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板式构件的储运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3307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板式构件的储运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板式构件的储运支架。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在工厂预制生产的构件运至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因其具有施工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混凝土质量稳定等多种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发展与应用。预制墙板等尺寸较大的构件通常采用塔吊等设备吊装,目前的预制构件存放支架多为垂直支架,由于构件尺寸较大,连接在构件上方的吊钩常常难以装卸,而且,作业人员攀爬构件装卸吊钩也容易造成人员及构件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板式构件的储运支架,便于预制构件的安全吊装。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凝土板式构件的储运支架,包括底框和上横梁,底框和上横梁之间设置有间隔布置的斜置梁,两侧的斜置梁呈上部靠近、下部远离式布置,且两侧的斜置梁所在面与铅垂方向夹角相等,位于端部的底框和上横梁之间设置有便于攀爬的楼梯横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技术效果:混凝土板式构件吊装时,作业人员可以经楼梯横杆攀爬到上横梁上,辅助板式构件的吊装定位,并在板式构件吊装到位后拆卸位于板式构件上方的吊钩,此时,上横梁为作业人员提供了稳定安全的作业平台。储运时,混凝土板式构件倾斜搭靠在斜置梁上,上横梁为斜置梁的上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这样充分利用了上横梁的结构,既能防止作业人员攀爬构件导致的构件或人员损伤,保证板式构件的安全、快速吊装,又能保证板式构件的安全储运。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撑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支撑块的正视图。

图中:10.底框,11.横杆,12.纵杆,20.上横梁,30.斜置梁,40.楼梯横杆,50.立杆,60.支撑块,61.顶板,62.内支板,63.外支板,64.内连接板,65.外连接板,70.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混凝土板式构件的储运支架,如图1所示,包括底框10和上横梁20,底框10和上横梁20之间设置有间隔布置的斜置梁30,两侧的斜置梁30呈上部靠近、下部远离式布置,且两侧的斜置梁30所在面与铅垂方向夹角相等,这样上横梁20能够为斜置梁30的上部提供良好的支撑。位于端部的底框10和上横梁20之间设置有便于攀爬的楼梯横杆40。这样的话,作业人员可以经楼梯横杆40攀爬到上横梁20上,在混凝土板式构件吊装时,辅助板式构件的吊装定位,并在板式构件吊装到位,倾斜搭靠在斜置梁30上后,拆卸位于板式构件上方的吊钩。也就是说,上横梁20既可以为板式构件提供足够的支撑,以保证板式构件的安全储运,又可以为作业人员提供良好的作业平台,防止作业人员攀爬构件导致的构件或人员损伤,保证板式构件的安全、快速吊装。

具体的,底框10由同一水平面内的横杆11、纵杆12组成,横杆11与纵杆12垂直相交式连接,横杆11和纵杆12的结合处与上横梁20之间设置有立杆50。横杆11及纵杆1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能保证底框10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底框10的稳定搁置。立杆50可以进一步增大储运支架的结构强度,从而保证板式构件安全存储与运输。

如图1所示,横杆11平行间隔设置两个,横杆11的端部及其间的杆身上间隔布置纵杆12,位于端部的两立杆50之间设置楼梯横杆40。这样结构紧凑合理,便于储运支架的制作与推广应用。为了进一步方便作业人员攀爬楼梯横杆40,位于端部的两立杆50上还分别设有平行于立杆长度方向的扶手70。

参见图1至图3,所述的底框10上与斜置梁30连接处的外侧设有支撑块60,所述支撑块60的顶板61呈外侧高、内侧低的倾斜状布置,顶板61的内、外两侧分别竖直设置有支板62、63,支板62、63的底部分别向外翻折成连接板64、65,连接板64、65固定连接在底框10上。顶板61倾斜设置可以增大其与板式构件底面的接触面积,使板式构件可以稳定地搁置在支撑块60上。具体的,所述的支撑块60固定连接在纵杆12两端的顶面上。所述支撑块60的顶板61所在面垂直于斜置梁30所在面。这样支撑块60的结构简单,可以根据板式构件的厚度采用钢条弯折制作,使混凝土板式构件的底部压摞在顶板61上,顶板61所在面与斜置梁30所在面垂直则可进一步保证内侧板式构件立面与斜置梁30、外侧板式构件与内侧板式构件的良好贴靠,从而保证板式构件的安全储运。还可以在斜置梁30和顶板61的外侧面设置橡胶缓冲层以防止板式构件因运输过程的颠簸发生表面损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