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袋中袋全自动高速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6846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袋中袋全自动高速包装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机,更加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袋中袋全自动高速包装机。



背景技术:

目前,袋中袋包装是一种常见的包装方式,袋中袋包装一般是先将物料用一个内袋进行包装,然后,将内袋包装在一个外袋中,从而形成袋中袋包装。

袋中袋包装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袋中袋包装能够充分地保证被包装物料的卫生和安全,但是,目前的袋中袋包装一般由手工来完成,当物料用一个内袋包装完毕后,再人工地将内袋放入到一个外袋中,然后,再将外袋进行封装。

由于人工包装存在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等缺点,所以,为了实现全自动化生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设计出一种袋中袋全自动高速包装机,这已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袋中袋全自动高速包装机,这种袋中袋全自动高速包装机能够对包装有物料的单个内袋进行外袋包装,从而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袋中袋全自动高速包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分别设置在机架上的单个内袋水平输送装置、水平式制外袋装置和开夹抬夹装置;

上述单个内袋水平输送装置包括一个环形输送机构和若干单个内袋夹紧机构;上述环形输送机构竖直设置,上述环形输送机构包括直线输送部和上升输送部,上述直线输送部位于环形输送机构的下部上,上述上升输送部的输入端与直线输送部的输出端连接;上述单个内袋夹紧机构等间距地固定安装在环形输送机构上,上述单个内袋夹紧机构位于环形输送机构的外面,上述单个内袋夹紧机构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上述水平式制外袋装置包括沿着制外袋包装膜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放卷机构、送膜机构、外袋成型器、外袋纵向封边机构、外袋横向封口机构和外袋剪切机构;上述外袋成型器、外袋纵向封边机构、外袋横向封口机构和外袋剪切机构上的制外袋包装膜水平输送设置;上述外袋成型器位于直线输送部的下方,上述外袋纵向封边机构位于上升输送部的前方;

上述直线输送部与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同向、同步地水平运行设置,上述直线输送部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与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同向、同步地水平运行设置,上述直线输送部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的夹袋端低于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的顶部封口边;

上述开夹抬夹装置横向上位于外袋成型器和外袋纵向封边机构之间,上述开夹抬夹装置纵向上位于环形输送机构和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之间;上述开夹抬夹装置与直线输送部输出端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开夹、抬夹配合。

当放卷机构上的制外袋膜卷放卷时,制外袋包装膜从放卷机构上输出,经过送膜机构的展平输送后,进入到外袋成型器内,此后,制外袋包装膜一直保持水平输送,经过外袋成型器的成型后,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对折,对折的制外袋包装膜从外袋成型器的输出端输出后,再通过外袋纵向封边机构进行纵向封边,从而形成一个顶部具有一个开口的连体外包装袋,连体外包装袋的顶部封口边再通过外袋横向封口机构进行横向封口,横向封口后的连体外包装袋再通过外袋剪切机构进行剪切,从而形成单个的外包装袋。

由于外袋成型器、外袋纵向封边机构、外袋横向封口机构和外袋剪切机构上的制外袋包装膜水平输送设置,所以,本袋中袋全自动高速包装机能够高速地制外袋;同时,由于放卷机构、送膜机构、外袋纵向封边机构、外袋横向封口机构和外袋剪切机构在制外袋的过程中都具有输送作用,所以,本袋中袋全自动高速包装机的制外袋速度可以设计得非常高。

当环形输送机构的直线输送部与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同向、同步地水平运行时,由于单个内袋夹紧机构等间距地固定安装在环形输送机构上,所以,直线输送部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也与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同向、同步地水平运行。

当直线输送部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的夹袋端夹有单个内袋时,由于直线输送部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与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同向、同步地水平运行设置,直线输送部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的夹袋端低于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的顶部封口边;所以,当直线输送部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运动到外袋成型器上时,其夹袋端上的单个内袋便会装入到外袋成型器上的对折的制外袋包装膜内,这样,在单个内袋和制外袋包装膜的高速、水平、同向、同步输送过程中,单个内袋便会装入到对折的制外袋包装膜内,从而实现高速输送中的外袋包装。

在单个内袋夹紧机构从外袋成型器运动到外袋横向封口机构的过程中,由于开夹抬夹装置在外袋成型器和外袋横向封口机构之间与单个内袋夹紧机构开夹、抬夹配合,所以,单个内袋夹紧机构逐渐放开单个内袋并逐渐抬升而脱离对折的制外袋包装膜,脱离对折制外袋包装膜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便随着环形输送机构的上升输送部向上运动,最后,运动到环形输送机构的直线输送部,以便于再次夹送单个内袋;而放开的单个内袋便会装入在对折的制外袋包装膜内,并随着对折的制外袋包装膜一起向前高速地水平输送,再经过外袋纵向封边机构的纵向封边、外袋横向封口机构的横向封口、外袋剪切机构的剪切,从而形成单个的袋中袋包装。

由于在单个内袋输送装入到对折的制外袋包装膜内的过程中,单个内袋的输送与制外袋包装膜的输送是高速、水平、同向、同步输送;又由于单个内袋输送装入到对折的制外袋包装膜内后,单个内袋随着对折的制外袋包装膜一起向前高速、水平、同向、同步输送;所以,单个内袋和制外袋包装膜的输送速度可以设计得非常高,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包装速度,在一般情况下,本袋中袋全自动高速包装机1分钟能够生产600个以上的袋中袋包装产品,因此,本袋中袋全自动高速包装机能够对包装有物料的内袋进行全自动高速的外袋包装,从而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中,以单个内袋的输送方向为“前”方,与单个内袋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后”方,下面涉及的所谓“前”、“后”的含义与此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环形输送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环形输送机构包括一个主动轮、至少两个从动轮和一个环形传动件;

