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式资料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7319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式资料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式传送装置,尤指一种用于文件资料收送传递的内箱交换式自动式资料传送装置。
现有的资料传送装置主要是如


图15、16、17、18所示,大体包含有全线连贯的传送轨10,传送轨10上设有数个受计算机控制运作位移的台车20,在每一接收(发送)站设有单一平台30,于平台30及每一台车20内都设有一相同的内箱40,其中台车20的底盘21中央设置有一全板面的开口,底盘21一端设有弹扣式底盘钩211,可于绝对阻力下向下弹缩,并且于台车20两端都设有活动式门板22,每一门板22内都设有一自动启闭装置,又于平台30上设有可左右位移的走盘31,其中走盘31是藉由平台30底部的小马达36配合调整轮361及钢索362的运作,通过电子感应设备的控制而移位,于走盘31一端两侧则都设有单向推钩311及复位键312。
平台30前后两侧配合内箱40大小于特定处分别设有三组可单向旋折的限制杆33,并且平台30一侧底部为开放状,另侧边设有承置台面34,承置台面34中央突设一鸠尾座35,藉以承置内箱40,另外相对于平台30中央处接收站的升降座顶端横设一挡杆37,挡杆37中央突设一中央柱371,可藉此供挡止台车30的内箱40。
请再参看
图19、20,于内箱40的两端板面底边中央都开设有一鸠尾缺口41,内箱40的底板43是两片呈相对方向旋折的板面,于两底板43一端上各设有卡止孔42,于内箱40两侧板面底边各设置一内槽式的定位导板44,藉此可以供与平台30的定位柱32配合使内箱40定位在平台30上。
在操作时,请配合图21,在常态时,接收(发送站)平台30位于“发送定位高度A处”,如
图16、17中当打开发送资料门,将欲送出的资料放置在平台30发送端承置台面34上的内箱40中后关门,键入控制装置的启动开关后,计算机在接受到命令后立即分配任务指派离本站最近或最快的无任务台车20来运行,此时平台30上升到“待车定位高度B处”,平台30上的走盘31则从“第一定位的W1处”移位到“接受定位的W2处”(即平台的中空处),此时台车20到站外停车并触动自动启闭装置将台车20前后门板22开启,随即平台30接受感应而上升到
图16、17的穿梭定位高度并触动挡杆37,此时台车20起动进入平台30接收端,台车20内的内箱40受挡杆37的中央柱371阻挡停止,而台车20则继续前进,同时内箱40外露及受台车20推压旋折之定位柱32复位直立而夹覆在丙箱40两侧定位导板44上,使内箱40得稳固定位在平台30的接收端上,接着空的台车20进入平台30的发送侧的承置台面34位置,在台车20的底盘21将限制杆33压入时,台车20的底盘钩211恰勾住平台30上的内箱40,将内箱40置入台车20内由台车20带离前进,离开平台30的台车20随即自动将前后门板22关闭,此时置于平台30接收端的内箱40走盘31仍在其底部,所以内箱40的资料不会掉落,台车20离开后,平台30下降到“资料下放定位高度D处”,此时走盘31则回到“第一定位的W1处”,使平台30底部恢复中空状,而内箱40的底板43自然开启将资料顺势下放到资料存放箱内,然后平台30上升到“发送资料存入定位高度A处”,此时走盘31再次移位,藉走盘31上的复位键312将内箱40底板43推起闭合,走盘31继续移位到“第三定位的W3处”后马上便回移,此时走盘31上的单向推钩311弹起及形成钢体般夹扣在内箱40的卡止孔42内,随着走盘31回复“第一定位的W1处”而将内箱40前后板底边的鸠尾缺口41进入台面的鸠尾座35上而定位终完成整个接收发送的行程。
但是上述现有的自动传送装置存在有下列缺点1.若定位柱32是用金属制成,动作时会有噪音大的问题,若用塑钢制成虽然可以改进噪音问题,但是塑钢材料用久后会起毛边,而无法正常弹起,并且各定位柱32能够弹起定位完全是依靠弹簧本身的弹力,所以弹簧易断,尤其在内箱40推出不顺时,会导致定位不准、晃动,甚至由于偏斜而生成承接落空的现象。
2.为了配合走盘31上的复位键312的设计,需在内箱40底部呈相对方向旋折的底板43间切成一大角度的斜口(透空开口),而前述斜口将使传送物露出或从斜口掉落遗失。
3.因为现有的传送装置完全以中央柱371来挡止内箱40,每当内箱40中放满东西时,其冲击力量大,中央柱371易被撞歪,使挡杆37整支变形,导致定位不准情形。
4.请配合
