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式搬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93841发布日期:2020-11-10 18:41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斗式搬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斗式搬送装置,其使用能收纳被搬送物的斗来搬送被搬送物。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将粉粒体等被搬送物收纳于被循环链支承的斗进行搬送的斗式搬送装置,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具备沙土刮出装置的斗式搬送装置。该斗式搬送装置的沙土刮出装置在翻转部的附近设置有刮出板,该翻转部在斗在环绕路径移动的中途以开口成为向下的方式使姿势翻转,该刮出板以基端部为支点,以顶端部描绘圆弧形轨迹的方式摇动。并且,通过使刮出板的顶端部相对于以一边翻转一边通过翻转部的方式移动的斗在斗外与斗内之间描绘预定的圆弧形轨迹而进行往复移动,从而利用刮出板的顶端部将沙土从斗内刮出到斗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0-14510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沙土刮出装置中,在斗以一边翻转一边通过翻转部的方式移动时,使刮出板以其顶端部一边从斗的通过方向的前方侧朝向后方侧描绘圆弧形轨迹一边从斗外进入到斗内的方式摇动。因此,在该沙土刮出装置中,使顶端部从与斗的通过方向相反的方向进入到通过翻转部的该斗内这样的刮出板有可能关系到成为斗的移动阻力,从而妨碍斗的顺利移动。

另外,换句话讲,在该沙土刮出装置中,在刮出板的顶端部一边从斗的通过方向的前方侧朝向后方侧描绘圆弧形轨迹一边从斗外进入到斗内时,附着于斗的内表面的沙土被该进入的刮出板的顶端部朝向斗的内表面按压。因此,在该沙土刮出装置中,附着于一边翻转一边移动的斗的内表面的沙土被刮出板的顶端部向斗的内表面压固,也有可能不能按照期望将沙土从斗内向斗外刮出。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实情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斗式搬送装置:能够将附着于斗内的被搬送物在不妨碍斗的顺利移动的情况下利用刮出构件容易地向斗外刮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案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解决上述课题的斗式搬送装置具备:循环链,其设置成能够在环状的循环路径上环绕移动;多个斗,其分别具有能够收纳被搬送物的收纳凹部,支承于所述循环链;以及刮出构件,其配置于在所述斗伴随所述循环链的环绕移动而在所述循环路径上环绕移动的中途以使所述收纳凹部的开口向下的翻转姿势通过的翻转通过位置,通过所述刮出构件的一部分相对于在该翻转通过位置通过的所述斗的所述收纳凹部进行出入动作,从而将附着于该收纳凹部内的所述被搬送物向所述斗外刮出,所述刮出构件在将附着于所述收纳凹部内的所述被搬送物向所述斗外刮出时相对于所述收纳凹部以如下方式进行出入动作:所述刮出构件的所述一部分在从所述斗的通过方向的后方侧向前方侧以描绘向该收纳凹部的进深侧变凸的凸曲线状轨迹的方式进入到所述收纳凹部内后从该收纳凹部内退出。

根据该构成,附着于斗的收纳凹部内的被搬送物在斗以将收纳凹部的开口向下的翻转姿势通过位于循环路径中途的翻转通过位置时,被配置于该翻转通过位置的刮出构件向斗外刮出。并且,此时刮出构件相对于斗的收纳凹部进行出入动作,使得刮出构件的一部分在从斗的通过方向的后方侧向前方侧一边描绘向收纳凹部的进深侧变凸的凸曲线状轨迹一边进入到收纳凹部内后从该收纳凹部内退出。因此,在将附着于斗的收纳凹部内的被搬送物向斗外刮出时,刮出构件不会干扰以翻转姿势移动的斗,不会变为斗移动的阻力,另外,也不会将被搬送物朝向收纳凹部的内表面压实。

在上述斗式搬送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翻转通过位置配置有杠杆曲柄机构,该杠杆曲柄机构构成为包括:作为曲柄进行旋转运动的旋转连杆;作为杠杆进行摇动运动的摇动连杆;以及中间连杆,其在所述旋转连杆与所述摇动连杆之间将运动方式变换而进行传递,所述刮出构件以所述一部分追随所述摇动连杆和所述中间连杆的连结部的动作而相对于所述斗的所述收纳凹部进行出入动作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杠杆曲柄机构。

