左侧与L型滑轨11之间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弹簧13,L型滑轨11上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三滑块14,第三滑块14左侧与第二滑块12右侧之间通过销轴转动式连接有连接杆16,第三滑块14顶部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支撑板15,第二内腔47内左右两壁上部均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滑轨25,第二滑轨25上均滑动式连接有第四滑块26,第四滑块26顶部与第二内腔47内壁之间均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弹簧27,第四滑块26之间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挡杆28,挡杆28底部与支撑板15顶部接触。

还包括有第三滑轨30、第五滑块31、防护杆32、第一转板34、插杆35、第二支杆48和卡杆49,放置板1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式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滑轨30,第三滑轨30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五滑块31,前后两侧的第五滑块3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防护杆32,防护杆32位于放置框3的外部,防护杆32的前后两壁上均开有第一小孔33,放置框3前后两壁的左侧均通过合页连接有第一转板34,第一转板34上均匀焊接有插杆35,插杆35与第一小孔33配合,第一转板34左部开有第二小孔36,放置框3前后两壁的右部均开有第一螺纹孔37,第一螺纹孔37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支杆48,第二支杆48上设有外螺纹,第二支杆48上焊接有卡杆49,卡杆49的竖直长度小于第二小孔36的竖直长度,卡杆49的竖直长度大于第二小孔36的水平宽度。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伺服驱动器进行包装运输时,工作人员将向右拉移动板6,从而带动第一滑块10向右移动,进而带动遮挡板5向右移动,紧接着工作人员就可以将伺服驱动器放置在放置框3内,当放置完成之后,工作人员向左推移动板6,从而带动第一滑块10向左移动,进而带动遮挡板5向左移动,使得遮挡板5处于关闭状态,这样不仅使得伺服驱动器被隔离保护起来,并且由于万向轮2的存在,这样方便伺服驱动器的整体移动,进而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因为还包括有L型滑轨11、第二滑块12、第一弹簧13、第三滑块14、支撑板15、连接杆16、第一轴承座17、第一转杆18、蜗杆19、第二轴承座20、第二转杆21、绕线轮22、蜗轮23、钢丝绳24、第二滑轨25、第四滑块26、第二弹簧27和挡杆28,放置板1前后两部开有通孔29,放置板1内开有第二内腔47,第二内腔47与通孔29联通,放置板1右壁前后两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轴承座17,第一轴承座17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转杆18,第一转杆18左端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杆19,第二内腔47内前壁下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轴承座20,第二轴承座20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转杆21,第二转杆21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轮23和绕线轮22,蜗轮23位于绕线轮22的后方,蜗轮23与蜗杆19啮合,绕线轮22上绕有钢丝绳24,第二内腔47内底部上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L型滑轨11,L型滑轨11下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块12,第二滑块12的右侧与钢丝绳24的左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第二滑块12左侧与L型滑轨11之间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弹簧13,L型滑轨11上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三滑块14,第三滑块14左侧与第二滑块12右侧之间通过销轴转动式连接有连接杆16,第三滑块14顶部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支撑板15,第二内腔47内左右两壁上部均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滑轨25,第二滑轨25上均滑动式连接有第四滑块26,第四滑块26顶部与第二内腔47内壁之间均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弹簧27,第四滑块26之间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挡杆28,挡杆28底部与支撑板15顶部接触。当需要将伺服驱动器之间隔离时,工作人员逆时针转动第一转杆18,从而带动蜗轮23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绕线轮22逆时针转动,此时,收钢丝绳24,从而带动第二滑块12向右运动,由于连接杆16的作用,第二滑块12向右运动会带动第三滑块14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支撑板15向上运动,由于挡杆28左右两侧焊接有滑块,第三滑块14向上移动会带动挡杆28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挡杆28向上移动至通孔29上方,当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工作人员停止转动第一转杆18,当不需要将伺服驱动器之间隔离时,工作人员顺时针转动第一转杆18,从而带动蜗轮23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绕线轮22顺时针转动,此时,放钢丝绳24,由于第一弹簧13的弹力作用,从而带动第二滑块12向左运动,由于连接杆16的作用,第二滑块12向左运动会带动第三滑块14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板15向下移动,由于左右两侧挡杆28焊接有滑块和第二弹簧27弹力作用,第三滑块14向下移动会带动支撑板15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挡杆28向下移动,当挡杆28移动至通孔29以下时,工作人员停止转动第一转杆18,这样使得伺服驱动器之间相互隔离。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伺服驱动器在推运过程中相互之间发生碰撞,以致受损,从而更好地保护伺服驱动器。

