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轨支架及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0249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导轨支架及电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用辅助部件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导轨支架及电梯。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接电梯导轨的导轨支架一般是通过角铁制作并连接形成的。在制作导轨支架的过程中,由于导轨底面到井道壁的距离是未知的,故必须根据每个项目的具体井道尺寸来进行切割、焊接制作导轨支架。因此导致导轨支架的制作成本较高,且操作困难。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导轨支架及电梯,旨在提高导轨支架的使用灵活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导轨支架,所述导轨支架包括主轨底码和与所述主轨底码连接的主轨面码;所述主轨底码上设有多组所述第一腰形孔,所述主轨面码上设有多组所述第二腰形孔;所述导轨支架还包括至少一第一紧固件和至少二第二紧固件;其中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容纳于至少一组的至少一所述第一腰形孔和至少一组的至少一所述第二腰形孔,所述主轨底码与所述主轨面码连接;通过至少一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远离所述主轨面码的至少一所述第一腰形孔与墙体连接,所述主轨底码固定于所述墙体;通过至少另一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远离所述主轨底码的至少一所述第二腰形孔与电梯导轨连接,所述主轨面码与所述电梯导轨连接。优选地,所述主轨底码由相互垂直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形成;所述主轨面码由相互垂直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连接形成;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设有多组所述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均设有多组所述第二腰形孔。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固定于所述墙体,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电梯导轨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侧板固定于所述墙体,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电梯导轨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两组所述第一腰形孔;每组所述第一腰形孔在所述第一侧板水平方向的中心轴线上呈左右镜像对称分布且呈倾斜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通过多个所述第二紧固件和两组所述第一腰形孔固定于所述墙体上,且所述墙体与所述第一侧板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一组所述第一腰形孔,每组所述第一腰形孔在所述第二侧板水平方向的中心轴线上呈左右镜像对称分布且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三侧板上设有四组所述第二腰形孔,每组所述第二腰形孔在所述第三侧板水平方向的中心轴线上呈左右镜像对称分布且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侧板上的所述第一腰形孔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三侧板上的所述第二腰形孔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通过每组所述第一腰形孔、每组所述第二腰形孔配合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三侧板设置所述第二腰形孔方向上的长度为所述第二侧板设置所述第一腰形孔方向上的长度的倍数。优选地,所述第四侧板上设有一组所述第二腰形孔,每组所述第二腰形孔在所述第四侧板水平方向的中心轴线上呈左右镜像对称分布且呈倾斜设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梯,所述电梯采用所述导轨支架;所述导轨支架包括主轨底码和与所述主轨底码连接的主轨面码;所述主轨底码上设有多组所述第一腰形孔,所述主轨面码上设有多组所述第二腰形孔;所述导轨支架还包括至少一第一紧固件和至少二第二紧固件;其中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容纳于至少一组的至少一所述第一腰形孔和至少一组的至少一所述第二腰形孔,所述主轨底码与所述主轨面码连接;通过至少一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远离所述主轨面码的至少一所述第一腰形孔与墙体连接,所述主轨底码固定于所述墙体;通过至少另一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远离所述主轨底码的至少一所述第二腰形孔与所述电梯导轨连接,所述主轨面码与所述电梯导轨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