根据该构成,刮出构件的一部分追随杠杆曲柄机构的中间连杆和摇动连杆的连结部的动作,相对于斗的收纳凹部进行出入动作。因此,刮出构件相对于以翻转姿势通过翻转通过位置的斗的收纳凹部,能够使该刮出构件的一部分一边与杠杆曲柄机构的动作相应地描绘包含向收纳凹部的进深侧变凸的凸曲线状轨迹在内的环状轨迹,一边在不妨碍斗的移动的情况下顺利地进行出入动作。

在上述斗式搬送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刮出构件是基端部安装于所述杠杆曲柄机构的预定长度的构件,作为其长度方向的一部分的顶端部在进行所述斗相对于所述收纳凹部的出入动作时与所述收纳凹部内的底部接触。

根据该构成,作为板状构件的刮出构件的顶端部在进行从进入到斗的收纳凹部内之后直至退出为止的出入动作时与底部接触,因此能够将附着于收纳凹部内的被搬送物以从收纳凹部的底部刮除的方式向斗外刮出。

在上述斗式搬送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刮出构件构成为,在该刮出构件的所述一部分相对于在所述翻转通过位置通过的一个所述斗的所述收纳凹部以描绘所述凸曲线状轨迹的方式进入之后退出,然后直至进入到所述一个所述斗后续的其他所述斗的所述收纳凹部内为止的期间,该刮出构件的所述一部分基于来自外部的撞击而振动。

根据该构成,即使在将附着于收纳凹部内的被搬送物刮出到斗外时被搬送物附着于刮出构件的一部分的情况下,也因为该刮出构件的一部分在进入到后续的其他斗的收纳凹部内为止的期间进行振动,所以能够利用该振动使被搬送物从刮出构件的一部分容易地振落。

在上述斗式搬送装置中,优选所述刮出构件能挠曲变形。

根据该构成,刮出构件的在斗的收纳凹部内进行出入动作的一部分在其移动中途与例如具有刚性的其他构件碰触而受到撞击的情况下,该刮出构件挠曲变形而以与其他构件错过去的方式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刮出构件的动作被位于周围的其他构件等妨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附着于斗内的被搬送物在不妨碍斗的顺利移动的情况下利用刮出构件容易地向斗外刮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将关于斗式输送机的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性示出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2是将在循环链组装有多个斗的状态示出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3-3线向视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4-4线向视剖视图。

图5是示出刮出构件的顶端部朝向斗接近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刮出构件的顶端部将要进入斗内之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刮出构件的顶端部已进入到斗内的底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刮出构件的顶端部在斗内的底部滑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刮出构件从斗内将被搬送物刮出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刮出构件的顶端部将要退出到斗外之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是对刮出构件的顶端部的移动轨迹按时间序列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斗式搬送装置的一例的斗式输送机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示出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的情况以图1等所示的方向为基准。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斗式输送机11具有所谓曲柄形状的输送机壳体12,输送机壳体12的侧视时的整体形状在长度方向的两个部位折弯。输送机壳体12具备:沿着前后方向的四方筒状的下部壳体13;沿着前后方向的四方筒状的上部壳体14,位于比下部壳体13靠上方位置且后方位置;以及在下部壳体13与上部壳体14之间沿着上下方向的四方筒状的中间壳体15。并且,下部壳体13的后端和中间壳体15的下端借助下部连结壳体16弯曲状地连结,并且上部壳体14的前端和中间壳体15的上端借助上部连结壳体17弯曲状地连结。