因为还包括有第三滑轨30、第五滑块31、防护杆32、第一转板34、插杆35、第二支杆48和卡杆49,放置板1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式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滑轨30,第三滑轨30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五滑块31,前后两侧的第五滑块3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防护杆32,防护杆32位于放置框3的外部,防护杆32的前后两壁上均开有第一小孔33,放置框3前后两壁的左侧均通过合页连接有第一转板34,第一转板34上均匀焊接有插杆35,插杆35与第一小孔33配合,第一转板34左部开有第二小孔36,放置框3前后两壁的右部均开有第一螺纹孔37,第一螺纹孔37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支杆48,第二支杆48上设有外螺纹,第二支杆48上焊接有卡杆49,卡杆49的竖直长度小于第二小孔36的竖直长度,卡杆49的竖直长度大于第二小孔36的水平宽度。当要对伺服驱动器进行包装运输,并且将伺服驱动器放置在放置框3内后,使用人员将第五滑块31滑入到第三滑轨30内,实现防护杆32的安装,并且把防护杆32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转动第一转板34,并且将第一转板34上的插杆35插入到与之相对第一小孔33内,这样就将防护杆32给固定了,并且当第二小孔36穿过卡杆49后,使卡杆49转动九十度,这样就将第一转板34给固定住了。这样就能够方便的实现防护杆32的安装和拆卸,防护杆32的安装能够有效的保护放置框3,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外力原因的挤压而导致放置框3受损,并且损坏伺服驱动器,这样给伺服驱动器增加了一层保护,这样进一步有效的提高了伺服驱动器运输的安全性,并且设置的卡杆49和插杆35能够稳定的固定住第一转板34,提高了防护杆32安装的稳定性。

实施例3

一种智能伺服驱动器系统包装壳,如图1-10所示,包括有放置板1、万向轮2、放置框3、遮挡板5、移动板6、第一橡胶块8、第一滑轨9和第一滑块10,放置板1底部前部与后部左右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万向轮2,放置板1顶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放置框3,放置框3底部为空心设置,放置框3中部开有第一内腔4,第一内腔4内前后两壁上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滑轨9,第一滑轨9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块10,第一滑块10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遮挡板5,放置框3右壁上部开有小孔,遮挡板5穿过放置框3右壁上部开有的小孔,遮挡板5位于第一内腔4上部,遮挡板5右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移动板6,移动板6左壁的前后两侧对称式通过粘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橡胶块8,放置框3右壁上部前后两侧对称式开有第一凹槽7,第一凹槽7与第一橡胶块8配合。

还包括有L型滑轨11、第二滑块12、第一弹簧13、第三滑块14、支撑板15、连接杆16、第一轴承座17、第一转杆18、蜗杆19、第二轴承座20、第二转杆21、绕线轮22、蜗轮23、钢丝绳24、第二滑轨25、第四滑块26、第二弹簧27和挡杆28,放置板1前后两部开有通孔29,放置板1内开有第二内腔47,第二内腔47与通孔29联通,放置板1右壁前后两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轴承座17,第一轴承座17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转杆18,第一转杆18左端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杆19,第二内腔47内前壁下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轴承座20,第二轴承座20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转杆21,第二转杆21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轮23和绕线轮22,蜗轮23位于绕线轮22的后方,蜗轮23与蜗杆19啮合,绕线轮22上绕有钢丝绳24,第二内腔47内底部上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L型滑轨11,L型滑轨11下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块12,第二滑块12的右侧与钢丝绳24的左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第二滑块12左侧与L型滑轨11之间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弹簧13,L型滑轨11上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三滑块14,第三滑块14左侧与第二滑块12右侧之间通过销轴转动式连接有连接杆16,第三滑块14顶部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支撑板15,第二内腔47内左右两壁上部均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滑轨25,第二滑轨25上均滑动式连接有第四滑块26,第四滑块26顶部与第二内腔47内壁之间均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弹簧27,第四滑块26之间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挡杆28,挡杆28底部与支撑板15顶部接触。

还包括有第三滑轨30、第五滑块31、防护杆32、第一转板34、插杆35、第二支杆48和卡杆49,放置板1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式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滑轨30,第三滑轨30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五滑块31,前后两侧的第五滑块3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防护杆32,防护杆32位于放置框3的外部,防护杆32的前后两壁上均开有第一小孔33,放置框3前后两壁的左侧均通过合页连接有第一转板34,第一转板34上均匀焊接有插杆35,插杆35与第一小孔33配合,第一转板34左部开有第二小孔36,放置框3前后两壁的右部均开有第一螺纹孔37,第一螺纹孔37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支杆48,第二支杆48上设有外螺纹,第二支杆48上焊接有卡杆49,卡杆49的竖直长度小于第二小孔36的竖直长度,卡杆49的竖直长度大于第二小孔36的水平宽度。

