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标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1602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贴标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标签贴附于产品上的贴标签装置。



背景技术:

标签用于记录产品目标、分类或内容,常用的标签件是具有粘性的纸张,一般通过贴标机将标签贴在产品上。现有的贴标机主要包括吸附标签的贴标头,和带动贴标头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如机械手,其在工作中带动贴标头移动至产品对应处,然后再带动贴标头及其上的标签压向产品,由此利用标签背面的粘性将标签固定于产品上,待固定完成后,驱动机构即带动贴标头撤走。该种贴标机虽然能够将标签贴附于产品上,但很容易因贴标机施加压力不当而导致标签留有气泡或部分未能贴附,从而影响贴标的质量;另外,现有的贴标机贴标精度较低,难以满足现代化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贴标签装置,以提高贴标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贴标签装置,包括随贴标机驱动机构移动至贴标工位的移动座,移动座上装有吸附标签的吸盘和将标签压向待贴标产品的压盘,压盘由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且环形地设置于吸盘的外侧,吸盘朝向产品的端面面积小于标签的面积,而压盘朝向产品的端面的外轮廓线位于标签的轮廓线之外,且压盘端面与标签之间的距离从中心向外侧逐渐增大;移动座上还装有真空接头和带动压盘运动的压盘驱动器,真空接头的两端分别连通吸盘和真空发生器,压盘驱动器可带动压盘的端面移动至吸盘端面所在平面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该贴标签装置可以安装于贴标机上,在贴标工作时,贴标机上的驱动机构——如机械手、平移装置、升降装置等——通过移动座带动吸盘的端面与标签的中部相接触,此时,压盘的端面位于吸盘端面所在平面背向标签的一侧,使得压盘与标签不相接触;然后,真空发生器工作,并通过真空接头使吸盘具有吸附力,将标签吸附于吸盘端面;接着,驱动机构通过移动座带动吸盘的端面朝向待贴标产品,并使吸盘带动标签压向 待贴标产品,由此,通过吸盘的作用将标签的中部贴附于产品上;再然后,压盘驱动器带动压盘向产品移动,由于压盘由具有弹性的柔性材料制作而成,且其端面与标签之间的距离从中心向外侧逐渐增大,使得压盘从标签中部向外侧逐渐施加压力,直至标签完全贴附在产品上,完成贴标工作。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一方面通过中间的吸盘和吸盘外侧的环形压盘对标签形成了先中间后四周的压紧作用,另一方面又通过压盘端面的形状而从中部向外侧地对标签逐渐施加作用,极大地降低了标签产生气泡的几率,且由于压盘的端面面积大于标签,也不会发生标签局部未贴上的问题,最终有效地提高了贴标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贴标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贴标签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4为吸盘与压盘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将标签压于产品上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 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贴标签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该贴标签装置包括随贴标机驱动机构(示图示)移动至贴标工位的移动座1,移动座1上装有吸附标签100的吸盘2和将标签100压向待贴标产品的压盘3,压盘3由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且环形地设置于吸盘2的外侧,吸盘2朝向产品的端面面积小于标签100的面积,而压盘3朝向产品的端面的外轮廓线位于标签100的轮廓线之外,且压盘端面与标签100之间的距离从中心向外侧逐渐增大;移动座上还装有真空接头4和带动压盘3运动的压盘驱动器5,真空接头4的两端分别连通吸盘2和真空发生器(未图示),压盘驱动器5可带动压盘3的端面移动至吸盘2端面所在平面的两侧。

如图3-5所示,标号100为标签,标号200为待贴标的产品。在吸盘2吸附标签100时,吸盘2作用于标签100的中部,而压盘3不与标签100接触,此时如图3;而压盘3在压盘驱动器的带动下可以凸出于吸盘的端面之外,如图4;但在实际贴标签100时,由于受到产品200的阻挡,压盘3的端面产生形变,其与标签100接触的部分完全与标签100相贴紧,从而将标签100压紧于产品上,如图5。

所述的贴标签装置,有可转动的真空轴6,真空轴的一端连接带动其转动的电机7,另一端连接吸盘2;真空轴内沿轴线方向开有气孔8,气孔的两端分别连通吸盘2端面和真空接头4;电机7可以是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其固定在移动座1上。吸盘2随贴标机驱动机构移动至产品处时,吸盘2上的标签100很可能并非出于设计所需的角度,由此,先通过如CCD等图像传感器检测角度和位置关系,然后再通过电机和真空轴带动标签100旋转适当的角度,使之满足贴标工作所需;另外,将连通吸盘2端面和真空接头的通道,即气孔设置于真空轴6内,可以使得结构更加紧凑,更加容易设置吸盘2的尺寸,使之满足不同规格标签100的工作需要,同时也有利于简化设备结构。

所述的贴标签装置,吸盘2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这可以使得标签100更好地贴附于产品上。制作吸盘2和压盘3的柔性材料可以视使用需要而选用,例如采用橡胶或硅胶。

所述的贴标签装置,压盘驱动器5包括与压盘3连接的压座9,和带动压座移动的气缸50,当贴附标签100时,气缸通入压缩空气,然后通过压座带动压盘3向产品移动;而当标签100贴附完成后,压座9和压盘3在气缸的作用下回复至初始位置。该结构简单且工作稳定,有利于提高贴标的质量。

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所述移动座1有轴向向下延伸并将真空轴6的上部围于其内的限位套11,限位套11内设有轴承12,轴承12的外圈固设于限位套11内,内圈套设于真空轴6,以对真空轴6的周壁进行支撑,防止真空轴6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振动,从而提高贴标精度。进一步地,所述气缸50装于限位套11底端,真空轴6轴向向下贯穿气缸50的缸体和活塞杆,且缸体和活塞杆与真空轴6配合的面装有密封圈51、52,以防止气体外漏,活塞杆伸缩时,相对真空轴运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贴标签装置还包括复位拉簧10,复位拉簧10的一端连接于压座9上,另一端与气缸50的缸体或者限位套11连接,并对压座9施以背向压盘3端面的作用力,以在贴附完成后,辅助气缸50驱动压座9和压盘3回复至初始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