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袋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25028发布日期:2019-03-27 12:30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袋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软袋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袋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软袋设备的焊盖皆采用真空吸盖,伺服或气缸驱动盖筒取盖焊盖的结构,该种结构在取盖的过程中不能保证每次都取到盖,当盖子被检测到而又未完全到位时,盖筒取盖就会取偏,盖子就会掉落;而当盖子在盖筒内吸合不严实时,吸盖子的真空就会漏,这样盖子也会掉落,盖子掉落,该盖筒下对应的袋子就没有焊盖,当袋子运送到出袋工位出袋后,敞口的袋子就会将药物撒在出袋传送带上和设备上,这样就会污染设备和在出袋传送带上的产品,需停止设备去处理污渍,未处理的污渍长时间了会对设备及器件起到腐蚀,影响使用寿命,被污染的产品流转到后续设备也会影响后续设备的运行,降低整个生产线的运转率,产品的产出也会降低,影响了药厂的生产与计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软袋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能够准确识别传输中的每个袋子是否有盖子。

一种软袋检测系统,包括灌输焊盖区域、出袋区域、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依次穿过灌输焊盖区域、出袋区域,所述传送带上设有袋夹,所述传送带的输出端还对接有剔废区域和传输轨道,所述出袋区域设有与袋夹相对应的第一袋夹检测装置和盖检测装置。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灌输焊盖区域设有与袋夹相对应的第二袋夹检测装置和袋子检测装置。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二袋夹检测装置设在袋子传输轨迹的上方,所述袋子检测装置设于袋子传输轨迹的一侧。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袋夹检测装置、盖检测装置、第二袋夹检测装置、袋子检测装置均为光电开光。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袋夹检测装置设在袋子传输轨迹的上方,所述盖检测装置设于袋子传输轨迹的一侧。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灌输焊盖区域和出袋区域通过墙体分割,所述传送带穿过墙体,所述第一袋夹检测装置和盖检测装置设于墙体上。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软袋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上述软袋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测传送带上的袋夹是否有袋子;

s2:将步骤s1中检测到袋子的灌输药液、焊盖后,通过第一袋夹检测装置对传送带上的袋夹检测,并通过盖检测装置对该袋夹处进行盖子检测;

s3:若步骤s2中夹有袋子的袋夹处检测到了盖子,则将有盖子的袋子通过传输轨道传送出去;

若步骤s2中没有袋子的袋夹处检测到了盖子,则发出第一报警信号;

若步骤s2中夹有袋子的袋夹处没有检测到盖子,则发出第二报警信号;

若步骤s2中没有夹袋子的袋夹处没有检测到盖子,则检测正常。

进一步改进的,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1:第二袋夹检测装置对传送带上的袋夹检测,袋子检测装置对袋夹处进行袋子检测;

a2:若步骤a1中检测到袋夹的同时还能检测到袋子,则判断该袋夹夹有袋子;

若步骤a中检测到袋夹的同时不能检测到袋子,则判断该袋夹没有夹袋子;

a3:将步骤a2的判断结果记忆下来。

进一步改进的,步骤s3中,发出第一报警信号后,调整盖检测装置的位置。

进一步改进的,步骤s3中,发出第二报警信号后,剔除无盖子的袋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袋子在灌输焊盖区域灌输药液、焊盖后,通过传送带将袋子从灌输焊盖区域传送至出袋区域,在出袋区域通过第一袋夹检测装置检测袋夹、盖检测装置检测袋夹夹有袋子的同时是否同时夹了盖子;通过两种检测的相互参照,能够检测出没有检测到袋子的袋夹处检测到了盖子、仅检测到袋子而未检测盖子等情况以及正常的检测情况;能够准确识别传输中的每个袋子是否有盖子,并做到了检测异常的报警停机或踢废的功能,避免了以往袋子焊不到盖子,出袋后药液倾倒到设备上和传输轨道上的情况,减少了设备停机处理污渍的时间,防止了倾倒的药液对设备及器件的腐蚀,以及受污染产品对后续设备运转的影响,提高了整个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2、本发明的灌输焊盖区域设有第二袋夹检测装置和袋子检测装置,能够检测袋夹是否夹有袋子,通过两种检测的相互参照,能够准确检测出夹有袋子和没有夹袋子的袋夹,将这两种情况记忆下来后,对于后续的盖子检测更加精准。