上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竖直设置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上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轴水平设置;

上述从动轮中的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均位于主动轮的下方,上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沿着单个内袋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上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上述环形传动件套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上述环形传动件与主动轮和从动轮传动连接,上述环形传动件与等间距设置单个内袋夹紧机构固定连接,上述单个内袋夹紧机构位于环形传动件的外面;

上述环形传动件包括直线输送部和上升输送部,上述直线输送部位于环形传动件的下部上,上述直线输送部位于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之间,上述上升输送部位于第二从动轮和主动轮之间。

当主动轮转动时,主动轮通过环形传动件带动从动轮转动,这样,环形传动件便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循环地转动,由于环形传动件与等间距设置单个内袋夹紧机构固定连接,所以单个内袋夹紧机构随着环形传动件一起循环地转动,并且,直线输送部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与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同向、同步地水平运行,上升输送部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与对折的制外袋包装膜脱离。

当从动轮的个数为两个时,上述环形传动件呈三角形;当从动轮的个数为三个时,上述环形传动件呈四边形;当从动轮的个数为四个时,上述环形传动件呈五边形;依此类推,当从动轮的个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上述环形传动件呈不同的多边形。

当环形传动件采用环形链条时,上述主动轮和从动轮采用链轮。

当环形传动件采用环形皮带时,上述主动轮和从动轮采用皮带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环形输送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

所述环形输送机构还包括直线限位轨道;

上述直线限位轨道包括直线轨道座、直线凹槽和直线限位槽;

上述直线轨道座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上述直线轨道座沿着单个内袋输送方向设置;

上述直线凹槽和直线限位槽分别设在直线轨道座上,上述直线凹槽和直线限位槽均沿着单个内袋输送方向设置,上述直线凹槽位于直线限位槽的上方;上述直线凹槽套在环形传动件的直线输送部上,上述直线限位槽与直线输送部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滑动限位配合。

当环形传动件从直线限位轨道经过时,环形传动件及其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从直线限位轨道中穿过,由于直线凹槽套在环形传动件的直线输送部上,从而防止环形传动件的直线输送部发生抖动,又由于直线输送部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与直线限位槽滑动限位配合,从而使直线输送部上单个内袋夹紧机构的运动变得更加平稳,所以,直线输送部上单个内袋夹紧机构夹紧的单个内袋,其水平输送变得更加平稳,从而有利于单个内袋的水平输送并水平装入到对折的制外袋包装膜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环形输送机构的更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

所述环形传动件具有直线回送部,上述直线回送部位于直线输送部的上方;

上述直线回送部的下方设有直线支撑轨道;

上述直线支撑轨道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上述直线支撑轨道与直线限位轨道平等设置,上述直线支撑轨道位于直线回送部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的下面,上述直线支撑轨道与直线回送部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滑动支撑配合。

当直线回送部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从直线支撑轨道上经过时,由于直线支撑轨道与直线回送部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滑动支撑配合,从而防止环形传动件的直线回送部发生抖动,进而使直线回送部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的运行变得更加稳定,因此,整个环形传动件上的所有单个内袋夹紧机构的运行也变得更加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单个内袋夹紧机构包括袋夹座、第一夹臂、第二夹臂、第一磁吸附件和第二磁吸附件;

上述袋夹座固定地安装在环形输送机构上;

上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袋夹座上,上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均位于环形输送机构的外面;上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传动连接,上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转动夹紧或转动分开配合;

上述第一磁吸附件固定地安装在第一夹臂上,上述第二磁吸附件固定地安装在第二夹臂上,上述第一磁吸附件和第二磁吸附件的位置相对应;

上述第一夹臂或第二夹臂上设有夹臂驱动件,上述夹臂驱动件与开夹抬夹装置滑动式传动连接。

当夹臂驱动件经过开夹抬夹装置时,夹臂驱动件在开夹抬夹装置上滑动,开夹抬夹装置通过夹臂驱动件驱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同时转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便按不同的方向同时转动,从而实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转动夹紧或转动分开;

当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转动夹紧时,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便能够将单个内袋夹紧;当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转动分开时,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便能够放开单个内袋或者套在单个内袋上,当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套在单个内袋上后,这样便为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夹紧单个内袋做好准备。

当第一磁吸附件采用磁块时,第二磁吸附件可以采用磁块或铁块。

当第一磁吸附件采用铁块时,第二磁吸附件采用磁块。

当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转动夹紧时,通过第一磁吸附件和第二磁吸附件的相互吸附作用,使得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能够更加充分地夹紧,这样,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便能够更加牢固地将单个内袋夹紧,从而有利于单个内袋的夹紧输送。

同时,开夹抬夹装置通过夹臂驱动件还能够驱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同时上升,从而使整个单个内袋夹紧机构抬升,以实现抬夹动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开夹抬夹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开夹抬夹装置包括轨道座和开夹抬夹轨道;

上述轨道座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上述轨道座横向上位于外袋成型器和外袋纵向封边机构之间,上述轨道座纵向上位于环形输送机构和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之间;

