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管带式输送机用回程万向可调组合式顶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3420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圆管带式输送机用回程万向可调组合式顶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管带式输送设备,特别涉及圆管带式输送机用回程万向可调组合式顶轮装置。



背景技术:

圆管带式输送机属一种新型输送设备,该设备的主要特点是:在圆管带机尾部受料段后胶带由平行向槽形、深槽形逐渐过渡,而后物料被包裹起来卷成圆管状;在成型段,胶带被呈六边形布置的辊子强行裹成圆管,输送物料被密封在圆管内随胶带稳定运行。当到达头部时胶带逐步过渡,由圆管形状变成深槽形、槽形最后到头部滚筒展开卸料。胶带回程段与运行段相同,即由平行通过托带轮逐渐成管,到尾部时又由成管逐渐展平。与传统通用槽型带式输送机相比,具有如下显著优点:第一,物料封闭运行,物料不会撒落及飞扬,有效控制了输送物料对环境的污染;第二,输送物料不受外界刮风、下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避免了外部环境对物料的污染;第三,由于回程胶带也裹成圆管形,因此避免了回程带沿线上物料的撒落;第四,能实现大倾角输送,由于胶带裹成圆形后对物料的摩擦力增大,因此管带机最大输送倾角比普通胶带机更大。

但圆管带式输送机在头尾部回程段对胶带的逐渐展平及逐渐成槽要求很高,传统圆管带式输送机回程的过渡是通过布置在胶带两端的角度可调悬臂托带辊进行支承,但回程胶带中间无相应结构的支承装置,尤其是大带宽的胶带由于自身胶带重量较重,无中间支承结构而仅采用两端悬臂托带辊支承结构导致回程过渡段胶带过渡轨迹无法进行合理控制,造成胶带过渡不自然而产生塌带及叠带现象,极易引起胶带的跑偏、成管段胶带的扭转和撕毁胶带,给用户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及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圆管带式输送机用回程万向可调组合式顶轮装置,该万向可调组合式顶轮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能实现对回程胶带在过渡时的高度、角度、支撑力、过渡截面形状进行调整,安装调整方便,能有效防止胶带在过渡过程中而产生的塌带及叠带现象,避免了胶带的跑偏、扭转和撕毁缺陷,延长了胶带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圆管带式输送机用回程万向可调组合式顶轮装置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圆管带式输送机用回程万向可调组合式顶轮装置包括机身纵梁机架,其特征在于:该万向可调组合式顶轮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机身纵梁机架下方的吊架组件、可调哈夫型支座组件、纵向支撑钢管导杆和可调型顶轮组件;

所述吊架组件呈“U”型结构,有两组,左右对称安装,均是由左支撑柱、右支撑柱和横向连接管组成;所述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的下端分别与横向连接管的左右端固定连接;

所述可调哈夫型支座组件有两组,分别对称安装在左右两组吊架组件中的横向连接管上,均是由横向可调哈夫型支座、纵向可调哈夫型支座和连接块组成;所述横向可调哈夫型支座套装在吊架组件中的横向连接管的中间,可以沿横向连接管进行横向调节;所述纵向可调哈夫型支座套装在横向可调哈夫型支座上方的纵向支撑钢管导杆上,通过连接块与横向可调哈夫型支座的上半部分连接,可以沿纵向支撑钢管导杆进行纵向调节;

所述可调型顶轮组件有三组,结构完成相同,是由哈夫连接座、顶轮、顶轮安装板、顶轮连接板和顶轮轴承座组成;所述可调型顶轮组件通过哈夫连接座套装在纵向支撑钢管导杆上,通过哈夫连接座可沿纵向支撑钢管导杆作纵向滑动,同时可绕纵向支撑钢管导杆为圆心进行旋转,以调整回程胶带过渡高度和角度;所述顶轮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其两侧的顶轮轴承座上;所述顶板安装板有两块,分别对称安装在顶轮的两侧,顶板安装板的上端与顶轮轴承座固定连接,下端通过固定螺栓与顶轮连接板固定;所述顶轮连接板的下端与哈夫连接座固定连接,在顶轮安装板的下端与顶轮连接板连接处设有腰形长孔,顶轮安装板在腰形长孔中通过固定螺栓与顶轮连接板固定,通过在腰形长孔中移动固定螺栓来调节顶轮的上下位置。

