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于转盘的夹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8856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安装于转盘的夹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加工设备的转盘,具体涉及一种安装于转盘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很多连续加工的设备上往往会同时设置转盘及夹持装置,将夹持装置上夹紧的物件进行转移,例如真空包装机,传统的夹持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杆,转盘上设置有驱动两个夹持杆相对摆动的夹持杆驱动机构,常规的夹持杆驱动机构往往为气缸、电机或液压缸等常规部件,而两个夹持杆其中一个相对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夹爪及驱动夹爪展开或者闭合的夹爪驱动机构,多个驱动机构不仅增加夹持装置的复杂程度,也使夹持装置的重量增加,即增加转盘负担,也减缓了转盘启动速度。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驱动源、使转盘加速启动的安装于转盘的夹持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转盘、转盘驱动机构、夹持杆及夹持杆驱动机构,所述的转盘驱动机构驱动转盘水平周向转动,所述的夹持杆成对设置于转盘并与转盘同步转动,所述的夹持杆驱动机构驱动成对的夹持杆相对水平摆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杆驱动机构包括轨道环、第一联动杆及第二联动杆,所述的第一联动杆中部铰接于转盘且两端可相对转盘竖向摆动,该第一联动杆一端作为传动端与夹持杆之间联动设置有第二夹持杆,另一端作为驱动端,所述的轨道环与转盘同轴设置,该轨道环相对地面静止且相对转盘周向转动,所述的轨道环上设置有与第一联动杆的驱动端相贴合的驱动面,该驱动面呈起伏设置。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驱动面贴合的第一联动杆的驱动端在转盘转动时,其与驱动面对应位置会随着转盘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达到不同的位置时由于驱动面存在起伏,驱动面会带动第一联动杆的传动端摆动,而与传动端联动的夹持杆即开始摆动,满足了夹持杆打开或者合拢的需求,且合理利用转盘的转动,减少了夹持杆的传动驱动源,从而减少转盘负担,也加速了转盘启动速度,且不同的起伏及转盘转速可以配合产生夹持杆不同的摆动幅度及速率,使夹持装置更具调节性。
[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成对的所述的夹持杆相对设置有相啮合的齿条。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啮合的齿条使成对的夹持杆在其中一个夹持杆摆动时另一个自动向相反方向摆动,进一步简化结构,无需同时对两个夹持杆同时驱动摆动。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成对的所述的夹持杆之间设置有复位两者位置的夹持杆复位弹簧。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杆复位弹簧一方面使夹持杆复位的同时,复位力通过第二联动杆传递第一联动杆,使其驱动端与驱动面贴合更加紧密,不会因为脱轨影响正常工作。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联动杆两端分别设置有套环,所述的第一联动杆的传动端及夹持杆分别设置有套设套环并供套环轴向及径向摆动的摆动槽。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套环和摆动槽配合使第二联动杆与传动端或夹持杆配合传动时,套环可在摆动槽作少量的轴向及径向摆动,避免不同向的摆动给联动杆造成卡死。
[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联动杆呈V形状,所述的第一联动杆的V形转折处与转盘的铰接处相对应。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V形的第一联动杆减少第一联动杆所占用的转盘空间,使结构更加紧凑,而与转盘的铰接处位于V形转折处也使设备动作更加顺畅。
[00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的夹持杆上相对转盘外侧分别设置有夹爪机构,所述的夹爪机构包括静夹爪块、动夹爪块及动夹爪块驱动组件,所述的静夹爪块固定于夹持杆,所述的动夹爪块铰接于夹持杆,所述的动夹爪块驱动组件驱动动夹爪块靠近及远离静夹爪块。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夹爪机构使被加工物体被夹紧后作涨紧或收缩的动作,使夹持装置的功能多元化。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夹持杆及夹持杆驱动机构的装配立体图;
