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主井箕斗的稳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0392发布日期:2018-11-09 20:13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主井箕斗工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主井箕斗的稳罐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1992年版执行说明,对于设置端罐道的中间水平提升,如果设置固定式稳罐罐道时,提升速度须小于4m/s。因为速度过高时,由运行罐道进入稳罐罐道,如果过渡不平稳,会有很大冲击。在大型矿井提升箕斗自重载重都很大的情况下,更为突出,如果由于设计强度不够导致稳罐罐道断裂,将引起重大事故。同时由运行罐道进入稳罐罐道时,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受力较大的高速滑动摩擦还会引起高温、火花等不利因素,在含有瓦斯、粉尘的工作环境下运行不安全。

虽然对于单水平提升设置稳罐罐道没有明确的速度规定,也是存在上述问题的。目前规划和设计的千万吨级矿井越来越多,井深及容器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大,基本都涉及到箕斗高速进入稳罐装置的问题,比如红庆河矿井,箕斗进入稳罐罐道时,速度达到5.7m/s。主井箕斗稳罐是整个矿井生产系统的关键环节之一,如果因为箕斗的稳罐方式不妥,给矿井生产带来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目前大型箕斗有以下几种稳罐装置:第一种是箕斗运行罐道设置在侧面,运行罐道不影响箕斗装卸载,因此采用运行罐道稳罐即可,但是带来的缺点是井筒断面大,如果采用侧面四罐道,运行罐道数量多,造价高,如果采用侧面双罐道,运行不平稳,因此大型箕斗这种方式较少使用;第二种是采用端罐道,这种方式井筒布置结构紧凑,运行罐道数量少,造价低,但是影响箕斗装卸载,因此在装卸载时运行罐道要断开,单独设置稳罐罐道,在装卸载位置运行罐道需要切换到稳罐罐道上,切换时由于稳罐罐道导向角度变化大,金属滚轮罐耳II与金属稳罐导向之间会引起较大冲击,进入稳罐罐道后,相对摩擦也有可能会引起高温、火花等不利因素。因此需要找到一种过渡平稳的稳罐罐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主井箕斗的稳罐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成本过高,冲击力过大以致于损坏罐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主井箕斗的稳罐装置,包括:

端罐道:沿井筒轴向方向安装在两侧;

滚轮罐耳:所述箕斗的上盘设置有两组滚轮罐耳,所述箕斗的下盘均设置有两组滚轮罐耳,所述滚轮罐耳由滚动轮、滚动轮和滚动轮组成,三个滚动轮包围在端罐道的三个侧面,滚轮罐耳可在端罐道上自由滚动;

稳罐罐道;所述稳罐罐道固定在罐道梁上,安装在箕斗装卸区域;

滚轮罐耳:所述箕斗两侧各设置有两组或四组滚轮罐耳II,所述滚轮罐耳II由滚动轮和滚动轮组成,两个滚动轮包围在稳罐罐道的两个侧面,滚轮罐耳II可在稳罐罐道上滚动;

滑动罐耳:所述滑动罐耳在箕斗中部与箕斗固定连接,且滑动罐耳能在稳罐罐道上滑动;

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与稳罐罐道的两端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端罐道、稳罐罐道与罐道梁的材质为型钢。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装置与箕斗接触的两个面为斜面结构,与稳罐罐道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者直接由稳罐罐道两端加工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装置斜面与水平夹角为65-8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箕斗两侧的稳罐罐耳在箕斗运行至装卸区域时进行导向和限位,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同时改善稳罐罐道导向受力,减少箕斗对罐道和罐道梁的冲击,装置安装简便,使用寿命长,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箕斗装载异侧在装卸区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箕斗装载异侧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箕斗装载同侧在装卸区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箕斗装载同侧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向装置受力图;

图中,1-端罐道,2-滚轮罐耳,21-滚动轮,22-滚动轮,23-滚动轮,3-稳罐罐道,4-罐道梁,5-滚轮罐耳,51-滚动轮,52-滚动轮,6-滑动罐耳,7-导向装置,8-井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的一种煤矿主井箕斗的稳罐装置,包括:端罐道1:沿井筒8轴向方向安装在两侧;

滚轮罐耳2:所述箕斗的上盘设置有两组滚轮罐耳2,所述箕斗的下盘均设置有两组滚轮罐耳2,所述滚轮罐耳2由滚动轮21、滚动轮22和滚动轮23组成,三个滚动轮包围在端罐道1的三个侧面,滚轮罐耳2可在端罐道1上自由滚动;

稳罐罐道3;所述稳罐罐道3固定在罐道梁4上,安装在箕斗装卸区域;

滚轮罐耳5:所述两侧各设置有四组滚轮罐耳II5,所述滚轮罐耳II5由滚动轮51和滚动轮52组成,两个滚动轮包围在稳罐罐道3的两个侧面,所述滚轮罐耳II5包围在稳罐罐道3上且能自由滚动,既对箕斗的水平方向进行了导向和限位,如果受力超过了限定要求,在稳罐罐耳5抵消一部分力之后,滑动罐耳6则在最小的受力范围内进行滑动摩擦;

滑动罐耳6:所述滑动罐耳6在箕斗中部,与箕斗固定连接,且滑动罐耳6能在稳罐罐道3上滑动;

导向装置7:所述导向装置7与稳罐罐道3的两端固定,大角度导向装置7能很好的对侧面稳罐罐耳5进行导向和限位。

具体的,所述端罐道1、稳罐罐道3与罐道梁4的材质为型钢。

具体的,所述导向装置7与箕斗接触的两个面为斜面结构,与稳罐罐道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者直接由稳罐罐道3两端加工而成。