所述顶轮的外表面采用球面结构,两端面及顶面均采用圆弧过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圆管带式输送机用回程无顶轮装置的缺点与弊端,传统圆管带式输送机回程的过渡是通过布置在胶带两端的角度可调悬臂托带辊进行支承,但回程胶带中间无相应结构的支承装置,尤其是大带宽的胶带由于自身胶带重量较重,无中间支承结构而仅采用两端悬臂托带辊支承结构导致回程过渡段胶带过渡轨迹无法进行合理控制,造成胶带过渡不自然而产生塌带及叠带现象,极易引起胶带的跑偏、成管段胶带的扭转和撕毁胶带。本实用新型采用回程万向可调组合式顶轮装置,现场可方便的对回程胶带过渡时的高度、角度、支撑力、过渡截面形状进行调整,能有效防止胶带在过渡过程中而产生的塌带及叠带现象,避免了胶带的跑偏、扭转和撕毁缺陷,延长了胶带的使用寿命。第二,本实用新型的多处联接均采用哈夫型结构,现场安装方便、调整方便。可解决因制造误差、现场安装误差的弥补及调整。第三,本实用新型的顶轮采用球面结构,两端面及顶面均采用圆弧过渡而无锐角,在运输送带接触转动时不会划伤胶带,同时每个顶轮内置布置有二组成对安装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保证了顶轮承受径向力的同时也可承受轴向力(前后两组顶轮偏离竖直中心线一定角度后顶轮就会产生有轴向力),延长了顶轮的使用寿命及提高了顶轮的可靠性。第四,本实用新型采用可调型顶轮组件,能在横向和纵向以及角度方面进行调节,实现真正的万向可调,顶轮的最终确定位置可通过顶轮的竖直方向上下可调(即z轴线)、顶轮组可沿纵向支撑钢管导杆进行纵向移动和旋转(即y轴线和x轴线)、同时顶轮组可沿吊架的横向钢管进行横向移动(即x轴线),实现了顶轮组的空间三维x、y、z轴线的同时可调及定位,从而实现顶轮的万向可调。第五,本实用新型圆管带式输送机用回程万向可调组合式顶轮装置可适用于各类圆管带式输送机上,具有量大、面广、结构简单、有效可靠的特点,经济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圆管带式输送机用回程万向可调组合式顶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圆管带式输送机用回程万向可调组合式顶轮装置中吊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圆管带式输送机用回程万向可调组合式顶轮装置中可调哈夫型支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左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圆管带式输送机用回程万向可调组合式顶轮装置中可调型顶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左视图;

图9是图7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地阐述,所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用新型要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用新型创造,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圆管带式输送机用回程万向可调组合式顶轮装置包括机身纵梁机架5,其特征在于:该万向可调组合式顶轮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机身纵梁机架5下方的吊架组件1、可调哈夫型支座组件2、纵向支撑钢管导杆3和可调型顶轮组件4。

由图1—图4可见,本实施例的吊架组件1呈“U”型结构,有两组,左右对称安装,均是由左支撑柱11、右支撑柱12和横向连接管13组成;所述左支撑柱11和右支撑柱12的下端分别与横向连接管13的左右端固定连接。

由图1、图2、图3、图5、图6可见,本实施例的可调哈夫型支座组件2有两组,分别对称安装在左右两组吊架组件1中的横向连接管13上,均是由横向可调哈夫型支座21、纵向可调哈夫型支座22和连接块23组成;所述横向可调哈夫型支座21套装在吊架组件1中的横向连接管13的中间,可以沿横向连接管13进行横向调节;所述纵向可调哈夫型支座22套装在横向可调哈夫型支座21上方的纵向支撑钢管导杆3上,通过连接块23与横向可调哈夫型支座21的上半部分连接,可以沿纵向支撑钢管导杆3进行纵向调节。

由图1、图2、图3、图7、图8、图9可见,本实施例的可调型顶轮组件4有三组,结构完成相同,是由哈夫连接座41、顶轮42、顶轮安装板43、顶轮连接板44和顶轮轴承座45组成;所述可调型顶轮组件4通过哈夫连接座41套装在纵向支撑钢管导杆3上,通过哈夫连接座41可沿纵向支撑钢管导杆3作纵向滑动,同时可绕纵向支撑钢管导杆4为圆心进行旋转,以调整回程胶带过渡高度和角度;所述顶轮42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其两侧的顶轮轴承座45上;所述顶板安装板43有两块,分别对称安装在顶轮42的两侧,顶板安装板43的上端与顶轮轴承座45固定连接,下端通过固定螺栓47与顶轮连接板44固定;所述顶轮连接板44的下端与哈夫连接座41固定连接,在顶轮安装板43的下端与顶轮连接板44连接处设有腰形长孔46,顶轮安装板43在腰形长孔46中通过固定螺栓47与顶轮连接板44固定,通过在腰形长孔46中移动固定螺栓47来调节顶轮42的上下位置。本实施例的顶轮42的外表面采用球面结构,两端面及顶面均采用圆弧过渡。

本实施例的圆管带式输送机用回程万向可调组合式顶轮装置是安装在回程输送胶带6上。在安装时,先按照图纸尺寸要求将两组呈“U”形结构的吊架1安装于机身纵梁机架组件1上,拧紧其固定螺栓;然后将横向可调哈夫型支座组件2套装于吊架组件1的横向连接钢管13的中间位置上,初步预紧哈夫连接的固定螺栓,保证横向可调哈夫型支座21在安装工具敲击下能滑动为宜;接着将纵向支撑钢管导杆3置于横向可调哈夫型支座21上平面,然后安装两组纵向可调哈夫型支座22,直接拧紧纵向可调哈夫型支座22上的固定螺栓,使纵向支撑钢管导杆3与纵向可调哈夫型支座22固定牢固;再将三组可调型顶轮组件4分别通过哈夫座分别安装于纵向支撑钢管导杆3上,初步预紧哈夫连接的固定螺栓,保证每组顶轮的哈夫型支座在安装工具敲击下能沿纵向支撑钢管导杆3纵向滑动和转动为宜,一般情况下,三组可调型顶轮组件4按一定距离排开,且保持可调型顶轮组件4中靠左边的一组沿输送机中心线左倾60°预安装、中间的一组沿输送机中心线竖直预安装、靠右边的一组沿输送机中心线右倾60°预安装,待设备输送带安装预张紧后,视头尾回程胶带实际过渡轨迹情况进行调整三组可调型顶轮组伯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使每组顶轮与回程输送胶带6均保持合理的接触压力,使输送带不被过分顶高也不让输送带下塌,最终实现圆管带式输送机头尾回程胶带过渡段圆滑过渡的目的,保证设备的使用效果及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方法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