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燃料储料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0570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生物质燃料储料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燃料存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生物质燃料储料仓。



背景技术:

采用传统的储煤料仓不适宜储存生物质燃料,生物质成型燃料是由木本、草本植物经机械加工成型的颗粒,其与空气接触会发生缓慢的氧化过程,在发生生物、物理或化学过程中产生热量,虽然速度很慢,但在大储仓内,析出的热量不断增多,不易散发,长期积累起来,使料仓温度逐步升高。当到达生物质燃烧的最低温度也就是该物质的着火点时,就会自燃,特别是在外界环境较高温度的影响下,会加速自燃。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质燃料储料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生物质燃料储料仓,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底部倾斜,所述筒体底部较低处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方设置有滚筒,所述滚筒表面设置有轮齿;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若干层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环管和若干根导热直管,所述导热直管呈放射性分布,所述导热直管穿过筒体侧壁与外部的散热环管相连,所述散热环管围绕筒体外壁形成闭环;所述筒体顶部设置有泄爆端盖,所述泄爆端盖由若干个扇形端盖组成,所述扇形端盖圆弧侧与筒体顶部侧沿铰接。

以上结构,当卸料时,滚筒转动辅助燃料流动,避免燃料长时间挤压而难以卸料;导热直管可将筒体内长时间积压的热量传导至散热环管将热量散发出去,避免长时间热量聚集导致自燃;当遇到紧急情况,筒体内粉尘爆炸时,泄爆端盖被冲击波冲开,扇形端盖沿筒体顶部侧沿翻转打开,将能量向上倾泻出去,防止爆炸冲击波对地面设备或人体造成伤害。

较佳的,所述滚筒通过滚筒轴与筒体外的驱动电机输出轴相连。

较佳的,所述筒体侧壁上方设置有入料口。

较佳的,所述筒体内中心处设置有竖直的中心管,所述导热直管以中心管轴线为中心呈放射性分布,所述导热直管位于筒体内一端与中心管连接。通过中心管可将筒体中心的热量导出,中心管和导热直管组成了一个散热网,进一步增加散热效果。

较佳的,所述导热直管上设置有开口朝下的通孔,所述中心管穿过筒体顶部与外部的给风管和给水管连接,所述给风管和给水管上均设置有阀门。当发生火灾或遇到其他紧急情况时,可通过水管经中心管、导热直管、通孔将水流渗透到燃料内部,有效防止燃料燃烧;当需要干燥时,可通过给风管经中心管、导热直管、通孔将干燥的风流输送到燃料内部。

较佳的,所述散热环管上设置有放水管。放水管可以通过将管子里面的余水放掉,避免再次存储燃料时,水蒸气通过通孔散发出,使得燃料返潮。

较佳的,所述导热直管和散热环管由金属制成。金属导热性较好,可提高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具有传导散热功能,可防止自燃;导热直管、散热环管、中心管兼具传导散热、消防、通风干燥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Ⅰ-Ⅰ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泄爆端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成筒体1、滚筒3、导热直管4、散热环管5、泄爆端盖6、驱动电机7、中心管9、放水管10等部件。

如图1至图4所示,筒体1侧壁上方设置有入料口8,筒体1底部倾斜,筒体1底部较低处设置有出料口2,出料口2上方设置有滚筒3,滚筒3通过滚筒轴与筒体1外的驱动电机7输出轴相连,滚筒3表面设置有轮齿3a;筒体1内中心处设置有竖直的中心管9,中心管9穿过筒体1顶部与外部的给风管9a和给水管9b连接,给风管9a和给水管9b上均设置有阀门9c,筒体1内部设置有若干层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环管5和若干根导热直管4,述导热直管4以中心管9轴线为中心呈放射性分布,导热直管4上设置有开口朝下的通孔4a,导热直管4位于筒体1内一端与中心管9连接,导热直管4穿过筒体1侧壁与外部的散热环管5相连,散热环管5围绕筒体1外壁形成闭环;散热环管5上设置有放水管10;筒体1顶部设置有泄爆端盖6,泄爆端盖6由若干个扇形端盖6a组成,扇形端盖6a圆弧侧与筒体1顶部侧沿铰接。导热直管4和散热环管5由铜或铁制成。

需要卸料时,滚筒3转动辅助燃料流动,避免燃料长时间挤压而难以卸料;通过中心管9可将筒体1中心的热量导至导热直管4,在通过导热直管4将热量传导至散热环管5将热量散发出去,中心管9和导热直管4组成了一个散热网,进一步增加散热效果,避免长时间热量聚集导致自燃。当遇到紧急情况,筒体1内粉尘发生爆炸时,泄爆端盖6被冲击波冲开,扇形端盖6a沿筒体1顶部侧沿翻转打开,将能量向上倾泻出去,防止爆炸冲击波对地面设备或人体造成伤害;当发生火灾或遇到其他紧急情况时,可通过水管9b经中心管9、导热直管4、通孔4a将水流渗透到燃料内部,有效防止燃料燃烧;当需要干燥时,可通过给风管9a经中心管9、导热直管4、通孔4a将干燥的风流输送到燃料内部。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