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剪机张力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8846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剪机张力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剪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剪机张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很多工业生产时,由于需要不同规格的卷条料,往往需要对卷料进行开卷并分剪成需要的规格后再进行收卷,这其中使用到最多的是分剪机。在这开卷和收卷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条料的张力不稳定的现象,尤其是在分剪机加速或减速的过程中,现有的张力控制大多都是在收卷机或开卷机上直接进行张力控制,往往会由于开卷收卷的速度不协调造成积料或分剪张力变化幅度过大,影响生产分剪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剪机张力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剪机张力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滚筒、第二固定滚筒、第三固定滚筒、条料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滚筒、第二固定滚筒和第三固定滚筒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固定滚筒和第二固定滚筒之间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活动滚筒,所述第二固定滚筒和第三固定滚筒之间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活动滚筒,所述条料从右到左依次穿过第一固定滚筒的上侧、第一活动滚筒的下侧、第二固定滚筒的右上侧、第二活动滚筒的上侧和第三固定滚筒的下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滚筒和第二活动滚筒的两端均插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上下两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弹簧固定座。

优选的,所述轴承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呈工字型,所述固定架的一侧表面开设有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滑块的一端滑动卡接在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弹簧固定座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在固定架上滑槽的上侧或下侧。

优选的,所述弹簧在轴承座的上下表面呈轴对称分布,且所有弹簧的长度和劲度系数均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滚筒、第二固定滚筒和第三固定滚筒的两端均固定安装在同一个方框形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分剪机张力控制装置,通过第一活动滚筒和第二活动滚筒的弹簧设置,合理调节缓冲分剪机速度变化时条料上的张力,且第一活动滚筒、第二活动滚筒配合第一固定滚筒、第二固定滚筒和第三固定滚筒形成两个类似于动滑轮形态的装置,使得条料的张力调节更细致平稳,生产质量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活动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固定滚筒、2第一活动滚筒、3第二固定滚筒、4条料、5第二活动滚筒、6第三固定滚筒、7固定架、71滑槽、8弹簧固定座、9弹簧、10轴承座、11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分剪机张力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滚筒1、第二固定滚筒3、第三固定滚筒6、条料4和固定架7,所述第一固定滚筒1、第二固定滚筒3和第三固定滚筒6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固定滚筒1和第二固定滚筒3之间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活动滚筒2,所述第二固定滚筒3和第三固定滚筒6之间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活动滚筒5,所述条料4从右到左依次穿过第一固定滚筒1的上侧、第一活动滚筒2的下侧、第二固定滚筒3的右上侧、第二活动滚筒5的上侧和第三固定滚筒6的下侧,所述第一活动滚筒2和第二活动滚筒5的两端均插接有轴承座10,所述轴承座10的上下两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弹簧9,所述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弹簧固定座8,所述轴承座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11,所述滑块11呈工字型,所述固定架7的一侧表面开设有与滑块11相匹配的滑槽71,所述滑块11的一端滑动卡接在滑槽71内,所述弹簧固定座8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在固定架7上滑槽71的上侧或下侧,所述弹簧9在轴承座10的上下表面呈轴对称分布,且所有弹簧9的长度和劲度系数均相同,所述第一固定滚筒1、第二固定滚筒3和第三固定滚筒6的两端均固定安装在同一个方框形支架上。

本分剪机张力控制装置,通过第一活动滚筒2和第二活动滚筒5两端的弹簧9设置,合理调节缓冲分剪机速度变化时条料4上的张力,且第一活动滚筒2、第二活动滚筒5配合第一固定滚筒1、第二固定滚筒3和第三固定滚筒6形成两个类似于动滑轮形态的装置,使得条料4的张力调节更细致平稳,生产质量更稳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