图16、17、21、22,限制杆33藉弹簧力进行拦阻内箱40时,因为其结构支点与被下压的压力端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以及弹簧动作时所不断呈现的强力伸张状态易生成弹性疲乏,所以当内箱40中装满传送物或有些许的晃动,或定位稍有偏差,加上快速被推进等因素,限制杆33可能被冲击倒下,导致不能达成拦阻内箱40的目的,而让其超出脱离规范,使整个系统无法继续运作。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箱交换动作确实、机构稳固与内箱中容置物件不会露出的自动传输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手段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式资料传送装置,主要包括一全线连贯的传送轨,传送轨上设置有可移位的台车,台车两端各设有可自动启闭的门板,台车内设置一内箱,另配合传送轨在特定点设置有收发站,接收站上设置有一平台,其特征在于内箱一端底部设置有朝前进方向旋折的尾勾,内箱两侧各延设有预定宽度的侧翼;台车底盘对应内箱尾勾形成内凹部,底盘一端两侧对称设有朝下弯折的虎牙,台车两外侧底部各凹入收束成导槽;平台上对应台车导槽设有两导轨,平台一侧底部呈开放形,于开放的接收端上横设一可横移的活动杆,平台的另一端横杆中部枢设有一尾勾挡杆及两后挡杆,活动杆底部对应尾勾挡杆上设有释放片,活动杆上另对称设有两可朝一侧单向旋折的推块,平台一侧底部固设有开口朝向活动杆的关门杆,另外于平台一端横向枢设有一前挡杆。
所述的自动式资料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上枢设的尾勾挡杆及后挡杆侧视都概呈倒L形,并且依枢结支点呈头轻、尾重的配重,所述尾勾挡杆的顶面形成有一框口。
所述的自动式资料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勾挡杆与后挡杆一端连结有一弹簧,弹簧另一端则间接连结横杆。
所述的自动式资料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一端横向枢设有一前挡杆,前挡杆包括有两触片及两横杆,触片呈头轻、尾重的配重,触片的枢结支点设在其弯折处,弯折处的触片头部面对所述台车的前进方向形成一爬坡面,与枢结支点同一水平面的头部另一端间枢设一U形的槽形横杆,槽形横杆从枢结点向内对称水平延伸形成预定段,再垂直向下呈阶梯式转折后形成槽状,于两触片尾端连结一水平横杆。
所述的自动式资料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杆的触片尾端连结有一弹簧,于弹簧另一端间接连结到平台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1.由于本实用新型内箱的承接面为一平面设计,所以内箱在平台上承接稳固,不易掉落。
2.由于本实用新型内箱底板呈仅留隙缝的密闭状,可让箱内所容置的物件不会露出及掉落。
3.由于本实用新型供挡止内箱的前挡杆采取支点与施力点在同一直线上,所以挡止内箱或台车承载内箱时,不会失误。
4.由于本实用新型后挡杆、尾勾挡杆与前挡杆都采用配重方式,因此即使所连结的弹簧日久受损,仍然不会影响整体机构的确实动作。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
附图简要说明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传送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送装置较佳实施例中台车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传送装置较佳实施例中内箱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传送装置较佳实施例内箱底板的开启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传送装置较佳实施例平台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传送装置较佳实施例平台中活动杆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传送装置较佳实施例平台中后挡杆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传送装置较佳实施例平台的顶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平台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台车穿梭收发站交换内箱的局部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台车穿梭收发站交换内箱的另一局部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台车穿梭收发站交换内箱的又一局部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平台上内箱传递物件的示意图。
