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坠提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2437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防坠提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用提吊装置领域,具体地,涉及防坠提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采用提吊装置将人或是货物进行运输,而提吊装置往往是通过缆绳等进行提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缆绳等出现老化等现象,从而使得提吊装置在使用时发生掉落问题,轻则损失货物,维修时的难度和费用进一步提高,重则给生产安全带来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能会危害到生产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安全事故。

因此,提高一种能在提拉缆绳突然断裂时,能够有效实现对吊篮的拉拽,避免吊篮落下造成安全事故的防坠提吊装置是本实用新型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提吊装置往往是通过缆绳等进行提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缆绳等出现老化等现象,从而使得提吊装置在使用时发生掉落问题,轻则损失货物,维修时的难度和费用进一步提高,重则给生产安全带来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能会危害到生产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在提拉缆绳突然断裂时,能够有效实现对吊篮的拉拽,避免吊篮落下造成安全事故的防坠提吊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坠提吊装置,其中,所述防坠提吊装置包括吊篮、第一缆绳、第二缆绳和弹性复位元件;其中,

所述第一缆绳一端与第一电机的第一转子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吊篮相 连,以使得所述第一电机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缆绳缠绕或松开所述第一转子;

所述第二缆绳一端与第二电机的第二转子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吊篮相连,以使得所述第二电机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缆绳缠绕或松开所述第二转子;

所述弹性复位元件一端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缆绳相连;

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弹性复位元件通过导线电连接形成回路,且当所述弹性复位元件伸长时能够连通所述回路,当所述弹性复位元件复位时能够断开所述回路。

优选地,所述弹性复位元件上还设置有挡片,且所述挡片能够与所述导线接触或分离。

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子外表面上还套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二缆绳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凹槽相契合的凸起。

优选地,所述第一缆绳和所述第二缆绳包括拉绳和包裹所述拉绳的绝缘套。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数量为5-20个。

优选地,当所述弹性复位元件复位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沿竖直方向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缆绳的长度。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将第一缆绳和第二缆绳分别与吊篮相连,同时将第一缆绳与第一转子相连,第二缆绳与第二转子相连,当需要提升或是放下吊篮时,将第一电机打开,即可通过第一转子的转动实现第一缆绳的伸长或缩短,进而将吊篮提上或是放下,而一旦第一缆绳出现断裂,则会带动与第一缆绳相连的弹性复位元件伸长,当达到一定长度,弹性复位元件与导线连通,则会使得第二电机打开,并带动第二转子转动,从而使得第二缆绳缠绕第二转子,并将吊篮进行提拉,有效避免了吊篮掉落导致的危险, 同时,上述设计也无需人为操作,避免了人为反应的滞后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坠提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套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吊篮 2-第一缆绳

3-第二缆绳 4-弹性复位元件

5-第一电机 6-第二电机

7-导线 8-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竖直、内和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坠提吊装置,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防坠提 吊装置包括吊篮1、第一缆绳2、第二缆绳3和弹性复位元件4;其中,

所述第一缆绳2一端与第一电机5的第一转子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吊篮1相连,以使得所述第一电机5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缆绳2缠绕或松开所述第一转子;

所述第二缆绳3一端与第二电机6的第二转子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吊篮1相连,以使得所述第二电机6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缆绳3缠绕或松开所述第二转子;

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一端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缆绳2相连;

所述第二电机6与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通过导线7电连接形成回路,且当所述弹性复位元件3伸长时能够连通所述回路,当所述弹性复位元件3复位时能够断开所述回路。

上述设计通过将第一缆绳2和第二缆绳3分别与吊篮1相连,同时将第一缆绳2与第一转子相连,第二缆绳3与第二转子相连,当需要提升或是放下吊篮1时,将第一电机5打开,即可通过第一转子的转动实现第一缆绳2的伸长或缩短,进而将吊篮1提上或是放下,而一旦第一缆绳2出现断裂,则会带动与第一缆绳2相连的弹性复位元件4伸长,当达到一定长度,弹性复位元件4与导线7连通,则会使得第二电机6打开,并带动第二转子转动,从而使得第二缆绳3缠绕第二转子,并将吊篮1进行提拉,有效避免了吊篮1掉落导致的危险,同时,上述设计也无需人为操作,避免了人为反应的滞后性。

为了使得弹性复位元件3能够与导线7更方便地接触,进一步降低因弹性复位元件3和导线7接触面积过小导致的隐患,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复位元件3上还可以设置有挡片,且所述挡片能够与所述导线7接触或分离。当然,这里的挡片可以按照任意形式进行设置,只要使得其与导线7的接触面积较大即可。例如,可以为方形片状、圆形片 状等,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

当然,为了使得在第一缆绳2断裂后,第二缆绳3在提拉过程中避免出现滑脱等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子外表面上还可以套接有套环,如图2所示,所述套环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凹槽8,所述第二缆绳3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凹槽8相契合的凸起。从而使得凸起能够置于所述凹槽8中,避免因第二转子外表面长期磨损出现的过于光滑的现象而导致第二缆绳3滑脱。

当然,吊篮1不能导电,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问题,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缆绳2和所述第二缆绳3包括拉绳和包裹所述拉绳的绝缘套。

所述凹槽8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8的数量为5-20个。

当然,为了尽量避免因弹性复位元件4过短,导致第一缆绳2无法全部拉直,影响其使用率,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复位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沿竖直方向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缆绳2的长度。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