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料散装收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1845发布日期:2018-09-11 23:4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粉料散装收尘装置。



背景技术:

粉料输送大部分采用直接灌取、布袋积尘的方式,如水泥厂、电厂产生的粉尘,基本上采用输送管路填装入运输车内,但是,由于输送管路为固定式的,其设置的高度就必须高于运输车收料口的高度,此时,在工作中,物料在进入运输车的过程中,即会出现大量的扬尘产生,飞灰扩散,影响环境与安全生产。

现在也有使用到防护布袋的形式,即在输送管的关口设置升降的护袋,使用时能够罩在运输车的收料口上,但也只能紧紧解决部分扬尘问题,还会有部分粉尘沿布袋与收料口之间的间隙排出,另外,此方案的灌装过程,在实际操作中不能识别运输车内的物料是否灌满,很难检测,从而导致物料外排的情况发生,或者仅仅预测灌装的大致容积灌装,导致利用率低下,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结合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避免扬尘的粉料散装收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粉料散装收尘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中间位置设有收料器,所述收料器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与收料器连通的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底部连接散装头,所述收料器的一侧设有卷扬机,所述卷扬机通过钢丝绳连接散装头,所述收料器的另一侧设与其连通的抽尘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卷扬机的一侧设有压紧钢丝绳的张紧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管的内部设有突出于散装头的底面的料位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收尘装置,通过自动设置的可深升降的伸缩管以及散装头,在使用时能够通过升降的方式完全罩住运输车的收料口,从而不变扬尘以及物料漏出的现象,并且,其侧面设置有收尘装置,能够将无聊中漂浮的扬尘先一步收集到集尘设备内,以进一步减小灌装过程中的扬尘;同时,本装置的散装头内侧设有的料位计能够准确的显示运输车内的物料是否装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粉料散装收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收料器;3、进料口;4、伸缩管;5、散装头;6、抽尘风机;7、张紧装置;8、料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粉料散装收尘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中间位置设有收料器2,收料器2的顶部设有进料口3,底座1的底部设有与收料器2连通的伸缩管4,伸缩管4的底部连接散装头5,收料器2的一侧设有卷扬机,卷扬机通过钢丝绳连接散装头5,收料器2的另一侧设与其连通的抽尘风机6。

其中,使用过程中通过控制卷扬机工作,卷扬机通过钢丝绳拉动散装头5,钢丝绳可以经过固定设置在收料器2上的导向轮连接散装头5,破事收缩管收缩,散装头5上升,运输车停靠后,运输车的收料口与散装头5对应,卷扬机运行,散装头5下降并罩住收料口,即可以进行物料灌装,其自动罩住进料口3的结构有效避免了扬尘,减少粉尘污染。

另外,收料器2的侧面通过吸尘管连接抽尘风机6,预先将物料中的粉尘收集并输送至集尘设备中,其能够有效的降低在灌装过程中扬尘现象发生。

具体的,伸缩管4用双套管结构,内管采用优质耐磨锰钢板制作,为梯形截面的伸缩套管,抗磨损,使用寿命长,外管采用硅胶细帆布制作,具有良好的防止粉尘渗出的作用。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卷扬机的一侧设有压紧钢丝绳的张紧装置7,张紧装置7主要是能够自定压紧钢丝绳,当卷扬机动作,伸缩管4收缩后,而张紧装置7能够是钢丝绳始终处于张紧状态,保障收缩管的稳定运行。

更具体的,伸缩管4的内部设有突出于散装头5的底面的料位计8,料位计8采用固体音叉料位开关,料位计8控制料位灵敏准确,无误动作现象,确保罐车装满时实现自动停止给料。

料位计8检测到运输车料满后,自动控系统关闭卸料机构,停止装料,关闭收尘风机,收尘器自动清灰并返回散装车,最后提起散装头5。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完全实现自动控制,并能完全防止粉尘向外溢出以及溢料的情况发生,能够自动识别灌装情况,装车效率高,杜绝粉尘污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