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贴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3999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材贴膜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板材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板材贴膜系统。



背景技术:

在对木质地板、塑料地板及其他木质材料的加工生产中,会对板材进行不同程度的贴膜包装,一般是在板材的两边分别贴上耐磨的膜纸,以增强板材表面的耐磨性。与实木锯材相比,经贴膜包装后的木材表面具有耐磨、耐热、耐水、耐化学污染以及光滑光洁易清洗等优良性能,而且原材料要求低、来源广泛、木材利用率高、产品规格多、加工性能好,已广泛用于家具制造、车船内部的立面装饰、室内装饰装修等领域中。但是当前此类生产中大多采用手工贴膜包装,贴膜过程中需要工人手工将膜纸贴附在板材的两侧,然后将膜纸压紧在板材的表面,这种加工方法的加工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由于手工操作,膜纸与板材表面容易出现偏移,导致贴膜效果不佳。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5539918A,公开日:2016年5月4日,公开了一种自动进行木板贴膜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木地板输送线、贴膜装置及供膜装置;木地板输送线包括机架、滚筒、驱动装置、末端连接块、支架连接板、挡板装置、末端连接杆及末端吸盘;贴膜装置包括木板定位板、滚膜滚筒、贴膜机架、滚膜直线电机、滚膜气缸、滚膜气缸连接杆及滚膜导轨;供膜装置包括膜夹板、夹板连接板、不动轴支架、膜放置带、供膜机架、吸膜直线电机、吸膜小型气缸、吸膜上吸盘、吸膜连接板、吸膜导轨、膜挡条、吸膜下吸盘、吸膜气缸法兰及吸膜气缸。该发明自动化程度高,采用伺服系统,动作精确平稳,操作采用人机界面,操作灵活,可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广泛运用。但是该发明中的贴膜装置只能对小尺寸的板料进行加工,当板料较大,膜的厚度较大时,采用该装置无法使膜纸贴附在板材的表面。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4527197A,公开日:2015年04月22日,公开了一种家具板材贴膜机,包括圆辊,所述的圆辊由支撑装置支撑在水平地面上,圆辊通过电机旋转带动,同时在圆辊内设置有加热电阻,圆辊上面设置为导轨支持板,圆辊转动带动导轨支持板水平前进,在导轨支持板上设置有护板,同时在护板内侧设置有加热块,还包括压膜机构,压模机构为水平底面上固定有油缸支持座,油缸支持座上设置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主轴与压板横架连接,压板横架下端连接有压板,该发明有效地解决了覆膜的准确度和速度的控制问题,贴膜后的产品饰面高雅,降低了操作人员工作强度。但是该发明中在贴膜过程中只保证板材不动,当膜纸在贴附到板材上时,膜纸与板材之间会发生错位,所以定位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板材表面贴膜加工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材贴膜系统。它可以对板材的表面进行快速贴膜,减少工人劳动量,提高板材加工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板材贴膜系统,包括上料系统、加工系统和收集台,上料系统、加工系统和收集台依次连接,上料系统包括支撑台和上料板,上料板活动连接在支撑台的上表面,加工系统包括下加热台和上加热台,上加热台通过滑动柱连接在下加热台的顶部,下加热台和上加热台的内部设有加热装置。