在上部壳体14内的后端部支承有驱动侧链轮18,驱动侧链轮18以沿着左右方向的驱动轴18a为旋转中心转动自如,在下部壳体13内的前端部支承有从动侧链轮19,从动侧链轮19以沿着左右方向的从动轴19a为旋转中心转动自如。另外,在输送机壳体12内,在驱动侧链轮18与从动侧链轮19之间挂设有环状的循环链20。另外,在下部连结壳体16内支承有在去路用和回路用中成对的下部中间链轮21,下部中间链轮21以沿着左右方向的轴21a为旋转中心转动自如,并且在上部连结壳体17内同样支承有成对的上部中间链轮22,上部中间链轮22以沿着左右方向的轴22a为旋转中心转动自如。并且,通过在各中间链轮21、22上弯曲地挂设循环链20,从而在输送机壳体12内形成有环状的循环路径。

另外,在循环链20以在前后方向相邻的方式支承有能够收纳粉粒体等被搬送物w的多个斗23。另外,在输送机壳体12中,在下部壳体13的上壁部13a的靠前端位置形成有被搬送物w的投入口24。另一方面,在上部壳体14中的成为驱动侧链轮18的下侧的位置安装有侧视为倒梯形的排出口壳体25,排出口壳体25的内部空间与上部壳体14内连通,由该排出口壳体25的下端的开口构成被搬送物w的排出口26。即,各斗23在伴随循环链20的环绕移动而在下部壳体13的投入口24的下方通过时,能够将从上方投入的被搬送物w收纳于内部。并且,内部收纳有被搬送物w的斗23当之后在上部壳体14中的驱动侧链轮18的位置使姿势翻转时,能够将收纳于内部的被搬送物w从排出口26向下方排出(参照图4)。

如图2所示,循环链20由在左右方向隔开一定间隔平行配置的左右一对链构件构成,多个斗23组装在左右一对循环链20之间。即,各循环链20构成为,由对置的左右一对链节板27构成链节28,链节28中的链节板27与在串联方向(前后方向)相邻的其他的链节28的链节板27将端部彼此利用连结销29转动自如地连结。并且,斗23借助从链节板27向水平方向突出设置的支承片部30(参照图3)支承于循环链20。

另外,在循环链20中的左右一对链节板27之间,以保持左右对置的链节板27间的距离的方式,且以使连结销29插通的状态组装有筒状的套筒(省略图示),将滚子31转动自如地安装于该套筒。并且,在前后方向相邻的滚子31彼此之间啮合各链轮18、19、21、22的齿部(省略图示)。因此,在该状态下,通过驱动侧链轮18驱动旋转,从而循环链20在形成于输送机壳体12内的环状的循环路径上环绕移动。

顺便说一下,本实施方式中的斗23具备:内侧面32彼此对置的左右一对侧板33;凹部形成构件35,其在组装于该一对侧板33的状态下与两侧板33协作而形成一面侧(在图2中为上表面侧)开口的收纳凹部34;以及固定片部36,其将侧板33固定于循环链20的支承片部30。即,斗23的固定片部36借助螺栓、螺母等紧固构件(省略图示)固定于循环链20的支承片部30,固定片部36以从侧板33的外侧面37向水平方向突出的方式安装于侧板33。

凹部形成构件35通过呈大致矩形的金属制的单一板材在其长度方向、即前后方向的多个部位折弯,从而形成为截面形状呈大致u字状。即,凹部形成构件35以位于其长度方向中途的带状部分的一端(在图中为前端)和另一端(在图中为后端)朝向收纳凹部34内凹折的方式折弯。该带状部分是在斗23以使收纳凹部34的开口38向上的搬送姿势移动时成为收纳凹部34的进深的底部39的部分,该底部39在斗23以使收纳凹部34的开口38向下的翻转姿势移动时位于比开口38靠上方。

如图1及图3所示,从上部壳体14的上壁部14a中在前后方向与驱动侧链轮18对应的位置以向左右方向的一方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右侧)延伸预定长度的方式设置有呈平板状的水平支架40。并且,在该水平支架40的顶端部以向下方垂下预定长度的方式安装有侧视呈梯形的垂直支架41。另外,垂直支架4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短于上部壳体14的上壁部14a和驱动侧链轮18的驱动轴18a的上下方向的间隔。在垂直支架41的下端部利用焊接等固定有呈箱形状的电动机壳体(motorcase)42,使得在从左右方向观看的情况下驱动侧链轮18的驱动轴18a和该电动机壳体42的一部分重合。在该电动机壳体42的内部配置有成为斗式输送机11的驱动源的电动机(省略图示)。

