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顶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7342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斜度成型机上料段的自动顶料机构。



背景技术:

斜度成型机是专用于素材管斜度成型的大型机床,经过马达带动皮带轮,皮带轮带动主轴及主轴上的模具,通过模具高频率的打击素材管,使素材管成型到所需的斜度。目前,在对素材管进行打斜作业时,都是通过人工手动上料,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极其低下,不利于实现规模化、自动化生产,且由于上料过程中机床仍在高速运转中,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危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顶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顶料机构,包括机架、下料板、多组顶料机构及控制系统,所述下料板用于放置素材管,所述下料板的尾端设有挡板,所述顶料机构由气缸和顶料块构成,所述气缸固定于机架的内部,其轴杆竖直向上穿过设于机架上的长条形通槽后与顶料块固定连接,所述顶料块的顶端设有V型凹槽,所述多组顶料机构分别沿长条形通槽均匀排列,所述顶料机构的数目为2或3组,所述挡板的内侧设有感应器,所述下料板尾端的底面对应于顶料块正上方的位置呈镂空设置,作业时,所述气缸的轴杆伸出,顶料块向上移动,可恰好穿过下料板将其最外侧的素材管顶起,所述感应器、气缸皆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由气缸和顶料块构成的顶料机构的结构设计,利用多组顶料机构相互配合,并利用顶料块顶端V型凹槽结构将素材管托起至指定位置,从而实现送料机构与机械手间的有序衔接,使得整个打斜作业上料过程的全自动化、机械化,较现有技术,节约了人力成本,极大提高了生产作业效率,确保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2、气缸;3、顶料块;4、挡板;5、素材管;6、下料板;7、送料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阅图1,一种自动顶料机构,包括机架1、下料板6、多组顶料机构及控制系统,所述下料板6用于放置素材管,所述下料板6的尾端设有挡板4,所述顶料机构由气缸2和顶料块3构成,所述气缸2固定于机架1的内部,其轴杆竖直向上穿过设于机架1上的长条形通槽后与顶料块3固定连接,所述顶料块3的顶端设有V型凹槽,所述多组顶料机构分别沿长条形通槽均匀排列,所述顶料机构的数目为2或3组,所述挡板4的内侧设有感应器,所述下料板6尾端的底面对应于顶料块3正上方的位置呈镂空设置,作业时,所述气缸2的轴杆伸出,顶料块3向上移动,可恰好穿过下料板6将其最外侧的素材管顶起,所述感应器、气缸2皆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当利用斜度成型机进行打斜作业时,其上料段,送料机构7将素材管传送至下料板6上,当下料板6尾端挡板4内侧的感应器接触到素材管时,并将有料信号发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并控制多组顶料机构上的气缸2的轴杆同时伸出,并带动顶料块3向上移动,顶料块3穿过下料板6,利用其上的V型凹槽结构将素材管托起,并将素材管托至指定位置,即完成上料,随即斜度成型机上的机械手并将该素材管夹紧,送至机床上的膜腔内进行打斜作用,高效便捷。

上述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或改用其他花型做此技术上的改变,都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