上述开夹抬夹轨道固定设在轨道座上;上述开夹抬夹轨道包括直线开夹轨道和弧形开夹抬升轨道,上述直线开夹轨道和弧形开夹抬升轨道沿着单个内袋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上述直线开夹轨道水平设置,上述弧形开夹抬升轨道与第二从动轮同轴设置;上述直线开夹轨道与单个内袋夹紧机构滑动式开夹配合,上述弧形开夹抬升轨道与单个内袋夹紧机构滑动式开夹抬夹配合。

当单个内袋夹紧机构经过开夹抬夹装置的直线开夹轨道时,单个内袋夹紧机构沿着直线开夹轨道水平运动,直线开夹轨道驱动单个内袋夹紧机构逐渐打开,从而使单个内袋夹紧机构逐渐放开单个内袋;

当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经过开夹抬夹装置的弧形开夹抬升轨道时,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沿着弧形开夹抬升轨道弧形运动,弧形开夹抬升轨道使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保持打开状态,并且,弧形开夹抬升轨道驱动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逐渐抬升,从而使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逐渐脱离对折的制外袋包装膜;

当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脱离对折的制外袋包装膜后,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继续沿着弧形开夹抬升轨道弧形运动;

当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离开弧形开夹抬升轨道时,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闭合并且随着环形输送机构的上升输送部向上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

所述机架上设有夹袋控制装置;

上述夹袋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座和夹袋控制轨道;

上述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上述安装座位于第一从动轮的下方;

上述夹袋控制轨道固定设在安装座上;

上述夹袋控制轨道包括弧形开夹下降轨道和直线合夹轨道;

上述弧形开夹下降轨道和直线合夹轨道沿着单个内袋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上述弧形开夹下降轨道与第一从动轮同轴设置,上述直线合夹轨道水平设置;上述弧形开夹下降轨道与单个内袋夹紧机构滑动式开夹降夹配合,上述直线合夹轨道与单个内袋夹紧机构滑动式合夹配合。

当单个内袋夹紧机构经过夹袋控制装置的弧形开夹下降轨道时,弧形开夹下降轨道驱动单个内袋夹紧机构打开,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沿着弧形开夹下降轨道弧形运动,弧形开夹下降轨道驱动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逐渐下降,从而使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逐渐套在连体内袋上;

当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经过夹袋控制装置的直线合夹轨道时,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沿着直线合夹轨道水平运动,直线合夹轨道驱动单个内袋夹紧机构逐渐闭合,从而使单个内袋夹紧机构逐渐夹紧连体内袋并向前高速水平输送;

当夹紧连体内袋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离开直线合夹轨道时,夹紧连体内袋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随着环形输送机构的直线输送部继续向前高速水平输送;

在单个内袋夹紧机构夹紧连体内袋向前高速水平输送的过程中,内袋剪切机构对连体内袋进行剪切,从而形成单个内袋,这样,单个内袋夹紧机构便夹紧单个内袋向前高速水平输送。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水平式制外袋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

所述水平式制外袋装置还包括夹紧输送机构,上述夹紧输送机构设在机架上;上述夹紧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夹紧传动带和第二夹紧传动带;

上述第一夹紧传动带和第二夹紧传动带均安装在外袋成型器和外袋纵向封边机构之间,上述第一夹紧传动带和第二夹紧传动带分别位于装有单个内袋的对折制外袋包装膜的两侧,上述第一夹紧传动带和第二夹紧传动带夹紧式传动配合。

当装有单个内袋的对折制外袋包装膜经过夹紧输送机构时,夹紧输送机构的第一夹紧传动带和第二夹紧传动带夹紧装有单个内袋的对折制外袋包装膜,并将装有单个内袋的对折制外袋包装膜向前高速水平输送,从而防止单个内袋与对折制外袋包装膜发生相对运动,保证袋中袋全自动高速包装的顺利进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外袋横向封口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外袋横向封口机构包括横向封口预热机构和转动压合机构,上述转动压合机构最好采用转动热压合机构,上述横向封口预热机构和转动压合机构均位于外袋纵向封边机构和外袋剪切机构之间,上述横向封口预热机构和转动压合机构沿着制外袋包装膜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

由于外袋横向封口机构包括横向封口预热机构和转动压合机构,横向封口预热机构和转动压合机构均位于外袋纵向封边机构和外袋剪切机构之间,横向封口预热机构和转动压合机构沿着制外袋包装膜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这样,横向封口预热机构便能够对连体外包装袋的顶部封口边预先进行加热,然后,转动压合机构再对预先加热的顶部封口边进行压合,从而实现横向快速封口,所以,这种结构的外袋横向封口机构能够适应于高速包装的横向封口,因此,本袋中袋全自动高速包装机的包装速度可以设计得很高,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当本袋中袋全自动高速包装机的包装速度非常高时,上述转动压合机构最好采用转动热压合机构,上述转动热压合机构能够对预先加热的顶部封口边再次进行加热和压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横向封口效果,因此,本袋中袋全自动高速包装机的横向封口的效果非常好,从而保证了包装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放卷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放卷机构包括第一放卷机构、第二放卷机构和自动接膜机构;

上述第一放卷机构和第二放卷机构并排地设在机架上;

上述自动接膜机构设在机架上,上述自动接膜机构位于第一放卷机构和第二放卷机构之间;

上述自动接膜机构包括压膜机构、撑膜机构、压合牵引机构、接膜机构和切膜机构;

上述压膜机构包括固定压块、第一活动压块和第二活动压块;上述固定压块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上述固定压块位于第一放卷机构和第二放卷机构之间;上述第一活动压块和第二活动压块可水平移动地安装在机架上,上述第一活动压块和第二活动压块分别位于固定压块的两侧,上述第一活动压块和第二活动压块分别与固定压块压紧或分离配合;

