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模具转移用的气动助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4908发布日期:2019-02-12 22:0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玻璃模具转移用的气动助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模具生产的辅助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模具转移用的气动助力装置。



背景技术:

前述的玻璃模具转移的概念是指:将完成了前一道工序的玻璃模具转移至下一道工序,也就是将玻璃模具从前一工位转入下一工位。典型的例子如,玻璃模具焊前清洗工位与喷焊工位两者相隔距离相对较近,在清洗工位完成了清洗后,由在线作业人员以手工搬运方式转移至喷焊工位,在喷焊工位对玻璃模具的模腔、合缝面喷焊镍基合金焊粉。虽然焊前清洗工位与喷焊工位两者相距较近,但是由于玻璃模具十分笨重,因而人工搬运的劳动强度大。此外在人工搬运过程中,难免出现作业场所地坪湿滑情形,加上工人因疲惫而致使体力下降等因素,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鉴此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手工搬运作业方式,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通过机械夹取方式将完成了前一工位作业的玻璃模具夹取并且转移至下一工位进行加工而得以显著减轻工人的作业强度并且保障作业安全性的玻璃模具转移用的气动助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玻璃模具转移用的气动助力装置,包括一立柱,该立柱在使用状态下固定在玻璃模具加工作业场所的地坪上,并且在该立柱的一侧开设有一与立柱的立柱腔相通的气源管路引入让位孔;一立轴,该立轴的底部构成有一立轴法兰盘,该立轴法兰盘与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在立轴的高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立轴通气孔;一水平悬臂固定座,该水平悬臂固定座转动地套置在所述的立轴外,并且在该水平悬臂固定座的一侧固定有一水平悬臂,而在水平悬臂固定座的顶部固定有一水平悬臂固定座盖,在该水平悬臂固定座盖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固定座盖引气接头,该固定座盖引气接头的下部伸展到所述立轴通气孔内,而固定座盖引气接头的上部构成有一出气管接嘴;一回转吊杆轴座,该回转吊杆轴座固定在所述水平悬臂远离所述水平悬臂固定座的一端;一吊臂,该吊臂在对应于所述回转吊杆轴座的下方的位置与回转吊杆轴座枢转连接,在吊臂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并且在对应于吊臂腔的位置转动地设置有一滑轮;一气缸,该气缸朝向吊臂的一端与吊臂朝向立柱的一端端面固定,而气缸远离吊臂的一端构成为水平悬臂端,气缸的气缸柱伸展到所述吊臂腔内并且在该气缸柱的末端连接有一钢丝绳过渡机构;一吊钩固定座,在该吊钩固定座的上部固定有一钢丝绳连接座,在该钢丝绳连接座上固定有一钢丝绳的一端,而钢丝绳的另一端在依次途经所述滑轮以及钢丝绳过渡机构后与吊臂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固定,在吊钩固定座的下部设置有一气阀控制手把,并且在对应于气阀控制手把的下方的位置设置有一吊钩;一玻璃模具夹取机构,该玻璃模具夹取机构挂着在所述的吊钩上;一气阀,该气阀设置在所述吊钩固定座的中部,并且该气阀具有一气阀进气管接口和一气阀出气管接口,所述气阀控制手把与气阀的阀芯相对应;一进气管和一回气管,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气管接嘴连接,进气管的中部与所述回转吊杆轴座以及吊臂连接,而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气阀进气管接口连接,回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气阀出气管接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