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式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7899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振动式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振动式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子、五金、塑胶、钟表业、电池、食品、连接器、医疗器械、医药、食品、玩具、文具、日常用品的制造等各个行业的定向传送振动盘,主要采用的激振方式是电磁式或压电式。

应用最为广泛的电磁振动盘,是由一个安装于振动盘下方的电磁振动器(电磁吸铁和衔铁的总称)作动力,这种振动盘存在结构复杂,重量大,振动频率不可调节(如采用交流变频控制器控制振幅则成本较高),而且由电磁铁产生的磁场会对输送零件产生影响等缺点(目前市场上隔离的方法采用振动盘涂防静电胶)。

压电式振动盘是一种新型的振动送料装置,是利用压电陶瓷作为驱动源,压电式振动盘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压电片的逆压电效应产生振动作为振动源驱动料盘实现物料的输送,该种驱动方式控制性能较好,但明显的缺点是驱动力不足,因此这类输送装置大多应用于物料的微量或精量输送,无法输送过较重物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振动式输送装置,其控制方便、精度高、安装要求低、动力大、无摩擦、噪音小、平稳性好、重量轻、寿命长及输送的产品不受电磁场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振动式输送装置,包括:底座;料盘部件;对向设置的两个固定臂;将所述料盘部件挠性支撑于所述底座上的弹性部件;沿所述料盘部件圆周方向水平设置且对称分布于所述料盘部件两侧的两个气动肌腱,一所述气动肌腱一端与所述料盘部件一侧连接、另一端与一所述固定臂连接,另一所述气动肌腱一端与所述料盘部件另一侧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固定臂连接;以及控制各所述气动肌腱轴向伸缩进而带动所述料盘部件和所述弹性部件进行振动的控制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料盘部件包括料盘和设置于料盘底部的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料盘和所述支架成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料盘内壁设置有螺旋料槽以供放置于所述料盘内的物件在振动下螺旋上升。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固定臂对称固设于所述底座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为两个,其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于所述料盘部件的底部,其中,各所述弹性部件上端连接所述料盘部件的底部、下端连接于所述底座上;其中,两个所述弹性部件对称的相向倾斜设置,并且,所述弹性部件的挠性形变方向平行于所述气动肌腱的伸缩方向。

进一步地,各所述弹性部件同时由一个或两个独立的弹簧片组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部件包括气源、储气罐、两个单向阀、两个快速排气阀以及两个高速电磁阀,所述气源与所述储气罐连通,所述储气罐通过管道分别接入各所述气动肌腱的一端,各所述气动肌腱与所述储气罐之间分别装设一所述高速电磁阀,各所述高速电磁阀与相应所述气动肌腱之间分别装设一所述单向阀,并且,各所述快速排气阀的P阀口与相应所述高速电磁阀一端连通、A阀口与相应所述气动肌腱的另一端连通、T阀口连通大气。

进一步地,所述气源与所述储气罐之间装设有气动二联件。

进一步地,在所述高速电磁阀的控制下所述料盘部件的振动频率介于40~100Hz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振动式输送装置,通过在沿料盘部件圆周方向上水平且对称地设置两个气动肌腱,并设置控制气动肌腱伸缩实现料盘部件及弹性部件振动进而便于物料运输的结构,其控制方便、精度高、安装要求低、动力大、无摩擦、噪音小、平稳性好、重量轻、寿命长及输送的产品不受电磁场影响。另外,通过设置高速电磁阀及气动二联件,可以实现振动频率和幅度连续可调,适用于多种使用场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振动式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振动式输送装置中气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结合图1和图2进行参阅,本实用新型的振动式输送装置,包括:底座1;料盘部件2;对向设置的两个固定臂11、12;将料盘部件2挠性支撑于底座1上的弹性部件41(42);沿料盘部件2圆周方向水平设置且对称分布于料盘部件2两侧的两个气动肌腱31、32,一气动肌腱31一端与料盘部件2一侧连接、另一端与一固定臂11连接,另一气动肌腱32一端与料盘部件2另一侧连接、另一端与另一固定臂12连接;以及控制各气动肌腱31、32轴向伸缩进而带动料盘部件2和弹性部件41(42)进行振动的控制部件。

