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8456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砂石输送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物料输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砂石输送机。



背景技术:

水泥混凝土是将水泥、矿粉、粉煤灰、外加剂及水、石、砂、矿渣等原材料按一定的配合比制作而成,其中砂石、矿渣等骨料是通过输送机上料到相应的储料罐内储存,以便于按工艺要求计量配料,进而搅拌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合格成品混凝土。

在公告号为CN20224512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皮带输送机,包括驱动滚筒、导向滚筒和安装在驱动滚筒与导向滚筒之间的皮带,在驱动滚筒与导向滚筒之间的下面设有重锤垂直涨紧装置,重锤垂直涨紧装置包括拉紧滚筒、设置在拉紧滚筒两侧的过筒和固定在拉紧滚筒轴上的重锤拉紧架,所述过筒包括第一过筒和第二过筒,从导向滚筒过来的皮带依次绕过第一过筒、拉紧滚筒、第二过筒和驱动滚筒。

这种输送机的皮带主要靠重锤的重力对皮带进行张紧,在输送机启动时,物料突然落在皮带上,重锤同时也受到皮带的拉力向上运动,在重锤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皮带处于半张紧状态,容易造成皮带打滑,物料堆积在落料口影响输送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砂石输送机,能够输送机启动时防止皮带打滑,提高物料的输送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砂石输送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皮带,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用于张紧皮带的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包括若干张紧辊、以及设置于所述张紧辊下方的配重组件,所述配重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张紧辊下方的配重架、设置于所述配重架上的配重块,所述配重架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配重架向上运动的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输送机启动时,物料突然落在皮带上,由于限位组件限制了配重架向上运动,使得皮带保持张紧状态,防止造成皮带打滑,物料堆积在落料口影响输送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机架固定连接的连接件,连接件朝向配重架一端铰接有棘爪,所述配重架朝向所述棘爪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棘爪啮合的齿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皮带松弛时,配重架带动齿条向下运动,棘爪朝向远离齿条一端转动;当突然有物料放置在皮带上时,配重架向上运动,此时,棘爪与齿条卡接,防止其向上运动,从而达到限位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棘爪与连接件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当棘爪沿着远离齿条方向转动时将其复位的复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件的设置可使棘爪始终具有一个朝向齿条的力,当棘爪与齿条脱离时可自动卡合,提高自动化程度。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架远离所述张紧辊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配重杆,所述配重块与所述配重杆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需要调节配重块的数量以达到调节配重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杆朝向配重架一端设置有固定环,配重杆上等间距开设有若干销孔,与所述销孔配合连接设置有插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把需要的配重块均通过配重杆连接后,在最下方的配重块下方的销孔上插接上插销,从而将配重块固定在固定环和插销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块相叠面设置有嵌卡配合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配重块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嵌卡配合部包括设置于配重块朝向配重架一侧的凹槽、以及远离配重架一侧的与所述凹槽插接配合的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简单的凸起与凹槽的设置可加强配重块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制作上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杆下方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配重组件重量的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调节承重组件的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配重杆下方的底座,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两根导向杆,所述配重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杆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与设置于所述配重杆上的配重块插接配合设置,所述底座上层叠设置有备用的配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皮带容易打滑时,将底座上备用的配重块沿着导向杆添加到配重杆增加配重组件的重量,操作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在输送机启动时,物料突然落在皮带上,由于限位组件限制了配重架向上运动,使得皮带保持张紧状态,防止造成皮带打滑,物料堆积在落料口,提高输送效率;

2、各个配重块通过插销与配重杆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上层叠设置有备用的配重块,方便调整配重架的重量等级,满足皮带的不同张紧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配重架和限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B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配重架的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C-C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1、机架;2、驱动滚筒;3、从动滚筒;4、皮带;51、拉紧滚筒;52、改向滚筒;521、第一滚筒;522、第二滚筒;6、配重架;61、配重杆;611、固定环;62、销孔;63、配重块;631、嵌卡配合部;6311、凹槽;6312、凸起;632、导向孔;64、插销;71、连接件;72、棘爪;73、齿条;74、复位件;8、底座;9、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如图1所示,一种砂石输送机,包括机架1,机架1呈倾斜设置,机架1两端分别设置有驱动滚筒2和从动滚筒3,上述的驱动滚筒2和从动滚筒3之间通过皮带4传动连接。为了防止皮带4打滑,在机架1中部位于皮带4下方位置设置了张紧装置,参照图2,张紧装置包括用于拉紧皮带的拉紧滚筒51、设置在拉紧滚筒51上方两侧的改向滚筒52和固定在拉紧滚筒51轴上的配重架6,改向滚筒52包括第一滚筒521和第二滚筒522,从从动滚筒3过来的皮带4依次绕过第一滚筒521、拉紧滚筒51、第二滚筒522和驱动滚筒2连接,并在配重架6的重力作用下达到张紧皮带的目的。