另一方面,驱动侧链轮18的驱动轴18a以其两端部贯穿上部壳体14的左右的各侧壁14b、14c而向上部壳体14的外部突出的方式延设。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作为驱动轴18a的一端部的右端部延设到电动机壳体42内,在该电动机壳体42内借助蜗轮机构、锥齿轮机构等动力传递机构连结到电动机。因此,通过电动机壳体42内的电动机驱动,从而驱动侧链轮18与连结到该电动机的驱动轴18a一起驱动旋转,支承有多个斗23的循环链20在输送机壳体12内的环状的循环路径上环绕移动。

如图3所示,在驱动侧链轮18的驱动轴18a中从上部壳体14的左侧壁14b突出的左端部及从右侧壁14c突出的部分中的比电动机壳体42靠上部壳体14侧的部位,固定有直径比上部壳体14内的驱动侧链轮18的直径小的上部传递链轮43。另一方面,在排出口壳体25的左侧壁25b及右侧壁25c的各外表面中的比驱动侧链轮18的驱动轴18a靠斜前下方的位置,分别固定有从前后方向观看呈倒l字状的支承支架44。在支承支架44上分别设置有轴承部45,在各轴承部45能旋转地支承有连杆轴46,连杆轴46在左右方向分别贯穿排出口壳体25的左右的各侧壁25b、25c。

在左右的各连杆轴46中从排出口壳体25突出的部分中的从前后方向观看处于上部传递链轮43的正下方的部位,固定有直径比上部传递链轮43的直径小的下部传递链轮47。另外,在排出口壳体25的左侧壁25b及右侧壁25c的各外表面中、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双方处于驱动轴18a与连杆轴46之间的位置,分别固定有从前后方向观看呈倒u字状的支承支架48。在各支承支架48中的向下方折弯的顶端部旋转自如地支承有直径比下部传递链轮47的直径小的小链轮49。并且,在上部传递链轮43与下部传递链轮47之间,以被小链轮49赋予张力的状态挂设有呈环状的动力传递链50。

如图3及图4所示,在排出口壳体25内以左右成对的方式配备有一对杠杆曲柄机构51。杠杆曲柄机构51是四连杆机构的一种,构成为包括作为曲柄而旋转运动的旋转连杆52、作为杠杆而摇动运动的摇动连杆53、以及在旋转连杆52与摇动连杆53之间对运动方式进行变换传递的中间连杆54。成对的两个杠杆曲柄机构51是相同构件构成,因此以下对在图4中处于跟前侧的右侧的杠杆曲柄机构51具体地说明其构成。

旋转连杆52以与连杆轴46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于连杆轴46中的突出到排出口壳体25内的端部46a。旋转连杆52具有臂部55和锤部56,臂部55为以固定于连杆轴46的部分为基端部、且顶端部侧向与连杆轴46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呈棒状延伸的形状,锤部56以固定于连杆轴46的部分为界而位于与臂部55延伸侧相反的一侧。顺便说一下,锤部56形成为从连杆轴46的轴方向观看时以固定于连杆轴46的部分为中心呈大致半圆形状的所谓的扇形形状,并构成为重量比臂部55的重量加重。

摇动连杆53在排出口壳体25内配置于比旋转连杆52靠斜后上方的位置。即,摇动连杆53形成预定长度的臂状,基端部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固定支架57,固定支架57固定于排出口壳体25内的比连杆轴46稍微靠后方且上方的位置。固定支架57以其顶端部侧朝向斜后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摇动连杆53构成为通过借助轴58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固定支架57的顶端部,从而顶端部侧以轴58为支点进行摇动运动。