立轴法兰盘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立轴通气孔的位置构成有一气源管路连接座,在该气源管路连接座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连接座引气孔,该连接座引气孔与立轴通气孔相通,由气源装置引出的气源管路经所述的气源管路引入让位孔引入所述立柱腔内并且与所述的气源管路连接座连接,所述的气源装置为空气压缩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立轴的上端构成有一轴承限定螺母固定头,在该轴承限定螺母固定头上旋配有一轴承限定螺母,在所述水平悬臂固定座的上端内壁与所述立轴的外壁之间设置有一对水平悬臂固定座转动轴承,而在水平悬臂固定座的下端内壁与立轴的外壁之间设置有一压力轴承,并且该压力轴承支承在所述立轴法兰盘朝向上的一侧,在所述固定座盖引气接头的下部与所述立轴通气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固定座引气接头密封圈,所述轴承限定螺母在对应于所述水平悬臂固定座转动轴承的上方的位置与水平悬臂固定座转动轴承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回转吊杆轴座的上部固定有一用于对回转吊杆轴座的回转吊杆轴座腔蔽护的回转吊杆轴座盖,在该回转吊杆轴座盖上并且位于回转吊杆轴座盖的中心位置构成有一轴座盖进气管接头,在该轴座盖进气管接头上并且位于回转吊杆轴座腔内配接有一进气管过渡管,在回转吊杆轴座腔的底部并且位于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回转吊杆轴让位孔,所述吊臂包括有一吊臂连接机构,该吊臂连接机构在对应于回转吊杆轴让位孔的位置固定在吊臂朝向所述气缸的一端,并且该吊臂连接机构经回转吊杆轴让位孔探入所述回转吊杆轴座腔内与所述回转吊杆轴座枢转连接,所述的进气管的中部与所述轴座盖进气管接头以及吊臂连接机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吊臂连接机构包括一对固定夹板、一回转吊杆轴固定座、一回转吊杆轴和一吊杆轴轴承,一对固定夹板彼此形成面对面的位置关系,该对固定夹板的下端与所述吊臂朝向所述气缸的一端的两侧固定,而一对固定夹板的上端探出吊臂的上表面,回转吊杆轴固定座固定在一对固定夹板的上端之间,在该回转吊杆轴固定座上固定有一回转吊杆轴座进气管连接头,回转吊杆轴的底部与回转吊杆轴固定座的顶部固定,该回转吊杆轴的上部经所述回转吊杆轴让位孔伸展到所述回转吊杆轴座的回转吊杆轴座腔内并且在该回转吊杆轴的上部旋配有一吊杆轴轴承限定螺母,所述进气管过渡管伸展到回转吊杆轴的回转吊杆轴孔内,并且与所述的回转吊杆轴座进气管连接头相通,吊杆轴轴承位于所述回转吊杆轴座腔内并且套置在回转吊杆轴上,所述吊杆轴轴承限定螺母在对应于吊杆轴轴承的上方的位置与吊杆轴轴承接触,所述进气管的中部与所述回转吊杆轴座进气管连接头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钢丝绳过渡机构包括一动滑轮座和一动滑轮,动滑轮座与所述气缸的气缸柱的末端连接并且由旋配在气缸柱的末端的动滑轮座锁定螺母锁定,动滑轮通过动滑轮轴转动地设置在动滑轮座上;在所述钢丝绳连接座的顶部固定有一钢丝绳固定环,在所述的吊臂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固定有一钢丝绳固定销轴,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钢丝绳固定环固定,而钢丝绳的另一端在依次途经所述的滑轮以及动滑轮后与钢丝绳固定销轴固定;所述滑轮转动地设置在滑轮轴上,而该滑轮轴设置在吊臂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并且与所述吊臂腔的腔口相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气阀控制手把通过手把销轴设置在手把座上,手把座通过手把座销轴铰接在所述吊钩固定座的下部,在手把座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阀芯的下方的位置延伸有一阀芯致动凸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吊钩设置在吊钩销轴上,而该吊钩销轴设置在所述吊钩固定座的下部,其中,所述吊钩具有一用于对吊钩的吊钩腔的吊钩腔腔口挡护的吊钩腔腔口