上述撑膜机构最好采用撑膜辊,上述撑膜机构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上述撑膜机构位于固定压块的上方;

上述压合牵引机构包括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上述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上,上述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均位于撑膜机构的上方,上述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压紧传动配合;

上述接膜机构包括偏心轮、连杆、第一摆臂、第二摆臂、第一吸附接膜件和第二吸附接膜件;上述偏心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上,上述连杆的动力输入端与偏心轮传动连接;上述第一摆臂的中部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上,上述第一摆臂的动力输入端与连杆的动力输出端活动连接;上述第二摆臂的动力输入端可转动地安装在连杆的动力输出端上;上述第一吸附接膜件和第二吸附接膜件上均设有真空吸膜孔,上述第一吸附接膜件固定设在第一摆臂的动力输出端上,上述第二吸附接膜件固定设在第二摆臂的动力输出端上,上述第一吸附接膜件和第二吸附接膜件呈八字形设置,上述第一吸附接膜件和第二吸附接膜件上升压合或下降分离配合;

上述切膜机构包括第一切膜刀和第二切膜刀,上述第一切膜刀和第二切膜刀均位于撑膜机构和压合牵引机构之间,上述第一切膜刀和第二切膜刀分别位于制外袋包装膜的两侧。

当第一放卷机构放卷时,制外袋包装膜经过撑膜机构的张紧后,由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压紧并向前高速输送;同时,在第二放卷机构上安装上制外袋备用膜卷,并在制外袋备用膜卷的接头上粘贴有双面胶带;

当第一放卷机构上的制外袋包装膜将要用完时,将第二放卷机构上的制外袋备用膜卷的接头拉到接膜机构的第一吸附接膜件和第二吸附接膜件之间,然后,使偏心轮逆时针转动,偏心轮通过连杆驱动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第一摆臂驱动第一吸附接膜件斜向上运动,同步地,第二摆臂驱动第二吸附接膜件斜向上运动,从而使第一吸附接膜件和第二吸附接膜件上升压合,这样,第一吸附接膜件和第二吸附接膜件便分别吸住制外袋备用膜卷的接头和制外袋包装膜,并使制外袋备用膜卷的接头和制外袋包装膜通过双面胶带贴合在一起;与此同时,通过第一活动压块与固定压块的压紧,使制外袋包装膜压紧在第一活动压块和固定压块上,这样,制外袋包装膜便压紧在压膜机构和接膜机构之间,并且由撑膜机构进行张紧;紧接着,通过第一切膜刀,将制外袋包装膜切断,这样便完成了自动接膜,从而为高速包装奠定了良好基础;

自动接膜后,偏心轮、连杆、第一摆臂、第二摆臂,第一吸附接膜件、第二吸附接膜件、第一活动压块和第一切膜刀复位,以便于下一次切膜的进行。

同理,当第二放卷机构放卷时,制外袋包装膜经过撑膜机构的张紧后,由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压紧并向前高速输送;同时,在第一放卷机构上安装上制外袋备用膜卷,并在制外袋备用膜卷的接头上粘贴有双面胶带;

同理,当第二放卷机构上的制外袋包装膜将要用完时,将第一放卷机构上的制外袋备用膜卷的接头拉到接膜机构的第一吸附接膜件和第二吸附接膜件之间,然后,使偏心轮逆时针转动,偏心轮通过连杆驱动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第一摆臂驱动第一吸附接膜件斜向上运动,同步地,第二摆臂驱动第二吸附接膜件斜向上运动,从而使第一吸附接膜件和第二吸附接膜件上升压合,这样,第一吸附接膜件和第二吸附接膜件便分别吸住制外袋备用膜卷的接头和制外袋包装膜,并使制外袋备用膜卷的接头和制外袋包装膜通过双面胶带贴合在一起;与此同时,通过第二活动压块与固定压块的压紧,使制外袋包装膜压紧在第二活动压块和固定压块上,这样,制外袋包装膜便压紧在压膜机构和接膜机构之间,并且由撑膜机构进行张紧;紧接着,通过第二切膜刀,将制外袋包装膜切断,这样便完成了自动接膜,从而为高速包装奠定了良好基础;

自动接膜后,偏心轮、连杆、第一摆臂、第二摆臂,第一吸附接膜件、第二吸附接膜件、第二活动压块和第二切膜刀复位,以便于下一次切膜的进行。

上述第一放卷机构、第二放卷机构、送膜机构、外袋成型器、外袋纵向封边机构、外袋横向封口机构(即横向封口预热机构和转动压合机构或转动热压合机构)、外袋剪切机构等没有详细介绍的部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就不再作进一步的介绍。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袋中袋全自动高速包装机包括机架和分别设置在机架上的单个内袋水平输送装置、水平式制外袋装置和开夹抬夹装置;上述单个内袋水平输送装置包括一个环形输送机构和若干单个内袋夹紧机构;上述环形输送机构竖直设置,上述环形输送机构包括直线输送部和上升输送部,上述直线输送部位于环形输送机构的下部上,上述上升输送部的输入端与直线输送部的输出端连接;上述单个内袋夹紧机构等间距地固定安装在环形输送机构上,上述单个内袋夹紧机构位于环形输送机构的外面,上述单个内袋夹紧机构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上述水平式制外袋装置包括沿着制外袋包装膜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放卷机构、送膜机构、外袋成型器、外袋纵向封边机构、外袋横向封口机构和外袋剪切机构;上述外袋成型器、外袋纵向封边机构、外袋横向封口机构和外袋剪切机构上的制外袋包装膜水平输送设置;上述外袋成型器位于直线输送部的下方,上述外袋纵向封边机构位于上升输送部的前方;上述直线输送部与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同向、同步地水平运行设置,上述直线输送部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与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同向、同步地水平运行设置,上述直线输送部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的夹袋端低于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的顶部封口边;上述开夹抬夹装置横向上位于外袋成型器和外袋纵向封边机构之间,上述开夹抬夹装置纵向上位于环形输送机构和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之间;上述开夹抬夹装置与直线输送部输出端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开夹、抬夹配合;