中间连杆54是长板状的构件,其基端部借助轴59转动自如地连结到旋转连杆52中的臂部55的顶端部,并且中间连杆54的比其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靠顶端部侧的一部位借助轴60转动自如地连结到摇动连杆53的顶端部。在左右成对的两中间连杆54的顶端部彼此之间架设有轴61,在该轴61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借助安装构件63安装有矩形板状的刮出构件62。

刮出构件62是形成为作为其一部分的顶端部相对于斗23的收纳凹部34能够出入的大小的预定长度的板构件,用合成树脂等弹性材料形成为能够挠曲变形。并且,刮出构件62借助安装构件63固定于轴61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使得从轴61的轴方向观看,刮出构件62以其顶端部位于比中间连杆54的长度方向的延长线上靠摇动连杆53侧的倾斜姿势向以轴61为中心的放射方向延伸。

如图1及图4所示,斗23在输送机壳体12内的循环路径上从下部壳体13内的从动侧链轮19的位置移动到上部壳体14内的驱动侧链轮18的位置时,以使收纳凹部34的开口38向上的搬送姿势移动,使得能够将被搬送物w收纳于收纳凹部34进行搬送。另一方面,斗23在输送机壳体12内的循环路径上从上部壳体14内的驱动侧链轮18的位置移动到下部壳体13内的从动侧链轮19的位置时,以使收纳凹部34的开口38向下而使底部39位于比开口38靠上方的翻转姿势移动。

即,斗23在伴随循环链20的环绕移动而在循环路径上环绕移动的中途绕驱动侧链轮18移动时,以收纳凹部34的开口38从向上变为向下的方式使姿势翻转。并且,斗23在进行该翻转动作时将被搬送物w从收纳凹部34内朝向下方排出,然后以使收纳凹部34的开口38向下的翻转姿势通过驱动侧链轮18的下侧的位置。在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侧链轮18的下侧的位置相当于斗23在伴随循环链20的环绕移动而在循环路径上环绕移动的中途以使收纳凹部34的开口38向下的翻转姿势通过的翻转通过位置。

并且,如图4所示,基端部安装于杠杆曲柄机构51的刮出构件62通过顶端部相对于在上方的翻转通过位置以翻转姿势通过的斗23的收纳凹部34进行出入动作,从而能够将附着于收纳凹部34内的被搬送物w刮出到斗23外。而且,刮出构件62通过其顶端部在相对于斗23的收纳凹部34进行出入动作时与收纳凹部34的底部39接触,从而能够从收纳凹部34内的底部39将被搬送物w以刮除的方式刮出到斗23外。

在安装有这样的刮出构件62的杠杆曲柄机构51中,将旋转连杆52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连杆轴46及将摇动连杆53的基端部支承为转动自如的轴58各自的位置在杠杆曲柄机构51动作时不会向与轴方向交叉的方向移位。另一方面,将中间连杆54的基端部与旋转连杆52的臂部55的顶端部转动自如地连结的轴59及将中间连杆54的顶端部侧的一部位与摇动连杆53的顶端部转动自如地连结的轴60各自的位置在杠杆曲柄机构51动作时向与轴方向交叉的方向移位。即,在作为四连杆机构的杠杆曲柄机构51中构成为:旋转连杆52作为主动件、摇动连杆53作为从动件、中间连杆54作为中间件、并且连杆轴46与轴58之间作为固定件发挥作用。

因此,接着关于如上构成的斗式输送机11的作用,着眼于将附着在以翻转姿势在驱动侧链轮18的下侧的翻转通过位置通过的斗23内的被搬送物w利用刮出构件62刮出到斗23外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那么,当驱动轴18a用电动机壳体42内的电动机的驱动力驱动旋转时,驱动侧链轮18与驱动轴18a一体地旋转,循环链20在输送机壳体12内的循环路径上环绕移动。于是,支承于循环链20的斗23也同样在循环路径上环绕移动,当在其移动中途绕驱动侧链轮18从上方向下方移动时,以收纳凹部34的开口38从向上变为向下的方式使姿势翻转。

