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515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流体包装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流体包装袋。



背景技术:

现今科技日新月异、交通四通八达,各种电子产品、陶瓷塑料产品、化学医药产品、食品等不断的被制造、生产或种植并且被消费者购买,而从生产至到达消费者的手中的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常常难免有损伤,因此,对于这些产品或物品的保护或者包装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现今大部分包装方案常采用一般气体缓冲垫进行物品的保护或者包装,或者通过若干个气室壁围绕成一个可以容纳待包装物品的容纳腔,各气室壁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气室用以缓冲,当所述待包装物品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时,所述气体包装袋的所述气室能够从不同方向给待包装物品提供气体缓冲作用,以防止所述待包装物品在受到撞击或跌落等过程中遭到损坏。

现有的这种包装袋,一般会形成一个容纳腔。为方便放置和运输,多数商品被设置为规则的形状。相应地,该容纳腔的形状多与常见的板状、柱状、长方体状包装物品的形状相适应。然而,自然界有许多东西生来便具有其独特的形状,其中保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以其特有的形状存在并需要受到保护,例如葡萄。一串葡萄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将一串葡萄防止于一具有长方体状容纳腔的包装箱时,通常需要在其周围垫一些能够提供缓冲作用的纸张等缓冲材料,以防止其在包装箱内晃动并遭受损坏。多串葡萄被排列于同一包装箱时,其也容易因相互碰撞而遭受损坏。因此,葡萄,作为一种容易损坏的商品,其包装和运输着实令人苦恼。水果的损坏不仅仅使果农长久的心血付诸东流,造成浪费,而且其损坏产生的汁液容易对周边的物品和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流体包装袋,其适合于包装不规则形状的商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流体包装袋,其能够在侧边提供缓冲作用,从而增强该包装袋整体的安全性,进而对包装物品提供更好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流体包装袋,其被充气后,其周边区域的膨胀得以控制,进而提高其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流体包装袋,其左右两个分别受到两个缓冲体的保护,从而其安全性得以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流体包装袋,其底侧设置有缓冲体,从而安全性得以提高。

依本实用新型,提供一流体包装袋,其包括由至少两层流体储存膜形成的至少一流体缓冲体其中所述流体储存膜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和一系列立体塑封缝塑封而形成可储存流体的至少一流体储存单元,其中所述流体缓冲体经弯折和塑封形成具有一开口的一容纳腔,以用于容纳至少一包装物品,其中所述流体包装袋被填充流体后的形状能够匹配被预先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该包装物品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包括一前侧壁和一后侧壁,其中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通过两条侧封缝塑封连接,其中一系列压合缝被间隔设置于所述侧封缝的内侧并与所述侧封缝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平面塑封缝进一步包括一定位缝,其中所述定位缝被设置于所述前侧壁的中间部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平面塑封缝进一步包括两定位缝,其中两所述定位缝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并且位置相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定位缝的形状为圆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平面塑封缝进一步包括一系列塑形缝,其中所述塑形缝被间隔设置于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塑形缝的形状为成对的月牙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侧壁包括一前主侧壁、一前左侧壁和一前右侧壁,其中所述后侧壁包括一后主侧壁、一后左侧壁和一后右侧壁,其中所述前主侧壁与所述后主侧壁通过所述压合缝连接成为一包装主体,其中所述前左侧壁与所述后左侧壁通过所述压合缝连接成为一左缓冲体,其中所述前右侧壁与所述后右侧壁通过所述压合缝连接成为一右缓冲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两相邻所述压合缝之间形成一允许流体通过的连通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合缝为间隔设置上的长条状,其中所述压合缝包括一列第一压合缝和一列第二压合缝,其中所述第一压合缝排列于所述左缓冲体和所述包装主体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压合缝排列于所述右缓冲体和所述包装主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侧壁包括一前主侧壁、一前左侧壁、一前右侧壁和一前底侧壁,其中所述后侧壁包括一后主侧壁、一后左侧壁、一后右侧壁和一后底侧壁,其中所述前主侧壁与所述后主侧壁通过所述压合缝连接成为一包装主体,其中所述前左侧壁与所述后左侧壁通过所述压合缝连接成为一左缓冲体,其中所述前右侧壁与所述后右侧壁通过所述压合缝连接成为一右缓冲体,其中所述前底侧壁与所述后底侧壁通过所述压合缝连接成为一底缓冲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合缝为间隔设置上的长条状,其中所述压合缝包括一列第一压合缝、一列第二压合缝和一列第三压合缝,其中所述第一压合缝排列于所述左缓冲体和所述包装主体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压合缝排列于所述右缓冲体和所述包装主体之间,其中所述第三压合缝排列于所述底缓冲体和所述包装主体之间。