通过上料系统自动上料,加工系统的自动加工以及收集台的收集,工人在中间完成铺膜的辅助性操作,完成对板材的贴膜工作,实现板材贴膜的半自动化的加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料系统还包括导轨,导轨设置在支撑台的上表面,上料板的底面设有滑槽,滑槽与导轨相配合。导轨和滑槽的配合,使得上料板可以在支撑台上快速的移动,实现稳定快速的上料,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料系统还包括滚轴,上料板上开有中间开口,滚轴均匀分布在上料板的中间开口,滚轴的两端与上料板活动连接。板材在滚轴上滑动,使得板材更容易被推动,减小了工人施加的推力,较少了工人的劳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料系统还包括输送带和驱动轴,输送带将所有滚轴缠绕在输送带的内部,驱动轴与滚轴固定连接。驱动轴驱动滚轴,滚轴带动输送带,输送带上的板材即可被输送到加工系统中进行加热处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料系统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驱动轴连接。通过驱动电机控制驱动轴,驱动轴驱动滚轴,滚轴带动输送带,输送带上的板材即可被输送到加工系统中进行加热处理,减少工人的劳动量,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加工系统还包括定位板,定位板活动连接在下加热台的上表面。定位板可以对输送到下加热台上的板材进行定位,避免板材出现偏移,提高板材贴膜的加工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定位板的底部设有连接轴,下加热台的上表面开有滑移槽,定位板的连接轴位于滑移槽内。定位板的连接轴在滑移槽内移动,以便对板材进行定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定位板为L形,定位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下加热台上表面的一对对角上。L形的定位板的两边与板材的两边对应,可以实现对板材的快速定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收集台表面均匀设有滚动轴,收集台与下加热台等高。保证收集台和下加热台等高,方便加工好的板材直接从下加热台移动到收集台上,在收集台的表面的滚动轴,便于板材的输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滚动轴由电机驱动。电机驱动滚动轴运转,将贴过膜的板材运输到下一加工程序上,实现板材的半自动化收集和输送。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板材贴膜系统,操作工人借助上料系统、加工系统和收集台,完成对板材的自动送料、膜纸的自动加热以及贴紧和成品板材的自动收集,完成板材贴膜的半自动化加工,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劳动量,提高板材贴膜的加工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板材贴膜系统,支撑台与上料板通过导轨滑槽连接,上料板在支撑台上移动,将板材运输到加工系统上,对板材进行快速输送,进一步提高了加工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板材贴膜系统,在上料板中间开口处均匀设置滚轴,板材在滚轴上滑动,相比板材在上料板上的滑动,板材所受阻力较小,进一步减少了工人的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板材贴膜系统,在上料板的滚轴上设有输送带,在滚轴上设有驱动轴,当上料板从加工系统中往回退时,驱动轴带动滚轴,滚轴再带动输送带转动,将输送带上的板材直接输送到加工系统中,减少工人的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板材贴膜系统,通过驱动电机直接带动驱动轴,用于驱动输送带运转,板材运输到加工系统中,用机械自动化取代手工操作,进一步提高整个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加工的工作效率;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板材贴膜系统,在加工系统内增加定位板,对下加热台上的板材进行定位,保证膜与板材充分贴合,保证加工质量,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板材贴膜系统,在下加热台的上表面的一对对角上设有L形的定位板,从板材的对角对板材的四边进行定位,实现板材的快速定位,既可以保证加工的质量,又可以提高加工效率;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板材贴膜系统,所述的收集台表面均匀设有滚动轴,收集台与下加热台等高,加工系统将板材上覆盖一层膜以后,操作工人通过支杆将覆过膜的板材轻轻推向收集台上,收集台上的滚动轴,电机驱动滚动轴运转,将贴过膜的板材运输到下一加工程序上,实现板材的半自动化收集和输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板材贴膜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板材贴膜系统的上料系统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板材贴膜系统的加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料系统;2、加工系统;3、收集台;11、支撑台;111、导轨;12、上料板;13、滚轴;14、输送带;15、驱动轴;21、下加热台;22、上加热台;23、滑动柱;24、定位板;25、滑移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板材贴膜系统,包括上料系统1、加工系统2和收集台3,上料系统1、加工系统2和收集台3依次连接,上料系统1包括支撑台11和上料板12,上料板12活动连接在支撑台11的上表面,加工系统2包括下加热台21和上加热台22,上加热台22通过滑动柱23连接在下加热台21的顶部,下加热台21和上加热台22的内部设有加热装置。