挡护舌,吊钩腔腔口挡护舌的上端通过挡护舌销轴与吊钩铰接,而下部构成为自由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玻璃模具夹取机构包括一左夹瓣、一右夹瓣和一吊钩挂着链条,左夹瓣的中部并且朝向右夹瓣的一侧固定有一左夹瓣铰链,而右夹瓣的中部并且朝向左夹瓣的一侧固定有一右夹瓣铰链,左夹瓣铰链以及右夹瓣铰链彼此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由铰链轴将左夹瓣铰链以及右夹瓣铰链同轴铰接而使左夹瓣与右夹瓣彼此形成×字形的交错关系,吊钩挂着链条的一端与右夹瓣的上部固定,另一端与左夹瓣上部固定,吊钩挂着链条的中部挂着在所述吊钩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吊钩挂着链条的中部设置有一挂环,该挂环挂着在所述吊钩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玻璃模具夹取机构将玻璃模具夹住,由气缸的工作带动钢丝绳收绳或放绳,由钢丝绳带动吊钩固定座依需升降,并且由在线作业人员拽引气阀控制手把使吊臂通过吊臂连接机构以及回转吊杆轴座带动水平悬臂连同水平悬臂固定座回绕立轴依需转动,从而将由上一工位完成了加工的玻璃模具转移至下一工位,不仅可以减轻工人的作业强度,而且得以保障作业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要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轴与立柱相连接以及水平悬臂固定座与立轴相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为例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一圆管状的立柱1,该立柱1在使用状态下通过其底部的立柱固定法兰盘13借助于螺栓固定在玻璃模具加工作业场所的地坪上(在地坪上预埋固定墩子),并且在该立柱1的偏下部的一侧开设有一与立柱1的立柱腔11相通的气源管路引入让位孔12;示出了一立轴2,该立轴2的底部构成有一立轴法兰盘21,该立轴法兰盘21通过立轴法兰盘螺栓212(图2示)与前述立柱1的顶部固定,在立轴2的高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立轴通气孔22;示出了一水平悬臂固定座3,该水平悬臂固定座3转动地套置在前述的立轴2外,并且在该水平悬臂固定座3的一侧固定有一水平悬臂31,而在水平悬臂固定座3的顶部固定有一水平悬臂固定座盖32,在该水平悬臂固定座盖32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固定座盖引气接头321,该固定座盖引气接头321的下部伸展到前述立轴通气孔22内,而固定座盖引气接头321的上部构成有一出气管接嘴3211;示出了一回转吊杆轴座4,该回转吊杆轴座4固定在前述水平悬臂31远离前述水平悬臂固定座3的一端,即固定在水平悬臂31的自由端的末端端面的位置;示出了一吊臂5,该吊臂5在对应于前述回转吊杆轴座4的下方的位置与回转吊杆轴座4枢转连接,在吊臂5远离前述立柱1的一端并且在对应于吊臂腔51的位置转动地设置有一滑轮52;示出了一气缸6,该气缸6朝向吊臂5的一端通过气缸固定螺钉62与吊臂5朝向立柱1的一端端面固定,在图中示出了构成于吊臂5朝向立柱1的一端的气缸固定座55,前述的气缸固定螺钉62与该气缸固定座55固定,而气缸6远离吊臂5的一端即朝向立柱1的一端构成为水平悬臂端,气缸6的气缸柱61伸展到前述吊臂腔51内并且在该气缸柱61的末端连接有一钢丝绳过渡机构611;示出了一吊钩固定座7,在该吊钩固定座7的上部固定有一钢丝绳连接座71,在该钢丝绳连接座71上固定有一钢丝绳711的一端,而钢丝绳711的另一端在依次途经前述滑轮52以及钢丝绳过渡机构611后与吊臂5远离前述立柱1的一端固定,在吊钩固定座7的下部设置有一气阀控制手把72,并且在对应于气阀控制手把72的下方的位置设置有一吊钩73;示出了一玻璃模具夹取机构8,该玻璃模具夹取机构8挂着在前述的吊钩73上;示出了一气阀9,该气阀9设置在前述吊钩固定座7的中部,并且该气阀9具有一气阀进气管接口91和一气阀出气管接口92,前述气阀控制手把72与气阀9的阀芯93相对应;示出了一进气管10a和一回气管10b,进气管10a的一端与前述出气管接嘴3211连接,进气管10a的中部与前述回转吊杆轴座4以及吊臂5连接,而进气管10a的另一端与前述气阀进气管接口91连接,回气管10b的一端与前述气缸6连接,另一端与前述气阀出气管接口92连接。