另外,所述流体包装袋还可包括由至少两层阀膜形成的至少一流体填充阀,其起到单向阀的作用,即在充气结束后自动封闭防止流体泄漏。另外,所述流体包装袋也可以没有设置单向阀,而是充气后热封而形成。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包装袋的一种流体填充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示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包装袋的另一种流体填充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示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包装袋的另一种流体填充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示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包装袋的另一种流体填充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包装袋平面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包装袋经立体塑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包装袋充入流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包装袋充入流体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包装袋充入流体后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包装袋平面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包装袋经立体塑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包装袋被充入流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包装袋充入流体后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如图5至图13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包装袋,其具有可填充流体的结构,以在填充流体后可以为各种包装物品如电子产品、食品、医药产品、化工原料、生物材料、塑料陶瓷、快速消费品、照明灯具等提供缓冲效果,而且在未使用时,可以不填充流体而方便存储和运输,在使用时再现场填充流体,从而使用非常方便。

说明书附图之图5至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流体包装袋。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包装袋可以实施为空气缓冲材料,即充入的流体可以是气体,如以空气为例。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应用中根据需要也可能是其他气体。根据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其在填充流体后可以形成一立体包装袋,从而为一包装物品提供空气缓冲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流体也可以是液体,如保温液体,从而能够使所述流体包装袋具有保温效果。

根据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流体包装袋包括至少一流体缓冲体10,即由一个所述流体缓冲体10形成一个立体包装袋或多个所述流体缓冲体10经塑封连接如粘接或热封形成所述立体包装袋。在本实用新型的图5至图9所示的示例中,其由一个所述流体缓冲体10形成。更具体地,参照图5,所述流体缓冲体10包括至少两层流体储存膜11和12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和立体塑封缝40形成包括一个或多个相连接的流体储存单元13的所述立体包装袋,各个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内形成一个可储存流体的流体储存室14。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平面塑封缝30用于将多层薄膜经塑封形成如图5所示的一个平面缓冲材料,所述立体塑封缝40用于将上述平面缓冲材料进一步塑封而使所述流体包装袋形成具有空间立体构型并且能够容纳所述包装物品的所述立体包装装袋,如图7中所示。所述平面塑封缝30和所述立体塑封缝40可以通过粘接或热封连接的方式将多层薄膜连接在一起,优选地,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平面塑封缝30和所述立体塑封缝40可以都实施为由热封工艺形成。

根据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流体缓冲体10进一步地包括一流体填充阀20,其可以有合适的阀体形成,如单向机械阀等。参照图1,在这个实施例中,其是至少两层阀膜21和22形成的所述流体填充阀20,所述流体填充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与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12互相叠合地设置,并且在所述阀膜21和22之间形成用于向所述流体储存室14填充流体的流体填充通道23。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阀膜21和22的长度短于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12。当通过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向所述流体储存室14中填充流体并且所述流体储存室14中的压力达到预定要求时,所述流体储存室14中的流体压力作用在所述阀膜21和22上,以使所述阀膜21和22贴合于其中一层所述流体储存膜,从而封闭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以使所述流体填充阀20起到单向阀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流体缓冲体10的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12以及所述流体填充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分别可以由各种合适的薄膜材料制成,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复合薄膜等,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也并不受到限制,只要是合适的柔性薄膜即可。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单向密封效果,所述流体填充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也可以是由上述薄膜经添加化学成分而改性得到的自粘性薄膜。

所述流体缓冲体10进一步地包括一主通道单元15,其连接于各个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优选地,其一体地延伸于各个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更具体地,根据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主通道单元15与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例如,在这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沿着纵向方向延伸,所述主通道单元15沿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主通道单元15形成一主通道151,并且所述主通道151具有一填充流体口152,当所述填充流体口152的位置设置有填充流体嘴并且执行填充流体操作时,流体从所述填充流体口152沿着横向方向进入所述主通道151,并且再沿着纵向方向进入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并且当所述流体储存室14中达到预定流体压力后,所述流体填充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贴合于其中一层流体储存膜11或12,从而实现自封闭,以防止充入的流体再反渗进入所述主通道151。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主通道单元15可以由两层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12形成,如图1中所示;也可以由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形成,如图4中所示,或者由其中一层所述流体储存膜11或12和其中一层所述阀膜21或22形成。

