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斗式提升机除尘吸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6982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提升机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斗式提升机除尘吸风装置。



背景技术:

提升机,是通过改变势能进行运输的大型机械设备,一般指功率较大、提升能力较强的大型机械设备。用来垂直提升经过破碎机的石灰石、等块粒状物料以及生料、水泥、煤粉等粉状物料。根据料斗运行速度的快慢不同,斗式提升机可分为三种形式。离心式卸料的斗速较快,适用于输送粉状、粒状、小块状等磨琢性小的物料;重力式卸料的斗速较慢,适用于输送块状的,比重较大的,磨琢性大的物料,如石灰石、熟料等。斗式提升机的牵引构件有环链、板链和胶带等几种。提升机在运送一些细小物料时,会经常产生粉尘,若粉尘在机器内部长期集聚,不仅会降低提升机运输效率,而且,也会加速提升机的磨损。通常的做法是用风机将风尘空气抽走。这种方式不仅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而且也会造成生产原料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斗式提升机除尘吸风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斗式提升机除尘吸风装置,包括集尘罩和螺旋提升机,所述集尘罩通过主吸风管与风机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风机另一端通过出风管与布袋除尘器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布袋除尘器另一侧设有排气口,所述布袋除尘器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布袋除尘器下方通过粉尘出口连接于粉尘收集装置,所述集尘罩与上料箱顶部连接,所述上料箱底部固定连接于螺旋提升机底端,所述螺旋提升机底端下方设有固定底座,所述螺旋提升机中部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架,螺旋提升机顶端设有下料口,所述螺旋提升机的顶端设有副吸风管,所述副吸风管与主吸风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吸风管和副吸风管中部均设有挡板,且主吸风管的挡板位于副吸风管接入主吸风管前方。

优选的,所述集尘罩底部设有挂钩。

优选的,所述副吸风管与螺旋提升机的接口呈漏斗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斗式提升机除尘吸风装置,通过挂钩将集尘罩固定在上料箱顶部,根据投料口和下料口形成粉尘的比例,调节副吸风管和主吸风管上的挡板来调节风管内部负压,调节好后,从上料箱一侧的投料口加入需要提升的物料,在螺旋提升机旋转震动提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会由于管道端口的负风压而被吸入管道,在风机的作用下,含有粉尘的气体通过布袋除尘器后从排气口排出,而粉尘则被分离下来,通过粉尘出口输送到收集装置。本实用新型节能环保,可以有效回收物料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减少粉尘污染的同时提高回收率,节约企业成本,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吸风管、2挡板、3集尘罩、4风机、5出风管、6布袋除尘器、7排气口、8第一支架、9粉尘出口、10粉尘收集装置、11下料口、12第二支架、13螺旋提升机、14固定底座、15上料箱、16投料口、17副吸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斗式提升机除尘吸风装置,包括集尘罩3和螺旋提升机13,所述集尘罩3通过主吸风管1与风机4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风机4另一端通过出风管5与布袋除尘器6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布袋除尘器6另一侧设有排气口,所述布袋除尘器6与第一支架8固定连接,所述布袋除尘器6下方通过粉尘出口9连接于粉尘收集装置10,所述集尘罩3与上料箱15顶部连接,所述上料箱15底部固定连接于螺旋提升机13底端,所述螺旋提升机13底端下方设有固定底座14,所述螺旋提升机13中部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架12,螺旋提升机13顶端设有下料口11,所述螺旋提升机13的顶端设有副吸风管17,所述副吸风管17与主吸风管1连接,所述主吸风管1和副吸风管17中部均设有挡板2,且主吸风管1的挡板2位于副吸风管17接入主吸风管1前方,所述集尘罩3底部设有挂钩,所述副吸风管17与螺旋提升机13的接口呈漏斗形。

具体的,使用时,打开风机4和螺旋提升机13,通过挂钩将集尘罩3固定在上料箱15顶部,根据投料口16和下料口11形成粉尘的比例,调节副吸风管17和主吸风管上的挡板2来调节风管内部负压,调节好后,从上料箱15一侧的投料口16加入需要提升的物料,在螺旋提升机13旋转震动提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会由于管道端口的负风压而被吸入管道,在风机4的作用下,含有粉尘的气体通过布袋除尘器6后从排气口排出,而粉尘则被分离下来,通过粉尘出口9输送到收集装置1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