所述的上料系统1还包括导轨111、滚轴13、输送带14、驱动轴15和驱动电机,导轨111设置在支撑台11的上表面,上料板12的底面设有滑槽,滑槽与导轨111相配合;上料板12上开有中间开口,滚轴13均匀分布在上料板12的中间开口,滚轴13的两端与上料板12活动连接;输送带14将所有滚轴13缠绕在输送带14的内部,驱动轴15与滚轴13固定连接;驱动电机与驱动轴15连接。

所述的加工系统2还包括定位板24,定位板24活动连接在下加热台21的上表面;定位板24的底部设有连接轴,下加热台21的上表面开有滑移槽25,定位板24的连接轴位于滑移槽25内;所述的定位板24为L形,定位板2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下加热台21上表面的对角。

所述的收集台3表面均匀设有滚动轴,收集台3与下加热台21等高,滚动轴通过电机驱动。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料系统1实现自动上料,加工系统2的自动加工以及收集台3的收集,然后工人进行辅助性的操作,完成对板材的贴膜工作,实现板材贴膜的半自动化的加工。

导轨111和滑槽的配合,使得上料板12可以在支撑台11上快速的移动,实现稳定快速的上料;板材在滚轴13上滑动,使得板材更容易被推动,减小了工人施加的推力;通过驱动电机控制驱动轴15转动,与驱动15连接的滚轴13转动,滚轴13带动输送带14运转,输送带14上的板材即可被输送到加工系统2中进行加热贴膜处理,减少工人的劳动量。

在下加热台21的上表面设置定位板24,定位板24可以对输送到下加热台上21上的板材进行定位,避免板材出现偏移,提高板材贴膜的加工质量;L形的定位板24设置在下加热台21的上表面的一对对角上,定位块24可以从板材的对角对板材的四边进行定位,实现对板材的快速定位,既可以保证加工的质量,又可以提高加工效率。

加工系统2将板材上覆盖一层膜以后,操作工人通过支杆将覆过膜的板材轻轻推向收集台3上,收集台3上的滚动轴,电机驱动滚动轴运转,将贴过膜的板材运输到下一加工程序上,实现板材的半自动化收集和输送。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板材贴膜系统,包括上料系统1、加工系统2和收集台3,上料系统1、加工系统2和收集台3依次连接,上料系统1包括支撑台11和上料板12,上料板12活动连接在支撑台11的上表面,加工系统2包括下加热台21和上加热台22,上加热台22通过滑动柱23连接在下加热台21的顶部,下加热台21和上加热台22的内部设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电热片和供电电源,供电电源与电热片连接;收集台3表面均匀设有滚动轴,滚动轴由电机驱动。

首先,工人将膜纸放置在上料板12上,将膜纸调整平整之后,将所要加工的板材放置在膜纸上,再在板材上放置一层膜纸,将膜纸调整平整,上料板12在支撑台11的上表面移动,支撑台11顶部高于下加热台21顶部,上料板12移动到加工系统2中的上加热台22和下加热台21之间,上料板12在支撑台11上表面快速往回移动,将上料板12上的板材连同膜纸一起放置到下加热台21的上表面,完成板材贴膜的上料。

上加热台21通过滑动柱23向下运动,将板材和膜纸压紧在下加热台21的上表面和上加热台22的下表面之间,启动下加热台21和上加热台22内部的加热装置,对板材上下的膜纸进行加热软化,然后上加热台22通过滑动柱23向下运动,将膜纸和板材压制成一体,完成对板材贴膜的加工。

最后,工人利用支杆将完成好的板材轻轻推到收集台3上,收集台3表面均匀设有滚动轴,收集台3与下加热台21等高,加工系统3将板材上覆盖一层膜以后,操作工人通过支杆将覆过膜的板材轻轻推向收集台3上,收集台3上的滚动轴,将贴过膜的板材运输到下一加工程序上,实现板材的半自动化收集和输送。