如图5中所示,所述平面塑封缝30进一步地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流体缓冲体10的顶侧和底侧的连续密封的一边封缝32和顶侧邻近所述边封缝32的一连续密封的主通道密封缝33,其中顶侧的所述边封缝32和所述主通道密封缝33之间形成所述主通道15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边封缝32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形成并且封合连接两层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12。所述主通道密封缝33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形成并且将两层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12和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分别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一次热封工艺而形成的上下两侧的所述主通道密封缝33分别将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所述阀膜21热封连接,以及将所述流体储存膜12和所述阀膜22热封连接,如图1中所示,并且在除了对应所述流体通道23的其他位置将所述阀膜21和22也一并热封连接。

如图5中所示,该平面塑封缝30包括一系列导引缝34,其中一个流体填充阀20对应设置两列互相间隔的导引缝34,其由热封连接所述阀膜21和22形成,从而在两列所述导引缝34之间形成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

参照图1,所述阀膜21和22进一步地通过多个连接缝35热封连接至所述流体储存膜11,这样在所述流体储存室14中达到预定的压力时,压力作用于所述阀膜21和22,并且因为所述连接缝35的设置而同时被压向所述流体储存膜11并最终贴合于所述流体储存膜11,从而关闭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即所述连接缝35热封连接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以及一层所述流体储存膜11。另外,如图5中所示,各个所述连接缝35的形状的设计使得其还进一步地起到防止流体回流的作用,也就是说,当所述流体储存室14中的流体想要回流时,会被所述连接缝35所阻挡而不能轻易地反渗进入所述主通道151。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的该导引缝34也被将所述阀膜连接至该流体储存膜11,以与该连接缝35协同作用,使所述流体储存室14中达到预定的压力时,压力作用于所述阀膜21和22,以使该阀膜21和22被压向并贴合于所述流体储存膜11。

另外,在热封形成这些平面塑封缝30时,所述流体填充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可以通过设置耐热阻隔装置而形成,在热封工艺之后,再取出所述耐热阻隔装置。根据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流体填充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之间设置有一耐热层24,如图1和图5中所示,例如可以是耐热油墨,其贴附于其中一层所述阀膜21或22的内表面,这样,在热封形成所述主通道密封缝33时,在对应所述耐热层24的位置,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不会热封连接,从而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得以能够与所述主通道151相连通,而不会因热封而将其进入口关闭。

根据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主通道151由两层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12形成,所述耐热层24和所述阀膜21和22各自有延伸段进入所述主通道151,所述平面塑封缝30还包括对应于所述耐热层24的延伸段的位置的一列互相间隔的沿横向方向排列的接合缝36,因为所述耐热层24的设置,所述接合缝36将两层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12和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分别连接在一起,而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没有热封连接,所述接合缝36的设置使得所述流体缓冲体10在填充流体时,流体进入所述主通道151后,相邻的所述阀膜21和22与对应连接的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12能够一起膨胀而打开对应的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

如图5至图9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包装袋,图5所示是其平面展开示意图,并且所述流体缓冲体10在示意的这个实施例中包括一个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并且沿纵向方向排列。所述主通道单元15沿横向方向排列并与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一体成形。如图中所示,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可以被提供由所述流体填充阀20形成的多个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从而增强流体填充速度和效率。

如图5中所示的沿纵向延伸的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适合于被对折,从而得到如图6中所示的子流体储存单元131互相叠合的结构,从而所述流体缓冲体10形成前侧壁10a和后侧壁10b,然后通过左右两侧的所述立体塑封缝40将所述流体缓冲体10的左右两侧的前侧壁10a和后侧壁10b的边缘部分相连接,从而在所述流体缓冲体10填充流体后,所述流体缓冲体10形成具有开口110的容纳腔100,其中包装物品适合于通过所述开口110放入所述容纳腔100并储存在所述容纳腔100中。