由图2所示,在前述立轴法兰盘21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立轴通气孔22的位置构成有一气源管路连接座211,在该气源管路连接座21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连接座引气孔2111,该连接座引气孔2111与立轴通气孔22相通,由气源装置引出的气源管路20经前述的气源管路引入让位孔12引入前述立柱腔11内并且与前述的气源管路连接座21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气源装置为空气压缩机。

继续见图2,在前述立轴2的上端构成有一轴承限定螺母固定头23,在该轴承限定螺母固定头23上旋配有一轴承限定螺母231,在前述水平悬臂固定座3的上端内壁与前述立轴2的外壁之间设置有一对水平悬臂固定座转动轴承33,而在水平悬臂固定座3的下端内壁与立轴2的外壁之间设置有一压力轴承34,并且该压力轴承34支承在前述立轴法兰盘21朝向上的一侧,在前述固定座盖引气接头321的下部与前述立轴通气孔2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固定座引气接头密封圈3212,前述轴承限定螺母231在对应于前述水平悬臂固定座转动轴承33的上方的位置与水平悬臂固定座转动轴承33接触。

优选地,在前述水平悬臂固定座3上并且在对应于水平悬臂31的下方的位置有一水平悬臂补强托座35,水平悬臂31朝向水平悬臂固定座3的一端优选通过焊接方式与水平悬臂固定座3固定,并且同时与水平悬臂补强托座35焊固。

请重点见图1,在前述回转吊杆轴座4的上部通过轴座盖螺钉422固定有一用于对回转吊杆轴座4的回转吊杆轴座腔41蔽护的回转吊杆轴座盖42,在该回转吊杆轴座盖42上并且位于回转吊杆轴座盖42的中心位置构成有一轴座盖进气管接头421,在该轴座盖进气管接头421上并且位于回转吊杆轴座腔41内配接有一进气管过渡管4211,在回转吊杆轴座腔41的底部并且位于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回转吊杆轴让位孔411,前述吊臂5包括有一吊臂连接机构53,该吊臂连接机构53在对应于回转吊杆轴让位孔411的位置固定在吊臂5朝向前述气缸6的一端,并且该吊臂连接机构53经回转吊杆轴让位孔411探入前述回转吊杆轴座腔41内与前述回转吊杆轴座4枢转连接,前述的进气管10a的中部与前述轴座盖进气管接头421以及吊臂连接机构53连接。

继续见图1,前述的吊臂连接机构53包括一对固定夹板531、一回转吊杆轴固定座532、一回转吊杆轴533和一吊杆轴轴承534,一对固定夹板531彼此形成面对面的位置关系,该对固定夹板531的下端与前述吊臂5朝向前述气缸6的一端的两侧(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前侧和后侧)固定(优选采用焊接固定),而一对固定夹板531的上端探出吊臂5的上表面,回转吊杆轴固定座532通过回转吊杆轴固定座螺钉5322固定在一对固定夹板531的上端之间,在该回转吊杆轴固定座532上(本实施例位于回转吊杆轴固定座532朝向吊钩固定座7的一侧)固定有一回转吊杆轴座进气管连接头5321,回转吊杆轴533的底部与回转吊杆轴固定座532的顶部焊接固定,该回转吊杆轴533的上部经前述回转吊杆轴让位孔411伸展到前述回转吊杆轴座4的回转吊杆轴座腔41内并且在该回转吊杆轴533上部的外5333上旋配有一吊杆轴轴承限定螺母5331,前述进气管过渡管4211伸展到回转吊杆轴533的回转吊杆轴孔5332内,并且与前述的回转吊杆轴座进气管连接头5321相通,吊杆轴轴承534位于前述回转吊杆轴座腔41内并且套置在回转吊杆轴533上,前述吊杆轴轴承限定螺母5331在对应于吊杆轴轴承534的上方的位置与吊杆轴轴承534接触,前述进气管10a的中部与前述回转吊杆轴座进气管连接头5321连接。

优选地,在前述回转吊杆轴孔5332的上部孔口部位设置一进气管过渡管密封圈53321,由该进气管过渡管密封圈53321对伸入到回转吊杆轴孔5332内的前述进气管过渡管4211的外壁与回转吊杆轴孔5332的内壁之间的密封,这是因为进气管过渡管4211穿过进气管过渡管密封圈53321。

继续见图1,前述钢丝绳过渡机构611包括一动滑轮座6111和一动滑轮6112,动滑轮座6111与前述气缸6的气缸柱61的末端连接并且由旋配在气缸柱61的末端的动滑轮座锁定螺母612锁定,动滑轮6112通过动滑轮轴61121转动地设置在动滑轮座6111上;在前述钢丝绳连接座71的顶部固定有一钢丝绳固定环712,在前述的吊臂5远离前述立柱1的一端固定有一钢丝绳固定销轴54,前述钢丝绳711的一端与钢丝绳固定环712固定,而钢丝绳711的另一端在依次途经前述的滑轮52以及动滑轮6112后与钢丝绳固定销轴54固定;前述滑轮52转动地设置在滑轮轴521上,而该滑轮轴521设置在吊臂5远离前述立柱1的一端并且与前述吊臂腔51的腔口相对应。