但是,由于输送机在启动时,物料突然落在皮带4上,给予皮带向下的作用力,使得配重架6受到皮带4的拉力向上运动,在配重架6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皮带4处于半张紧状态,造成皮带4打滑,物料堆积在落料口,所以在机架1上设置了用于控制配重架6只能向下单向运动的限位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如图3,图4所示,限位组件包括上端与机架1通过螺栓连接的连接件71(与机架1的连接关系图中未表示),连接件71朝向配重架6一端铰接有棘爪72,配重架6朝向棘爪72一侧设置有与棘爪72啮合的齿条73。其中,齿条73上的齿牙截面呈三角形设置,且其上端面呈水平或向上倾斜设置;棘爪72的下端与齿牙的上端面贴合,且棘爪72靠近齿牙下端面的一侧呈弧形设置。另外,在棘爪72和连接件71之间设置了当棘爪72沿着远离齿条73方向转动时将其复位的复位件74,复位件74可采用弹簧或弹性胶块或扭簧。当配重架6受到向上的拉力时,棘爪72的下端受到向上的力,可防止棘爪72向远离配重架6的方向转动,从而达到了限位作用;反之,当配重架6受到向下的拉力时,棘爪72的上端面与齿牙的下端面接触,棘爪72受到一个朝向远离配重架6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使得棘爪72与齿条73脱离,配重架6向下运动,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使棘爪72重新与位于其上方的齿牙连接。

如图5,图6所示,为了方便调整配重架6的重量等级,满足皮带4的不同张紧需求,配重架6远离皮带4一端设置有配重杆61,配重杆61朝向配重架6一端与配重杆61螺纹连接有固定环611,配重杆61上等间距开设有多个销孔62,配重杆61上层叠设置有配重块63,当将需要的配重块63均沿着配重杆61层叠连接后,插销64与位于最下端的配重块63下方的销孔62插接,从而将配重块63卡在固定环611和插销64之间。

为了使配重块63能够互相限位而不偏移,保证了皮带4张紧稳定性,配重块63相叠面设置有嵌卡配合部631,嵌卡配合部631包括配重块63朝向配重架6一侧的凹槽6311和远离配重架6一侧的凸起6312,相邻配重块63通过凹槽6311和凸起6312互相限位。

为了在皮带4容易打滑时,方便在配重杆61上添加配重块63来使皮带4张紧,配重杆61远离配重架6一端设置有底座8,该底座8放置在地面上,且底座8朝向配重架6一侧设置有两根竖直设置导向杆9,配重块63上间隔设置有与导向杆9配合的导向孔632,导向杆9的上端位置与固定环611齐平或者高于固定环611,底座8上层叠设置有备用的配重块63。当需要调节配重架6的重量时,可将放置在底座8上的配重块63沿着导向杆9滑移至配重杆61上,从而调节配重杆61上的配重块63的数量,且导向杆9不对配重杆61上的配重块63产生影响。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当皮带4受到向上的拉力时,棘爪72的下端面与齿条73上齿牙的上端面贴合,使棘爪72收到竖直向上或者朝向配重架6的作用力,使得棘爪72始终与齿条73抵接,达到防止皮带4向上移动的目的;

而当需要增大配重架6的重量时,皮带4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此时,棘爪72内部与齿条73上齿牙的下端面接触,使得棘爪72受到一个朝向远离配重架6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使得棘爪72与齿条73脱离,配重架6向下运动,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使棘爪72重新与位于其上方的齿牙连接;

当需要减小配重架6的重量时,用手掰开棘爪72,使棘爪72与齿条73脱离,配重架6自动向上运动,然后再放开手,达到调节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