可以理解的是,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流体缓冲体10被设置有两列所述立体塑封缝40,其可以是连续的塑封也可以是断续的塑封。其可以通过一次塑封形成,也可以通过二次塑封形成。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更具体地,所述立体塑封缝40包括两条侧封缝41,其分别在该流体包装袋的两端封合连接该前侧壁10a和该后侧壁10b,从而使该流体包装袋形成具有袋状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侧封缝41为连续的热封缝,从而防止被填充与该流体包装袋的流体溢出。值得一提的是,该侧封缝41可以通过一次热封形成,也可以通过二次热封形成。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如图所示,该立体塑封缝40进一步包括一系列压合缝42,其塑封连接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12以及所述阀膜21和22,从而起到压合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12以及所述阀膜21和22的作用,从而其所在位置便不会被填充流体而膨胀并且其周围部分的膨胀程度相对减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压合缝42的形状为长条形,并呈直线排列,从而将该流体储存单元13间隔为不同的子流体储存单元131。多条压合缝42被间隔设置,从而形成一系列连通通道133。被填充于该流体包装袋的流体能够通过该连通通道流动,进而在其两侧的子流体储存单元131之间进行交换。

具体地,该前侧壁10a包括一前主侧壁101a、一前左侧壁102a、一前右侧壁103a和一前底侧壁104a。该前主侧壁101a与该前左侧壁102a一体连接。该前主侧壁101a与该前左侧壁102a之间设置有一列所述压合缝42。该前主侧壁101a与该前右侧壁103a一体连接。该前主侧壁101a与该前右侧壁103a之间设置有另一列所述压合缝42。该前主侧壁101a与该前底侧壁104a一体连接。该前主侧壁101a与该前底侧壁104a之间设置有另一列所述压合缝42。

该后侧壁10b包括一后主侧壁101b、一后左侧壁102b、一后右侧壁103b和一后底侧壁104b。该后主侧壁101b与该后左侧壁102b一体连接。该后主侧壁101b与该后左侧壁102b之间设置有一列所述压合缝42。该后主侧壁101b与该后右侧壁103b一体连接。该后主侧壁101b与该后右侧壁103b之间设置有另一列所述压合缝42。该后主侧壁101b与该后底侧壁104b一体连接。该后主侧壁101b与该后底侧壁104b之间设置有另一列所述压合缝42。

更具体地,该压合缝42包括一列第一压合缝421、一列第二压合缝422和一列第三压合缝423,其分别被设置于该流体包装袋的左侧、右侧和底侧并分别呈直线排列。

该第一压合缝421、该第二压合缝422和该第三压合缝423分别在左侧、右侧和底侧连接该前主侧壁101a与该后主侧壁101b,以形成具有所述容纳腔100的一包装主体101。

此外,该第一压合缝421还热封连接该前左侧壁102a与该后左侧壁102b,从而形成一左缓冲体102。该第二压合缝421还热封连接该前右侧壁103a与该后右侧壁103b,从而形成一右缓冲体103。该第三压合缝421还热封连接该前底侧壁104a与该后底侧壁104b,从而形成一底缓冲体104。该左缓冲体102、该右缓冲体103和该底缓冲体104分别在该包装主体101的左侧、右侧和底侧提供缓冲保护,以增强该流体包装袋的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压合缝42被间隔设置,形成该包装主体101的子流体储存单元131与形成该左缓冲体102的子流体储存单元131之间相互连通。被储存于该包装主体101的流体与储存于该左缓冲体102的流体能够通过该连通通道133进行交换。

同样地,形成该包装主体101的子流体储存单元131与形成该右缓冲体103的子流体储存单元131之间相互连通。被储存于该包装主体101的流体与储存于该右缓冲体103的流体能够通过该连通通道133进行交换。形成该包装主体101的子流体储存单元131与形成该底缓冲体104的子流体储存单元131之间相互连通。被储存于该包装主体101的流体与储存于该底缓冲体104的流体能够通过该连通通道133进行交换。

因此,当该包装主体101受到外界压迫时,被储存于其子流体储存单元131的流体能够通过该连通通道133进而该左缓冲体102、该右缓冲体103及该底缓冲体104的子流体储存单元131,从而分散其所受到的压迫,以增强其抗压性,进而增强其安全性。