所以,本袋中袋全自动高速包装机能够在制外袋包装膜和单个内袋的高速、水平、同向、同步输送过程中,将单个内袋装入到对折制外袋包装膜内;并且,在单个内袋输送装入到对折的制外袋包装膜内的过程中,单个内袋的输送与制外袋包装膜的输送也是高速、水平、同向、同步输送;同时,单个内袋输送装入到对折的制外袋包装膜内后,单个内袋随着对折的制外袋包装膜一起向前高速、水平、同向、同步输送;这样,单个内袋和制外袋包装膜的输送速度可以设计得非常高,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包装速度,在一般情况下,本袋中袋全自动高速包装机1分钟能够生产600个以上的袋中袋包装产品,因此,本袋中袋全自动高速包装机能够对包装有物料的内袋进行全自动高速的外袋包装,从而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另外,本袋中袋全自动高速包装机还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运行平稳、操作和维护方便、易于推广等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正面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水平式制外袋装置和内袋输送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的单个内袋水平输送装置、开夹抬夹装置和夹袋控制装置的放大图(含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在夹紧状态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在开夹状态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的袋中袋全自动高速包装机,包括机架1和分别设置在机架1上的单个内袋水平输送装置2、水平式制外袋装置3、开夹抬夹装置4和夹袋控制装置5。

上述单个内袋水平输送装置2包括一个环形输送机构21和若干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

上述环形输送机构21包括主动轮210、第一从动轮211、第二从动轮212、第三从动轮213、环形传动件214、直线限位轨道215和直线支撑轨道216;

上述主动轮210、第一从动轮211、第二从动轮212和第三从动轮213均竖直设置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上述主动轮210、第一从动轮211、第二从动轮212和第三从动轮213的转轴水平设置;

上述第一从动轮211和第二从动轮212均位于主动轮210的下方,上述第一从动轮211和第二从动轮212沿着单个内袋10输送方向(即附图中的虚线单箭头所示的方向)依次设置,上述第一从动轮211和第二从动轮212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上述第三从动轮213位于第一从动轮211的上方,上述第三从动轮213和主动轮210的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上述环形传动件214套在主动轮210、第一从动轮211、第二从动轮212和第三从动轮213上,环形传动件214呈四边形,环形传动件214竖直设置;

上述环形传动件214采用环形链条,上述主动轮210、第一从动轮211、第二从动轮212和第三从动轮213均采用链轮,上述环形传动件214与主动轮210、第一从动轮211、第二从动轮212和第三从动轮213传动连接;

上述环形传动件214包括直线输送部2141、上升输送部2142、直线回送部2143和下降输送部2144;上述直线输送部2141位于环形传动件214的下部上,直线输送部2141位于第一从动轮211和第二从动轮212之间;上述直线回送部2143位于环形传动件214的上部上,直线回送部2143位于直线输送部2141的上方,直线回送部2143位于主动轮210和第三从动轮213之间;上述上升输送部2142位于第二从动轮212和主动轮210之间;上述下降输送部2144位于第一从动轮211和第三从动轮213之间;上述直线输送部2141的输出端与上升输送部2142的输入端连接,上升输送部2142的输出端与直线回送部2143的输入端连接,上述直线回送部2143的输出端与下降输送部2144的输入端连接,上述下降输送部2144的输出端与直线输送部2141的输入端连接;

上述直线限位轨道215包括直线轨道座2151、直线凹槽2152和直线限位槽2153;

上述直线轨道座2151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上述直线轨道座2151沿着单个内袋10输送方向设置;

上述直线凹槽2152和直线限位槽2153分别设在直线轨道座2151上,上述直线凹槽2152和直线限位槽2153均沿着单个内袋10输送方向设置,上述直线凹槽2152位于直线限位槽2153的上方;上述直线凹槽2152套在环形传动件214的直线输送部2141上,上述直线限位槽2153与直线输送部2141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滑动限位配合;

上述直线支撑轨道216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直线支撑轨道216位于直线回送部2143的下方,直线支撑轨道216与直线限位轨道215平等设置,直线支撑轨道216位于直线回送部2143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的下面,直线支撑轨道216与直线回送部2143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滑动支撑配合。

上述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上述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包括袋夹座220、第一夹臂221、第二夹臂222、第一磁吸附件223和第二磁吸附件224;

上述袋夹座220等间距地固定安装在环形输送机构21的环形传动件214上;

上述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袋夹座220上,上述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均位于环形输送机构21的环形传动件214的外面;上述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通过传动齿2210、2220传动连接,上述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转动夹紧或转动分开配合;

上述第一磁吸附件223固定地安装在第一夹臂221上,上述第二磁吸附件224固定地安装在第二夹臂222上,上述第一磁吸附件223和第二磁吸附件224的位置相对应;当第一磁吸附件223采用磁块时,第二磁吸附件224可以采用磁块或铁块,当第一磁吸附件223采用铁块时,第二磁吸附件224采用磁块;