3、本发明的灌输焊盖区域和出袋区域通过墙体分割,第一袋夹检测装置和盖检测装置设于墙体上,节约了空间。

4、本发明结构简单,传输及检测效率高,准确率高,便于大面积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以上,例如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

一种软袋检测系统,包括灌输焊盖区域101、出袋区域102、传送带1,传送带1依次穿过灌输焊盖区域101、出袋区域102,传送带1上设有袋夹2,传送带1的输出端还对接有剔废区域103和传输轨道9,出袋区域102设有与袋夹2相对应的第一袋夹检测装置4和盖检测装置5。具体地,传输轨道9为皮带传送装置,剔废区域103为垃圾桶,垃圾桶设于皮带传送装置的上方,当检测到的没有盖子6的的袋子3时,传送带1将该袋子3传送至垃圾桶的上方时,夹取该袋子3的袋夹2松开,既能将袋子3放入垃圾桶中。当然,剔废区域103也可以是其他的装置,如仅是地面的一片区域,此时,传输轨道9位于剔废区域103的上方。第一袋夹检测装置4、盖检测装置5、第二袋夹检测装置7、袋子检测装置8均为光电开光,优选为定距离光电检测开关。

灌输焊盖区域101设有与袋夹2相对应的第二袋夹检测装置7和袋子检测装置8。

第二袋夹检测装置7设在袋子3传输轨迹的上方,袋子检测装置8设于袋子3传输轨迹的一侧。第一袋夹检测装置4设在袋子3传输轨迹的上方,盖检测装置5设于袋子3传输轨迹的一侧。具体地,第一袋夹检测装置4和第二袋夹检测装置7的接收端和发射端分别设于传输轨道9的上方,其位置刚好能够对传送带1传输的袋夹2进行检测;袋子检测装置8和盖检测装置5的接收端和发射端分别设置在传输轨道9的一侧,因此,其位置只要能够实现检测袋子3和检测盖子6功能即可,具有多个放置点。优选的,灌输焊盖区域101和出袋区域102通过墙体10分割,传送带1穿过墙体10,第一袋夹检测装置4和盖检测装置5设于墙体10上。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上述软袋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上述软袋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测传送带1上的袋夹2是否有袋子3;步骤s1可以为多种能够检测袋子3的检测方式,如人工检测,优选的检测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a1:第二袋夹检测装置7对传送带1上的袋夹2检测,袋子检测装置8对袋夹2处进行袋子3检测;

a2:若步骤a1中检测到袋夹2的同时还能检测到袋子3,则判断该袋夹2夹有袋子3;

若步骤a1中检测到袋夹2的同时不能检测到袋子3,则判断该袋夹2没有夹袋子3;

a3:将步骤a2的判断结果记忆下来。

s2:将步骤s1中检测到袋子3的灌输药液、焊盖后,通过第一袋夹检测装置4对传送带1上的袋夹2检测,并通过盖检测装置5对该袋夹2处进行盖子6检测;

s3:若步骤s2中夹有袋子3的袋夹2处检测到了盖子6,则将有盖子6的袋子3通过传输轨道9传送出去;

若步骤s2中没有袋子3的袋夹2处检测到了盖子6,则发出第一报警信号,并调整盖检测装置5的位置;

若步骤s2中夹有袋子3的袋夹2处没有检测到盖子6,则发出第二报警信号,并剔除无盖子6的袋子3;

若步骤s2中没有夹袋子3的袋夹2处没有检测到盖子6,则检测正常。

本实施例结构简单实用,检测点位少,便于安装,开发出了一种袋组有无盖子6的检测方法,通过对袋子3、盖子6的动态检测,精准识别出未被焊盖的袋子3,并执行程序进行相应的剔废或停机处理,保证了无盖袋子3内药液不溅撒,不对设备及传输轨道9产生污染,避免了药液对设备及传输轨道9的腐蚀,减少了以往对设备及传输轨道9的清洁时间,减少了设备的停机时间以及被污染产品对后续线的影响,提高了整个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和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