同样地,当该左缓冲体102、该右缓冲体103或者该底缓冲体104受到外界压迫时,被储存于其子流体储存单元131的流体能够通过该连通通道133进入该包装主体101的子流体储存单元131,从而分散其所受到的压迫,以增强其抗压性,进而增强其安全性。

总之,该压合缝42的设置有利于增强该流体包装袋的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压合缝42的设置方式、设置位置和设置数量、设置形状都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上述压合缝42也可以设置为其它的形状、位置和数量。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在包装时,所述流体包装袋的所述流体缓冲体10还没有填充流体,将所述包装物品从所述开口110放入所述容纳腔100中。然后,将执行流体填充操作,这时流体进入所述流体储存室14,从而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被填充有流体,从而向内凸出并按压作用于所述包装物品的外表面,以形成与所述包装物品的形状相适应的凹凸形状。也就是说,所述流体包装袋被填充流体后的形状能够匹配被预先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00内的包装物品的形状,从而能够被用于包装不同形状的包装物品,并且能够被用于包装不规则形状的物品。

说明书附图之图10至图13阐释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包装袋。该流体包装袋包括一流体缓冲体10A和一系列设置于所述流体缓冲体10A的流体填充阀20。该流体缓冲体10A包括两层流体储存膜11和12经由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A和一系列立体塑封缝40A塑封形成的一流体储存单元13A。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A具有一流体储存室14。

所述平面塑封缝30A包括两条边封缝32A、一主通道密封缝33A、一系列导引缝34、一系列连接缝35和一系列接合缝36。该立体塑封缝40A包括两条侧封缝41A和一系列压合缝42A。

所述流体缓冲体10A包括一前侧壁10a’和一后侧壁10b’。

所述侧封缝41A于所述流体缓冲体10A的两侧热封所述前侧壁10a’和所述后侧壁10b’,从而形成具有一开口110A的一容纳腔100A。

与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压合缝42A的形状为环状,其被设置于所述侧封缝41A的附近,以减少其所处位置及其周边的膨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二个优选实施例,该压合缝42A的数量为六,其分别被设置于该流体包装袋的四个角落处和两侧的中部。这些部位为包装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挤压和膨胀的部位。该压合缝42A的设置使这些部位的膨胀程度降低,从而其受到外界压迫而遭受破坏的风险降低。

更具体地,该流体包装袋的周边,即其左侧、右侧和底侧是流体填充量相对较少,缓冲保护强度较弱的区域。所述压合缝42A的设置使包装物品不会被贴合左右两侧的侧封缝41A以及其底部包装,从而远离缓冲薄弱区。相反地,该流体包装袋的周边受到外界压迫时,周边的流体向中间流动,从而其抗压性得以增强。同样地,该流体包装袋的中间区域受到压迫时,中间的流体也会向周边流动,从而该流体包装袋中部的抗压性也得以增强。也就是说,该压合缝42A的设置使该流体包装袋周边形成了缓存区,从而增加了该流体包装袋的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压合缝42A的设置方式、数量、位置、形状都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

如图10至图13所示,该平面塑封缝30A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定位缝38A。所述定位缝38A被设置于所述流体缓冲体10A。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二个优选实施例,该定位缝38A的数量为二并且在所述流体缓冲体10A被对折而形成所述前侧壁10a’和所述后侧壁10b’时,该两个定位缝38A的位置相对应。也就是说,该平面塑封缝30包括塑封连接所述前侧壁10a’的一个所述定位缝38A,以及塑封连接所述后侧壁10b’的一个所述定位缝38A,并且两者形成在所述流体包装袋的前后侧,并且位置互相对应。值得一提的是,该定位缝38A上述的数量和设置位置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该定位缝38A也可以是其它的数量和设置位置。其数量和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包装物品的形状进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二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定位缝38A位于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A的中部位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定位缝38A塑封连接至少两层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12,从而使得对应所述定位缝38A的部分不能填充流体,而其周围的部分可以填充流体,以用于对包装物品起到缓冲作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定位缝38A在这个实施例中实施为平面塑封缝,即在未进行立体塑封时即形成所述定位缝38A。而在另外的变形中,所述定位缝38A也可以在立体塑封步骤中进行,也就是说将所述流体缓冲体10A对折以形成所述前侧壁10a’和所述后侧壁10b’,然后通过塑封机形成所述立体塑封缝40和所述定位缝38A,在形成所述定位缝38A的过程中,如在热封工艺中,所述容纳腔100A中设置有耐热阻隔装置,从而避免内侧的流体储存膜,如流体储存膜12,在对折后其内表面被所述定位缝38A热封连接,即所述定位缝38A只热封连接两层所述流体储存膜,而不将四层膜热封连接成一体,从而保证连续贯通地形成所述容纳腔100A。或者所述内侧的流体储存膜内表面贴附于类似所述耐热层24的耐热物,从而防止其内表面热封连接在一起。