即,斗23使姿势从使收纳有被搬送物w的收纳凹部34的开口38向上的搬送姿势翻转到收纳凹部34的开口38成为向下的翻转姿势。并且,斗23伴随其翻转将被搬送物w从收纳凹部34内朝向下方排出,然后,在驱动侧链轮18的下侧的翻转通过位置以使收纳凹部34的开口38向下的翻转姿势通过。顺便说一下,在本实施方式中,斗23在翻转通过位置以翻转姿势通过的方向是在绕驱动侧链轮18移动后变为从该驱动侧链轮18离开的方向的前方侧。

如图5所示,在斗23以使收纳凹部34的开口38向下的翻转姿势在驱动侧链轮18的下侧的翻转通过位置向前方通过时,在比该翻转通过位置靠下方,杠杆曲柄机构51为了使刮出构件62相对于斗23的收纳凹部34进行出入动作而工作。在该情况下,在杠杆曲柄机构51中,驱动轴18a的驱动旋转经由挂设在上部传递链轮43与下部传递链轮47之间的动力传递链50传递到连杆轴46,因此旋转连杆52向图5中箭头所示的逆时针方向以一定速度旋转。

即,在杠杆曲柄机构51中,在斗23伴随循环链20的环绕移动而以使收纳凹部34的开口38向下的翻转姿势在翻转通过位置通过时,与其通过时机相应地,旋转连杆52作为主动件进行旋转运动。于是,该旋转连杆52的旋转运动经由作为中间件发挥作用的中间连杆54变换运动方式而传递到摇动连杆53,作为从动件发挥作用的摇动连杆53进行摇动运动。并且,刮出构件62追随作为对摇动连杆53的顶端部和中间连杆54的顶端部侧的一部位进行连结的连结部发挥作用的轴60的动作,与中间连杆54的顶端部的轴61一起以描绘预定的移动轨迹的方式移动。顺便说一下,图5所示的状态是,刮出构件62的顶端部一边从下方描绘曲线状的轨迹一边与伴随驱动侧链轮18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使姿势翻转而将被搬送物w从收纳凹部34内排出后的斗23接近的状态。

如图6所示,当杠杆曲柄机构51的旋转连杆52从图5所示的状态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中间连杆54的基端部的轴59及顶端部侧的轴60的各位置从图5所示的状态时移位。即,中间连杆54的基端部的轴59以连杆轴46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以描绘圆弧形的轨迹的方式移位,另一方面,顶端部侧的轴60以轴58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以描绘圆弧形的轨迹的方式移位。于是,中间连杆54的顶端部的轴61追随轴60的动作向比图5所示的状态时靠斜后上方描绘曲线状的轨迹而移动。

其结果是,固定于轴61的刮出构件62也使其顶端部向前方倾动,并且向斜后上方一边描绘曲线状的轨迹一边移动,使其顶端部进入到以翻转姿势在驱动侧链轮18的下侧的翻转通过位置向前方通过的斗23的收纳凹部34内。另外,此时,刮出构件62的顶端部相对于以翻转姿势在翻转通过位置向前方通过的斗23的收纳凹部34的开口38,从该斗23的通过方向上的后方侧的开口缘附近进入到收纳凹部34内。

并且,如图7所示,当杠杆曲柄机构51的旋转连杆52从图6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中间连杆54的顶端部的轴61追随轴60的动作而向比图6所示的状态时靠上方移动。于是,刮出构件62的顶端部进入到从图6所示的状态仍然以翻转姿势进一步向前方移动的斗23的收纳凹部34内的底部39,并与该底部39的内表面接触。另外,此时刮出构件62的顶端部从斗23的通过方向的后方侧向前方侧以描绘向收纳凹部34的进深侧变凸的凸曲线状轨迹的一部分的方式进入到以翻转姿势在驱动侧链轮18的下侧的翻转通过位置向前方通过的斗23的收纳凹部34内(参照图11)。

因此,刮出构件62在使顶端部进入到以翻转姿势向前方侧移动的斗23的收纳凹部34时,该刮出构件62的顶端部也不会干扰斗23,不会变为移动的阻力。另外,如图6及图7所示,刮出构件62在使其顶端部进入到斗23的收纳凹部34的底部39时,该顶端部也不会以朝向收纳凹部34的内表面按压被搬送物w的方式进行动作,所以被搬送物w也不会被压实到收纳凹部34的内表面。