图15为现有传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16为现有传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现有传送装置平台部份的放大立体图。
图18为现有传送装置台车的立体示意图。
图19为现有传送装置内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20为现有传送装置内箱底板的开启示意图。
图21为现有传送接收站的操作示意图。
图22为现有传送接收实施动作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传送装置,请配合参看
图1、2,由图中可看到,其主要包括有一全线连贯的传送轨50,于传送轨50上设置数个可移位的台车60,于台车60两端各设有自动启闭的活动式门板,于台车60内供容置一内箱70,另配合传送轨50在特定的定点上设有接收(发送)站,接收站上设有单一平台80,其中于台车60底盘61对应内箱70的尾勾72(见图4)设成内凹部,请配合参看图3、4,于底盘61前端两侧对称设有朝前下方弯折的虎牙611,藉虎牙611可垫高内箱70使其倾斜推入台车60,于台车60两外侧底部各凹入收束成导槽62,又如图4、5所示,内箱70底面两相对向旋折的底板71在闭合后仅留存些微细缝,箱内放置的物件不会露出或掉失,于内箱70一端底部在不妨碍两底板71闭合情况下,枢设有一可朝前进方向旋折的尾勾72,并且于内箱70两外侧底端缘各往外延设有预定宽度的侧翼73。
另外请再配合参看
图1、2、3所示,平台80上对应台车60的导槽62设有两导轨801,其中导轨801是由两相互形成高低落差的长板体构成,如图6所示,可供与内箱70上的侧翼73抵靠,来引导台车60与承接内箱70,平台80一侧底部呈开放形,于开放的接收端间横设一可左右移位的活动杆81,活动杆81是由平台80底部的小电动机82配合传动齿轮821以及时规皮带822的运件,请配合参看图6、7,活动杆81两端内穿设轴杆810及与时规皮带822连结,受时规皮带822所传动,为藉电子感应设备的控制而移位,活动杆81中央设一凹槽811供内箱70勾尾72穿行,凹槽811底部固设有一释放片812,以便藉由释放片812的触动来释放尾勾72,又于凹槽811内两块体813上依序对称枢设有轴承814、可朝右侧呈单向旋折的推块815,推块815与活动杆81间连结一弹簧816。
其次平台80一端横杆83中部上枢设有一尾勾挡杆831与其两外侧的后挡杆832,请配合参看图6、8,其中尾勾挡杆831与后挡杆832侧视都概呈L型,为勾挂枢设在横杆83上,其枢结支点采头轻、尾重的配重,又于尾勾挡杆831与后挡杆832一端可连结一弹簧833,弹簧833另一端则间接连结横杆83,起辅助作用,如此纵使弹簧833日久因弹性疲乏而受损,仍然不会影响机构的确实动作,又在尾勾挡杆831的顶面形成有一可供勾止的框口8310,内箱70尾勾72被尾勾挡杆831成一直线勾住,使内箱70脱离台车60,后挡杆832则限制内箱70往左移,活动杆81底部对应尾勾挡杆831设有释放片812,释放片812供抵触尾勾挡杆831的下端8311以释放内箱70的尾勾72,又于平台80一侧底部固设有开口概呈八字形并朝向活动杆81的关门杆84,以便关闭内箱70的两底板71。
另外于平台80一端横向枢设一前挡杆85,如图6、9、10所示,藉此来辅助内箱70进入承载的台车60内部,以及内箱70进入台车60内部后可适时被台车60下压而载走内箱70,其中前挡杆85包含两触片86与二横杆88、89,触片86都概呈厂形,为一头轻、尾重的配重构造,其枢结支点都设在弯折处,弯折处的触片86头部861面对台车60前进方向形成爬坡面,在与枢结支点同一水平面的头部861另端间枢设一槽形横杆88,槽形横杆88概呈U形,并且由枢结点向内呈水平对称延伸预定段881,再垂直向下呈阶梯式连续转折后形成槽状,该凹槽状具有供台车60的两虎牙611伸出的作用;又两触片86尾部间则连结一水平横杆89,两触片86尾端更可连结一弹簧87,弹簧87另端则间接连结平台80的右端部,提供辅助作用。
藉上述各构件所组成的整体,可让平台60内的内箱70送到平台80的接收端,经活动杆81承接,再由台车60将平台80发送端的内箱70带走,达到交换内箱70的目的。
在操作时,请配合参看