还包括有第二转板38、挡块39、第二橡胶块40、第一支杆44、卡板45和第三橡胶块46,放置框3左壁下部通过铰链连接有第二转板38,放置框3内前后两壁左上部焊接有挡块39,第二转板38位于挡块39的右侧,第二转板38左壁顶部前后两侧均粘接有第二橡胶块40,第二转板38上部开有第三小孔41,遮挡板5穿过第三小孔41,遮挡板5左部前后两侧均开有第二凹槽42,放置框3左壁顶部前后两侧均开有第二螺纹孔43,第二螺纹孔43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支杆44,第一支杆44上开有外螺纹,第一支杆44上焊接有卡板45,卡板45上粘接有第三橡胶块46,第三橡胶块46与第二凹槽42配合。

还包括有固定机构50,放置板1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固定机构50,固定机构50包括有安装杆501、第三轴承502、转筒503、连接板504、第四橡胶块505、固定杆506、第三弹簧507和移动杆508,放置板1底部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安装杆501,安装杆501的左右两部焊接有第三轴承502,第三轴承502的外圈焊接有转筒503,转筒503的底部焊接有连接板504,连接板504左右两壁的中部开有第三凹槽509,连接板504的底部粘接有第四橡胶块505,安装杆501底部的左右两侧中间焊接有固定杆506,固定杆506上开有小孔,固定杆506上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弹簧507,第三弹簧507的末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移动杆508,移动杆508穿过第三弹簧507和固定杆506上开有的小孔,移动杆508的内端插入到第三凹槽509内。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伺服驱动器进行包装运输时,工作人员将向右拉移动板6,从而带动第一滑块10向右移动,进而带动遮挡板5向右移动,紧接着工作人员就可以将伺服驱动器放置在放置框3内,当放置完成之后,工作人员向左推移动板6,从而带动第一滑块10向左移动,进而带动遮挡板5向左移动,使得遮挡板5处于关闭状态,这样不仅使得伺服驱动器被隔离保护起来,并且由于万向轮2的存在,这样方便伺服驱动器的整体移动,进而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因为还包括有L型滑轨11、第二滑块12、第一弹簧13、第三滑块14、支撑板15、连接杆16、第一轴承座17、第一转杆18、蜗杆19、第二轴承座20、第二转杆21、绕线轮22、蜗轮23、钢丝绳24、第二滑轨25、第四滑块26、第二弹簧27和挡杆28,放置板1前后两部开有通孔29,放置板1内开有第二内腔47,第二内腔47与通孔29联通,放置板1右壁前后两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轴承座17,第一轴承座17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转杆18,第一转杆18左端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杆19,第二内腔47内前壁下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轴承座20,第二轴承座20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转杆21,第二转杆21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轮23和绕线轮22,蜗轮23位于绕线轮22的后方,蜗轮23与蜗杆19啮合,绕线轮22上绕有钢丝绳24,第二内腔47内底部上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L型滑轨11,L型滑轨11下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块12,第二滑块12的右侧与钢丝绳24的左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第二滑块12左侧与L型滑轨11之间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弹簧13,L型滑轨11上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三滑块14,第三滑块14左侧与第二滑块12右侧之间通过销轴转动式连接有连接杆16,第三滑块14顶部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支撑板15,第二内腔47内左右两壁上部均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滑轨25,第二滑轨25上均滑动式连接有第四滑块26,第四滑块26顶部与第二内腔47内壁之间均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弹簧27,第四滑块26之间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挡杆28,挡杆28底部与支撑板15顶部接触。当需要将伺服驱动器之间隔离时,工作人员逆时针转动第一转杆18,从而带动蜗轮23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绕线轮22逆时针转动,此时,收钢丝绳24,从而带动第二滑块12向右运动,由于连接杆16的作用,第二滑块12向右运动会带动第三滑块14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支撑板15向上运动,由于挡杆28左右两侧焊接有滑块,第三滑块14向上移动会带动挡杆28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挡杆28向上移动至通孔29上方,当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工作人员停止转动第一转杆18,当不需要将伺服驱动器之间隔离时,工作人员顺时针转动第一转杆18,从而带动蜗轮23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绕线轮22顺时针转动,此时,放钢丝绳24,由于第一弹簧13的弹力作用,从而带动第二滑块12向左运动,由于连接杆16的作用,第二滑块12向左运动会带动第三滑块14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板15向下移动,由于左右两侧挡杆28焊接有滑块和第二弹簧27弹力作用,第三滑块14向下移动会带动支撑板15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挡杆28向下移动,当挡杆28移动至通孔29以下时,工作人员停止转动第一转杆18,这样使得伺服驱动器之间相互隔离。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伺服驱动器在推运过程中相互之间发生碰撞,以致受损,从而更好地保护伺服驱动器。