主轨底码设置第一腰形孔,主轨面码设置第二腰形孔,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第一腰形孔相对于第一腰形孔重合的位置,从而能够方便地调整主轨底码和主轨面码之间的距离;无需施工工人针对具体井道尺寸对主轨底码和主轨面码进行切割、焊接制作,节省施工工人的劳动强度,且能提高导轨支架的使用灵活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轨支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轨支架的主轨底码的左视图;图4为图3的主视图;图5为图3的仰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导轨支架的主轨面码的左视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图8为图6的后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主轨底码200主轨面码101第一腰形孔201第二腰形孔310第一紧固件320第二紧固件110第一侧板120第二侧板210第三侧板220第四侧板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轨支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1、2该导轨支架包括主轨底码100和与所述主轨底码100连接的主轨面码200;所述主轨底码100上设有多组第一腰形孔101,所述主轨面码200上设有多组第二腰形孔201;所述导轨支架还包括至少一第一紧固件310和至少二第二紧固件320;其中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310容纳于至少一组的至少一所述第一腰形孔101和至少一组的至少一所述第二腰形孔201,所述主轨底码100与所述主轨面码200连接;通过至少一所述第二紧固件320穿过远离所述主轨面码200的至少一所述第一腰形孔101与墙体连接,所述主轨底码100固定于所述墙体;通过至少另一所述第二紧固件320穿过远离所述主轨底码100的至少一所述第二腰形孔201与电梯导轨连接,所述主轨面码200与所述电梯导轨连接。具体地,主轨底码100固定于安装墙体上,而主轨面码200固定于电梯导轨上,如此电梯导轨可轻松安装在安装墙体的任意位置。另外为了调节主轨底码100与主轨面码200的连接位置,主轨底码100在与主轨面码200连接的一面设置第一腰形孔101,主轨面码200在与主轨底码100连接的一面设置第二腰形孔201;并通过第一紧固件310容纳于第一腰形孔101和第二腰形孔201中,实现主轨底码100与主轨面码20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腰形孔101和第二腰形孔201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通过将第一腰形孔101和第一腰形孔101设置为长条状,因此在将主轨底码100和主轨面码200之间固定连接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第一腰形孔101相对于第二腰形孔201重合的位置,从而能够方便地调整主轨底码100和主轨面码200之间的距离。如此以便调节主轨底码100与主轨面码200之间的距离,适应不同的电梯导轨的安装,无需施工工人针对具体井道尺寸对主轨底码100和主轨面码200进行切割、焊接制作,节省施工工人的劳动强度,且能提高导轨支架的使用灵活性。另外第二紧固件320可用在主轨底码100与墙体之间、主轨面码200与电梯导轨之间的连接;若用在主轨底码100与墙体之间的连接,第二紧固件320为膨胀螺栓,采用膨胀螺栓可增加主轨底码100与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若用在主轨面码200与电梯导轨之间的连接,第二紧固件320为一般紧固螺栓。在本实施例中,主轨底码100与主轨面码200之间的距离调节可在80mm至270mm。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主轨底码100设置第一腰形孔101,主轨面码200设置第二腰形孔201,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第一腰形孔101相对于第一腰形孔101重合的位置,从而能够方便地调整主轨底码100和主轨面码200之间的距离;无需施工工人针对具体井道尺寸对主轨底码100和主轨面码200进行切割、焊接制作,节省施工工人的劳动强度,且能提高导轨支架的使用灵活性。进一步地,参照图2、3和图6,所述主轨底码100由相互垂直的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连接形成;所述主轨面码200由相互垂直的第三侧板210和第四侧板220连接形成;所述第一侧板110和所述第二侧板120均设有多组所述第一腰形孔101,所述第三侧板210与所述第四侧板220均设有多组所述第二腰形孔20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0与第二侧板120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三侧板210盒第四侧板220为一体成型结构,均采用冲压技术制作,可加强彼此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一侧板110与第二侧板120相互垂直,第三侧板210与第四侧板220相互垂直,即均形成截面为L形的板块;如此设置,一方面可让主轨底码100的第一侧板110、第二侧板120能交替与主轨面码200的第三侧板210连接,增加主轨底码100的调节范围;另一方面不影响主轨底码100与安装墙体的安装。