图11、12、13,当台车60到达C点(设定点)时则停止前进,并且自动打开前后车门板,完成动作后平台80从第一位置P1上升到第二位置P2,停止的台车60继续往前进入收发站,后挡杆832因台车60通过而被压至水平状态,待台车60完全经过后挡杆832,BOXB左后端的尾勾7-2被尾勾挡杆831挡下来,台车60继续穿梭,留下BOX B,台车60继续前进,BOX A因前挡杆85的阻挡不至往前进,可把前挡杆85的触片86头部861触动呈水平状态,继而离开收发站,台车60完成穿梭收发站内箱70交换的过程。
请再配合参看
图14,就物件的传递而言,平台80从第一位置P1上升到第二位置P2时,活动杆81定位在微动开关L2处,当台车60离开收发站关车门板后,载走BOX A之后,平台80降至第三位置P3处,活动杆81将往左移而定位在微动开关L1处,此时后挡杆832则挡住BOX B不致使其往左滑,活动杆81定位在微动开关L1的同时,活动杆81以释放片812顶开尾勾挡杆831而使BOX B底面的两内箱70底板打开,让箱内物件掉入收发站下方的资料存放箱内(如图2所示),欲使内箱70中的物件完全掉入,平台80将从第三位置P3再升到第四位置P4,接着活动杆81以两推块815推着BOX B往右移到定位在微动开关L3为止,在此过程中,BOX B底面开放的两内箱70底板被两关门杆84阻挠,关起了BOX B的内箱70底板,完成了传递物件的任务。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式资料传送装置,主要包括一全线连贯的传送轨,传送轨上设置有可移位的台车,台车两端各设有可自动启闭的门板,台车内设置一内箱,另配合传送轨在特定点设置有收发站,接收站上设置有一平台,其特征在于内箱一端底部设置有朝前进方向旋折的尾勾,内箱两侧各延设有预定宽度的侧翼;台车底盘对应内箱尾勾形成内凹部,底盘一端两侧对称设有朝下弯折的虎牙,台车两外侧底部各凹入收束成导槽;平台上对应台车导槽设有两导轨,平台一侧底部呈开放形,于开放的接收端上横设一可横移的活动杆,平台的另一端横杆中部枢设有一尾勾挡杆及两后挡杆,活动杆底部对应尾勾挡杆上设有释放片,活动杆上另对称设有两可朝一侧单向旋折的推块,平台一侧底部固设有开口朝向活动杆的关门杆,另外于平台一端横向枢设有一前挡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式资料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上枢设的尾勾挡杆及后挡杆侧视都概呈倒L形,并且依枢结支点呈头轻、尾重的配重,所述尾勾挡杆的顶面形成有一框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式资料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勾挡杆与后挡杆一端连结有一弹簧,弹簧另一端则间接连结横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式资料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一端横向枢设有一前挡杆,前挡杆包括有两触片及两横杆,触片呈头轻、尾重的配重,触片的枢结支点设在其弯折处,弯折处的触片头部面对所述台车的前进方向形成一爬坡面,与枢结支点同一水平面的头部另一端间枢设一U形的槽形横杆,槽形横杆从枢结点向内对称水平延伸形成预定段,再垂直向下呈阶梯式转折后形成槽状,于两触片尾端连结一水平横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式资料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杆的触片尾端连结有一弹簧,于弹簧另一端间接连结到平台的一端。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式资料传送装置,包括传送轨,传送轨上设置有可移位的台车,台车两端设有可启闭的门板,台车内设置一内箱,配合传送轨在特定点设有收发站,接收站上设有一平台;内箱一端底部设有尾勾,内箱两侧各设有侧翼;台车底盘对应内箱尾勾形成内凹部,底盘一端两侧设有朝下弯折的虎牙,台车两外侧底部各收束成导槽;平台上设有两导轨,平台一侧横设一可横移的活动杆,另一端设一横杆;内箱两底板闭合时仅留细缝,以防止文件或检体掉落。
文档编号B65H29/00GK2334732SQ98204630
公开日1999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14日
发明者林良权 申请人:林良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