本实施例中,用机械自动化装置代替手工操作,通过上料系统1上料自动上料,加工系统2的自动加工以及收集台3的收集,工人进行辅助性的操作,完成对板材的贴膜工作,实现板材贴膜的半自动化加工,减少了工人的劳动量,提高了板材贴膜的工作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板材贴膜系统,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上料系统1还包括导轨111,导轨111设置在支撑台11的上表面,上料板12的底面设有滑槽,滑槽与导轨111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上料板12通过导轨111和滑槽的配合,上料板12底面的滑槽在支撑台11上表面的导轨111上移动,当工人将膜纸和板材放置在上料板12上之后,工人只需推动上料板12,上料板12在支撑台11上表面滑动,即可将板材输送到加工系统2进行加工。所以本实施例中,上料板12在支撑台11上快速移动,上料系统1稳定快速上料,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板材贴膜系统,与实施例2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上料系统1还包括滚轴13,上料板12上设有中间开口,滚轴13均匀分布在上料板12的中间开口,滚轴13的两端与上料板12活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上料板12的中间开口上设置滚轴13,将膜纸和板材从上料板12上输送到下加热台21的上表面时,由于滚轴13与板材之间是滚动摩擦,板材滑动时所受阻力较小,既可以不损坏板材下表面的膜纸,又可以将膜纸和板材快速地移动到下加热台21的上表面。所以本实施例进一步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提高了加工效率。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板材贴膜系统,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上料系统1还包括输送带14和驱动轴15,输送带14将所有滚轴13缠绕在输送带14的内部,驱动轴15与滚轴13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首先工人将膜纸和板材放置输送带14上,然后保持滚轴13不转动,将上料板12推送到加工系统2中,使得膜纸和板材位于下加热台21的上表面和上加热台22的下表面之间,然后将上料板12往回移动,同时电机带动驱动轴15转动,驱动轴15带动驱动滚轴13运动,使输送带14的输送方向与上料板12的运动方向相反且速度相等以使上料板12在回退过程中,输送带14上的膜纸和板材始终保持不动(膜纸和板材位于下加热台21的上表面和上加热台22的下表面之间),当上料板12完全退出加工系统2时,板材和膜纸即处于下加热台21的上表面,等待加工处理。

本实施例,通过驱动轴15和输送带14可以实现膜纸和板材在加工系统2的自动快速上料,进一步提高了加工效率。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板材贴膜系统,与实施例4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上料系统1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驱动轴15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电机控制驱动轴15,驱动电机可以通过控制系统进行精确控制,实现对输送带14运动速度的精确控制,既可以减少工人的劳动量,又可以保证上料板12上料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了本实施例的加工成本,提高本实施例的工作效率。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板材贴膜系统,与实施例5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加工系统2还包括定位板24,定位板24活动连接在下加热台21的上表面。

本实例中,在下加热台21上设置定位板24,当膜纸和板材从上料板12上输送到下加热台21的上表面后,定位板24在滑移槽25内运动卡住板材对角,可以对膜纸和板材的位置进行调节控制,避免膜纸和板材出现偏移,方便后续的加工处理。所以本实施例进一步提高了板材贴膜的加工质量,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板材贴膜系统,与实施例6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定位板24的底部设有连接轴,下加热台21的上表面开有滑移槽25,定位板24的连接轴位于滑移槽内25;所述的定位板24为L形,定位板2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下加热台21上表面的一对对角上,板材到达下加热台21表面后,两个定位板24在滑移槽25内同时运动,卡住板材的对角,对板材位置进行定位,以免膜纸和板材出现偏移。

本实施例中,当板材和膜纸输送到下加热台21的上表面后,通过下加热台21的上表面对角位置上的定位板24对板材和膜纸进行定位。定位板24呈L形,定位板24的两边正好与板材两边对应,两块定位板24从板材的一对对角位置对板材进行定位,可以实现对板材的快速定位。所以本实施例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加工的质量和加工效率。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