并且,如图8所示,当杠杆曲柄机构51的旋转连杆52从图7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中间连杆54的顶端部的轴61追随轴60的动作而向比图7所示的状态时靠前方移动。因此,固定于轴61的刮出构件62也使其顶端部相对于以翻转姿势同样朝向前方移动的斗23的收纳凹部34的底部39向前方滑动。另外,此时刮出构件62的顶端部以比斗23的移动速度稍快的移动速度向前方移动。其结果是,如图8所示,在斗23的收纳凹部34的内表面中的底部39附着的被搬送物w被刮出构件62的顶端部刮除。

并且,如图9所示,当杠杆曲柄机构51的旋转连杆52从图8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中间连杆54的顶端部的轴61追随轴60的动作而向比图8所示的状态时靠斜前下方描绘曲线状的轨迹而移动。于是,固定于轴61的刮出构件62也使其顶端部向比图8所示的状态时靠斜前下方描绘曲线状的轨迹而移动,从而离开斗23的收纳凹部34的底部39。于是,如图9中双点划线所示,被刮出构件62的顶端部从斗23的收纳凹部34的底部39刮除的被搬送物w从收纳凹部34内被刮出到斗23外而落下。但是,在该情况下,也有时一部分被搬送物w不向下方落下而仍然附着于刮出构件62的顶端部。

并且,如图10所示,当杠杆曲柄机构51的旋转连杆52从图9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中间连杆54的顶端部的轴61追随轴60的动作而向比图9所示的状态时靠下方移动。于是,刮出构件62的顶端部从由图9所示的状态仍然以翻转姿势进一步向前方移动的斗23的收纳凹部34内向下方退出。并且,因为杠杆曲柄机构51在比斗23以翻转姿势向前方侧通过的翻转通过位置靠下方继续进行动作,所以刮出构件62使其顶端部在斗23外以描绘曲线状的轨迹的方式移动,使得从图10所示的状态变为图5所示的状态。于是,刮出构件62的顶端部向已使其顶端部退出的斗23的后续(作为一例为后三个)的其他斗23的收纳凹部34接近,使顶端部相对于这样的后续的其他斗23的收纳凹部34进行出入动作。

如图11所示,刮出构件62的顶端部相对于以使收纳凹部34的开口38向下的翻转姿势在驱动侧链轮18的下侧的翻转通过位置沿着空心箭头方向通过的斗23的收纳凹部34,与杠杆曲柄机构51的轴60的动作相应地描绘图11中单点划线所示的环状轨迹et而进行出入动作。即,刮出构件62的顶端部在从斗23的通过方向的后方侧向前方侧以描绘向收纳凹部34的进深侧变凸的凸曲线状轨迹ct的方式进入到在翻转通过位置向空心箭头方向通过的斗23的收纳凹部34内并与底部39接触后,从该收纳凹部34内退出。

然后,刮出构件62的顶端部一边描绘图11中用单点划线表示的环状轨迹et中、除了向收纳凹部34的进深侧变凸的凸曲线状轨迹ct以外的向下方侧稍微变凸的曲线状的返回轨迹rt一边向后方侧移动。并且,在开始沿着该返回轨迹rt向后方侧移动时,刮出构件62的顶端部与其将要退出前的斗23的收纳凹部34的开口38的后方侧的开口缘从与该斗23的移动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前方侧碰撞。

另外,刮出构件62因为由合成树脂等弹性材料形成为能够挠曲变形,所以即使在与斗23碰撞的情况下,刮出构件62也一边挠曲变形一边以与斗23的开口38的开口缘错过去的方式向后方侧移动。并且,刮出构件62的顶端部由于因为那样的与斗23的碰撞而受到的来自外部的撞击而振动。因此,即使在被搬送物w仍然附着于刮出构件62的顶端部的情况下,那样的被搬送物w也从振动的刮出构件62的顶端部被振落。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如下效果。