[0019]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一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装于转盘的夹持装置,包括转盘1、转盘驱动机构2、夹持杆3及夹持杆驱动机构4,转盘驱动机构2驱动转盘1水平周向转动,转盘驱动机构2可为电机座为转盘1提供旋转力,夹持杆3成对设置于转盘1并与转盘1同步转动,夹持杆驱动机构4驱动成对的夹持杆3相对水平摆动,夹持杆驱动机构4包括轨道环41、第一联动杆42及第二联动杆43,第一联动杆42中部铰接于转盘1且两端可相对转盘1竖向摆动,转盘1上设置有第一联动杆42的铰接座11,该第一联动杆42—端作为传动端421与夹持杆3之间联动设置有第二夹持杆3,另一端作为驱动端422,轨道环41与转盘1同轴设置,该轨道环41相对地面静止且相对转盘1周向转动,轨道环41上设置有与第一联动杆42的驱动端422相贴合的驱动面411,该驱动面411呈起伏设置,驱动端422设置有顺着驱动面411滚动的滚轮423,减少滚动时的阻力,与驱动面贴合的第一联动杆42的驱动端422在转盘1转动时,其与驱动面对应位置会随着转盘1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达到不同的位置时由于驱动面存在起伏,驱动面会带动第一联动杆42的传动端421摆动,而与传动端421联动的夹持杆3即开始摆动,满足了夹持杆3打开或者合拢的需求,且合理利用转盘1的转动,减少了夹持杆3的传动驱动源,从而减少转盘1负担,也加速了转盘1启动速度,且不同的起伏及转盘转速可以配合产生夹持杆3不同的摆动幅度及速率,使夹持装置更具调节性。
[0021]夹持杆3相对设置有相啮合的齿条31,相啮合的齿条31使成对的夹持杆3在其中一个夹持杆3摆动时另一个自动向相反方向摆动,进一步简化结构,无需同时对两个夹持杆3同时驱动摆动。
[0022]成对的夹持杆3之间设置有复位两者位置的夹持杆复位弹簧32,夹持杆复位弹簧32—方面使夹持杆3复位的同时,复位力通过第二联动杆43传递第一联动杆42,使其驱动端422与驱动面贴合更加紧密,不会因为脱轨影响正常工作。
[0023]第二联动杆43两端分别设置有套环431,第一联动杆42的传动端421及夹持杆3分别设置有套设套环431并供套环431轴向及径向摆动的摆动槽432,由于套环431和摆动槽432配合使第二联动杆43与传动端421或夹持杆3配合传动时,套环431可在摆动槽432作少量的轴向及径向摆动,避免不同向的摆动给联动杆造成卡死。
[0024]第一联动杆42呈V形状,第一联动杆42的V形转折处与转盘1的铰接处相对应,即与铰接座11对应的位置,V形的第一联动杆42减少第一联动杆42所占用的转盘1空间,使结构更加紧凑,而与转盘1的铰接处位于V形转折处也使设备动作更加顺畅。
[0025]各夹持杆3上相对转盘1外侧分别设置有夹爪机构5,夹爪机构5包括静夹爪块51、动夹爪块52及动夹爪块驱动组件,静夹爪块51固定于夹持杆3,动夹爪块52铰接于夹持杆3,动夹爪块驱动组件驱动动夹爪块52靠近及远离静夹爪块51,动夹爪块驱动组件可为小型气缸使其受控伸缩驱动动夹爪块52,设置夹爪机构5使被加工物体被夹紧后作涨紧或收缩的动作,使夹持装置的功能多元化。
【主权项】
1.一种安装于转盘的夹持装置,包括转盘、转盘驱动机构、夹持杆及夹持杆驱动机构,所述的转盘驱动机构驱动转盘水平周向转动,所述的夹持杆成对设置于转盘并与转盘同步转动,所述的夹持杆驱动机构驱动成对的夹持杆相对水平摆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杆驱动机构包括轨道环、第一联动杆及第二联动杆,所述的第一联动杆中部铰接于转盘且两端可相对转盘竖向摆动,该第一联动杆一端作为传动端与夹持杆之间联动设置有第二夹持杆,另一端作为驱动端,所述的轨道环与转盘同轴设置,该轨道环相对地面静止且相对转盘周向转动,所述的轨道环上方设置有与第一联动杆的驱动端相贴合的驱动面,该驱动面呈起伏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于转盘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对的所述的夹持杆相对设置有相啮合的齿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于转盘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对的所述的夹持杆之间设置有复位两者位置的夹持杆复位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于转盘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联动杆两端分别设置有套环,所述的第一联动杆的传动端及夹持杆分别设置有套设套环并供套环轴向及径向摆动的摆动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于转盘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联动杆呈V形状,所述的第一联动杆的V形转折处与转盘的铰接处相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于转盘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的夹持杆上相对转盘外侧分别设置有夹爪机构,所述的夹爪机构包括静夹爪块、动夹爪块及动夹爪块驱动组件,所述的静夹爪块固定于夹持杆,所述的动夹爪块铰接于夹持杆,所述的动夹爪块驱动组件驱动动夹爪块靠近及远离静夹爪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于转盘的夹持装置,包括转盘、转盘驱动机构、夹持杆及夹持杆驱动机构,转盘驱动机构驱动转盘水平周向转动,夹持杆成对设置于转盘并与转盘同步转动,夹持杆驱动机构驱动成对的夹持杆相对水平摆动,夹持杆驱动机构包括轨道环、第一联动杆及第二联动杆,第一联动杆中部铰接于转盘且两端可相对转盘竖向摆动,该第一联动杆一端作为传动端与夹持杆之间联动设置有第二夹持杆,另一端作为驱动端,轨道环与转盘同轴设置,轨道环相对地面静止且相对转盘周向转动,轨道环上设置有与第一联动杆的驱动端相贴合的驱动面,驱动面呈起伏设置。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少驱动源、使转盘加速启动的安装于转盘的夹持装置。
【IPC分类】B65G47/91
【公开号】CN205098985
【申请号】CN201520833987
【发明人】王克
【申请人】王克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