上述第一夹臂221上设有夹臂驱动件225,上述夹臂驱动件225与开夹抬夹装置4滑动式传动连接。

上述水平式制外袋装置3包括沿着制外袋包装膜30输送方向(即附图中的实线单箭头所示的方向)依次设置的放卷机构31、送膜机构32、外袋成型器33、夹紧输送机构34、外袋纵向封边机构35、外袋横向封口机构36和外袋剪切机构37;

上述外袋成型器33、夹紧输送机构34、外袋纵向封边机构35、外袋横向封口机构36和外袋剪切机构37上的制外袋包装膜30水平输送设置;上述外袋成型器33位于直线输送部2141的下方,上述夹紧输送机构34位于上升输送部2142的下方,上述外袋纵向封边机构35位于上升输送部2142的前方;

上述直线输送部2141与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30同向、同步地水平运行设置,上述直线输送部2141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与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30同向、同步地水平运行设置,上述直线输送部2141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的夹袋端低于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30的顶部封口边。

上述放卷机构31包括第一放卷机构311、第二放卷机构312和自动接膜机构313;

上述第一放卷机构311和第二放卷机构312并排地设在机架1上;

上述自动接膜机构313设在机架1上,上述自动接膜机构313位于第一放卷机构311和第二放卷机构312之间;

上述自动接膜机构313包括压膜机构3131、撑膜机构3132、压合牵引机构3133、接膜机构3134和切膜机构3135;

上述压膜机构3131包括固定压块31310、第一活动压块31311和第二活动压块31312;上述固定压块31310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上述固定压块31310位于第一放卷机构311和第二放卷机构312之间;上述第一活动压块31311和第二活动压块31312可水平移动地安装在机架1上,上述第一活动压块31311和第二活动压块31312分别位于固定压块31310的两侧,上述第一活动压块31311和第二活动压块31312分别与固定压块31310压紧或分离配合;

上述撑膜机构3132采用撑膜辊,上述撑膜机构3132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上述撑膜机构3132位于固定压块31310的上方;

上述压合牵引机构3133包括第一压辊31331和第二压辊31332;上述第一压辊31331和第二压辊31332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1上,上述第一压辊31331和第二压辊31332均位于撑膜机构3132的上方,上述第一压辊31331和第二压辊31332压紧传动配合;

上述接膜机构3134包括偏心轮31341、连杆31342、第一摆臂31343、第二摆臂31344、第一吸附接膜件31345和第二吸附接膜件31346;上述偏心轮31341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1上,上述连杆31342的动力输入端与偏心轮31341传动连接;上述第一摆臂31343的中部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1上,上述第一摆臂31343的动力输入端与连杆31342的动力输出端活动连接;上述第二摆臂31344的动力输入端可转动地安装在连杆31342的动力输出端上;上述第一吸附接膜件31345和第二吸附接膜件31346上均设有真空吸膜孔,上述第一吸附接膜件31345固定设在第一摆臂31343的动力输出端上,上述第二吸附接膜件3136固定设在第二摆臂31344的动力输出端上,上述第一吸附接膜件31345和第二吸附接膜件31346呈八字形设置,上述第一吸附接膜件31345和第二吸附接膜件31346上升压合或下降分离配合;

上述切膜机构3135包括第一切膜刀31351和第二切膜刀31352,第一切膜刀31351和第二切膜刀31352均位于撑膜机构3132和压合牵引机构3133之间,第一切膜刀31351和第二切膜刀31352分别位于制外袋包装膜30的两侧;

上述夹紧输送机构34设在机架1上;上述夹紧输送机构34包括第一夹紧传动带341和第二夹紧传动带342;

上述第一夹紧传动带341和第二夹紧传动带342均安装在外袋成型器33和外袋纵向封边机构35之间,上述第一夹紧传动带341和第二夹紧传动带342分别位于装有单个内袋的对折制外袋包装膜30的两侧,上述第一夹紧传动带341和第二夹紧传动带342夹紧式传动配合;

上述外袋横向封口机构36包括横向封口预热机构361和转动压合机构362,转动压合机构362采用转动热压合机构,横向封口预热机构361和转动压合机构362均位于外袋纵向封边机构35和外袋剪切机构37之间,横向封口预热机构361和转动压合机构362沿着制外袋包装膜30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

上述开夹抬夹装置4包括轨道座40和开夹抬夹轨道41;

上述轨道座40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上述轨道座40横向上位于外袋成型器33和外袋纵向封边机构34之间,上述轨道座40纵向上位于环形输送机构21环形传动件214和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30之间;

上述开夹抬夹轨道41固定设在轨道座40上;上述开夹抬夹轨道41包括直线开夹轨道411和弧形开夹抬升轨道412,直线开夹轨道411和弧形开夹抬升轨道412沿着单个内袋10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直线开夹轨道411水平设置,弧形开夹抬升轨道412与第二从动轮212同轴设置;上述直线开夹轨道411与直线输送部2141输出端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的第一夹臂221的夹臂驱动件225滑动式开夹配合,上述弧形开夹抬升轨道412与上升输送部2142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的第一夹臂221的夹臂驱动件225滑动式开夹抬夹配合。

上述夹袋控制装置5包括安装座51和夹袋控制轨道52;

上述安装座51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上述安装座51位于第一从动轮211的下方;

上述夹袋控制轨道52固定设在安装座51上;