所述流体缓冲体10A被填充流体并形成所述流体包装袋时,所述定位缝38A的设置使所述前侧壁10a’和所述后侧壁10b’分别向内和分别向外形成凹凸结构。所述前侧壁10a’和所述后侧壁10b’的向内凹的倾向有利将包装物品保持于两个定位缝38A之间,从而使该包装物品能够被更为牢固地包装,进而受到更好的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各个所述定位缝38A是塑封块,并呈圆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定位缝38A也可以是三角形,或者是其他形状如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并不受到限制。可以理解的是,因为所述定位缝38A的设置,所述流体缓冲体10A在填充流体并形成的所述流体包装袋时,在内表面和外表面都形成凹凸结构,内表面形成的凹凸结构能够有效地对所述包装物品起到固定作用而防止其遭受碰撞。所述流体包装袋在其相反的前后侧壁10a’和10b’的外表面形成凹凸结构,这样,当多个所述流体包装袋在一起堆放时,一个所述流体包装袋的所述流体缓冲体10A的内凹结构可以对应另一个所述流体包装袋的所述流体缓冲体10A的外凸结构,从而有效地节省空间,方便存放。

可以理解的是,在包装时,所述流体包装袋的所述流体缓冲体10A还没有填充流体,将所述包装物品从所述开口110A放入所述容纳腔100A中。然后,将执行流体填充操作,这时流体进入所述流体储存室14,从而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A被填充有流体,从而向内凸出并按压作用于所述包装物品的外表面,以形成与所述包装物品的形状相适应的凹凸形状。也就是说,所述流体包装袋被填充流体后的形状能够匹配被预先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00A内的包装物品的形状,从而能够被用于包装不同形状的包装物品,并且能够被用于包装不规则形状的物品。

根据该第二个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流体包装袋用于包装水果,例如可以是葡萄、苹果、梨、菠萝、桃、西瓜、橙子、桔子、李子、椰子、柚子、石榴、火龙果、芒果等等。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为水果的所述包装物品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流体包装袋还可以应用于包装其他食品如鸡蛋、鸭蛋、鹅蛋、咸蛋、皮蛋等蛋类食品,或者其他电子产品、灯具、陶瓷制品等等。

如图10和图11所示,该平面塑封缝30A进一步包括一系列塑形缝39A。该塑形缝39A被设置于该流体包装袋的底部,从而在所述流体包装袋的底部连接两层流体储存膜11和12,从而防止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12中处于内侧的一层过度向内收缩,从而有利于保持该流体包装袋的整体造型。此外,所述塑形缝39A的设置使所述流体包装袋的底部更为平整,其更加适合站立,例如站立于一包装箱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二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塑形缝39A为成对设置的月牙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所述塑形缝39A的上述形状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所述塑形缝39A也可以是其它的形状,例如圆形、方形等。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流体包装袋的所述流体填充阀20的结构,所述流体填充阀20可以具有合适的结构如机械单向阀,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中,其由两层或多层薄膜形成。

更具体地,如图1中所示,所述流体填充阀20包括相对于两层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12较短的阀膜21和22,其分别与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12相叠合以用于形成向各个所述流体储存单元13的所述流体储存室14填充流体的流体填充通道23。如图2所示,所述流体填充阀20进一步地可以包括增加一层阀膜25,其位于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之间,以用于增强密封性能。如图3所示,所述流体填充阀20可以进一步地包括一层补强膜26,其位于一层所述流体储存膜12和所述阀膜22之间,即位于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外侧,从而起到防止所述阀膜22和所述流体储存膜12的相连接处被撕裂,以起到加强其稳固连接的作用。如图4所示,所述主通道单元15也可以由所述阀膜21和22的外延伸段形成,而其内延伸段与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12形成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流体填充阀20的具体结构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