优选地,当主轨底码100与主轨面码200之间的距离为最大值270mm时,所述第一侧板110固定于所述安装墙体,所述第二侧板120与所述第三侧板210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侧板220与所述电梯导轨固定连接。需要调整主轨底码100在安装墙体上的高度位置,可利用第一侧板110的第一腰形孔101进行调节。第二侧板120与第三侧板210固定连接,是通过第一紧固件310穿过第二侧板120的至少一第一腰形孔101和第三侧板210的至少一第二腰形孔201配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310可采用一般紧固螺栓。优选地,当主轨底码100与主轨面码200之间的距离为最小值80mm时,所述第二侧板120固定于所述安装墙体,所述第一侧板110与所述第三侧板210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侧板220与所述电梯导轨固定连接。需要调整主轨底码100在安装墙体上的高度位置,可利用第二侧板120的第一腰形孔101进行调节。第一侧板110与第三侧板210固定连接,是通过第一紧固件310穿过第一侧板110的至少一第一腰形孔101和第三侧板210的至少一第二腰形孔201配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310可采用一般紧固螺栓。进一步地,参照图3至图5,所述第一侧板110上设有两组所述第一腰形孔101;每组所述第一腰形孔101在所述第一侧板110水平方向的中心轴线上呈左右镜像对称分布且呈倾斜设置。如此设置,当第一侧板110与第三侧板210连接时,第三侧板210的每组第二腰形孔201可与第一侧板110的两组第一腰形孔101的其中一组进行重合配合连接,使第三侧板210能与第一侧板110在水平方向调节距离,从而实现适应多种尺寸的电梯导轨的使用。另外第一腰形孔101成倾斜设置,更进一步加大第一侧板110与第三侧板210在竖向方向的位置调节范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0的每组第一腰形孔101有两个;第三侧板210的每组第二腰形孔201有2个。第一腰形孔101的倾斜角度优选设置为45度。进一步地,参照图3至图5,所述第一侧板110通过多个所述第二紧固件320和两组所述第一腰形孔101固定于所述安装墙体上,且所述安装墙体与所述第一侧板110间隔设置。如此,第一侧板110可通过其中一组第一腰形孔101固定于安装墙体上,以实现与第二侧板120连接的第三侧板210的高度调节。另外也可利用第二紧固件320在两组第一腰形孔101固定于安装墙体上,加强整个导轨支架与安装墙体的连接强度。而安装墙体与第一侧板110间隔设置,能提供与第二侧板120连接的第三侧板210移动的空间,不阻挡第二侧板120于第三侧板210之间的调节。第一腰形孔101的倾斜角度优选设置为45度。进一步地,参照图6至图8,所述第二侧板120上设有一组所述第一腰形孔101,每组所述第一腰形孔101在所述第二侧板120水平方向的中心轴线上呈左右镜像对称分布且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三侧板210上设有四组所述第二腰形孔201,每组所述第二腰形孔201在所述第三侧板210水平方向的中心轴线上呈左右镜像对称分布且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侧板120上的所述第一腰形孔101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三侧板210上的所述第二腰形孔201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二侧板120与所述第三侧板210通过每组所述第一腰形孔101、每组所述第二腰形孔201配合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侧板210优选设置四组第二腰形孔201,第二侧板120优选设置一组第一腰形孔101,如此可让第二侧板120在第三侧板210上的横向位置调节的档次有四个档次,具体调节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移动第三侧板210在第二侧板120上的位置,以让其中一组第二腰形孔201与其中一组第一腰形孔101重合配合连接,从而进一步增大第二侧板120与第三侧板210的调节范围。另外第二侧板120上的第一腰形孔101的倾斜方向与第三侧板210上的第二腰形孔201的倾斜方向相反,可对旋入重合的第一腰形孔101、第二腰形孔201的第一紧固件310进行定位,从而加强第二侧板120与第三侧板210的连接强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板120的每组第一腰形孔101有两个。第二腰形孔201的倾斜角度优选设置为45度。进一步地,参照图6至图8,所述第三侧板210设置所述第二腰形孔201方向上的长度为所述第二侧板120设置所述第一腰形孔方向上的长度的倍数。如此设置,第三侧板210在第二侧板120上的横向位置调节更均匀,更能适应尺寸规范的电梯导轨的使用。第二腰形孔201的倾斜角度优选设置为45度。进一步地,参照图6至图8,所述第四侧板220上设有一组所述第二腰形孔201,每组所述第二腰形孔201在所述第四侧板220水平方向的中心轴线上呈左右镜像对称分布且呈倾斜设置。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侧板220的一组所述第二腰形孔201为四个所述第二腰形孔201,其中在所述第四侧板220水平方向的中心轴线左右两侧分别分布两个平行设置的所述第二腰形孔201。如此设置,可增强第四侧板220与电梯导轨的连接强度,并限定第四侧板220的竖向位移。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梯,该电梯采用所述导轨支架;该导轨支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梯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