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卸船机作业量调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9448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卸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卸船机作业量调整系统。



背景技术:

卸船机作为散货大型码头主要卸船设备,作业时都是通过抓斗进行卸料,每次循环抓料的多少直接影响了作业效率。近几年大型卸船机也在国内逐步盛行,从而对每次循环抓料的多少更加看重。如今卸船机多数调节下沉量还是多数采用多位触点式控制,虽然也能够有效的调节抓斗下沉量,但是不能满足用户所有工况需求。如果能够有效解决根据物料种类比重进行实时调节抓斗下沉量,这样可以使设备效率最大化。

卸起升机构分为支持和开闭,起升机构在上升、下降动作时,支持和开闭机构为同步运行,但是在开斗或闭斗运行时,需要分开动作。开斗动作时,支持机构不动作,开闭机构下降;闭斗动作时,支持机构慢速下降(保证抓斗下沉量),开闭机构上升动作。

改造前远航船机在抓取比重较小的货物时,抓料比平时少,严重的影响了作业效率。通过分析,卸船机在抓斗动作时,支持机构是随之下降的,为了保证支持钢丝绳张紧状态,支持机构下降速度也不能太大,但如果太小了又无法保证抓斗下沉量,抓料不足,影响效率。

通过深入分析,设备在闭斗时,支持机构一般都为力矩控制,变频器输出的力矩的大小直接影响了支持机构下降的速度,变频器输出的力矩越大,抓斗需要克服的力越大,支持机构下降的越慢;变频器输出的力矩越小,抓斗需要克服的力越小,支持机构下降越快。在此原理基础上,如果可以根据实际作业需要通过模拟量信号进行无极的调节抓斗开斗时变频器输出的力矩,这样就可以保证了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卸船机作业量调整系统,可达到通过不同矿种的比例智能调整支持机构力矩大小的方法调整抓斗下沉量,来解决抓斗的抓取量,以实现效率最大化的有益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卸船机作业量调整系统,包括电位计、模拟量模块、基板及供电模块、滤波模块、电源模块、PLC逻辑控制器、PLC215通讯卡、变频器通讯卡和变频器,

所述电位计与模拟量模块信号连接;所述滤波模块与电源模块信号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基板及供电模块信号连接;所述模拟量模块与所述基板及供电模块均与PLC逻辑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PLC逻辑控制器分别与PLC215通讯卡与变频器信号连接;所述PLC215通讯卡与变频器通讯卡信号连接;所述变频器通讯卡与变频器信号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变频器输出力矩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电位计接受输入DC电源信号和操作信号,并将DC电源信号转换为0-10V模拟量信号。

作为优选,所述滤波模块接受输入AC电源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联动台上增设下沉量调整电位计,在闭斗过程中司机通过不同矿种的比例智能调整支持机构力矩大小的方法调整抓斗下沉量,来解决抓斗的抓取量,以实现效率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卸船机作业量调整系统,如图所示,其包括电位计、模拟量模块、基板及供电模块、滤波模块、电源模块、PLC逻辑控制器、PLC215通讯卡、变频器通讯卡和变频器,

电位计与模拟量模块信号连接;滤波模块与电源模块信号连接,电源模块与基板及供电模块信号连接;模拟量模块与基板及供电模块均与PLC逻辑控制器信号连接;PLC逻辑控制器分别与PLC215通讯卡与变频器信号连接;PLC215通讯卡与变频器通讯卡信号连接;变频器通讯卡与变频器信号连接。

本实施例中,变频器输出力矩调节。

本实施例中,电位计接受输入DC电源信号和操作信号,并将DC电源信号转换为0-10V模拟量信号。

本实施例中,滤波模块接受输入AC电源信号。

电位计工作原理如下:

电位计通常被制造成不管使用多久均能维持原有的特性,若当位置传感器使用,电位计可以是直线或旋转式位置传感器。电位计输出一个电压值,其正比于沿着可变电阻器之滑动器的位置。因为温度变化、磨耗及滑动器与可变电阻器之间的污垢均会造成电阻变化,影响电位计的精度,因此,电位计有太低的准确度。由于材料的发展,特别是在导电性塑料,使得电位计在使用很长时间后仍可以维持原有特性,同时也改进它们的性能。

开发内容如下:

1、在联动台上安装电位计,需要重新开孔;

2、在司机室PLC柜内安装直流电源;

3、在司机室模块基板上安装1块模拟量模块;

4、敷设司机室PLC柜到联动台电缆。

以上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凡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或者对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