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电梯轿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64619发布日期:2021-06-15 20:1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电梯轿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电梯轿厢结构。



背景技术:

轿厢是电梯用以承载和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箱形空间。轿厢一般由轿底、轿壁、轿顶、轿门等主要部件构成。是电梯用来运载乘客或货物及其他载荷的轿体部件。吊顶通常为镜面不锈钢材料;轿底为2mm厚pvc大理石纹地或20mm厚大理石拼花。

称量装置一般设在轿底,也有少数设在轿顶的上梁或者绳头板上。基本结构是在底梁上安装若干个微动开关(触点)或重量传感器,当置于弹性胶垫上的活络轿厢由于载荷增加向下位移时,触动微动开关发出信号,或由传感器发出与载荷相对应的连续信号,最基本的一个开关,在超载(超过额定载荷10%)时动作,使电梯门不能关闭,电梯也不能启动,同时发出声响和灯光信号(有些无灯光信号)。所以也称超载开关。

现有技术中的电梯轿厢由于其结构的限制,导致其上人或者猛然上升时对承吊钢丝和转向轮的冲击力较大,进而增加安全事故的概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改良电梯轿厢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良电梯轿厢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定位滑轨、轿厢外壳、牵引绳,所述定位滑轨设置于轿厢外壳两侧,所述牵引绳固定连接于轿厢外壳顶部,所述轿厢外壳顶部固定设置有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固定连接于急停器,所述支撑平台基于轿厢外壳底部为对称分布,所述急停器分布设置于定位滑轨外壁,所述急停器包括有急停卡钳和急停信号执行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轿厢外壳的内部包括有载人轿厢、第一缓冲套筒和第二缓冲套筒,所述第一缓冲套筒和第二缓冲套筒为一端密封一端开口,所述第一缓冲套筒和第二缓冲套筒中心线重合,所述载人轿厢的外壁固定设置有承重块,承重块远离载人轿厢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穿接于第一缓冲套筒内部,且支撑杆的另一端穿接于第二缓冲套筒内部,所述支撑杆、载人轿厢和轿厢外壳相互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缓冲套筒与第二缓冲套筒内部均设置有永磁铁和电磁铁,所述永磁铁和电磁铁相向设置且二者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所述永磁铁和电磁铁两端与第一缓冲套筒与第二缓冲套筒内壁接触连接,所述永磁铁远离电磁铁端与支撑杆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载人轿厢内部底板设置有重量监控板,所述重量监控板包括有压力液储存仓、升降板和控制电路系统,所述压力液储存仓内部设置有压力液,所述压力液储存仓的顶部设置有压力活塞套筒,所述压力活塞套筒与压力液储存仓连通,所述压力活塞套筒内部设置有压力活塞,所述压力活塞远离压力液端与升降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液储存仓两端对称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内部设置有正极连通块和负极连通块,所述正极连通块和负极连通块之间电性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远离正极连通块和负极连通块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电磁铁和动力电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改良电梯轿厢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用来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加以创新性的改进,同时增加其实际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轿厢外壳内部固定设置的第一缓冲套筒和第二缓冲套筒,在第一缓冲套筒和第二缓冲套筒内部均设置有永磁铁和电磁铁,实际使用中通过永磁铁和电磁铁相互排斥能够对载人轿厢实现良好的缓冲减震作用,对于起吊绳和转向轮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极大的提高了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载人轿厢内部底板设置有重量监控板,重量监控板包括有压力液储存仓、升降板和控制电路系统,压力液储存仓内部设置有压力液,压力液储存仓的顶部设置有压力活塞套筒,压力活塞套筒与压力液储存仓连通,压力活塞套筒内部设置有压力活塞,压力活塞远离压力液17端与升降板16固定连接,实际中能够将进入电梯内部人员的重量进行实时的监控,能够良好的控制永磁铁和电磁铁之间的排斥力大小,进而调整缓冲大小,有效的保证了电梯运行安全。

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通过监控乘坐人员的重量来调度永磁铁和电磁铁之间的排斥力大小,进而线性实现缓冲作用,极大的保证了电梯的运行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良电梯轿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良电梯轿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良电梯轿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良电梯轿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良电梯轿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定位滑轨;2、轿厢外壳;3、牵引绳;4、支撑平台;5、急停器;6、急停卡钳;7、急停信号执行系统;8、载人轿厢;9、第一缓冲套筒;10、第二缓冲套筒;11、承重块;12、支撑杆;13、永磁铁;14、电磁铁;15、压力液储存仓;16、升降板;17、压力液;18、压力活塞套筒;19、压力活塞;20、连通管;21、正极连通块;22、负极连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照图1-5,一种改良电梯轿厢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定位滑轨1、轿厢外壳2、牵引绳3,定位滑轨1设置于轿厢外壳2两侧,牵引绳3固定连接于轿厢外壳2顶部,轿厢外壳2顶部固定设置有支撑平台4,支撑平台4固定连接于急停器5,支撑平台4基于轿厢外壳2底部为对称分布,急停器5分布设置于定位滑轨1外壁,急停器5包括有急停卡钳6和急停信号执行系统7。

轿厢外壳2的内部包括有载人轿厢8、第一缓冲套筒9和第二缓冲套筒10,第一缓冲套筒9和第二缓冲套筒10为一端密封一端开口,第一缓冲套筒9和第二缓冲套筒10中心线重合,载人轿厢8的外壁固定设置有承重块11,承重块11远离载人轿厢8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的一端穿接于第一缓冲套筒9内部,且支撑杆12的另一端穿接于第二缓冲套筒10内部,支撑杆12、载人轿厢8和轿厢外壳2相互平行。

第一缓冲套筒9与第二缓冲套筒10内部均设置有永磁铁13和电磁铁14,永磁铁13和电磁铁14相向设置且二者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永磁铁13和电磁铁14两端与第一缓冲套筒9与第二缓冲套筒10内壁接触连接,永磁铁13远离电磁铁14端与支撑杆12端固定连接。

载人轿厢8内部底板设置有重量监控板,重量监控板包括有压力液储存仓15、升降板16和控制电路系统,压力液储存仓15内部设置有压力液17,压力液储存仓15的顶部设置有压力活塞套筒18,压力活塞套筒18与压力液储存仓15连通,压力活塞套筒18内部设置有压力活塞19,压力活塞19远离压力液17端与升降板16固定连接。

压力液储存仓15两端对称设置有连通管20,连通管20内部设置有正极连通块21和负极连通块22,正极连通块21和负极连通块22之间电性连接有导线,导线远离正极连通块21和负极连通块22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电磁铁14和动力电源。

本实用新型中,压力液17具有导电性,使用时,首先进行设备安装位置的整体调试,完成调试步骤后即可进行组装和运行,当电梯载人轿厢8进入人员或重物时,设置于载人轿厢8内部底板的升降板16将下沉,进而迫使与升降板16连接的压力活塞19沿着压力活塞套筒18向下,这时受到挤压的压力液17将通过连通管20上升,进而淹没正极连通块21,实现正极连通块21与负极连通块22电性通路,电磁铁14也将通电,进而实现永磁铁13和电磁铁14相互磁性排斥的功能,实现载人轿厢8缓冲的作用,减少对牵引绳3和电梯运行机构的冲击,保证了电梯运行安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