前述的气阀控制手把72通过手把销轴721设置在手把座722上,手把座722通过手把座销轴7221铰接在前述吊钩固定座7的下部,在手把座722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阀芯93的下方的位置延伸有一阀芯致动凸缘7222。

前述的吊钩73设置在吊钩销轴731上,而该吊钩销轴731设置在前述吊钩固定座7的下部,其中,前述吊钩73具有一用于对吊钩73的吊钩腔732的吊钩腔腔口挡护的吊钩腔腔口挡护舌733,吊钩腔腔口挡护舌733的上端通过挡护舌销轴与吊钩铰接,而下部构成为自由端。

继续见图1,前述的玻璃模具夹取机构8包括一左夹瓣81、一右夹瓣82和一吊钩挂着链条83,左夹瓣81的中部并且朝向右夹瓣82的一侧固定有一左夹瓣铰链811,而右夹瓣82的中部并且朝向左夹瓣81的一侧固定有一右夹瓣铰链821,左夹瓣铰链811以及右夹瓣铰链821彼此位于同一直线(也称“同一轴线”)上并且由铰链轴84将左夹瓣铰链811以及右夹瓣铰链821同轴铰接而使左夹瓣81与右夹瓣82彼此形成×字形的交错关系,具体而言,左、右夹瓣81、82彼此形成剪刀效应,吊钩挂着链条83的一端与右夹瓣82的上部固定,另一端与左夹瓣81上部固定,吊钩挂着链条83的中部挂着在前述吊钩73上。

优选地,在前述吊钩挂着链条83的中部设置有一挂环831,该挂环831挂着在前述吊钩73上。

当操作者握住气阀控制手把72并使手把座722动作时,由手把座722上的前述阀芯致动凸缘7222致动气阀9的阀芯93,使气阀进、出气管接口91、92彼此相通,压力空气依次经气源管路20、连接座引气孔2111、立轴通气孔22、固定座盖引气接头321的固定座盖引气接头通孔3213、出气管接嘴3211、连接于出气管接嘴3211与轴座盖进气管接头421之间的进气管10a的管段、进气管过渡管4211、回转吊杆轴座进气管连接头5321、连接于回转吊杆轴座进气管连接头5321与气阀进气管接口91之间的进气管10a的管段、气阀出气管接口92、出气管10b和气缸6的气缸气路接口62,进入气缸6,使气缸柱61左移,带动钢丝绳过渡机构611左移,由于钢丝绳过渡机构611随气缸柱61左移,因而动滑轮6112也左移,使钢丝绳711收绳,整个吊钩固定座7向上。在该过程中,由吊钩73带动玻璃模具夹放机构8的结构体系的吊钩挂着链条83,由吊钩挂着链条83带动左、右夹瓣81、82彼此配合而将完成了前道工序例如完成了前道清洗工序的玻璃模具30夹住并处于悬空状态。在该状态下由在线作业人员通过拽引气阀控制手把72使吊臂5连同气缸6向下一工位例如喷焊工位的方向转动,由于吊臂5通过吊臂连接机构53与回转吊杆轴座4转动连接(回转吊杆轴533与吊杆轴轴承534的配合),因而在吊臂5向下一工位的方向转动时,带动水平悬臂31也相应地转动。具体而言,由于水平悬臂31与水平悬臂固定座3的外壁焊固,又由于水平悬臂固定座3通过水平悬臂固定座转动轴承33以及压力轴承34相对于立轴2转动。当玻璃模具30对应到前述的下一工位时,由在线作业人员再次对气阀控制手把72操作例如向下施力,再次由阀芯致动凸缘7222作用于阀芯93,按前述相仿之原理,并且在重力作用下由气缸6的回气而使气缸柱61向右位移,钢丝绳711放绳,直至使玻璃模具30释放至前述的下一工位。如此反复而可将依需数量的玻璃模具30从前一工位转移至下一工位。

在上面申请人虽然例举了对玻璃模具30清洗的清洗工位与对玻璃模具30喷焊的喷焊工位,但显然并不局限于这种工位,其它工位也完全可使用本实用新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