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杯生产流水线的成品传送检验工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7987发布日期:2018-12-18 21:21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玻璃杯生产流水线的成品传送检验工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杯加工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玻璃杯生产流水线的成品传送检验工位。



背景技术:

玻璃杯是家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用品。通常,单层的玻璃杯采用将一根长玻璃管进行切断和烧底之后,即可制成。而且,为了使用舒适,该单层玻璃杯的底部往往需要加工的稍厚。目前,加工该类玻璃杯的设备在操作中需要较多的人工参与,从而效率低、人工成本高,且次品较多。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号为CN201520010915.0名称为单层玻璃杯封厚底机的中国专利中揭示了一种半自动设备,包括用于夹取和带动玻璃管转动的夹具,用于对玻璃管加热软化的加热装置,以及切割和整形装置,其中的切割和整形装置包括有压轮和厚压板,其中的压轮和厚压板固定在连杆的两端,连杆通过驱动电机转动。工作时,先通过压轮将玻璃管的中部加热软化端切割形成两个具有封底的玻璃杯,然后通过电机驱动连杆,使得厚压板处于两个玻璃杯之间,接着使得玻璃杯靠近厚压板,使得玻璃杯的底部形成厚底。

上述专利中,由于是由玻璃管对切形成的两个具有底部的玻璃杯,而在玻璃管的选择上各有不同,有的玻璃管直径大,有的小,对于加工完成之后的玻璃杯直径也将产生差异,如果需要将加工完成的玻璃杯进行分类,需要人工进行区别筛选,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连续检测杯体大小和传送加工完成的玻璃杯的传送检验工位。

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一种玻璃杯生产流水线的成品传送检验工位,所述流水线包括传送支架,所述传送支架上设置有传送组件,所述传送组件包括沿与玻璃杯的传送方向垂直间隔设置的静止辊子组,以及用于将架设在静止辊子组的玻璃杯间隔步进传送的步进传送部,在传送支架的尾部设置有检验部,所述检验部包括一升降结构以及设置于升降结构上作用于传送在静止辊子组上玻璃杯外壁的探头。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静止辊子组包括与玻璃杯转送方向垂直且沿玻璃杯传送方向间隔设置的架设轴,在所述架设轴上沿其轴向间隔设置托轮组,每组托轮组至少设置有两个托轮,所述玻璃杯架设于相邻静止辊子组的托轮之间。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步进传送部包括设置于静止辊子组下方的抬升支架,在抬升支架上还沿玻璃杯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有顶持件,顶持件位于每两个静止辊子组之间间隔的下方,且顶持件包括固定在抬升支架上的顶持支架以及可作用在玻璃杯下侧面的顶持头,所述顶持头与顶持支架转动连接,每一所述顶持头还受控于一拨动机构,当抬升支架上升且顶持头将玻璃杯从静止辊子组之间向上顶起之后,所述拨动机构控制顶持头向前转动使得每一玻璃杯向前步进一个静止辊子组的间隔。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升降结构包括所述抬升支架以及固定在抬升支架且位于传送支架上方的固定架,在固定架上设置有所述探头,当所述抬升支架下降时,所述固定架带着探头下降并作用于玻璃杯的外壁上。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探头为可伸缩的测量尺,当所述探头随着抬升支架下降且作用于玻璃杯外壁上时,所述探头向内被压缩并将内缩量数据反馈给控制器。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拨动机构包括与抬升支架滑移连接且沿玻璃杯传送方向设置的滑移支架,所述滑移支架受控于一气缸使得滑移支架沿玻璃杯传送方向前后运动,在滑移支架和每一顶持头之间均设置有一连杆,当滑移支架前后运动时,所述连杆带动各自的顶持头摆动。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抬升支架下方设置有一驱动其上下运动的抬升驱动机构,所述抬升驱动机构包括一沿玻璃杯传送方向设置的驱动轴,在驱动轴和抬升支架之间设置有若干曲柄摇杆机构,当驱动轴转动时,曲柄摇杆机构带动抬升支架上下运动。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驱动轴受第一电机驱动,在第一电机和驱动轴之间设置有增速齿轮组,所述抬升支架的两端与传送支架之间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传送支架上的导杆以及设置在抬升支架上的导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通过步进传送部实现加工成成品的玻璃杯能够连续的在静止辊子组之间的步进传送,通过设置在传送支架尾部的检测部,且检测部随着步进传送部的步调随动,实现每传送一个玻璃杯便能够对该玻璃杯的外壁进行尺寸的检验,检验的数据可以传送给PLC等控制器,并且在相应的显示屏上显示数据,实现自动化的检验和成品玻璃杯的传送收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玻璃杯成品传送检验工位的整体轴测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玻璃杯成品传送检验工位在整条流水线上的局部截断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的抬升机构和拨动机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为图3的B部放大图。