具体的,所述导向装置7斜面与水平夹角为65°。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的一种煤矿主井箕斗的稳罐装置,包括:端罐道1:沿井筒8轴向方向安装在两侧;

滚轮罐耳2:所述箕斗的上盘设置有两组滚轮罐耳2,所述箕斗的下盘均设置有两组滚轮罐耳2,所述滚轮罐耳2由滚动轮21、滚动轮22和滚动轮23组成,三个滚动轮包围在端罐道1的三个侧面,滚轮罐耳2可在端罐道1上自由滚动;

稳罐罐道3;所述稳罐罐道3固定在罐道梁4上,安装在箕斗装卸区域;

滚轮罐耳5:所述两侧各设置有四组滚轮罐耳II5,所述滚轮罐耳II5由滚动轮51和滚动轮52组成,两个滚动轮包围在稳罐罐道3的两个侧面,所述滚轮罐耳II5包围在稳罐罐道3上且能自由滚动,既对箕斗的水平方向进行了导向和限位,如果受力超过了限定要求,在稳罐罐耳5抵消一部分力之后,滑动罐耳6则在最小的受力范围内进行滑动摩擦;

滑动罐耳6:所述滑动罐耳6在箕斗中部,与箕斗固定连接,且滑动罐耳6能在稳罐罐道3上滑动;

导向装置7:所述导向装置7与稳罐罐道3的两端固定,大角度导向装置7能很好的对侧面稳罐罐耳5进行导向和限位。

具体的,所述端罐道1、稳罐罐道3与罐道梁4的材质为型钢。

具体的,所述导向装置7与箕斗接触的两个面为斜面结构,与稳罐罐道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者直接由稳罐罐道3两端加工而成。

具体的,所述导向装置7斜面与水平夹角为80°。

实施例3

如图1-2所示的一种煤矿主井箕斗的稳罐装置,包括:端罐道1:沿井筒8轴向方向安装在两侧;

滚轮罐耳2:所述箕斗的上盘设置有两组滚轮罐耳2,所述箕斗的下盘均设置有两组滚轮罐耳2,所述滚轮罐耳2由滚动轮21、滚动轮22和滚动轮23组成,三个滚动轮包围在端罐道1的三个侧面,滚轮罐耳2可在端罐道1上自由滚动;

稳罐罐道3;所述稳罐罐道3固定在罐道梁4上,安装在箕斗装卸区域;

滚轮罐耳5:所述两侧各设置有四组滚轮罐耳II5,所述滚轮罐耳II5由滚动轮51和滚动轮52组成,两个滚动轮包围在稳罐罐道3的两个侧面,所述滚轮罐耳II5包围在稳罐罐道3上且能自由滚动,既对箕斗的水平方向进行了导向和限位,如果受力超过了限定要求,在稳罐罐耳5抵消一部分力之后,滑动罐耳6则在最小的受力范围内进行滑动摩擦;

滑动罐耳6:所述滑动罐耳6在箕斗中部,与箕斗固定连接,且滑动罐耳6能在稳罐罐道3上滑动;

导向装置7:所述导向装置7与稳罐罐道3的两端固定,大角度导向装置7能很好的对侧面稳罐罐耳5进行导向和限位。

具体的,所述端罐道1、稳罐罐道3与罐道梁4的材质为型钢。

具体的,所述导向装置7与箕斗接触的两个面为斜面结构,与稳罐罐道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者直接由稳罐罐道3两端加工而成。

具体的,所述导向装置7斜面与水平夹角为89°。

实施例4

如图3,图4所示的一种煤矿主井箕斗的稳罐装置,包括:端罐道1:沿井筒8轴向方向安装在两侧;

滚轮罐耳2:所述箕斗的上盘设置有两组滚轮罐耳2,所述箕斗的下盘均设置有两组滚轮罐耳2,所述滚轮罐耳2由滚动轮21、滚动轮22和滚动轮23组成,三个滚动轮包围在端罐道1的三个侧面,滚轮罐耳2可在端罐道1上自由滚动;

稳罐罐道3;所述稳罐罐道3固定在罐道梁4上,安装在箕斗装卸区域;

滚轮罐耳5:所述箕斗两侧各设置有两组滚轮罐耳II5,所述滚轮罐耳II5由滚动轮51和滚动轮52组成,两个滚动轮包围在稳罐罐道3的两个侧面,所述滚轮罐耳II5包围在稳罐罐道3上且能自由滚动,既对箕斗的水平方向进行了导向和限位,如果受力超过了限定要求,在稳罐罐耳5抵消一部分力之后,滑动罐耳6则在最小的受力范围内进行滑动摩擦;

滑动罐耳6:所述滑动罐耳6在箕斗中部,与箕斗固定连接,且滑动罐耳6能在稳罐罐道3上滑动;

导向装置7:所述导向装置7与稳罐罐道3的两端固定,大角度导向装置7能很好的对侧面稳罐罐耳5进行导向和限位。

具体的,所述端罐道1、稳罐罐道3与罐道梁4的材质为型钢。

具体的,所述导向装置7与箕斗接触的两个面为斜面结构,与稳罐罐道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者直接由稳罐罐道3两端加工而成。

具体的,所述导向装置7斜面与水平夹角为89°。

如图5所示的导向装置7,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当稳罐罐耳5给与的冲击力F一定时,要使稳罐罐道3和罐道梁4受力最小,那么应该尽量调大α角度,以保证箕斗从运行罐道到稳罐罐道的过渡,本实用新型取到89°。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