上述夹袋控制轨道52包括弧形开夹下降轨道521和直线合夹轨道522;

上述弧形开夹下降轨道521和直线合夹轨道522沿着单个内袋10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上述弧形开夹下降轨道521与第一从动轮211同轴设置,上述直线合夹轨道522水平设置;上述弧形开夹下降轨道521与下降输送部2144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的第一夹臂221的夹臂驱动件225滑动式开夹降夹配合,上述直线合夹轨道522与直线输送部2141输入端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的第一夹臂221的夹臂驱动件225滑动式合夹配合。

上述第一放卷机构311、第二放卷机构312、送膜机构32、外袋成型器33、外袋纵向封边机构35、外袋横向封口机构36(即横向封口预热机构361和转动压合机构362或转动热压合机构)、外袋剪切机构37等没有详细介绍的部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就不再作进一步的介绍。

在本申请中,以单个内袋10的输送方向为“前”方,与单个内袋10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后”方,下面涉及的所谓“前”、“后”的含义与此相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优选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及相关工作原理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

当第一放卷机构311上的制外袋膜卷3110放卷时,制外袋包装膜30从第一放卷机构311上输出,经过送膜机构32的展平输送后,进入到外袋成型器33内,此后,制外袋包装膜30一直保持水平输送,经过外袋成型器33的成型后,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30对折,对折的制外袋包装膜30从外袋成型器33的输出端输出后,经过夹紧输送机构34的夹紧输送,再通过外袋纵向封边机构35进行纵向封边,从而形成一个顶部具有一个开口的连体外包装袋301,连体外包装袋301的顶部封口边再通过横向封口机构36的横向封口预热机构361预先进行加热,然后,横向封口机构36的转动热压合机构362对预先加热的顶部封口边再次进行加热和压合,从而实现横向快速封口,横向封口后的连体外包装袋301再通过剪切机构37进行剪切,从而形成单个的外包装袋302。

当主动轮210转动时,主动轮210通过环形传动件214带动第一从动轮211、第二从动轮212和第三从动轮213转动,这样,环形传动件214便在主动轮210、第一从动轮211、第二从动轮212和第三从动轮213上循环地转动,如附图中实线双箭头所示的方向,由于环形传动件214与等间距设置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固定连接,所以,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随着环形传动件214一起循环地转动。

当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经过夹袋控制装置5的弧形开夹下降轨道521时,弧形开夹下降轨道521通过夹臂驱动件225驱动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同时转动,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便按不同的方向同时转动,从而实现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的转动分开,如图6所示;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当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的转动分开时,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便能够套在连体内袋101上,当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套在连体内袋101上后,这样便为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夹紧连体内袋101做好准备;

当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22构沿着弧形开夹下降轨道521弧形运动时,弧形开夹下降轨道521驱动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逐渐下降,从而使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逐渐套在连体内袋101上;

当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经过夹袋控制装置5的直线合夹轨道522时,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沿着直线合夹轨道522水平运动,直线合夹轨道522通过夹臂驱动件225驱动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同时转动,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便按不同的方向同时转动,从而使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逐渐转动夹紧,直到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转动夹紧,如图5所示;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当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的转动夹紧时,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便能够将单个内袋10夹紧;

当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沿着直线合夹轨道522水平运动时,直线合夹轨道522驱动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逐渐闭合,从而使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逐渐夹紧连体内袋101并向前高速水平输送;

当夹紧连体内袋101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离开直线合夹轨道522时,夹紧连体内袋101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随着环形输送机构21的直线输送部2141继续向前高速水平输送;

在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夹紧连体内袋101向前高速水平输送的过程中,内袋剪切机构102对连体内袋101进行剪切,从而形成单个内袋10,这样,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便夹紧单个内袋10向前高速水平输送,从而源源不断地输送单个内袋10;

同时,通过控制主动轮210的转向和转速,使环形传动件214的直线输送部2141与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30同向、同步地水平运行,由于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等间距地固定安装在环形传动件214上,所以,直线输送部2141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也与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30同向、同步地水平运行。

当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夹有单个内袋10并在直线输送部2141上输送时,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的处于夹紧状态,并且,通过第一磁吸附件223和第二磁吸附件224的相互吸附作用,使得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能够更加充分地夹紧;又由于直线输送部2141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与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30同向、同步地水平运行,所以,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夹袋端上的单个内袋10随着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一起与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30同向、同步地水平运行,如附图中的虚线单箭头所示的方向。

当环形传动件214从直线限位轨道215经过时,环形传动件214及其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从直线限位轨道215中穿过,由于直线凹槽2152套在环形传动件214的直线输送部2141上,从而防止环形传动件214的直线输送部2141发生抖动,又由于直线输送部2141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与直线限位槽2153滑动限位配合,从而使直线输送部2141上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的运动变得更加平稳,所以,直线输送部2141上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夹紧的单个内袋10,其水平输送变得更加平稳;从而有利于单个内袋10的水平输送并水平装入到对折的制外袋包装膜30内。

当直线输送部2141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运动到外袋成型器33上时,由于直线输送部2141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的夹袋端低于水平输送的制外袋包装膜30的顶部封口边;所以,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的夹袋端上的单个内袋10便会平稳、快速地装入到外袋成型器33上的对折的制外袋包装膜30内,这样,在单个内袋10和制外袋包装膜30的高速、水平、同向、同步输送过程中,单个内袋10便会装入到对折的制外袋包装膜30内,从而实现高速输送中的外袋包装。