图中,10、传送支架;20、静止辊子组;201、架设轴;202、托轮;30、滚动组;301、第二电机;302、传送链;401、固定支架; 402、探头;50、控制器;601、第一电机;602、增速齿轮组;603、曲柄摇杆机构;604、驱动轴;605、抬升支架;606、滑移支架;607、气缸;608、顶持支架;609、顶持头;610、连杆;611、导套;612、导杆;P、玻璃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玻璃杯生产流水线的成品传送检验工位,参见附图1-5,为了方便和对视图的清楚查阅,在流水线上省略了其他工位的放置,仅显示了设置在流水线上的成品传送检验工位。

玻璃杯生产流水线包括传送支架10,在传送支架10上设置了传送组件,传送组件包括前面工位的滚动组30和后面的静止辊子组20,滚动组30的转轴由第二电机301通过传送链302同步带动,其中成品传送检验工位设置在静止辊子组20区域,且检验工位位于传送支架10的尾端,参见附图1,传送组件上依次间隔传送有已经被加工成为成品的玻璃杯P,由于本方案涉及改进部位为玻璃杯P的传送检验工位,故省略其他工位的描述。

首先参见附图3-5,为本流水线的步进传送部,包括了设置于静止辊子组20下方的抬升支架605,抬升支架605由第一电机601驱动其上下运动,包括一沿玻璃杯P传送方向设置的驱动轴604,第一电机601和驱动轴604之间通过增速齿轮组602实现传动,在驱动轴 604和抬升支架605之间设置有若干曲柄摇杆机构603,当驱动轴604 转动时,曲柄摇杆机构603带动抬升支架605上下运动,并且为了增加其上下运动时的稳定性,抬升支架605的两端与传送支架10之间设置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传送支架10上的导杆612以及设置在抬升支架605上的导套611。在抬升支架605上还沿玻璃杯 P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有顶持件,顶持件位于每两个滚动组30之间间隔的下方,且顶持件包括固定在抬升支架605上的顶持支架608以及可作用在玻璃杯P下侧面的顶持头609,顶持头609与顶持支架608 转动连接,每一顶持头609还受控于一拨动机构。其中的拨动机构包括了与抬升支架605滑移连接且沿玻璃杯P传送方向设置的滑移支架 606,滑移支架606受控于设置在抬升支架605上的气缸607,气缸 607的活塞杆控制滑移支架606沿玻璃杯P传送方向前后运动,在滑移支架606和每一顶持头609之间均设置有一连杆610,当滑移支架 606前后运动时,连杆610带动各自的顶持头609摆动,当抬升支架 605上升且顶持头609将玻璃杯P从滚动组30之间向上顶起之后,气动控制滑移支架606向后移动,同时连杆610控制顶持头609向前摆动使得每一玻璃杯P向前步进一个滚动组30的间隔。如此,实现玻璃杯P在流水线上的连续步进传送效果。

成品传送检验工位参见附图1-2,包括静止辊子组20,静止辊子组20包括架设轴201以及托轮202,从前方工位步进传送过来的玻璃杯P架设在两个托轮202之间,检验工位设置在传送支架10的尾部,包括一升降结构以及设置于升降结构上作用于传送在静止辊子组20上玻璃杯P外壁的探头402,其中的升降结构包括抬升支架605以及固定在抬升支架605且位于传送支架10上方的固定架,在固定架上设置有探头402,当抬升支架605下降时,所述固定架带着探头402 下降并作用于玻璃杯P的外壁上。探头402为可伸缩的测量尺,当探头402随着抬升支架605下降且作用于玻璃杯P外壁上时,所述探头 402向内被压缩并将内缩量数据反馈给控制器50。

工作过程如下:

在传送支架10的前面工位陆续传送有加工成为成品的玻璃杯P,通过步进传送部实现对玻璃被的连续步进传送,抬升支架605上升,顶持头609将处于托轮202之间的玻璃杯P顶起,然后拨动机构的气缸607动作,控制顶持头609向前摆动,使得玻璃杯P向前步进一个托轮202组的间距,接着第一电机601控制抬升支架605的下降,如此实现玻璃杯P的连续步进传送效果。随着抬升支架605的下降,同时具有玻璃杯P步进和探头402下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当玻璃杯 P步进之后架设在传送支架10尾部的托轮202组上时,探头402将作用在玻璃杯P的外壁上,进行对玻璃杯P外壁大小的检测,并且检测到的尺寸反馈给控制器50,在显示屏上显示数据,方便人们的筛选。

其中抬升支架605、滑移支架606等的依次动作顺序,可以由现有的PLC结合传感器与电磁气控阀控制第一电机601、气缸607的顺序动作实现,由于逻辑控制程序和控制方式过于现有,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并没有对此现有的逻辑控制方式作出改进,故在此不做赘述性展开。

另外,对于各个喷火装置的设置形式,可以不拘泥于储气罐形式,可以直接采用管道煤气配合阀的方式,实现对各个喷火管道的控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