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侧移调距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1280阅读:1769来源:国知局
整体式侧移调距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体式侧移调距叉。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200620068433.L公开了一种大吨位叉车整体式侧移调距叉,该整体式侧移调距叉包括内货叉架\前货叉架和两个货叉,前货叉架为倒门状,其中部水平设有货叉承重轴,两货叉上部分别套接在货叉承重轴上。内货叉架垂直位于前货叉架的后部,内货叉架上部水平焊接轴套,轴套内插装承重轴,承重轴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前货叉架的两侧垂直臂上,承重轴下方平行设有侧移油缸,侧移油缸的头部段连接前货叉架一侧的垂直臂,尾部端连接轴套外侧。侧移油缸推动前货叉架,通过承重轴与轴套的配合移动,可实现相对于内货叉架的左、右侧移滑动。前货叉架的两侧垂直臂内侧分别连接一调距油缸的尾部,左侧调距油缸的头部端与右货叉连接,右侧调距油缸的头部与左货叉连接,左、右调距油缸可推动左、右货叉在承重轴上实现同时向内、向外滑动的调距功能。该整体式侧移调距叉虽然具有前悬距小,承载能力大,结构紧凑等的优点,但其结构却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整体式侧移调距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整体式侧移调距叉,包括内滑架和设在内滑架前侧的外侧移架,内滑架包括竖板立柱、第一立板、第一上横梁、第一下横梁,第一上横梁和第一下横梁均设在竖板立柱上并与竖板立柱固定连接,第一立板设在第一上横梁和第一下横梁之间;外侧移架包括第二上横梁、第二下横梁、第二立板,第二立板设在第二上横梁和第二下横梁的两端,第二立板的上端与第二上横梁两侧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立板的下端与第二下横梁两端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上横梁设在第一上横梁的上方且与第一上横梁连接,第二上横梁在第一上横梁上左右移动,第二下横梁设在第二下横梁的下方且与第二下横梁连接,第二下横梁在第一下横梁上左右移动;还包括均与外侧移架连接的左货叉和右货叉,左货叉和右货叉设在外侧移架的前侧,左货叉和右货叉均可在外侧移架上移动。在内滑架的第一上横梁、第二下横梁上匹配叠加框架式外侧移架,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故侧移油缸在液压驱动的作用下,能够推动框架式外侧移叉架实现相对于内滑架的左、右侧移动,本技术取消了货叉承重轴,取消两个固定货叉的滑板,两货叉上支座部分别套接在调距油缸上,简化了整体结构,使用更方便,左货叉和右货叉在外侧移架上左右移动,实现了调节左货叉和右货叉之间的距离,提高了适用的范围,及保证了使用时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第二上横梁和第二下横梁上均设有燕尾滑轨,左货叉和右货叉上均设有与燕尾滑轨配合的上滑槽和下滑槽,上滑槽与第二上横梁的燕尾滑轨的上端连接,下滑槽与第二下横梁的燕尾滑轨的下端连接。左货叉和右货叉通过通过上滑槽和下滑槽在燕尾滑轨上滑动,方便将左货叉和右货叉安装在外侧移架上,也保证了左货叉和右货叉移动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第二立板上均设有与左货叉和右货叉连接调距油缸,调距油缸分别驱动左货叉和右货叉在外侧移架上左右移动。通过调距油缸调节左货叉和右货叉在外侧移架上的移动,方便了左货叉和右货叉之间距离的调节,保证了调节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还包括驱动外侧移架移动的侧移油缸,内滑架上设有与侧移油缸连接的固定板,外侧移架上设有与侧移油缸连接的支板。通过侧移油缸驱动外侧移架在内滑架上移动,简化了外侧移架的操作。

作为优选,还包括分流阀,外侧移架上设有分流阀固定板,分流阀固定设在分流阀固定板上。当误操作时,左货叉和右货叉调距时受到阻力进行自动泄压,避免对货物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取消了货叉承重轴,取消两个固定货叉的滑板,两货叉上支座部分别套接在调距油缸上,简化了整体结构,使用更方便,左货叉和右货叉在外侧移架上左右移动,实现了调节货叉与货叉之间的距离,提高了适用的范围,及保证了使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M部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内滑架、2—外侧移架、3—竖板立柱、4—第一立板、5—第一上横梁、6—第一下横梁、7—第二上横梁、8—第二下横梁、9—第二立板、10—左货叉、11—右货叉、12—燕尾滑轨、13—上滑槽、14—下滑槽、15—调距油缸、16—侧移油缸、17—固定板、18—支板、19—分流阀、20—分流阀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整体式侧移调距叉,包括内滑架1和设在内滑架1前侧的外侧移架2,内滑架1包括竖板立柱3、第一立板4、第一上横梁5、第一下横梁6,第一上横梁5和第一下横梁6均设在竖板立柱3上并与竖板立柱3固定连接,第一立板4设在第一上横梁5和第一下横梁6之间;外侧移架2包括第二上横梁7、第二下横梁8、第二立板9,第二立板9设在第二上横梁7和第二下横梁8的两端,第二立板9的上端与第二上横梁7两侧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立板9的下端与第二下横梁8两端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上横梁7设在第一上横梁5的上方且与第一上横梁5连接,第二上横梁7在第一上横梁5上左右移动,第二下横梁8设在第二下横梁8的下方且与第二下横梁8连接,第二下横梁8在第一下横梁6上左右移动;还包括均与外侧移架2连接的左货叉10和右货叉11,左货叉10和右货叉11设在外侧移架2的前侧,左货叉10和右货叉11均可在外侧移架2上移动。

第二上横梁7和第二下横梁8上均设有燕尾滑轨12,左货叉10和右货叉11上均设有与燕尾滑轨12配合的上滑槽13和下滑槽14,下滑槽13和上滑槽14上安装在燕尾滑轨12上且在燕尾滑轨12上左右移动,上滑槽13与第二上横梁7的燕尾滑轨12的上端连接,下滑槽14与第二下横梁8的燕尾滑轨12的下端连接,第二立板9上均设有与左货叉10和右货叉11连接调距油缸15,左货叉10和右货叉11分别通过支座与调距油缸15连接,调距油缸15通过带动支座移动从而驱动左货叉10和右货叉11移动,调距油缸15分别驱动左货叉10和右货叉11在外侧移架2上左右移动,还包括驱动外侧移架2移动的侧移油缸16,内滑架1上设有与侧移油缸16连接的固定板17,外侧移架2上设有与侧移油缸16连接的支板18,还包括分流阀19,外侧移架2上设有分流阀固定板20,分流阀19固定设在分流阀固定板20上,本技术取消了货叉承重轴,取消两个固定货叉的滑板,左货叉10和右货叉11的支座部分别套接在调距油缸15上,简化了整体结构,使用更方便,左货叉10和右货叉11在外侧移架2上左右移动,实现了调节左货叉10和右货叉11之间的距离,提高了适用的范围,及保证了使用时的稳定性。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