由于采用了气动肌腱31、32作为激振部件,因为其初拉力大、利用进气压力可以精确控制其行程、高频特性好、结构简单、重量轻的特点,从而在出力大空间小的应用场合具有普通气缸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在一实施例中,料盘部件2包括料盘21和设置于料盘21底部的支架22,为简化料盘部件2的安装结构,优选地,可将料盘21和支架22设置成一体化结构。

当然,该料盘21内壁设置有螺旋料槽以供放置于料盘21内的物件在振动条件下螺旋上升并最终从出料口送出。

该实施例中,两个固定臂11、12可以对称的固设于底座1的两端。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两个固定臂11、12也可以不设置在底座1上,可以设置在底座1外部,只要能够保持固定即可。

上述实施例中,弹性部件通常可以设置为两个(即41、42),以弹性部件设置为两个为例进行说明,两个弹性部件41、42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于料盘部件2的底部,具体可布设于支架22的底部。其中,各弹性部件41、42上端连接料盘部件2的底部、下端连接于底座1上。优选地,两个弹性部件41、42相互对称的且相向设置且呈倾斜状态设置;并且,弹性部件41、42的挠性形变方向平行于气动肌腱31、32的伸缩方向,举例而言,气动肌腱31、32收缩时,弹性部件41、42向气动肌腱31、32的收缩方向发生弹性形变,而气动肌腱31、32伸出复位时,弹性部件41、42亦复位。

各弹性部件41、42的构成单元均是弹簧片组,弹性部件41和弹性部件42同时由一个或同时由两个弹簧片组构成,当然,弹簧片组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元件代替。本文以弹性部件41、42是弹簧片组为例进行的说明。

该振动式输送装置的工作原理大致为:利用两根沿料盘21圆周方向水平安装的气动肌腱31、32作为激振部件而产生微小的振动,依靠惯性力和重力的综合作用驱使被输送小型零件沿料盘部件2上设置的螺旋料槽向上输送,从而实现物件按规定的方向和位置排列送出,具体的,当两根气动肌腱31、32同时轴向通气收缩产生的拉力(力矩)带动料盘21和弹簧片组扭转变形,使料盘21水平旋转;而两根气动肌腱31、32同时断气时肌腱复位,料盘21在弹簧片组的复位作用下旋转回位,进而产生周期性的振动实现前述的输送动作。

进一步地,控制部件包括气源51,储气罐52,两个单向阀531、532,两个快速排气阀541、542,以及两个高速电磁阀551、552。具体的,气源51与储气罐52连通,储气罐52通过管道分别接入各气动肌腱31、32的一端,气动肌腱31与储气罐52之间装设有一高速电磁阀551、气动肌腱32与储气罐52之间装设另一高速电磁阀552,高速电磁阀551与气动肌腱31之间装设有单向阀531、高速电磁阀552与气动肌腱32之间装设另一单向阀532,并且,快速排气阀541的P阀口与高速电磁阀551一端连通、A阀口与气动肌腱31的另一端连通、T阀口连通大气,快速排气阀542的P阀口与高速电磁阀552一端连通、A阀口与气动肌腱32的另一端连通、T阀口连通大气。

气源51与储气罐52之间装设有气动二联件56。通过设置气动二联件56,振动幅度可由气动二联件56中减压阀连续调节进气压力进行调节。

在高速电磁阀551、552的控制下料盘部件2的振动频率介于40~100Hz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振动式输送装置,实现了机电一体化设置,其通过在沿料盘部件2圆周方向上水平且对称地设置两个气动肌腱31、31,并设置控制气动肌腱31、32伸缩实现料盘部件2及弹性部件41、42振动进而便于物料运输的结构,其控制方便、精度高、安装要求低、动力大、无摩擦、噪音小、平稳性好、重量轻、寿命长及输送的产品不受电磁场影响。另外,通过设置高速电磁阀551、552及气动二联件56,可以实现振动频率和幅度连续可调,彻底脱离了现有技术中一般振动频率和幅度固定的电磁振动盘,适用于多种使用场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