当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经过开夹抬夹装置4的直线开夹轨道411时,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沿着直线开夹轨道411水平运动,直线开夹轨道411通过夹臂驱动件225驱动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同时转动,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便按不同的方向同时转动,从而使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逐渐转动分开,直到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转动分开,如图6所示;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当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的逐渐转动分开时,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便能够逐渐放开单个内袋10;

放开的单个内袋10便会装入在对折的制外袋包装膜30内,并随着对折的制外袋包装膜30一起向前高速地水平输送;

当装有单个内袋10的对折制外袋包装膜30经过夹紧输送机构34时,夹紧输送机构34的第一夹紧传动带341和第二夹紧传动带342夹紧装有单个内袋10的对折制外袋包装膜30,并将装有单个内袋10的对折制外袋包装膜30向前高速水平输送,从而防止单个内袋10与对折制外袋包装膜30发生相对运动,保证袋中袋全自动高速包装的顺利进行;

当装有单个内袋10的对折制外袋包装膜30经过外袋纵向封边机构35时,外袋纵向封边机构35对装有单个内袋10的对折制外袋包装膜30进行纵向封边,从而形成一个顶部具有一个开口的连体外包装袋301,连体外包装袋301的顶部封口边再通过横向封口机构36的横向封口预热机构361预先进行加热,然后,横向封口机构36的转动热压合机构362对预先加热的顶部封口边再次进行加热和压合,从而实现横向快速封口,横向封口后的连体外包装袋301再通过剪切机构37进行剪切,从而形成单个的外包装袋302,这样便实现袋中袋包装。

当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经过开夹抬夹装置4的弧形开夹抬升轨道412时,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沿着弧形开夹抬升轨道412弧形运动,弧形开夹抬升轨道412使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保持打开状态,并且,弧形开夹抬升轨道412通过夹臂驱动件225驱动第一夹臂221和第二夹臂222同时逐渐抬升,从而使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逐渐抬升,这样,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便逐渐脱离对折的制外袋包装膜30;

当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脱离对折的制外袋包装膜30后,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继续沿着弧形开夹抬升轨道412弧形运动;

当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离开弧形开夹抬升轨道412时,打开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闭合并且随着环形输送机构21的上升输送部2142向上运动;接着,闭合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经过环形输送机构21的直线回送部2143;然后,闭合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经过环形输送机构21的下降输送部2144;最后,闭合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再次到达夹袋控制装置5,从而开始下一次的内袋夹紧输送。

当直线回送部2143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从直线支撑轨道216上经过时,由于直线支撑轨道216与直线回送部2143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滑动支撑配合,从而防止环形传动件214的直线回送部2143发生抖动,进而使直线回送部2143上的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的运行变得更加稳定,因此,整个环形传动件214上的所有单个内袋夹紧机构22的运行也变得更加稳定。

当第一放卷机构311上的制外袋膜卷3110放卷时,制外袋包装膜30从第一放卷机构311上输出,制外袋包装膜30经过撑膜机构3132的张紧后,由第一压辊31331和第二压辊31332压紧并向前高速输送;同时,在第二放卷机构312上安装上制外袋备用膜卷3120,并在制外袋备用膜卷3120的接头上粘贴有双面胶带6;

当第一放卷机构311上的制外袋包装膜30将要用完时,将第二放卷机构312上的制外袋备用膜卷3120的接头拉到接膜机构3134的第一吸附接膜件31345和第二吸附接膜件31346之间,然后,使偏心轮31341逆时针转动,偏心轮31341通过连杆驱动第一摆臂31343和第二摆臂31344,第一摆臂31343驱动第一吸附接膜件31345斜向上运动,同步地,第二摆臂31344驱动第二吸附接膜件31346斜向上运动,从而使第一吸附接膜件31345和第二吸附接膜件31346上升压合,这样,第一吸附接膜件31345和第二吸附接膜件31346便分别吸住制外袋备用膜卷3120的接头和制外袋包装膜30,并使制外袋备用膜卷3120的接头和制外袋包装膜30通过双面胶带6贴合在一起;与此同时,通过第一活动压块31311与固定压块31310的压紧,使制外袋包装膜30压紧在第一活动压块31311和固定压块31310上,这样,制外袋包装膜30便压紧在压膜机构3131和接膜机构313之间,并且由撑膜机构3132进行张紧;紧接着,通过第一切膜刀31351,将制外袋包装膜30切断,这样便完成了自动接膜,从而为高速包装奠定了良好基础;

自动接膜后,偏心轮31341、连杆31342、第一摆臂31343、第二摆臂31344、第一吸附接膜件31345、第二吸附接膜件31346、第一活动压块31311和第一切膜刀31351复位,以便于下一次切膜的进行。

当第二放卷机构312上的制外袋膜卷放卷时,制外袋包装膜30从第二放卷机构312上输出,制外袋包装膜30经过撑膜机构3132的张紧后,由第一压辊31331和第二压辊31332压紧并向前高速输送;同时,在第一放卷机构311上安装上制外袋备用膜卷,并在制外袋备用膜卷的接头上粘贴有双面胶带;

当第二放卷机构312上的制外袋包装膜30将要用完时,通过同样原理和方法,可以完成自动接膜,在此就不再重复介绍。

附图中的实线单箭头表示制外袋包装膜30的输送方向,虚线单箭头表示单个内袋10的输送方向,实线双箭头表示环形传动件214的运行方向。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内容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因此,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所做出的各种各样的等同变换,均被本实用新型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所覆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