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素钢带输送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9287发布日期:2018-09-21 23:4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碳素钢带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碳素钢带输送支撑架。



背景技术:

碳素钢是近代工业中使用最早、用量最大的基本材料。世界各工业国家,在努力增加低合金高强度钢和合金钢产量的同时,也非常注意改进碳素钢质量,扩大品种和使用范围。

目前碳素钢的产量在各国钢总产量中的比重,约保持在80%左右,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铁道、车辆、船舶和各种机械制造工业,而且在近代的石油化学工业、海洋开发等方面,也得到大量使用。

碳素钢带加工生产线是对碳素钢带进行加工生产,经过加工、运送、装配、检验等一系列生产线活动所构成的路线。在加工生产线过程中,钢带从两台加工机之间进行输送,钢带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垂,需要通过支撑装置支撑。

目前已知碳素钢带输送支撑架一般通过螺栓或螺纹杆等进行调节高度,这种调节方式需要借助其他工具,或者较为费力,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素钢带输送支撑架,解决了支撑架不便于调节高度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碳素钢带输送支撑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腔套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侧均等距离开设有卡接槽,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两侧之间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外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转盘,所述转轴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转轴的正面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一转盘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转盘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部等距离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侧设置有插销,所述插销贯穿第一连接杆并贯穿通孔。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挤压块,所述挤压块贯穿第一支撑柱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柱的内腔且固定连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外侧环绕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连接块远离挤压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右侧搭接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的中部穿管连接有固定杆,所述摆动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移动块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移动块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滑槽板,所述移动块顶部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远离移动块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盘包括第二转盘本体,所述第二转盘本体的内环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第二转盘本体内环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一转盘和两个第二转盘均以转轴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转轴的两侧,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的大小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长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形状为凵字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形状为t字形结构,且贯穿框架的内腔,且两个滑槽板均贯穿框架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摆动杆可旋转的角度为逆时针旋转四十五度。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素钢带输送支撑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碳素钢带输送支撑架,通过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调节装置、挤压块、推动杆、第一弹簧、框架、摆动杆、固定杆、移动块、第二弹簧、第一滑块、滑槽板、移动杆、卡接块、第二滑块和卡接槽的结构设计,按压就挤压块,进而带动框架推动摆动杆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移动块相上移动,进而带动移动杆移动,从而使卡接块与卡接槽相脱离,调节好第二支撑柱的高度后,再将卡接块与卡接槽相卡接,从而达到了便于调节第二支撑柱高度的效果,从而解决了支撑架不便于调节高度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

(2)、该碳素钢带输送支撑架,通过支架、转轴、第一转盘、第二转盘、第二转盘本体、连接块、第三滑块、滑槽、通槽、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通孔和插销的结构设计,打开插销从而可以移动第二转盘,从而达到便于调节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之间距离的效果,从而接解决了支撑架不适用不同宽度的钢带的效果。

(3)、该碳素钢带输送支撑架,通过挤压块、推动杆和第一弹簧的结构设计,使调节好支架的高度后,手松开挤压块,第一弹簧回弹,进而带动卡接块与其他的卡接槽相卡接,从而便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的安装和固定。

(4)、该碳素钢带输送支撑架,通过第二转盘本体、连接块、第三滑块、滑槽和通槽的结构设计,使第二转盘在移动时,减少了第二转盘的内环与转轴的外侧之间的摩擦力,便于第二转盘的移动。

(5)、该碳素钢带输送支撑架,转轴、第二转盘本体、连接块、第三滑块、滑槽和通槽的结构设计,限定了钢带的位置,使钢带在输送时不会晃动,使钢带输送时更加稳定,便于对钢带下一步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移动块的侧面剖视图。

图中:1底座、2第一支撑柱、3第二支撑柱、4调节装置、41挤压块、42推动杆、43第一弹簧、44框架、45摆动杆、46固定杆、47移动块、48第二弹簧、49第一滑块、410滑槽板、411移动杆、412卡接块、413第二滑块、5卡接槽、6支架、7转轴、8第一转盘、9第二转盘、91第二转盘本体、92连接块、93第三滑块、10滑槽、11通槽、12第一连接杆、13第二连接杆、14通孔、15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碳素钢带输送支撑架,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2,第一支撑柱2的内腔套接有第二支撑柱3,第一支撑柱2和第二支撑柱3之间设置有调节装置4,调节装置4包括挤压块41,挤压块41贯穿第一支撑柱2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柱2的内腔且固定连接有推动杆42,推动杆42的外侧环绕设置有第一弹簧43,第一弹簧43的两端分别与挤压块41的外侧和第一支撑柱2的内壁固定连接,连接块42远离挤压块4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框架44,框架44的右侧搭接有摆动杆45,摆动杆45可旋转的角度为逆时针旋转四十五度,摆动杆45的中部穿管连接有固定杆46,摆动杆45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移动块47,移动块47的形状为t字形结构,移动块47贯穿框架44的内腔,且两个滑槽板410均贯穿框架44的内腔,移动块4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48,移动块47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49,移动块47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滑槽板410,滑槽板410的外侧开设有第一滑块49相匹配的滑槽,移动块47顶部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移动杆411,移动杆411远离移动块47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卡接块412,卡接块412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413,第二滑块413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二滑块413相匹配的滑槽。

第二支撑柱3的两侧均等距离开设有卡接槽5,卡接槽5与卡接块412相匹配,第二支撑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6,支架6的形状为凵字形结构,支架6的两侧之间活动连接有转轴7,转轴7外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8,第一转盘8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转盘9,第二转盘9包括第二转盘本体91,第二转盘本体91的内环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块92,第二转盘本体91内环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93,第一转盘8和第二转盘9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一转盘8和两个第二转盘9均以转轴7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转轴7的两侧,第一转盘8和第二转盘9的大小相等。

转轴7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10,转轴7的正面开设有通槽11,第一转盘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2,第二转盘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3,第一连接杆12和第二连接杆13的长度相等,第二连接杆13的顶部等距离开设有通孔14,第一连接杆12的外侧设置有插销15,插销15贯穿第一连接杆12并贯穿通孔14,插销15与通孔14相匹配。

该碳素钢带输送支撑架使用时,按压挤压块41,挤压块41移动带动推动杆42和框架44移动,框架44移动带动摆动杆45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移动块47向上移动,同时带动第二弹簧48拉伸,移动块47向上移动进而带动两个移动杆411反向运动,进而带动卡接块412与卡接槽5相脱离,直至无法按压挤压块41时,卡接块412完全与卡接槽5完全脱离,向上拉动或向下移动第二支撑柱3,直至调节至合适的高度,松开挤压块41,第一弹簧43和第二弹簧48回弹,进而带动卡接块412与其他的卡接槽5相卡接,即可调节该装置的高度;打开插销15,移动第二转盘9的位置,直至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将插销15插入其他的通孔14,即可调节两个第二转盘3之间的距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