因为还包括有第三滑轨30、第五滑块31、防护杆32、第一转板34、插杆35、第二支杆48和卡杆49,放置板1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式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滑轨30,第三滑轨30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五滑块31,前后两侧的第五滑块3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防护杆32,防护杆32位于放置框3的外部,防护杆32的前后两壁上均开有第一小孔33,放置框3前后两壁的左侧均通过合页连接有第一转板34,第一转板34上均匀焊接有插杆35,插杆35与第一小孔33配合,第一转板34左部开有第二小孔36,放置框3前后两壁的右部均开有第一螺纹孔37,第一螺纹孔37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支杆48,第二支杆48上设有外螺纹,第二支杆48上焊接有卡杆49,卡杆49的竖直长度小于第二小孔36的竖直长度,卡杆49的竖直长度大于第二小孔36的水平宽度。当要对伺服驱动器进行包装运输,并且将伺服驱动器放置在放置框3内后,使用人员将第五滑块31滑入到第三滑轨30内,实现防护杆32的安装,并且把防护杆32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转动第一转板34,并且将第一转板34上的插杆35插入到与之相对第一小孔33内,这样就将防护杆32给固定了,并且当第二小孔36穿过卡杆49后,使卡杆49转动九十度,这样就将第一转板34给固定住了。这样就能够方便的实现防护杆32的安装和拆卸,防护杆32的安装能够有效的保护放置框3,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外力原因的挤压而导致放置框3受损,并且损坏伺服驱动器,这样给伺服驱动器增加了一层保护,这样进一步有效的提高了伺服驱动器运输的安全性,并且设置的卡杆49和插杆35能够稳定的固定住第一转板34,提高了防护杆32安装的稳定性。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转板38、挡块39、第二橡胶块40、第一支杆44、卡板45和第三橡胶块46,放置框3左壁下部通过铰链连接有第二转板38,放置框3内前后两壁左上部焊接有挡块39,第二转板38位于挡块39的右侧,第二转板38左壁顶部前后两侧均粘接有第二橡胶块40,第二转板38上部开有第三小孔41,遮挡板5穿过第三小孔41,遮挡板5左部前后两侧均开有第二凹槽42,放置框3左壁顶部前后两侧均开有第二螺纹孔43,第二螺纹孔43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支杆44,第一支杆44上开有外螺纹,第一支杆44上焊接有卡板45,卡板45上粘接有第三橡胶块46,第三橡胶块46与第二凹槽42配合。当要放置伺服驱动器时,使用人员向上转动卡板45,卡板45上的第三橡胶块46脱离第二凹槽42,然后使用人员向右拉遮挡板5,当遮挡板5的左端与第三小孔41分离时,在铰链的作用下,整个第二转板38向左摆动,最终第二转板38上的第二橡胶块40与地面接触,这样在第二橡胶块40与地面的摩擦力的作用下,能够初步固定住整个放置框3,并且使用人员将伺服驱动器通过放置框3的左侧放入,这样就无需使用人员将伺服驱动器抬高后从放置框3的顶部放入,节约人力,使用更方便,当放置完成之后,使用人员将第二转板38转动到初始位置,然后向左推动遮挡板5,并且转动卡板45,卡板45上的第三橡胶块46卡入到第二凹槽42内,这样就将第二转板38给固定住了。

因为还包括有固定机构50,放置板1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固定机构50,固定机构50包括有安装杆501、第三轴承502、转筒503、连接板504、第四橡胶块505、固定杆506、第三弹簧507和移动杆508,放置板1底部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安装杆501,安装杆501的左右两部焊接有第三轴承502,第三轴承502的外圈焊接有转筒503,转筒503的底部焊接有连接板504,连接板504左右两壁的中部开有第三凹槽509,连接板504的底部粘接有第四橡胶块505,安装杆501底部的左右两侧中间焊接有固定杆506,固定杆506上开有小孔,固定杆506上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弹簧507,第三弹簧507的末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移动杆508,移动杆508穿过第三弹簧507和固定杆506上开有的小孔,移动杆508的内端插入到第三凹槽509内。当要将整个装置固定来方便伺服驱动器的放置时,使用人员向外侧拉动移动杆508,当移动杆508的内端与第三凹槽509分离时,向下摆动滚筒,当第四橡胶块505与地面接触时,此时固定杆506上开有的小孔与第三凹槽509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然后松开移动杆508,这样就能够固定住第四橡胶块505,这样就能够方便的让整个装置固定了,这样方便了伺服驱动器的放置和包装工作。当不需要固定时,使用人员向外侧拉动移动杆508,当移动杆508的内端与第三凹槽509分离时,向上摆动滚筒,当连接板504位于移动杆508的上方时,松开移动杆508,这样就能够固定住第四橡胶块505,使第四橡胶块505与地面不接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