(1)在将附着于斗23的收纳凹部34内的被搬送物w利用刮出构件62向斗23外刮出时,刮出构件62不会干扰斗23,而不会成为其移动的阻力,另外,也不会将被搬送物w朝向收纳凹部34的内表面压实。因此,能够将附着于斗23内的被搬送物w在不妨碍斗23的顺利移动的情况下利用刮出构件62容易地向斗23外刮出。

(2)刮出构件62配合杠杆曲柄机构51的轴60的动作而相对于以翻转姿势移动的斗23的收纳凹部34进行出入动作。因此,能够一边描绘包括向收纳凹部34的进深侧变凸的凸曲线状轨迹ct在内的环状轨迹et,一边相对于斗23的收纳凹部34在不妨碍斗23的移动的情况下顺利地进行出入动作。

(3)作为板状构件的刮出构件62因为其顶端部在进行从进入到斗23的收纳凹部34内之后直到退出为止的出入动作时与底部39接触,所以能够将附着于收纳凹部34内的被搬送物w以从收纳凹部34内的底部39刮除的方式刮出到斗23外。

(4)即使在将附着于收纳凹部34内的被搬送物w刮出到斗23外时被搬送物w附着于刮出构件62的顶端部的情况下,也因为刮出构件62的顶端部在进入到后续的其他的斗23的收纳凹部34内的期间由于来自外部的撞击而振动,所以能够容易地从刮出构件62的顶端部振落。

(5)刮出构件62即使在其移动中途与例如斗23等具有刚性的其他构件碰触的情况下,也因为顶端部挠曲变形而以与其他构件错过去的方式移动,所以能够抑制刮出构件62的动作被那样的其他构件妨碍。

另外,本实施方式能够按如下变更并实施。另外,本实施方式及以下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并实施。

·刮出构件62只要在与其他构件碰撞等时能挠曲变形即可,也可以是在刚性的基端侧构件组装有具有弹性的顶端侧构件的构成、或者在具有弹性的基端侧构件组装有刚性的顶端侧构件的构成。

·刮出构件62也可以不必能挠曲变形。

·刮出构件62除了板状以外,也可以是棒状,或者顶端部为捞勺状。

·刮出构件62也可以是在移动中途不与其他构件碰撞而自身振动的构成。

·刮出构件62也可以不必在移动中途振动。

·刮出构件62也可以是如下构成:在使顶端部进入到以翻转姿势移动的斗23的收纳凹部34内时,该顶端部即使进入到斗23的收纳凹部34的底部39附近也不与底部39接触。

·刮出构件62也可以是如下构成:不安装到杠杆曲柄机构51,而通过组装到例如凸轮机构等,从而一边描绘包括向收纳凹部34的进深侧变凸的凸曲线状轨迹ct在内的环状轨迹et一边移动。

·刮出构件62的顶端部相对于斗23的收纳凹部34进行出入动作时描绘的凸曲线状轨迹ct只要是向收纳凹部34的进深侧变凸的轨迹,也可以是与图11中用单点划线表示的凸曲线状轨迹ct不同的轨迹。

·斗23的翻转通过位置只要是斗23以使收纳凹部34的开口38向下的翻转姿势通过的位置,也可以是比驱动侧链轮18的正下方位置靠斗23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可以在那样的下游侧的位置的下方利用杠杆曲柄机构51等使刮出构件62以描绘环状轨迹et的方式工作。

·斗式搬送装置也可以是搬送方向为垂直方向及60度以上的倾斜方向的所谓的斗升降机、相对于环绕移动的循环链始终将斗支承为水平状态的构成的所谓的重力斗式输送机、以及搬送方向为水平方向及平缓的倾斜方向的所谓的板式输送机或盘式输送机。

附图标记说明

11:斗式输送机(斗式搬送装置);20:循环链;23:斗;34:收纳凹部;38:开口;39:底部;51:杠杆曲柄机构;52:旋转连杆;53:摇动连杆;54:中间连杆;60:轴(连结部);62:刮出构件;ct:凸曲线状轨迹;w:被搬送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