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整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0532阅读:1272来源:国知局
线束整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束整理装置。



背景技术:

机房内计算机较多,因此电源线及各种电线也较多,若不经常整理,很容易造成缠绕现象的发生,缠绕后的电线容易联电,若不小心拉扯到缠绕后的线团则容易使电源脱落,电源脱落后会造成计算机意外断电,损坏计算机寿命,还可能造成文件丢失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便于线束放置的线束整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包括纵向截面为半圆形的底座,底座的下部设有防水台,所述底座一侧的上端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的上端部铰接有其截面为半圆形的卡扣,所述底座另一侧的上端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上端部设有与卡扣配合的卡槽,所述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平行设置;所述底座的内表面设有绝缘层。

所述底座一侧的上端部设有第一插装部,所述第一插装部上设有自其上表面向其内部延伸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延伸段滑动连接在第一插槽内,第一延伸段和第一插装部之间设有顶紧螺栓。

所述第一延伸段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均设有铰座,所述卡扣一侧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与铰座配合的铰轴。

所述底座另一侧的上端部设有第二插装部,所述第二插装部上设有自其上表面向其内部延伸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延伸段滑动连接在第二插槽内,第二延伸段和第二插装部之间设有顶紧螺栓。

所述卡扣的内壁上设有绝缘层;第一延伸段的相对内表面设有绝缘层;所述第二延伸段的相对内表面设有绝缘层。

所述卡扣的端部设有能插入卡槽的卡接段。

采用上述方案后的优点效果是:底座的下部设有防水台,防水台为长方形,防水台与地面直接接触,避免底座受潮。底座一侧的上端部设有高度可调的第一延伸段,第一延伸段上铰接有卡扣,卡扣的另一端卡装在第二延伸段上,第二延伸段的高度也可以调整。使用时可以将电线放置到底座内,并通过卡扣卡紧,实现线束的整理,避免电线缠绕现象的发生。电线较多时可以调整第一延伸段在第一插槽中的位置,调整第二延伸段在第二插槽中的位置,并通过顶紧螺栓固定,从而使卡扣位置提高,增大卡装容积,使本实用新型可以适应于不同数量的电线使用。底座的内表面设有绝缘层,卡扣的内壁上设有绝缘层,第一延伸段的相对内表面设有绝缘层,第二延伸段的相对内表面设有绝缘层,将电线放置到底座内,并将卡扣卡装到卡槽内,从而使电线集中放置,电线与底座、卡扣、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的接触部分均具有绝缘的效果,因此可以避免意外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该线束整理装置包括纵向截面为半圆形的底座1,底座1 的下部设有防水台10,防水台10为长方形,防水台10与地面直接接触,避免底座1受潮。底座1一侧的上端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延伸段2,本实施例中底座1 一侧的上端部设有第一插装部5,第一插装部5上设有自其上表面向其内部延伸的第一插槽,第一延伸段2滑动连接在第一插槽内,第一延伸段2和第一插装部5之间设有顶紧螺栓。第一延伸段2的上端部铰接有其截面为半圆形的卡扣3,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段2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均设有铰座,卡扣3一侧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与铰座配合的铰轴,铰轴铰接在铰座上即可实现卡扣3与第一延伸段2 的铰接关系,另外,卡扣3的端部与第一延伸段2的上表面之间留有可供卡扣3 翻转的空间。底座1另一侧的上端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延伸段4,本实施例中底座 1另一侧的上端部设有与第一插装部5平行的第二插装部6,第二插装部6上设有自其上表面向其内部延伸的第二插槽,第二延伸段4滑动连接在第二插槽内,第二延伸段4和第二插装部6之间设有顶紧螺栓。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段2和第二延伸段4也平行设置。第二延伸段4上端部设有与卡扣3配合的卡槽,卡扣3的端部设有能插入卡槽的卡接段31,本实施例中第二延伸段4的外侧部还可以设置顶紧销,顶紧销伸入卡槽与卡接段31接触,从而使卡扣3牢固卡接在卡槽内。

如图1所示,底座1的内表面设有绝缘层18,卡扣3的内壁上设有绝缘层 18,第一延伸段2的相对内表面设有绝缘层18,第二延伸段4的相对内表面设有绝缘层18,将电线放置到底座1内,并将卡扣3卡装到卡槽内,从而使电线集中放置,电线与底座1、卡扣3、第一延伸段2和第二延伸段4的接触部分均具有绝缘的效果,因此可以避免意外的发生。

使用时可以将电线放置到底座1内,并通过卡扣3卡紧,实现线束的整理,避免电线缠绕现象的发生。电线较多时可以调整第一延伸段2在第一插槽中的位置,调整第二延伸段4在第二插槽中的位置,并通过顶紧螺栓固定,从而使卡扣3位置提高,增大卡装容积,使本实用新型可以适应于不同数量的电线使用。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